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君埋泉下泥销骨 我寄人间雪满头”:白居易与元稹的神仙友情

2020-12-28 17:05:01
相关推荐

白居易第一次见到元稹,是在贞元年间的登科榜上。

同年登科,又都被授予了校书郎的职位,同年加同事,白居易不由得对这个比自己小八岁的年轻同僚多看了几眼。

那时候的白居易三十多岁出头,元稹只有二十几岁。

少时候就被顾况刁难“长安居大不易”的白居易,第一次站在唐帝国的中央,审视长安这个自己诗名和梦想的起点。他也许会念叨自己第一次在这座城市写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在秘书省的高楼上,他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梦想,离自己非常近。

回过头,他便看见了元稹。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刚刚认识元稹的时候,白居易就觉得这小子和自己非常契合。

我们也许都会想,诗人的契合和我们普通人的契合大概是不一样的,会想人家多文艺范,灵魂契合的不要太好。其实吧,你可以把诗人之间的友谊想的不那么高大上,最起码白居易和元稹不是。

他们那时候还年轻,所以玩的也很开。那时候长安贵族喜欢干的事情,他们是一件都没落下,什么骑马奔驰,什么饮酒作乐,甚至连青楼都是一起去的。其实我们本来也不知道的这么清楚的,结果这两个人还有一大爱好,就是写诗。年轻人嘛,总爱写点艳俗诗,什么“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还有什么“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然后这不就就实锤了嘛!

所谓的灵魂伴侣,一开始不也是在吃吃喝喝上建立起的身后的感情的吗?白居易和元稹这两个刚刚做官的人,刚刚认识那会也和我们普通人交朋友没啥两样,就是偶尔写写诗记录记录生活而已。也别太羡慕人家,毕竟没有朋友圈的年代,诗歌就是他们俩的朋友圈,长安的每一个酒楼都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同是天涯沦落人”

和大部分的诗人前辈一样,白居易也不例外的喜欢议论政事,还常常搞得唐宪宗非常头疼。唐宪宗可不是个好老板,不然韩愈也不会一把年纪了还被贬到岭南,苦兮兮的向来送自己的侄孙韩湘哭诉“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面对这样的一个老板,白居易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死亡线的边缘徘徊”。

除了经常上书批评皇帝之外,白居易在这段时间还喜欢干一件事,就是写诗。这段时间是白居易的创作第一个黄金期,之后被白居易称为“十首秦吟近正声”的著名组诗秦中吟就写在那时候。

白居易是谁?大诗人啊,就和现在的网络大V一样,他一写诗,百姓大众是纷纷点赞转发啊,结果传着传着就传到了那些个权贵的耳朵里了。

权贵很生气,后果你说严不严重?再加上皇帝那几天也不想听什么谏言了,对他也是攒着一肚子的不满,抓了白居易几个小错之后,就把他打发到了江州去看商人妇弹琵琶去了。

白居易

作为白居易的好朋友,老元更是喜欢骂皇帝,要不怎么说他们意气相投呢?

先是给皇帝上书要重视皇子的教育,宪宗一看,我还在呢,你们都想另立门户了?

作为一个老板,他忍住了第一次,还表扬了他一下,彰显彰显自己的气度,然后元稹的谏言更是像雪花一样地飞过来了,皇帝喜欢宦官他也要说两句,西北的边患他也喜欢说两句,最后说着说着,宪宗皇帝把桌子一拍,让这只嗡嗡不停的苍蝇滚出了朝廷。

元稹

两个失意朋友,也因此产生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情”。

人还在,官越做越小,不过这有什么关系呢?人生路上,总是还有自己的好朋友陪着自己。

元稹其实蛮不幸的,贬官之后,先是母亲去世了,后来和自己举案齐眉,相濡以沫的发妻韦丛也去世了,老元心里很难过,就写了一首悼亡诗,就是那几首很有名的《遣悲怀》,什么“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什么“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写的是真好。

