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立心铸魂 守正出新——我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纪实

2020-12-28 06:00:02
相关推荐

桐庐县圆通小学100名小学生拿起毛笔书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资料照片) 拍友 徐军勇 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从文化大省到文化强省到文化浙江,我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化建设各方面、全过程,为同心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2015年初夏,浙江大地郁郁葱葱、生机盎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考察。他为浙江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新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建设要有魂,这个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强调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浙江精神,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建设引人入胜、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文化事业,营造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

两年多来,牢记总书记殷殷重托,我省着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大力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坚持传承历史、守正出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文化建设不断取得辉煌新成就,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文化建设成果之花次第开放。

不忘初心 高扬浙江精神旗帜

立心铸魂,信仰为基。

我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汇聚起蓬勃向上的正能量。

九月的嘉兴南湖,波平如镜。红船静静地停泊水面。早晨8时,南湖革命纪念馆陈列文保部副主任张新志轻轻跃上船头,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样的动作,他已重复了33年。从1984年到南湖革命纪念馆上班至今,他见证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每一个人在瞻仰红船、回望历史后,无不被红船精神所蕴含的丰富时代精神深深震撼,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红船,是中国革命的启航地;红船精神,是中华儿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爱国丰碑,红船精神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在浙江,全省人民以红船精神为信仰底色,传承对党绝对忠诚的红色基因。

今年6月,“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写进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这既是浙江发展的重要经验总结,更是今后五年浙江继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方向引领。

6月19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闭幕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省委书记车俊就带领新一届省委常委会成员赴嘉兴南湖瞻仰红船,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重温红船精神,接受革命精神教育。车俊强调,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再谋新篇,更好地扛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信仰如炬,不断传递。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思想建设的重中之重,培训班、研讨会、读书班等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实现常态化、机制化。

如果说,弘扬红船精神,是浙江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骨气,那么,弘扬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底气。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浙江的生动体现,两年多来,我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浙江基因”,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强化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8月4日,作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二期的首批立项成果,“党领导下的浙江革命武装斗争史”丛书在杭州面世。与此同时,从文化研究工程第一期一直延续至今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工程入列“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的国家重大出版工程,入编画作超万件,规模达160册。省社科联副主席邵清说,二期工程牢记总书记对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项目的深切厚望,用浙江历史教育浙江人民、用浙江文化熏陶浙江人民、用浙江精神鼓舞浙江人民、用浙江经验引领浙江人民,致力于打造有中国气派、浙江特色的当代“浙学”品牌。

信仰如塔,不断引领。两年多来,我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抓细、抓小、抓实,努力做到有投入、有载体、有活动、有检查、有评价、有奖惩,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所不有,成为浙江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这个夏天,成千上万的网友被一件件事情感动着:杭州邵逸夫医院眼科医师姚玉峰,婉拒日本导师盛情挽留及美国名校高薪聘请,选择回国,一头扎进角膜病治疗的探索中,20多年来,他用独创的、标志着中国眼科医学世界地位的“姚氏法角膜移植术”,为近3万病人重新带去了光明;26岁的乐清乡村女教师陈莹丽,身患晚期肝癌,但在临去世前不久,还坚持给中考学子上完最后一个月的课;省农科院研究员王一成,从美国学成回国,成为省农科院动物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带头人,多年服务在养殖生产一线,亲手解剖病死猪就达上万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姚玉峰、陈莹丽和王一成身上,折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芒,闪耀着时代和人性的光辉。

