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鲁迅和许广平:好的爱情 从来没有计较和索取 只有理解和奉献

2020-12-26 05:45:01
相关推荐

作者:张风莉

提起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是一个最为耀眼、最有分量的存在。

他是高居神坛的文学巨匠,是用“笔杆子打仗”的革命家,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血性男儿,是侠肝义胆怒骂世间不平的钢铁侠。

这样的鲁迅,我曾经以为他只属于他的民族,他的国家,他大概不懂爱情,也似乎不需要爱情。爱情是小儿女的卿卿我我,花前月下,而鲁迅则是为更重要的使命而生,他怎屑于甜腻的你侬我侬?

直到看了鲁迅和许广平的故事,尤其是了解了许广平的一生之后,我才相信,在爱情面前,伟人也不过是一个寻常人;我也才相信,为了所爱的人,有的女子真的可以,让自己低到了尘埃里。

01

如果不和命运抗争,焉能与你相遇

1898年2月12日,许广平出生在广东番禺一个显赫的大家族。

许广平的祖上出仕者众多,特别是祖父许应骙不光是浙江巡抚,封疆大吏,还因为才能卓著,被慈禧收为干儿子,甚至得到可以在宫中骑马的特权。

出生在这样的家族中,许广平没有被驯化成传统的大家闺秀,而是成了极具反抗精神的一名女斗士。

看到家族中的男孩子都在读书,许广平向父母要求,她也要进学堂。因为拗不过女儿的一再坚持,父母最终同意她去上学。

出生三天之后,醉酒的父亲,就在酒桌上给许广平定下了一桩婚约,但男方是乡间的劣绅,恶名远扬。

许广平长大后,对这桩婚事极为抗拒,她直接找到了男方家里,表示婚约是父亲定下的,她坚决不同意。后来,许家给了对方一大笔退婚费,许广平才得以摆脱这桩包办婚姻。

1923年,鲁迅受邀到北平女师大讲学,当时二十五岁的许广平,正在这所大学里求学,并有幸做了鲁迅的学生。

许广平永远记得,鲁迅先生为她们上第一节课的情景。

上课的钟声还没收住余音,一个黑影便在嘈杂中一闪,一位个子不高的新的先生,走上了讲台。

坐在第一排的许广平,首先注意到的是先生那两寸长的头发,粗而且硬,并一根根直竖着,真当得起“怒发冲冠”这四个字了。

这位先生不但神情严肃而庄重,穿着也很特别。褪了色的暗绿夹袍,黑色的马褂,浑身到处补着补丁。

除了许广平,其它女生都在哗笑:“怪物,有似出丧时的那个乞丐头儿!”

可是,当先生以带浓重绍兴口音的“蓝青官话”开始讲课时,教室里顿时雅雀无声,他的《中国小说史略》的课程内容,把学生们一下子牢牢吸引住了。

从此追求上进的许广平,总是坐在教室的第一排。

02

战胜了你,我是何等欢喜

许广平很快发现,她喜欢上了这位先生的课,也喜欢上了这位先生。于是她每天早早地占好位子,认真地听课、做笔记,并不时地在课堂上提问。

鲁迅怎能注意不到这个一直坐在前排的女生,那样青春明媚的样子,那样聪慧倔强的双眼,最重要的是,她非常有思想和正义感。

1925年的三月,快要毕业的许广平,对未来充满了困惑和迷茫,她主动给老师鲁迅写了一封信,请她为自己指引人生的方向。

令许广平没有想到的是,鲁迅在收到信的当天,就连夜写了回信,详细地解答了许广平的“人生之问”。

从此,许广平和鲁迅普通的师生关系被打破,他们一封又一封地通信,他们在信中畅所欲言,或谈理想,或谈时事。

不知不觉中,爱意在两人的书信里流淌,蔓延,而深度的交流与沟通,使两颗心无法阻止地靠近。

最先表白的当然是许广平,面对这个年轻女孩的真诚和热烈,鲁迅也曾犹豫和拒绝,但是性格泼辣果决的许广平,对爱情有着天然的大胆和执着,她直接在信中说道:“只要彼此间情投意合,以同志一样相待,相亲相敬,互相信任,就不必顾虑世俗。”

在北师大,许广平是学生运动的骨干分子。她和鲁迅先生笔下的刘和珍君等同学,对抗批判段祺瑞政府的黑暗罪行。

但是这场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斗争,最终以失败和残杀进步学生为结局。为了躲避抓捕,许广平曾四处避难,有一段时间,她无处可去,住到了鲁迅家里。

在这段时间里,许广平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她的恩师,他们的感情急剧升温。终于有一天,两人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鲁迅说:"我可以爱!你战胜了!"