元稹这辈子对待感情其实蛮随意的,也被很多人诟病说是“渣男”,传说中的那个崔莺莺啊,还有后来的薛涛,但是不可否认,他在悼念韦丛的时候确实是动了一番真感情的。

在元稹人生这么不幸的一段时间,白居易是真的懂这个好朋友。元稹母亲去世了,元稹在家守丧,一大家子人指望着元稹养活,白居易二话没说,送了元稹二十万钱,要知道白居易在当时在长安还是租房子住。

后来元稹的发妻死了,老白也很够意思的模仿了在九泉之下的韦丛,给元稹其中一首《遣悲怀》写了首和诗,不过人家小两口的事,你来掺和进去,总归是让我们现在的人有点尴尬,可能他们是真的感情好吧。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这两个大男人之间唧唧歪歪的思念。

元稹去后来被贬到通州,就写给白居易一封肉肉麻麻的诉苦信,说这里“夏多阴霪,秋为痢疟,地无医巫,药石万里,病者有百死一生之虑”,蚊虫多,瘴气重,白居易一听这哪里得了,赶紧写了一份信宽慰自己的朋友,还极为细心的给他寄了自己准备的轻纱衣服和凉席。

这还没完,更腻歪的白居易还写了一首首诗,说着“此物最关身”,“犹恐通州热杀君”,这诗人腻歪起来,可是真的受不了。

白居易

被贬之后,两人倒是官运亨通了一段时间,都做到了当时的三品大员。结果元稹还是犯了一开始的毛病,又被排挤出了朝廷,去了越州当自己的刺史。白居易一看不得了,赶紧向皇帝打报告,自己也想外放,皇帝大手一挥,也让他去了离越州很近的杭州做官。

靠得近了,交往探望自然是少不了,有一次,元稹来杭州探访,和白居易聚了三日有余,临别时,元稹依依不舍地写下了“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来感慨自己时日无多,只得更加珍惜这份感情。

两个白头老人,看到对方的时候,应该会想起那年他们一起骑马纵驰长安的模样,时光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却也让他们的感情与日俱增的深厚起来。

元稹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一别,落笔在洛阳。当时元稹从越州回长安,特地“顺路”的经过了白居易居住的洛阳,老友相见,又是一番感动,临走之前,元稹留给了白居易两首诗,念叨着自己年纪大了,朋友也不多了,还担心这是最后的相见了。

“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

一语成谶。不久,白居易就得到了元稹在武昌任所突发急病而死的噩耗。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白居易在元稹死后的日子里,可以说怀念就没有停止过。

他在给元稹的祭文中,满是感情的写下了“公虽不归,我应继往”的句子,直到很多年之后的那个雪夜,伴随着“红泥小火炉,绿蚁新醅酒”消散的,是白居易对于生活乐趣的无限追求,这时候,他写的句子是“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是啊,人世间最懂他的那个人已经离去了,他又苟活这世间为何呢?他晚号香山居士,其实也有怀念的意思在里面。

香山是白居易修建的寺庙名字,而他修这座寺庙,只不过是为了把凡俗的重逢寄托在虚幻的神佛上面,他不想自己生命的那些诗歌,那些红尘,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关心你。

“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复同游于兹寺乎?”

在元稹去世十五年之后,白居易也在自己无限的怀念中合上了双眼。

文/扒拉文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作文 一句古诗的启示作文 开学的计划作文400字 倾听作文600字初中 北京卷高考作文题 社会见闻作文500字 写六一的作文300字 我最崇拜的人作文400字 我的学校英语作文50字 圣陶杯作文大赛官网 关于亲情的中考满分作文 关于雪的作文450字 最好的风景作文600字 少年也有愁滋味作文 各地语文高考作文 我的老师三年级作文300字 一年级优秀作文100字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作文 成功的滋味作文600字 乡村的景色作文400字 哈尔滨高考语文作文 最幸福的一句话作文 留一点给自己作文600字 18年全国一卷作文 描写景物的作文500字 爱就在身边作文600字 关于梅花的作文300字 走过初一800字作文 湖南高考作文怎么写 做灯笼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