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蔡英文军事战略”是什么?

2020-12-26 17:45:02
相关推荐

特約撰稿/李僑,本文刊載於《鳳凰週刊》2016年第34期,總第599期

自兩蔣時代以來,臺灣軍事戰略像變戲法一樣不斷發生“豹變”,從“反攻大陸”到“防衛固守”,中途又變出“境外決戰”的叫囂。如今,守著經濟萎靡不振、兩岸關係面臨冷凍的處境,二度“執政”的臺灣民進黨當局號稱將推出迥異于前任馬英九時代的新軍事戰略。

據本港《亞太防務》雜誌披露,在蔡英文的直接督導下,臺灣當局最快將於2017年1月確定新軍事戰略的名稱與內涵。可以肯定的是,這份軍事戰略既不會用陳水扁當局的“境外決戰”噱頭,也不會沿襲馬英九當局常說的“固若磐石”理念,而隨著軍事戰略改變,台軍武器裝備研發與採購也會隨之調整,因此備受各界關注。

建軍重點是“不對稱”

當年在野時,蔡英文曾和民進黨“大佬”談過,早年陳水扁嚷嚷跟大陸搞“境外決戰”完全超出台軍能力範圍、徒增笑柄,馬英九的“固若磐石”戰略又太過保守。如今,蔡英文入駐凱達格蘭大道,如何提出體現“三軍統帥”英明與權威的新戰略,成了一個重要課題。

知情人士透露,蔡英文曾向“國防部長”馮世寬提出過四個戰略原則:

一是“國防自主”;

二是由以前的“有什麼,打什麼”,改成“打什麼,有什麼”;

三是不准美方干擾;

四是與各方學者座談,不能閉門造車。

其中,不准美方干擾有兩層含義:一是美方認為大陸對台動武,最可能採取封鎖方式;二是兩岸若爆發軍事衝突,防衛作戰的準備應是設定美軍不會也不可能軍事介入,換言之,沒有台美聯合作戰這種事。事實上,美方一直想探聽蔡英文當局的軍事戰略調整方向,由於台美軍售關係,美國對臺灣防衛作戰的影響不言而喻。

蔡英文在2016年臺灣“軍人節”致辭時曾說,過去幾十年間,缺乏上層軍事戰略指導更新,各軍種按照自我本位建軍備戰,造成資源重複投入,導致軍事投入效應無法最大化。她認為,現在威脅形態已明顯改變,作戰思維應有調整,尤其是隨著募兵制逐漸到位,人力結構、人員數量和素質要求不同以往,台軍在用人和經營管理上應有創新做法。據島內綠營人士透露,新軍事戰略很大程度上沿襲民進黨思想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在2015年5月提出的“2025年臺灣軍事防衛能力”藍皮書的精神,著力構建應對大陸“第一擊”的“不對稱戰力”,即台軍總體上不奢求對大陸“先發制人”打擊,但仍保留特定領域的防守反擊能力,重點構建在新領域的優勢兵力。

有意思的是,圍繞什麼是“第一擊”,蔡英文在上任前曾到“國防部”詢問有關概念,有高級將領說大陸一發射導彈就算,也有高級將領說導彈快打到臺灣本島才算。由於涉及軍種對防衛作戰見解,蔡英文要軍方擬訂軍事戰略時一併澄清,“第一擊”定義要清楚,因為這直接牽扯到台軍作戰指揮權責的歸屬。據悉,按照現行臺灣“國防二法”,面對“第一擊”的“反擊權責”由“國防部長”承擔,他下達指令並授權“參謀總長”執行。

在建軍方面,新軍事戰略會著重於“不對稱”領域,在財力負擔許可範圍內提供最優質的武器裝備。除了全面提升單兵個人裝備、延續現有採購專案外,蔡英文當局將以“對外合作、本土研製”的途徑,主動整建下一代軍事能力。

專家認為,如果實施新軍事戰略,將令未來的臺灣防務投資出現“大翻轉”。以建立“第四軍種”網軍為例,網路戰沒有戰時與平時之分,是一場每分每秒都在進行的“無形戰爭”,一旦組建獨立軍種,絕非把各軍種下的相關資源加以結合就夠了,而是投入更多資源在新軍種身上。這勢必衝擊原來各軍種的預算分配,造成一場新的軍種資源爭奪戰。在敏感的潛艇部分,蔡英文早在上臺前就表達強烈的“潛艦(艇)國造”傾向,因此新軍事戰略會進一步推動臺灣自製潛艇的步伐,不過由於臺灣自製潛艇的技術難題甚多,很多關鍵技術還有求於人,前景是否如蔡英文所想的那麼樂觀,仍有待觀察。

