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傲慢与偏见》:从本我 自我 超我 解读奥斯汀笔下的女性形象

2020-12-26 15:35:01
相关推荐

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傲慢与偏见》

而为验证这条真理,简·奥斯汀特地让小说中的人物,在貌似轻松的舞会、串门会客,又或者是家宴聊天中陆续登场。

这是简·奥斯汀为经典名著《傲慢与偏见》构筑的场景。奥斯汀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文学家之一。

简·奥斯汀画像

美国文艺评论家埃德蒙·威尔逊这样评价奥斯汀:

英国文学史上趣味的翻新,影响力几乎所有作家声誉,唯独莎士比亚和奥斯丁经久不衰。

《傲慢与偏见》作为奥斯汀的代表作,以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因傲慢与偏见而产生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生动描绘了19世纪初英国乡村社会的众生相。毛姆将它列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

在奥斯汀的细致刻画中,班纳特一家人脱颖而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无为的班纳特先生,迫切希望把五个女儿嫁到有钱人家的班纳特夫人,大姐简,二姐伊丽莎白和小女儿莉迪亚等。

奥斯汀作品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女性人物的勾勒,尤其是女性人物的差异性描写。这种差异可以归结到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理论中。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无意识的,按照“快乐原则”活动,没有道德是非和时空限制;自我代表理性,按照“现实原则”活动,根据客观环境调整自我,满足本能要求;超我则代表社会道德准则,按照“至善原则”活动。

显然《傲慢与偏见》中三姐妹的人格,恰恰符合这三重人格。感情至上,凭激情享受生活的丽迪亚是本我的充分展现;审时度势、理性抗争的伊丽莎白是自我的代表;处处为人着想的“完美女性”简,则是超我的集中体现者。

本文将从自我、本我、超我三个角度,解读奥斯汀笔下的女性形象,探寻隐藏在作品之外的奥斯汀人格,透视19世纪的英国女性世界。

班纳特五姐妹

1、丽迪亚的本我实现:坚持“快乐原则”,实现本能和心理的即时满足

丽迪亚是书中着墨不多却备受争议的一个人物形象。

她是班纳特家中最小的女儿,在母亲的宠爱中长大,喜欢幻想,渴望爱情,是典型的“无知”少女。她确信“快乐是女人生活中的大事”。

而军官威克姆则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花花公子,空有一幅漂亮的皮囊,花言巧语,讨女士欢心,实则狡猾贪婪的本性暴露无遗。

当丽迪亚遇上威克姆,刹那之间就燃起绚丽的爱情之火。

丽迪亚

丽迪亚的本我形象,体现在她始终以“快乐原则”行事。与她的母亲班纳特夫人类似,她们都坚持婚姻才是生活中的大事,片面追求快乐和婚姻。

首先,在激情的刺激下,丽迪亚不顾他人的看法,盲目选择与威克姆在一起。

随后,她又罔顾道德的限制,为了自己的爱情对家族荣辱置之不顾,并与威克姆在婚前私奔了。但她不知道的是,威克姆只是以“私奔”为掩护,实际上是为了躲避债务。

直到最后,在达西的帮助下还清了债务,丽迪亚与威克姆才得以结婚。

丽迪亚的爱情观与私奔行为,表面上看起来具有叛逆性,实际上她的私奔并没不存在女性主义色彩,因为她的反抗只是一个冲动的决定,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快乐,无所顾忌地寻求本能和心理的最大满足。

最终,她实现了结婚的梦想,但爱情与热情的消灭,使得这场婚姻生活只剩下痛苦。

为了找一个便宜的住处,他们总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花销总比预想中多,他对她的感情变成了冷漠,而她对他的感情也持续不长。

在《傲慢与偏见》中,丽迪亚是作者奥斯汀本我的充分展示。本我是个人的一种潜意识行为,它包括个人需求、动机、本能以及被压抑住的东西,往往会带来不好的结果。

这是奥斯汀借小说展现自己的第一个内心面,力求获得即时的满足。

2、伊丽莎白的自我意识表现:坚持“现实原则”,根据客观环境调整自我,理性满足本我需求

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应该是最受奥斯汀宠爱的中心人物。

她继承了父亲的智慧和母亲积极的性情,聪明美丽,机智独立。在看到父母的不幸婚姻之后,她一再强调,自己理想中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的摹础上的。