价值引领、示范带动,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

从2015年起,我省开始实施道德模范待遇保障制度,各市、县(市、区)纷纷出台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关心关爱机制或成立好人关爱基金,在全国率先实现好人好报好风尚的全流程关爱工作机制全省覆盖。“发现英雄、宣传英雄、关爱英雄”、确保“最美”精神常态化的保障措施和长效机制逐渐被建立。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省努力把道德教化和法律法规结合起来,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到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各个环节以及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和团体章程中,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如今,把婚礼办进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舟山市许多年轻人的新选择,也成为小城镇文明行动中移风易俗的新鲜事。通过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各类创建活动中,我省改善了社会风气,引领了社会风尚,“最美”现象逐渐从盆景变风景成风尚,“最美”已逐渐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9月19日,富阳“85后”志愿者许艾菲在为素未谋面的白血病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收到了患者母亲的感谢信。在浙江,像许艾菲一样的志愿者已超过1000万。也就是说,每5.6个浙江人中,就有1位志愿者。这一比例超过了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凝聚共识 唱响浙江好声音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牢记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旗帜鲜明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旗帜鲜明抵制各种错误思潮,需要在众说纷纭中有引导舆论的定力。

2016年3月29日,一篇名为《喧嚣很近,请把情怀放远》的文章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就像眼下,当我们对前方看不到头的拥堵车流感到焦躁,并因为大大小小工地一些扬尘和喧嚣皱起眉头的时候,同样不是每一个杭州人,都能看清楚这座城市的辉煌未来。”这篇文章原载于当天出版的《浙江日报》,文章以和杭州市民、游客虚拟对话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娓娓道来,深深打动了读者,被网民和媒体“热转”。

原来,3月下旬,杭州为迎接G20峰会加紧施工,峰会保障项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给杭州市民出行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网上出现了一些自媒体文章,放大不满情绪。此时此刻,《浙江日报》在头版《新闻评说》栏目刊发评论,有效地凝聚起广大人民群众为圆满完成G20杭州峰会而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一篇文章,澄清了不实言论,汇聚了发展共识。在这样的舆论交锋中,人们看到了主流媒体可信可敬的形象。事后,浙江日报一位资深评论员如是感悟:“传播浙江好声音,我们要勇当网上舆论斗争的‘战士’,要让党的声音成为网络空间的最强音,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最大正能量。”

诚哉斯言。越是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节点,越是需要凝聚最为广泛的思想共识。在浙江,这样的共识已经形成,这样的力量正不断强化。

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浙江牢记总书记的教诲,不断加快深化媒体融合进程,持续强化互联网条件下传播浙江好声音、好故事的新本领。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近年来,“治国理政浙江实践——对话县市区当家人”全媒体宣传、“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改革改变生活”、“民生浙江”大型微博互动接力、“点赞文明有礼浙江人”等一大批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热潮涌动;“微力无穷 孝声回家”春节孝文化网络总动员、网络文化活动季、“争做中国好网民”等一批创新性网络文化活动深入人心。

受众在哪里,舆论阵地就在哪里。为加速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创新传播途径,省委常委会两次部署媒体融合工作,三次专题研究浙报集团等媒体整合改革方案。今年3月,省委宣传部在浙报举行了媒体融合座谈会。今年5月,省委书记车俊在听取中央新闻单位驻浙记者联合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负责人汇报后要求,加快打造融合发展的新型主流媒体,既巩固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更赢得新媒体条件下的传播优势、发展优势。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缚蛟龙。在媒体深度融合的竞赛中,浙江一马当先。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深入实施“红色新媒体建设工程”,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今年1月1日,浙报集团的全媒体指挥中心正式启用,核心圈三端浙江日报、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实行一体化融合改革。投入1.3亿元自主开发的媒立方技术系统,是国内首家集舆情研判、统一采集、多种生成、多元分发、效果评估于一体的新型智能化内容生产平台。如今,浙报集团旗下新媒体已形成核心圈、紧密圈、协同圈三大传播体系,成为国内拥有最大互联网用户规模的省级党报集团。

省、市、县三级媒体也积极投身融合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主流媒体在深度融合中成效初显。

目前,“浙江发布”“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手机报”用户分别突破600万、1300万、1000万,极大增强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各市县媒体共开设网站106个、“两微一端”1119个。据《新闻战线》杂志对今年全国两会省级党报两微官号传播力调查,在发布的13期排行榜中,浙江日报7次入围前三,3次夺冠,总排名位居第一。

