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鲁邹随笔丨义乌起酥香中秋

2020-12-29 01:35:01
相关推荐

味道可以延续记忆的,食物也是有“文化”的。

中秋节之际,每个人都有唤醒记忆的月饼。我说过,每个节日都有一个或几个对应的食物。而直接与中秋节联系紧密的当是月饼了。

月饼或许是季节性最强的节日食品。春节的饺子、正月十五的汤圆、清明节的清明粿、端午节的粽子、腊月初八的腊八粥,等等,这些节日食品在平常日子也常常食用。月饼并不是任何时候想吃都能够吃到的,它每年只有一个多月的生产周期,注定了我们只能享受一个多月的美味。

八月十五中秋节,人皆竞赏天边月。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皆是中华民族团圆的日子。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季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拜月或祭月的风俗。月饼本是我们祖先对中秋夜月的自然崇拜,由望月、拜月而祭月,并以月饼作为追求光明、热爱团聚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谚语道出中秋之夜人们吃月饼的习俗。崇祯《嘉兴县志》称,“十五是为中秋,作饼肖月形,曰‘月饼’,有相馈遗者,取团圆之义”;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也有相同说法,“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吃是一份回忆、是一种情怀。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北宋-苏轼《月饼》)吃这小小的月饼就像吃着月亮一样,中间有酥酥甜甜的味道。安安静静的品尝,因为太过想念故乡,流下的眼泪都把手巾弄湿了。

一块小小的月饼竟然催人泪下,这是何等力量!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秋风吹落第一片树叶,这个季节特有的苍凉与清冷便开始一点点地弥散……秋天总是让人有些怅然,但其中有一个日子却是例外,那便是这个中秋节,还有这块月饼。

在义乌,月饼称为“起酥”或“油酥”。义乌起酥作为文化于2018年1月列入了金华市非遗项目名录。为什么叫起酥?这里有哪些神秘的故事?先按下不表。

义乌月饼最知名的义亭起酥是义乌人中秋节的味道、中秋节的记忆。对于老义乌人来说,要问中秋有什么,义亭起酥就是那每到中秋舌尖泛起的甜蜜记忆。

据《义乌县志》记载:“义亭供销社食品厂建厂悠久,产品配料精细,制作考究,质量胜过同行业。其月饼色泽金黄,味美酥脆而名闻遐迩。每年中秋,供不应求。1984年仅中秋节前后一个月,就生产月饼64万只。”当时,由于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原料由国家统一供给,因此月饼只有白糖馅一种口味,只能凭粮票购买,半两粮票买一个月饼,在当时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月饼。现在,义亭的月饼加工厂有二十多家,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亿民食品厂,作为该非遗项目的保护单位,一直致力于项目的传承与发展。

义亭起酥从口感到外形,带有义乌本地喜甜腻的特征,只要看到了那枚红色的方印,就会想起这是义亭起酥了。义亭起酥属于传统苏式月饼,这是正宗的旧时甜的味道。不过,对于现在的许多人来说,传统的义亭起酥可能过于甜腻了。对此,生产商也在对品种进行创新和改良,起酥的馅料也日益丰富。除了传统的百果、五仁、豆沙、核桃等白糖口味的起酥之外,还有专门为糖尿病患者研制的木糖醇口味的起酥,专门针对爱美女性的玫瑰起酥等多个新品种,衍生出麻沙、白果、椒盐、肉松等系列月饼,产生了蛋黄紫薯、蛋黄板栗、蛋黄榴莲等网红口味,出现“红心白边”、“休闲月饼”、“文化月饼”、“五谷杂粮月饼”等现代式样。可是,王义民厂长从生产品种来看,他说还是“核桃、麻沙、白糖、百果,‘四大天王’是最经典的老义乌口味”,是义乌人最爱的起酥口味。

口味是儿时开始记忆的,伴随一生难以改变。

月饼的圆形似中秋满月,象征团圆,充满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中秋夜,老一辈的义乌人还有祭月的民俗。满月下,家人团聚,大人会给每个孩子递上月饼,咬一口,唇齿留香。圆圆的月饼,满满的幸福。正是那孩提的记忆,才能成为萦绕一代代义乌人思乡念旧的思绪。

相比于今天外观华丽的新型月饼,昔日或正统的“义亭起酥”,一张张油纸包裹的,极尽精简,每筒不多不少只有十个,却是大多数如今义乌人童年里最甜蜜的记忆。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