这也解释了她对金钱婚姻的批判心理,当她得知好友夏洛蒂嫁给柯林斯的时候,内心就涌现了诸多不理解。但她并不是将金钱与爱情完全分开,甚至内心依然渴望着嫁一个有钱人。

同时,她也有性格中的不足,虚荣心理和轻率判断经常让她感知错误。其中,最大的失误就是她被威克姆的外表和说话方式所迷惑,被谎言蒙蔽,以致于对达西产生了深深的偏见。

而达西则是奥斯汀心中的理想绅士,俨然是一位严谨又高傲的贵族帅哥。

达西与伊丽莎白

最初的相识是在尼日斐花园的舞会上,达西冷漠傲慢,被认为是“最难相处的人”。

他对伊丽莎白的第一印象是:“她还可以,但也没有漂亮到打动我的心。”

伊丽莎白也同样对达西没什么好感,“就算他请我跳舞,我也不会跟他跳舞。”

故事就这样以双方的傲慢与偏见展开。经过多次接触之后,达西渐渐被伊丽莎白的美貌、幽默和聪慧吸引,慢慢爱上了伊丽莎白。

就在达西以一种高傲的方式第一次求婚时,两人的冲突以及故事的冲突都达到了顶峰。

我实在没有办法继续挣扎下去了,我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你必须允许我告诉你,我是多么热烈地爱慕着你。

但是伊丽莎白十分坚决地拒绝了他,并指责他以往的高傲行为令人厌恶,拆散彬格莱和简的行为让人愤懑。

《傲慢与偏见》剧照

伊丽莎白的指责,让达西反省并认清了自己的傲慢与偏见。而当伊丽莎白读到达西的信时,才终于明白自己之前对达西的判断都是错误的,反思是自己的虚荣让自己变得“盲目和有偏见”。

傲慢与偏见是小说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两人情感发生重大变化的冲突点。伊丽莎白的偏见让她无法爱上他,达西的傲慢阻隔了别人对他的爱。

直到双方的傲慢与偏见逐渐消融,两人达成和解,最终才能走进幸福的婚姻殿堂。

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伊丽莎白坚持自己的原则,即按照“现实原则”行动。在听信威克姆的谎言之后,她误解了达西,但没有因为达西的贵族身份而减缓对他的偏见;当和解之后真正对达西倾心,应该是从她看到彭伯里美丽的花园算起。

一方面,财富是达西的标签,给他穿上了华丽的“外衣”;另一方面,它也满足了伊丽莎白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可以在这样的庄园里舒舒服服地过一辈子风雅有趣的生活。

所以说,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结合,是她在现实社会许可的情况下,经过审时度势之后做出的理性决定,以此获取自己满意的爱情和幸福。

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是作者奥斯汀自我意识的外露,也是人格当中接触到现实的部分。作为第启蒙女权主义的典范,伊丽莎白根据现实条件和客观环境,不断调整本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为女性寻求一个相对完美的归宿。

这是奥斯汀借小说展现自己的第二个内心面,理性满足本我的需要。

达西与伊丽莎白

3、简的超我意识呈现:坚持“至善原则”,完善自我理想与道德

在奥斯汀笔下,简几乎满足了男权社会所推崇的所有女性美德:年轻漂亮,温柔纯真,矜持得体,天使般的善良。

简的温柔衬托了丽迪亚的自私和伊丽莎白的争强好胜,她是超我意识的集中体现者,严格按照“至善原则”来行事。

这是彬格莱先生爱上她的原因,也是两人感情的波折所在。

彬格莱是一位英俊谦逊、平易近人的富有年轻人,他对简几乎是一见钟情。在他眼里,简是“他见过的最美丽的女人”。

简也对伊丽莎白描述过自己对彬格莱的真正情感:

他真是一个男子汉,有见识又风趣;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他那种帅的人!那么平易近人又涵养十足!