舆论场上,浙江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加快培养了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牢牢掌握了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思想政治教育中,浙江也努力构建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把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通过信仰引领知识教育,立德树人,涵养师表,让青春梦与家国事同频共振。

高校是信仰建设的重要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

2005年8月,习近平在全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要求,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的迫切要求,是培养造就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迫切要求。

也是自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时起,在浙江各高校,省委领导走进课堂讲授思想政治课,成了大学校园里一道美丽风景,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仅2016年,就有11位省委领导、20余位厅局级领导干部走进高校宣讲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在浙江大学,每周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全校公选的必修课,情景再现的授课方式很受欢迎。在浙江外国语学院,今年3月以来,学校启动“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目前这一活动已在浙江高校全面开展。在长兴县中小学,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两大问题,全县全力推进学校德育建设,从全面推广经典诵读、开发校本课程等方面,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竞相绽放,花香满溢。

从大学到中小学,从课堂到日常言行,小德涓流,大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般入心入脑,丰盈了学子们的精神家园,为青少年扣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需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社区和乡村落地生根,蔚然成风。

目前,在浙江,全省已有700余万户家庭参与立规立训,建有150多家家风馆。乡风教育也深入人心。德清“德文化”、嘉善“善文化”、仙居“慈孝文化”、义乌“信义文化”、长兴“和文化”等区域道德品牌,连点成面,蔚然成林,仅在德清县,百姓设奖、奖励百姓的“草根道德奖”就达54个,大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形成了道德文章“人人参与、共同书写”的好局面。

繁荣文艺 丰盈群众精神家园

10月18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东海电影集团等联合出品,历时3年打造的26集电视剧《青恋》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作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点作品,该剧以浙江新农村建设为原型,反映了在“两山”科学论断指引下,新时期浙江农村青年一代创业创新、发家致富、推动发展的美好故事,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内涵。

此前,9月19日,“长篇报告文学《那山,那水》新书首发式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红旗出版社出版、国内首部以“两山”科学论断诞生地安吉余村发展之路为主题的文学作品。研讨会上,与会的国内20余位专家表示,这部作品是浙江推进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成功案例,为文化浙江建设注入更多的精神力量和思想源泉。

最是文化沁人心。《青恋》《那山,那水》只是一瞥美丽剪影。两年多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时代、反映火热生活的优秀作品。

今年6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建设文化浙江,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提供丰润文化滋养。对此,作家麦家感触至深,“要写出好作品,归根到底是要敢于从喧嚣的生活中退出来,只有进到民族灵魂深处,摸到我们祖先心跳声、脚步声,我们才可能写出有我们民族筋骨、有我们祖先体温、有我们浙江特色的作品。”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这些年来,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

精品创作,标注浙江文艺发展的高度。9月27日,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我省电视剧《鸡毛飞上天》、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广播剧《呦呦青蒿》3部作品入选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鸡毛最贱,可是它养活了我们的祖祖辈辈。鸡毛虽轻,可有点风,它就能飞到天上去。”这是《鸡毛飞上天》剧中的话。剧中的镜头同样让人印象深刻:敲糖人陈金水挑着担子在风雪中走街串巷;积压的货物堆满了屋子,骆玉珠的孩子只能挤在半张床上睡觉……这些无不来自于义乌商人真实生活。《鸡毛飞上天》,生动塑造了一批鲜活的浙商形象,书写和记录了浙江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

弘扬浙江精神,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近年来,浙江创作出的文艺作品,传递出真善美和向上向善的价值观,鼓舞着全省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银幕荧屏,流光溢彩。2015年至2016年,浙产电影产量达110多部,创作电视剧5500集以上,动画片超过5万分钟,在全国名列前茅。在中宣部两批重点影视资助项目评选中,《精忠岳飞》《营救飞虎队》《青恋》等10个项目入选,入选总数列全国第一。

