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揭秘天安门第一代国旗升旗仪式 2名护卫员 过街避让行人和车辆

2020-12-26 22:20:01
相关推荐

中国人对于五星红旗的深厚情感,有说不完的温暖故事。近日,陕西第一代天安门国旗护卫队4名成员讲述了当初鲜为人知的故事,还原新中国成立初期,天安门广场是如何升降国旗的:没有国歌,没有方队,出旗只有两名战士,过节还会避让车辆和行人。旗杆下,是1米高的汉白玉栏杆,国旗班战士需要先翻过栏杆,再用梯子,登上2米高的旗杆基座。。。。。。

60岁的唐建发(左一),并不显老,却是第一代解放军国旗班战士。初见时,他的白衬衣整齐扎在皮带里,米黄色的裤子没有一点褶皱,皮鞋擦得锃亮,举手抬足之间,仍能看到军人气质。1978年,唐建发离开渭南老家,前往北京卫戍区当兵,三年后进入国旗班,当了班长。国旗班一共10名战士,来自祖国各地,年龄大多集中在18岁—22岁之间,除了在国旗哨位24小时站岗之外,主要承担着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升降旗任务。

天安门广场的国旗,有“祖国第一旗”之誉。金水桥畔,长安街上,与太阳一起升起的五星红旗,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液,成为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的精神坐标。作为国旗班班长,唐建发肩上的担子并不轻松。“当时,升国旗虽然没有像今天这样严格的要求,但是作为国旗班战士,千锤百炼是基本功,传承红色血脉是必修课,”唐建发说,比如训练站姿,比如擒拿格斗、射击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演练,必须毫厘不差,零失误。

彼时,国旗班驻扎在劳动人民文化宫西门的一个小院子,这个院子,曾是周恩来总理特批的。院子里有个小黑板,每天执行任务的升旗手、护旗手,以及升降旗时间,都会写在黑板上。“北京气象台会隔三差五地打电话,告知我们升降旗时间,”唐建发解释说,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太阳出海平面的时间来定的,必须做到风雨无阻、分秒不差。

在唐建发当班长期间,没有一位战友在升降国旗的任务中出现过差错,相比于今天升国旗的时候需要临时管制交通,那个时候的升旗仪式,相对简单很多。每天的升旗仪式,由两名战士执行,并没有列队方阵和仪仗队,“从国旗班出发,一名战士扛旗,一名战士护旗引路,齐步走穿过天安门、金水桥,整个过程将近15分钟。”如果遇到车辆从长安街通过,两名战士需要站在路边,等待车辆过去,如果遇到行人通行,就要避开绕着走。

59岁的张定安(左二),与唐建发同一年入伍,直接进入国旗班,一直到1982年复员。北京的冬天、天安门广场的风,是军旅生涯给他留下最难忘的印象。“记忆中,冬天最冷的时候,气温将近零下30多度,”张定安做了一个用手裹棉袄的动作,“手脚被冻破,是冬天常有的事。”国旗哨位须要24小时值守,每个岗站两小时,冬天的夜里,这两小时最难熬,“绒衣、棉衣、皮衣、皮大衣,穿上四层都觉得冷。

”夏天也不好熬。天安门广场空旷开阔,并没有高大建筑遮阳,地面被太阳暴晒后,“穿着鞋走上去,都能感受到灼热。”即便如此,能驻守在“开国大典”举行的地方,张定安也不觉得苦。张定安从小在农村长大,当兵之前曾在村里当会计,1978年,他看到国家的征兵公告,萌发了去当兵的想法,“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男孩子就应该去部队上锻炼。”

起初,在国旗班升国旗的消息,张定安都是严格保密的,连家人不知道。从北京到渭南,写一封信需要10天左右送到,他在信中写的最多的就是,“我在部队都很好,战友们都很团结。”偶尔,他也会在信中写上“祖国的心脏天安门”几个字,介绍自己是在“身背五尺钢枪,在国旗下站岗,维护中华民族尊严,肩负着人民的期望。”

