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深晚独家|抵达武汉第四天 我许下一个生日愿望

2020-12-27 20:50:02
相关推荐

1月24日晚,128名驰援湖北的广东医疗队队员响应国家号召,紧急整理行装出征湖北武汉,支援湖北省疫情救治工作。

这其中,包括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医疗队的15名成员,他们一到疫区立即开展工作,投入紧张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这些逆行的英雄从前方发回了他们的日记,纪录他们在武汉疫区的工作和生活。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管护师张琼玲:来武汉的第四天,我许下了这个生日愿望。

1月28日 阴天

早上6点多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酒店房间,一觉睡到下午三点。醒来拿起手机,几十条来自亲朋好友的祝福突然涌过来,我这才想起来,原来今天是自己的生日。

这个生日于我,有太多不一样的意义了。

今天是正月初四,也是我来武汉疫区的第四天,和往常一样,忙碌是惟一的节奏。

我今天上早班,从0点到凌晨4点。同一班的,还有医院一起过来的“战友”谭荣欢、李萍。穿上“战服”,我们互相加油鼓劲儿。

在给其中一个病人换药时,戴着面罩的他,艰难地举起右手,对我竖起了一个大拇指,家属也一个劲地向我们表示感谢。那一刻虽然很累,但心却是暖暖的。

凌晨,突然有一位患者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越来越低,情况越来越危险。“战友们”立即组织抢救,直到上了高流量吸氧,情况才慢慢有所好转。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能闯过这一关……

忙到凌晨5点多,终于可以下班回酒店了。头两天,因保障条件不足,下了夜班的我们需要步行20分钟才能到酒店,这几天,得益于四面八方的爱心人士,我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凌晨下夜班,有专车可以接我们回去了,每念及此,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下午醒来,看着满屏的生日祝福和对我来武汉援助的关心与问候,想起前几天出发时的情景,短短几天,恍如隔世。

广东驰援湖北医疗队员在微信群里给张琼玲庆生

大年二十九,我从广州回到家乡汕头,想着今年终于难得可以休一个完整的假期,觉得好幸福。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大年三十接到要组建驰援湖北医疗队的通知,便急急忙忙坐高铁赶回广州,来不及到医院开会,直接从高铁站到白云机场,与“战友们”汇合,直接飞往武汉。

由于太过匆忙,我来不及和亲朋好友告别,一路上,他们从四面八方发来消息,我都不敢一一回复,太伤感了。

医院领导来为我们送行,在进入安检口时,我回头挥手,发现护理部王主任泪光闪闪,我赶紧回头,不敢多看一眼,在飞机上,我相信很多人默默的泪目两行。

大家都知道,我们来武汉将进行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张琼玲(左图右一)一线防疫和日常生活(右图)模样

晚上,我默默许下了今年的生日愿望——早日打败病魔,所有患者恢复健康,所有医护工作者平平安安,我们广东医疗队全员顺利凯旋。我相信,善良的人们,总会被世界温柔以待。

彩虹总在风雨后。武汉人民,我们一起加油,即使形势严峻,我们也要永怀着希望之光,也要坚定必胜的信心!

加油!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ICU医生王凯DIY改造装备,护士徒手扛十几公斤氧气罐。

1月29日

今天我第二次进入病区了,等出来的时候,第一次看到了凌晨3点30分的武汉。回到酒店,整个人累得完全不想动,但为了防止交叉感染,还是必须严格自我消毒。

从昨天一直忙到现在,脑子有点兴奋。现在是凌晨5点,回想这几日在前线的经历,我感悟颇多。既然睡不着,不如记下这一段时间的故事。

就地取材DIY改造装备

说起今天最直接的感受,大概是鼻梁终于没那么痛了。值班需要长时间戴防护口罩,但由于前线物资紧缺,并没有防压疮需要的水胶体。前几日,医疗队里很多人下了班,鼻梁都被压出了或大或小的伤口,轻轻碰一下,钻心地疼。