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袁枚的《随园食单》记载“用山东飞面作酥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为细末,微加冰糖和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甚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就是苏式月饼,即是义乌起酥了。月饼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月饼到处皆有。

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形似圆月、金黄油润、红印加盖、皮薄酥脆……这种被义乌人叫做“起酥”的义亭月饼,在很多人心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

“起酥”是义乌人中秋时最难忘怀的味道,也承载了一代代义乌人的乡土记忆。一位义观天下的网民:早年义亭中学读高中,偶尔的时间就到义亭老街走走。老街并不长,来回踱步也就十来分钟。街上卖的东西并不多,有棒冰店,有打铁铺子,供销社,木器店。我们没有没有闲钱去买点什么吃。最奢侈的就是临近中秋,花五分钱买个义亭油酥(也有叫起酥)吃吃……在那物资馈乏的年代,义亭油酥是一种美味,也是一种享受。拿岀一个纯白糖月饼,泡上了一盅茶,一到嘴里,绵绵的白糖味就钻进了舌尖……舌尖的记忆真是太独特了,现在品尝到的味道,味蕾深处多年前记忆中瞬间比对上了……味道还是那个三十年前的味道。很多人和我一样心中有着挥之不去的情结,每到中秋,都会有一种“油酥情结“,仿佛只有吃过义亭的油酥才是真正过了中秋。

是的,吃东西是有记忆的,这是场景的记忆,这是岁月的记忆。

可惜,让我们遗憾的是,那个场景永远不再、那时岁月永不复返。很多时候,我们拿起的不只是这起酥或月饼,更多还是中秋月圆儿时的回忆、成长的经历和那家人团圆的亲情。

真的有梦想成真的。我正因为写义乌起酥打算去义亭看看,没想到义亭书店老板、诗人吴越先生就邀约去观看义亭起酥制作工艺。秋高气爽好游玩,春平、和清、平芳、宝琳、锦民诸君在吴先生带领下参观了起酥生产全过程。

每年农历七月初至八月十五,是月饼制作最繁忙的日子,此季义亭的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浓浓的“起酥”香气。

来到亿民食品厂,迎面看到的一层层箩筐上,刚出炉的“起酥”色泽金黄,红印加盖,拿起一块品尝顿感皮薄酥脆、甜而不腻。厂长王义民陪同我们参观,详细讲解每一道流程制作:和面、起酥、包馅、盖红章、烘烤……,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我们目睹一个个“起酥”的诞生。

感谢义亭月饼老字号“亿民食品厂”王义民老板和“老义亭”月饼厂鲍俭学老板。

王义民说:义亭起酥讲究的是松、酥、香。我们制作的苏式月饼,六十多年来依然沿用传统方法,依赖手工制作,使用辅助器具有刮刀、油光纸、模具、烤盘、竹篾盘等,经过选料、初加工、擦馅、制皮、制酥、包酥、包馅、成型、盖章、烘烤、包装等11道工序制作环节,一环紧扣一环。

很明显,“起酥”是一种食品制作工艺。因此,义乌是把这种制作工艺作为食品的名称了。

油酥是用面粉与油为主要原料调制而成的,主要用于起酥面食品的制作,比如我们平时吃到的,酥饼,桃酥,蛋黄酥,四季酥等。按调制时加入油量和辅料的比例,也可分为干油酥,水油酥,松酥三种。

起酥或油酥月饼,就是酥月饼,也叫酥皮月饼,以苏式月饼最具代表性。苏式月饼的特点在于“酥”,外形似浆皮,口感似酥皮,形成了质、形、色、味、香于一体的独特风格。酥软细腻、清淡爽口、皮酥馅香、多味融合、香味独特,也就是咬一口就掉渣渣,带有些松脆的口感。

起酥食品很多,起酥月饼是月饼的一种。有人认为:苏式月饼,其实就是“酥式月饼”,“苏”字只是以讹传讹的错别字而已,将“酥”叫做、写作“苏”,反倒让人觉得陡增了几分“清雅”的意境。

月饼品种繁多,按产地分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苏式月饼、台式月饼、滇式月饼、港式月饼、潮式月饼,甚至还有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从馅心讲,有五仁、豆沙、冰糖、黑芝麻、火腿月饼等;按饼皮分,则有浆皮、混糖皮、酥皮三大类。