2016年3月,李养新和老伴报了一个旅游团,目的地就是北京。这是自1981年10月退伍离开北京后,他第一次重返“故地”。在中山公园、景山公园、西单和地安门一带,他带着老伴,穿过一条条胡同,分享自己当年在天安门站岗的故事——时至今日,天安门附近很多胡同的位置、名字,他都记得很清楚。离开前,李养新起了个大早,特意去了趟天安门广场,观礼升旗仪式。

“国歌一响,眼泪就出来了,”李养新曾在国防部一营服役,1979年进入国旗班,成为副班长,当年升国旗,广场上并不会播放国歌,国旗四周的汉白玉栏杆是封闭的,升旗手必须先跳过栏杆,再爬着铁梯子登上旗杆基座,将国旗挂在旗杆钩上,按动电钮。与自己当年的场景不同,此时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已经由专门的三军仪仗队执行,并有了36人组成的护卫方阵。

“这一身军装,好漂亮啊,”升旗仪式结束后,他和老伴开起了玩笑,“想想我们当年的打扮,心里还挺羡慕。”事实上,相比当年一些军队的棉布军装、棉布鞋、棉布腰带,天安门国旗班战士的军装还算不错。“军装是涤卡面料的,还有黑皮鞋,腰带也不错,是人造革皮的,”李养新说,国旗班战士每月发6元津贴。国旗班的休假制度也非常严格,只有每个周日,战友们才被允许外出,但每周只允许两个人,“早上8点出去,下午3点归队。”

因为天安门广场国旗的升旗系统是由北京电力局设计的,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升国旗的任务便交到了北京电力局,由一位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且升降国旗并不是每天都进行。1982年12月28日,武警部队进驻天安门,正式接替了北京卫戍区国旗班升降国旗、守卫国旗的任务。58岁的焦建忠,正好是这一天站岗,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这场简单而庄严的交接仪式:我们和武警官兵互相敬礼,完成交接。

焦建忠1982年入伍,进入国旗班后,他印象最深的是挂在墙上的一面锦旗。锦旗是北京军区司令部送来的,上面的两句话,他至今都能清楚记得,“酷暑严寒何所惧,赤胆忠心保国旗”。锦旗上的这两句话,焦建忠念叨了大半生,他说,这是每一位曾在国旗班战斗过的战友们的共同心声,也是大家军旅生涯最荣耀、最真实的写照,“每一次升旗、每一个哨位,就是我们的战场!这不是一面普通的旗帜,而是高扬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的信仰。”

1991年5月1日,国旗班扩编为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2018年1月1日,天安门升降旗任务正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执行。去年年底开始,四位战友家中相继都挂上了“光荣之家”的光荣牌,今年年初,班长唐建发特意请一位书法家,写了“国旗卫士”四个字,挂在自家客厅的电视墙上。

作为天安门第一代解放军国旗班,当时的过往,都化作了记忆,但是,人民解放军对党忠诚、保家卫国的赤子之心,却融入了他们的生命底色,陪伴、影响和激励着他们各自的人生。“我们都属于超期服役,但是,到了离开部队的时候,心里还是不舍的,”焦建忠说,一路走来,国旗给了自己很多指引,无论面临何种艰难,看见红旗,战士们都会想到身后实实在在存在的强大祖国,因而更有底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袁隆平英语作文 写信作文400字 关于汉字的作文 初中生优秀作文 成长的快乐作文 圣诞节英语作文 爬山虎作文 关于考试的作文 借景抒情作文 关于校园的作文 感恩老师作文 初三语文作文 英语高考作文 欣赏的作文 作文梗概 自信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300字 疫情作文素材 小作文怎么写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600字 我的烦恼作文600字初中 写物的作文400字 作文300字三年级 关于春节的作文800字 关于感恩父母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我的梦想二年级作文 抢椅子游戏作文 我的春节英语作文 美丽的瞬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