1925年的10月,鲁迅和许广平冲破种种障碍,正式定情。

如果说朱安是鲁迅的人生中,挥之不去的一个阴影,那么年轻的、充满活力的许广平,就像一道夺目的光,照进了鲁迅灰暗冰冷的情感世界,让那个世界一下子有了色彩和温度。

原来,“民族的脊梁”也是血肉之躯;原来,手里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也渴望爱的悸动和温情。

03

浪漫《两地书》,是我们爱情的见证

1926年,许广平和鲁迅一起发起揭披驱逐北师大校长杨荫榆的运动,在运动中,他们再次体会了互相陪伴、并肩战斗的革命友情。

八月份,受林语堂的邀请,鲁迅离开北京前往厦门大学教书,许广平同车南下,到广州的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

此时的鲁迅和许广平,相恋不过半年,他们将对方视为人生的知己和挚友,约定各自奋斗,为未来共同努力。

在分割两地的日子里,他们对彼此的思念从未消减,他们再次拿起了笔,鸿雁往返,殷勤传书。

每次写完信,鲁迅总是巴不得它能立刻飞到许广平的手里。他说:"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1927年1月,鲁迅也到了广州,担任中山大学的教务主任兼文学系主任,许广平任他的助教,他们的分离才得以结束。

1929年5月到6月期间,许广平已经怀孕,鲁迅因为母亲病重,回到北京照顾母亲。这短暂的分离,让他们再次刻骨相思。

在分别的日子里,因为借助书信,倾吐离情,鲁迅和许广平的感情不断升华,最终成为情定终身的伴侣。他们为对方写的这些信件,后来被收入《两地书》中,成为鲁迅和许广平的情书专辑。

在《两地书》里,几乎没有初见时的激动,写的基本上都是两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比如天冷加衣,吃好吃饱之类的叮嘱,还有一些不能与别人分享的私密的生活细节。

与徐志摩和陆小曼的情书——《爱眉小札》相比,鲁迅和许广平的《两地书》或许太过平淡和朴实,但是相濡以沫的细水流年里,我们每个人最需要也最感人的,不正是这些最暖心的牵挂和琐细平常的唠叨吗?

一对心灵高度匹配的情侣,合写了一部《两地书》,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于课本上的鲁迅,让我们体味到了鲁迅和许广平那平淡却又刻骨绵长的爱情,它是一对师生勇敢冲破世俗,曾经深深爱过的最好的见证。

04

烟火岁月里,总有人不计付出

1927年,鲁迅和许广平正式在一起生活。朱安终于离鲁迅远去,鲁迅终于与他生命中的红颜知己,牵手共度人生。

对于大文豪的私生活,人们历来充满了好奇和猜测,人们也愿意认为,鲁迅和许广平这桩师生恋的婚姻,是非常浪漫和幸福的。

的确,在两人没有正式生活之前,鲁迅会为许广平一天替自己抄写了一万多字的手稿,而心疼地轻抚她的手;鲁迅也会买位置最好的电影票,带许广平去看电影;有时间的话,鲁迅还会和许广平一起到杭州去度假。

他们曾经有着共同的理想,“心换着心,为人类工作,携手同行”,但是在许广平生完孩子之后,美好的浪漫不再,甜蜜的情话不再。

他们的生活,被浓浓的烟火味填满,许广平整日穿梭在这种烟火中,失去了理想和追求,也彻底地失去了自我。

为了让鲁迅有更多的时间创作,许广平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她不但要独自照顾孩子,还要为鲁迅精心准备一日三餐。

在饮食上,鲁迅喜欢北方口味,许广平便提议请个厨子,但一个月15块大洋的工资,鲁迅觉得贵不愿请。其实那个时候鲁迅的工资每月200大洋,支付这笔费用也不算什么。

于是下厨的只能是许广平,她放下才华和学问,放下身段和个性,毫无怨言地为爱人洗手作羹汤。

据女作家萧红回忆,鲁迅吃饭是在楼上单开一桌,每次做好饭,许广平总是用筷子来回地翻菜碗里的东西,几番精挑细选之后,许广平才后脚板触着楼梯,小心翼翼地端着盘子上楼。

那些给先生吃的小菜,盛在小吃碟里,碟子直径不过两寸,有时是一碟豌豆苗,有时是菠菜或苋菜,如果是鸡或者鱼,必定是其身上最好的一块肉。

鲁迅的朋友很多,家中每每来了客人,鲁迅大多是要留他们吃饭的。这时许广平便去采买食材,然后亲自烹制。他们待客的菜肴,少则四五种,多则七八种,且蔬果皆备,鱼肉俱全。

许广平就这样常年躲在厨房的油烟里,一个人默默地做着这一切。晚上等孩子睡下之后,许广平还要织毛线,或者要帮鲁迅抄写稿子。

许广平也很累,但是她知道她的累,鲁迅不能为她分担,因为他还有更重的事情要做。所以,在这份婚姻里,她便成了那个任劳任怨、不计付出的人。

05

昔日的白月光,变成了饭黏子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一文中写道:“也许每一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许广平也曾经是鲁迅心头的红玫瑰,但是在成为鲁迅事实上的妻子以后,许广平把自己的青春、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那个家,她给鲁迅和海婴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唯独对自己是苛刻的。