昨天傍晚去上班前,我担心值完班后压疮会加重。于是去找队友——重症医学科护士李萍求助。

李萍帮王凯解决口罩压鼻子问题

萍姐真是特别聪明啊,她想了一会儿,立刻就地取材,帮我DIY了一个“水胶体”。

这个“材”,其实是卫生巾,有点儿不太好意思,但效果真心杠杠的。护理后再戴N95防护口罩,舒服多了,值六七个小时班下来,伤口一点都没加重。

李萍自制的“水胶体”颇受好评

克服设备故障维持病患血氧

在病区里,我们都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再加上层层密闭的口罩和护目镜。身体被裹得密不通风,镜片很快雾茫茫一片。我们只能在模糊中慢慢摸索,逐渐适应,提高工作效率。

晚上10点,急诊收入一名呼吸衰竭的患者。鼻导管吸氧状态下,患者血氧饱和度还不到60。大家心里一紧,下病危通知书、进行面罩吸氧、连接心电监护、高流量吸氧,护士有条不紊地执行医嘱。

“医生,中心供氧设备压力不够,血氧上不来啊。”护士喊道。

根据医院现有条件,氧供应设备出现故障,氧压不够,病人血氧难以维持,怎么办?那只有自己想办法改善吸氧条件了。

我发现将高流量的接口连接氧气罐,可以达到高流量所需氧压要求,通过高浓度氧疗,改善病人缺氧状态。于是我们赶紧将高流量机器连接至氧气罐、调好参数、给病人戴好高流量鼻导管……很快,病人血氧就稳定到80%-90%之间,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大家长舒一口气。

王凯维持住患者的血氧

患者女儿看到父亲症状缓解,激动地拉着我,不住了道谢:“非常感谢你们不远千里来援助我们,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太谢谢你们。”

“我们是广东医疗队的,我们就是来帮助你们的。你们也一定要加油,我们陪你们一起共渡难关”,我安慰她说道。

护士长徒手搬几十公斤氧气罐

晚上12点,接班的护士们来了。碰巧都是我们珠江医院的护士队伍——护士长李君、还有爽欢、丽丽。

尽管隔着厚厚的隔离服,我们看不到对方的脸,但熟悉的声音,依然倍感亲切。这一刻,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珠江医院,身边都是熟悉的“战友”。技术精湛服务至上,全心全意为病人,我们来此就是在践行这样的诺言。

三名护士接班后开始忙碌的工作。清点夜班治疗液体,执行医嘱,有条不紊。爽欢在空闲时,还主动打扫病区。由于各项保障条件的缺乏,平时清洁、打扫等后勤工作,也都需要我们自己动手解决。

李君护士长接班后,仔细查看新收的急诊病人,她发现高流量下氧气罐氧压慢慢下降,很快氧气罐里的氧气就要用光了。

此时我们正在医治其他病人走不开,李君联系好供氧人员后,自己下楼将氧气罐搬到病人床边。要知道,那可是几十公斤重的氧气罐。没有推车,她就这样徒手,靠自己的力量从1楼旋转着将氧气罐一步步运到了3楼。

这样的护士长,让我们由衷钦佩。

王凯和队友在前线互相加油鼓劲

半夜2点,我们医疗组结束了6小时的诊治工作,脱下防护服,回头望着病区,我的那些战友们都还在继续奋战。

回酒店的路上,望着空无一人的城市,我相信武汉一定可以很快站起来。此刻,突然想起了士兵突击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不抛弃,不放弃。

我们医疗队员彼此之间是战友,我们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之间何尝不是战友。危难之中相互扶持,我们要一起战斗到最后。

整理 | 深圳晚报记者 刘琨亚 通讯员 伍晓丹

编辑 | 罗典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军训体验作文 秋天的雨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课作文600字 妈妈的怀抱作文 细节描写的作文500字 梦到考试写作文 以勇气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六上同步作文 有关写景的作文 爬长城作文400字 优秀叙事作文800字 秋天的香气作文 诚信的作文结尾 好书推荐作文400字 一个活动作文 心中一片月作文 故宫游记作文 我喜欢书法作文400字 小井沟作文 作文结尾段 我是一棵小草作文600 庆中秋迎国庆作文 五年级作文西瓜 保护环境的小作文 考研英语一小作文题目 怎么写我的妈妈作文 成长作文怎么写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 信念的作文结尾 谈诚信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