烤得好的月饼,外面的饼皮是金灿灿的,完整丰满,边角分明,不露馅,没有黑泡和焦斑,吃到嘴里皮层酥松,馅料肥而不腻,口感松酥。好的义乌月饼外形完整、丰满,表面不可略鼓,边角分明,没有裂口和漏底现象,无黑泡或明显焦斑,不破裂,色泽均匀,有光泽,月饼的饼皮厚薄均匀,酥皮清晰不乱,没有僵皮和硬皮,馅料含量不低于50%,有各种馅料的特有风味和正常的香味,无哈喇味和果皮的苦味或涩味,软硬适中,果仁、籽仁分布均匀,外表和内部均无肉眼可见杂质。

苏式月饼有个特色就是会在月饼上盖红章。“点缀胭脂迹”,清-袁景澜《咏月饼》诗中这句就是描写了苏式月饼盖红章。有的地方是一个红点,有的地方是个图案,而义乌的月饼盖的产家名。这或是义乌月饼的“品牌”意识,在月饼上印个红章,就相当于给自家的月饼打上了商标。

很多吃义亭月饼的市民其实都有一个好奇,那就是月饼里那红色、绿色的小条是什么?原来,这就是义亭月饼的一大特色。以前的红绿丝是用未成熟的柚子皮切成细丝晒干,用食用染色剂制成,有清凉降火的功效。如今的红绿丝则是用萝卜丝和冬瓜丝制成的。

义乌文化名人王春平讲:“月饼,佛堂义亭一带叫油酥,稠城义北叫起酥。”而作为义乌非遗,不知为什么这个名称叫“义乌起酥”而不是“义乌油酥”?

原来,这个义乌起酥非遗是起酥文化非遗,即传说故事或民俗,列在民俗项,不是传统技艺项目。这个“起”字有故事,大有文章。

仔细看看,义亭起酥下有块纸,有人认为是起隔离作用的。其实不仅仅如此,关于这张薄薄的小纸片,却也有浓浓的神奇故事。这“纸”就是作为非遗的义乌起酥文化。

据非遗推广介绍: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事实上,关于那张纸,制作月饼的老师傅说,旧时起酥捏馅处会在背面留一个孔,用于释放月饼里的水分,贴上这张纸就可以防止馅料从孔中流出来了,如果是机器加工的月饼就没有纸片。食用时把小方纸揭下“启封”,故把月饼称之为起酥、启酥或启苏。起、启,开启、启用,而不是什么“起事”“起义”的意思。

其实,在义乌,这月饼有起酥、插酥、油酥、启苏等名称,有些当地人也是分搞不灵清的。

《义乌方言》云:义乌人称苏式月饼(也称月亮饼)为“油酥”(P197);

《义乌民俗》(P221):插酥,流行至今的各式甜馅月饼,旧称“启酥”。另有一种于1949年后失传的月饼,为米粉做成的圆月形薄饼,直径约15~20厘米,色白,不咸不甜,周边圆圈略高,可插清香,中部低平,有彩绘,专供赏月,也可以吃。背部有衬纸,旧传,元朝末年,义乌民间为消灭元兵,月饼背后衬纸,印有“八月十五(向乡间元兵)一齐开刀”字样,传递灭元信息。

这民间传说是“起事”的传递暗号,在南北方有多个版本,莫言一是。有人说:要说一样食品的由来与故事,坊间众说纷纭,既要顺理成章,又要自圆其说,靠编者的巧舌如簧了。

这句话妙哉。

好在如今已没有了刀光剑影,更多却是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为什么我们喜欢把食品附加这么多沉重的意义呢?再几天就是万家团圆中秋节了,恰中秋又及、正桂花香飘,还是让我们举酒杯邀明月、吃月饼共欢乐,道一声“中秋节快乐!”吧。

你好,中华月饼!

你好,义乌起酥!

你好,中秋佳节!

(20200922)

作者丨鲁 军(原创作品谢绝转载等任何形式的使用。侵权必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我的作文怎么写 难忘的一刻600字作文 文明之花处处开作文 七年级下英语作文 陀螺玩具作文 五彩田园作文 怎么在手机上制作文档 生活中的小确幸作文 有关项羽的作文 陶罐和铁罐作文 秋天的晚霞作文 自强自立作文600字 作文单词 与英雄有关的作文 开卷有益600字作文 2016高考作文题 蚂蚁觅食作文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400 对父母说作文 什么伴我成长的作文 让我愤怒的一件事作文 秋天的景色作文200字 作文我明白了 我和书交朋友作文400字 秋天的园子作文 我的修正带作文 不会叫的狗作文 大扫除的作文 皇帝的新装作文600 推开一扇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