舞台艺术,推陈出新。9月25日晚,大型交响诗《鲁迅》在国家大剧院首演,激越磅礴的交响乐深刻演绎了鲁迅精神,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原创民族歌剧《青春之歌》、越剧《屈原》、话剧《凤凰》、舞剧《王羲之》《遇见大运河》、音乐组曲《东海之歌》等创作守正出新,较好地实现了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双丰收。

翰墨丹青,气象万千。“百年追梦”浙江美术创作工程,41位艺术家历时两年多,以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形式创作出30幅精品巨制,反映了浙江人民百年奋斗、百年追梦的时代风云;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兰亭书法双年展、“公望富春”名画回故乡等特展,一批优秀艺术展见证着浙江的文化自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小康必不可少。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两年多来,通过城乡公共文化产品“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模式,我省群众享受到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产品。

背倚玉皇山,毗邻西子湖,浙江美术馆是浙江的文化地标之一。而18公里之外,刚满一周岁的浙江音乐学院,已成为怀揣着音乐梦想的莘莘学子争相报考的艺术殿堂。一馆一院,遥相眺望。得益于我省持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为广大群众提供一流的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环境,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话剧艺术剧院、浙江音乐厅等“老”场馆,陆陆续续旧貌换新颜;浙江小百花艺术中心、浙江自然博物园核心馆区、浙江省之江文化中心等“新”场馆,正拔地而起。

在乡村,遍布乡野的文化礼堂更是成为当代农村的文化地标和农民的精神家园。作为连续5年列入省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7477个文化礼堂,编制了内含2000多项服务内容的供给“菜单”,供基层群众“点单”。到“十三五”末,全省要建成1万个文化礼堂,覆盖80%的农村人口。

文化上山下乡,“种”进了百姓的心田,种出了发展获得感。“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家训”“我们的讲堂”等系列活动,激发出文化内在活力,广大农民群众走上舞台当起了主角……载歌载舞中,满是对真善美的热爱。

产业发展,拓展浙江文艺繁荣的路径。

产业是文化中长出来的“树”。近年来,浙江努力把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发展硬实力,推动了浙江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G20杭州峰会上的请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旗袍……在近年来中国承办的一系列世界级盛会上,杭州丝绸企业万事利集团都有产品作为国礼、礼服等亮相。集团董事长屠红燕说:“这些成绩不仅是我们长期以来转型升级的结果,更受惠于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

今年省两会上,我省正式提出打造“八大万亿产业”,文化产业位列其中。不久前,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将“文化产业成为万亿级产业”明确为打造“文化浙江”的目标之一。到202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文化产业总产出达1.6万亿元。

情怀似风,效益似帆。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为文化浙江建设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如今,一部部艺术精湛的文艺作品、一座座内容丰富的文化礼堂、一台台自编自演的“村晚”、一个个蓬勃发展的文创园……所有这些,犹如一颗颗明珠,缀织出一幅浙江文化建设的美丽图景。

砥砺前行,激情澎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浙江一定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文化建设的成果更多惠及浙江人民。

文化浙江,大美浙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蚂蚁怎么写作文 这个星期发生的事作文 小学生怎么样才能写好作文 一种花作文 美丽的紫荆花作文 写平凡的作文 自己的梦想作文500字 面对挑战英语作文 运动会开幕式作文400字 关于无私的作文 六年级上册作文全部 豆腐脑作文 难忘的旅行作文400字 澳门作文400字 四年级语文五单元作文 身边的风景也美丽作文 什么给我勇气作文 运动会作文拔河 所见作文400字 触动心灵的声音 作文 湖南高考作文题 中考优秀满分作文600字 笔神作文 抓螃蟹的作文 最后一次六一作文500字 20年后家乡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五年级作文 关于写人的作文600 去朋友家玩的作文 英语作文常用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