然而,她总是习惯于掩盖自己的感情,甘愿立于“第二性”或“被变成女人”的位置。这种传统女性的道德,让彬格莱不能确认简是否真的爱他,导致两人的短暂分开。

这个时候的简还在自我安慰:

我既不奢望他什么,也不担心什么,更没有什么地方要责备他。

我立刻就可以这样安慰自己:这只怪我自己瞎想,好在并没有损害别人,只是损害了我自己。

幸好,彬格莱在得知真相后,毫不犹豫地来到简的身边,向她求婚。这才成就了一段佳缘。

在简的眼里,天下人都是好人。她温柔体贴,处处为人着想,是书中天使般的存在,也是书中少见的完美女性。她是传统女性的代表,也具有启蒙女性主义的部分特征,意识到婚姻生活中爱的重要性。

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将简刻画为一个相对于伊丽莎白“自我”形象的“超我”形象。“超我”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行为,表现为良心和自我理想,通过抑制本能满足社会要求。

这是奥斯汀借小说展现自己的第三个内心面,以求道德完善。

《傲慢与偏见》剧照

4、从简·奥斯汀的“本我、自我、超我”,透视19世纪的英国女性世界

言为心声,作者奥斯汀以书籍为媒介,将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事物以文字的形式再现。《傲慢与偏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与奥斯汀从小生活的环境相似,她们都是只能在狭小的房间里过着单调而重复的生活,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尤其是书中三姐妹的形象,更是奥斯汀本我、自我、超我意识的集中体现。

以丽迪亚为代表的本我意识,是奥斯汀的内心渴求;以简为代表的超我意识,是奥斯汀的完美构想;以伊丽莎白为代表的自我意识,则是在“本我”与“超我”之间寻求平衡,也是奥斯汀在当时社会里为自己所能寻找的最佳出路,而奥斯汀与达西的美满婚姻则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婚姻的一种诉求。

与其说《傲慢与偏见》的成功得益于奥斯汀的艺术才能,不如说这是她艺术式的半自传小说和无奈选择,而这一切都要从18、19世纪特殊的英国女性世界说起。

英国文学批评家大卫·莫那翰曾在《简·奥斯汀妇女地位问题》一文中指出:“英国妇女再没有比18世纪那么不受尊重了”。当时的妇女地位极低,处处不受待见,婚姻几乎是她们唯一的出路。

而奥斯汀就出生于18世纪70年代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她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

虽然社会现实让她不能踏出门外,但被困于狭窄房间内的奥斯汀,勇敢地拿起了手中的笔,开始了寻找自我的写作生涯。

她一共创作了6部完整的以婚姻为主要题材的小说,而《傲慢与偏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她久负盛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专注于婚姻小说描写的奥斯汀却一生未婚。

21岁时,奥斯汀就创作出《傲慢与偏见》的蓝本《初次印象》。当时,她与一位爱尔兰年轻律师勒弗罗伊一见钟情,开始了一段短暂而深刻的恋爱。但双方家庭都希望与富贵之家联姻,两人的恋情也因此被迫结束。

如果将当时的情景带入到《傲慢与偏见》中,似乎也说得通。首先是具有“超我”意识的简,与彬格莱一见钟情,就像奥斯汀与勒弗罗伊的初遇一般。然后是面对阻隔时,具有“本我”意识的丽迪亚选择为爱私奔,只不过现实中的奥斯汀没有这样做。

她构造了一位理想男友达西,与具有“自我”意识的伊丽莎白(与奥斯汀同样是21岁)走进婚姻。这是奥斯汀给伊丽莎白编织的最好结局,也是她为自己,为同时期的女性,所能设想到的最理想的生活。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姐妹

奥斯汀用自我观察的方法审视整个英国女性世界,将自我分裂成许多局部的自我,并将这种精神冲突分流到书中人物中,比如:分属于“本我”的丽迪亚、“自我”的伊丽莎白和“超我”的简,并借助她们的口吻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

而她要做的,就是在内心深处深度体验每一个人物形象,观察她们的情感波动与矛盾冲突,从而顺利地实现三重人格的分化,圆19世纪的英国女性一个幸福的梦。

最后借用毛姆先生的一段话来表达《傲慢与偏见》的高明之处:

一部作品成为经典名著的,不是评论家们的交口赞誉、教授们的阐述研究、用作学校里的教科书,而是使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中得到的愉悦,受到启迪,深受教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小学毕业的作文 作文我最敬佩的一个人 2022语文高考作文 我的闪光点作文 关于责任的作文素材 身边的感动作文 作文我熟悉的一个人 初中英语作文带翻译 关于阅兵的作文 防溺水作文400字 我心目中的老师作文 2020高考作文题目 2018年高考作文 三年级作文自我介绍 写人的作文450字 国庆节游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结尾摘抄 关于台风的作文 观察小动物的作文 五年级第三单元作文 描写中秋节的作文 掌声作文600字 我想对老师说作文 2022高考作文题目 写童话故事的作文 共享单车英语作文 感谢师恩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素材 我变成了什么作文 汶川大地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