更微妙的是,2015年底,臺灣海軍建造兩栖船塢登陸艦與多功能直升機兩栖攻擊艦的“鴻運計畫”被曝光,原本規劃同時開工建造,但因外有美方壓力,內有“國防部”不支持的“夾殺”,最後臺灣海軍只好根據預算爭取與兵力需求的優先次序,確定先建造1.6萬噸級兩栖船塢登陸艦,待完工並通過作戰測評服役後,再建造1.8萬噸級“多功能直升機兩栖攻擊艦”。

臺灣當局人士曾提到,要維持現有海空投送能力以維護海上運輸線安全,並可執行海外人道救援與災害救助。要達到這項任務目標,除了空軍的P-3C反潛機和C-130運輸機外,就只剩海軍艦艇有此能力。這艘被“夾殺”的“多功能直升機兩栖攻擊艦”,其建造時程是否提前,就看蔡英文當局落實新戰略的決心了。

台軍能撐多久?

當然,無論“蔡英文軍事戰略”如何佈局,島內民眾最關心的還是兩岸萬一開打,“台軍可以撐多久”這個話題——從蔣仲苓、唐飛、湯曜明、伍世文、李傑、高華柱、嚴明到馮世寬,歷任臺灣“國防部長”都會被“立法委員”問到。最新的動態是,2016年9月21日,馮世寬在“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他答覆“立法委員”相關質詢時強調,“我們絕對能堅持超過一個星期以上。”相比過去,“一個星期以上”不是時間最短的,前“國防部長”唐飛當年曾說過只能抵抗幾天。

或許因為軍種出身不同,每位“國防部長”對台海作戰構想都有自己的認知,所給出的答案背後也代表軍種的用兵思想。一般來說,台海戰事能撐兩周是“標準答案”。但撐多久,因軍種見解有所不同,時間略有靈活性伸縮。一般而言,海空軍均認為,當他們的戰鬥力耗盡時,戰事等於結束,而陸軍將領則認為要等到解放軍登陸佔領才能算數,所以陸軍當“部長”的多半認為可以撐久些。

唐飛是幾位“國防部長”中認為台海戰局所能撐的天數最少的人。他曾在“立法院”表示,臺灣的防衛重點不是撐多少天,即使如外界所說的臺灣戰備僅有14天,也早已決定出勝負了。唐飛是空軍出身,空軍持的論點是,如果台海喪失制空權,海軍與陸軍失去空中掩護,戰局等於結束。至於陸軍,不少人認為可撐一個月,甚至更久,因為陸軍不認為海空軍打完了,戰爭便結束。在他們看來,解放軍得登岸,打完灘頭戰還要打城鎮戰,甚至有高級將領主張編練“山地旅”,到中央山脈打遊擊。所以,解放軍要“佔領”臺灣得要打上好一段時間,“兩周絕對拿不下來”。

有趣的是,李傑出身海軍,其“兩周說”剛好是分水嶺,空軍多半在兩周以下,陸軍則在兩周以上。當然也有例外,空軍出身的嚴明曾保證可打一個月,陸軍的高華柱則說不會少於一個星期。

事實上,臺灣防衛重點在於能否頂住大陸“第一擊”以及讓大陸付出多少代價,這樣的代價大陸是否負擔得起,與台軍能撐多少天並無多少關係。臺灣“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認為,由於臺灣“國防法”第十條明確規定防務政策為“行政院”層面的職權,因此“蔡英文軍事戰略”到底是基於“國防部”層面來制定實施,還是通過“行政院”跨部會協調實施,其效果大為不同。如果各方勢力不能“擺平”,那麼極有可能像當初馬英九當局推動募兵制,所有責任都推到“國防部”,卻在“行政院”層面得不到支持那般,變成“高度不足、格局不夠”的“夾生飯”。

張競還認為,“蔡英文軍事戰略”在推出之際如果沒有拿出配套的預算規劃,那也是“空中樓閣”,畢竟要辦成事少不了花錢。眼見島內經濟哀鴻遍野,如何籌措足夠的建軍開支,著實令蔡英文團隊傷透腦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传统节日作文300字三年级 描写春节的作文300字 写人的作文题目大全 电影观后感800字作文 最美的遇见作文600字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记忆深处作文600字 五年级寒假作文 有关过年的作文 什么伴我成长作文 新年新气象作文 作文集序言 六年级英语作文范文 我最喜欢的食物作文 关于烟花的作文 看烟花的作文 下雪啦作文 关于下雪的作文 价值作文6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新年作文300字 记事作文500字 八年级作文600字 做灯笼作文 我的周末英语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 作文 妈妈的手 作文 欣赏作文600字 八上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