萧红说:“她所穿的衣裳都是旧的,次数洗得太多,纽扣都洗脱了,也磨破了……许先生冬天穿一双大棉鞋,是她自己做的。一直到二三月早晚冷时还穿着……许先生买东西也总是到便宜的店铺去买,再不然,到减价的地方去买,省下的钱都印了书和画”。

一个大家闺秀,一个北师大毕业的知识女性,为了她深爱的人,忙碌和节俭得忘了自我,她不再讲究穿着,不再保养容颜。

看着妻子终日操劳的背影和无比疲惫的面容,我不知道鲁迅的心中,有没有涌起过对爱人全心付出的一丝感念,一点疼惜。

我只知道,鲁迅和许广平之间的话渐渐少了,而和年轻的萧红总有说不完的话。不管萧红来他们家拜访时,呆到多晚鲁迅都不会不耐烦。

萧红临走时,鲁迅还会叮嘱许广平为她打一个小汽车,并付掉车钱。萧红每次来做的韭菜盒子,味道实在不怎么样,但鲁迅还是打起精神多吃几个。鲁迅甚至会为许广平将萧红打扮丑了,而当众指责自己的妻子。

或许,在鲁迅的心目中,昔日的红玫瑰已不再美艳,而成了一抹蚊子血;昔日的白月光已不再皎洁,而成了沾在衣服上的饭黏子,所以他看许广平的目光,不再像看萧红那般,充满了灵动和喜悦。

在与鲁迅生活的十年中,许广平的内心里,或许也曾有过孤独,但是她依然一如既往地爱着鲁迅,无微不至地照顾着鲁迅,因为这是她当初的选择,也是她爱的信仰。

▲许广平与周海婴在淮海坊的合影—摄于1

06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1936年10月19日凌晨六时,鲁迅先生与世长辞。临终前他握着许广平的手,给予她最后的嘱托:“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许广平瘦削的脸上,悲伤的泪水流成了河。她多想让先生继续活下去,哪怕她再苦再累,她也愿意照顾他,陪伴他。

可是,她的老师,她的同志,她的朋友,她的伴侣——鲁迅,属于她的时间只有十年,就撇下他们母子永远地去了。

鲁迅去世之后,许广平主动承担起朱安和鲁迅母亲的衣食住行,并且一门心思的整理鲁迅的作品。

1946年,鲁迅去世十周年时,许广平写了一篇《十周年祭》,其对鲁迅的感激怀念之情,令人读后无不动容:

呜呼先生,十载恩情,毕生知遇,提携体贴,抚盲督注。有如慈母,或肖严父,师长丈夫,融而为一。

呜呼先生,谁谓荼苦,或甘如饴,唯我寸心,先生庶知。

有人说许广平选择鲁迅,并不值得,是错付了一生。我断定说这样的话的人,肯定没有真爱过,所以他们不可能理解许广平的境界,当然也不理解许广平为鲁迅所做的一切。

许广平之所以甘愿放弃才华,忘记自我,是因为她觉得鲁迅所做的事情,有更伟大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她才决定牺牲自己,默默地做文豪背后的那个女人。

最终许广平的自我牺牲,成全了鲁迅,更成全了中国现代文学。

一起生活的第十个年头,许广平过生日的时候,鲁迅送给许广平一幅画,并题上了一首诗: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虽然鲁迅去世的时候,许广平才三十八岁,虽然曾经的师生伉俪,从此形单影只,但是许广平对鲁迅的爱从未改变,那怕一生只是做他衣服上的饭黏子,她也甘之如饴。

好的爱情,从来没有计较和索取,只有理解和奉献。如果你和许广平一样,曾经不畏人言,不计付出地深爱过,那么,你便拥有了一个值得追忆的人生。

当年,你说:“我可以爱”。你就爱我一人,我们无愧于心,对得起人人。

许广平的一生,已然无憾。

民国回眸凝望:讲述民国大师的历史阿拉兴趣微课购买专栏

-作者-

张风莉:笔名雨枫,中学语文教师,甘肃省白银市作协会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青春我做主作文600字 春天来了作文400字左右 新学期新计划作文500字 一次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生活需要勇气作文600字 给自己的一封信600字作文 一句话的力量作文600字 伴我成长半命题作文600字 我为自己点赞作文600字 除夕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微笑面对生活作文600字 坚持就是胜利作文600字 书香伴我成长作文800字 知心的话儿告诉你作文 快乐的春节作文500字 20年后的我作文400字 吃团圆饭作文300字 六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弘扬传统文化作文800字 多彩的活动作文300字 寒假我学会了什么作文 欢欢喜喜过春节作文 走亲访友作文300字 400格作文纸打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人生处处有风景作文 身边的温暖作文6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英语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