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上映首日票房过亿!背后的故事更好哭

2020-12-29 01:45:01
相关推荐

因疫情迟到半年,

《夺冠》终于上映,

上映不到22小时票房破亿,

网友赞“国内体育题材的新高度”。

这部电影以中国女排40多年历程为原型,

讲述1980年代和当下新一代女排的两次崛起。

巩俐领衔出演郎平,

朱婷、张常宁等排球名将出演自己,

朱婷的演技还上了热搜。

疫情过后再看这部电影,

对集体记忆的感受更加真切:

“一部像一场比赛一样跌宕起伏的电影”

“心潮澎湃,像是回到了那个开着电视挪不开视线的夏天。”

女排国手们真人出演《夺冠》

女排国手们真人出演《夺冠》

什么是女排精神?

追求个性的当下,

我们还需要女排精神吗?

有人说,这部电影贵在“把女排精神

依托在了此前从未公开的细节上,

展现了人味儿,这就立住了。”

一条盘点了中国女排40年历程的诸多细节,

许多电影里一闪而过的画面,

背后是无数人的心血付出,

《夺冠》受限于篇幅没拍的,

我们用文字补足。

一只小小的排球,

映射的是国力和中国人的精神状态。

我们曾经非常在乎输赢,

但我们渐渐学会了追求更重要的目标。

“等我们真正强大了,

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唯一的目的。”

编辑 | 闫坤沐

巩俐演郎平:我们都是玩真的

“原来我不太懂球,但是接触完之后,我觉得如果让我再活一次,可能我会成为一个排球运动员,我愿意这么做。”

在演完郎平之后,巩俐接受新浪娱乐娱理工作室的采访,说了这段话,由此可见她对这个角色的投入之深。

每个知道巩俐要演郎平的人,都被巩俐的形象之贴合震撼过。

公布选角时,仅仅因为一个后仰的背影和走姿,就上了热搜第一。郎平的女儿白浪见到巩俐的第一面就说:“这就是我妈妈”,前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也感叹:“她第一天走进来我们所有人都哇!惊呼,真的好像哦,推眼镜的动作、竖大拇指、说话的口吻(都太像了)……”

巩俐之所以能做到“人肉复印机”一样的效果,得益于她的专业和敬业。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不仅做足了案头工作:采访了郎平本人能接触到的所有运动员,还到女排训练基地住了十天,在集训时贴身观察郎平身上的每一个细节,记录了整整一本笔记。

巩俐诠释郎平的过程,也是她对女排精神的理解不断具象化的过程。

事实上当陈可辛找她时,她一开始是拒绝的:“觉得压力太大了。因为郎平指导是家喻户晓的、是全世界女性的代表人物,我很害怕我演不好。”

巩俐在拍摄现场和女排队员玩游戏

然而当她真正接触到郎平和女排这群姑娘,却很快被她们触动和代入。

郎平腰和腿不好,做过将近20次手术,平时累了都会在场边稍微坐一下,但巩俐去旁观训练时,发现郎平从来没坐下过,一问才知道,这全是为了让巩俐看到她真正执教时候的状态,因为电影里巩俐是不能坐下的。

除此之外,巩俐几乎每一次看女排夺冠的视频,都会流泪:“她们太不容易了。”

新一代女排姑娘中有很多人也参与了电影拍摄,在其中饰演自己。郎平教她们“拍戏我们很多东西都是玩真的,没有什么特别虚假的”,也和姑娘们玩在一起,她还把她理解的女排精神随手画成了随笔。

巩俐在片场的随笔画《关注》和《团队》

在这样的氛围下,为了拍好这部电影,剧组的每个人都尽了全力。白浪饰演青年郎平,为了更接近妈妈做运动员时的身形,她一个月减肥30斤。朱婷演哭戏时,调动了自己最真实的情绪,哭到坐在墙角喘不过气。做一件事就要争取做到最好,这是女排精神最好的体现。

女排精神变迁史:

从“不能输”到“不把赢作为唯一的目的”

在电影中,巩俐饰演的郎平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段台词是:“等我们真正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唯一的目的。”这句话也是女排精神40多年变迁最好的缩影。

曾经,我们非常需要“赢”。1981年女排在世锦赛夺冠,是我们获得的一个重量级集体项目世界冠军。

1981年女排获得世界冠军时升国旗的瞬间

当时,电视还是稀罕物,很多人靠听广播听完了比赛,胜利的消息传开后,北京大学4000多名学生冲出宿舍,在操场高喊“中国万岁”。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发文号召“发扬女排精神,振兴中华”。

从那时到1986年,中国女排实现世界大赛五连冠,其中包括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冠军,一度成为全民偶像,寄给她们的信件每星期都得用麻袋装,她们也被印上纪念邮票……

对于五连冠的分量,女排随队记者何慧娴做了最准确的评论:

“我觉得这有时代原因。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家都像一堆干柴一样,要把失去的时间拿回来,这个时候,中国女排她们艰苦创业、团结拼搏,这种精神,正是中国人民需要的一种精神。”

女排夺冠瞬间被做成纪念版邮票

然而全民追捧的代价,是接受不了失败。

五连冠之后,女排整整17年没有拿到世界冠军,1988年“兵败汉城”,回国后,当时才刚上任不久的教练李耀先不得不引咎辞职。

到了1994年世界锦标赛,女排仅仅拿到第八,在那个以输赢论英雄的年代,这样的成绩被媒体形容为“耻辱”,重压之下,那一代女排队员仅仅二十四五岁时就坚持不下去,纷纷递交了退役报告。

2003年,在陈忠和的带领下,女排以全胜的战绩拿到世界冠军,重回巅峰,当年他被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写道:“为2003年中国体坛赢得分量最重的世界冠军”。

转变发生在2008年。那一年,我们拿到奥运会举办权,并且以48枚金牌的成绩第一次获得奖牌榜榜首。从那时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民族自信的增强,夺冠不再是大家唯一看重的东西。

郎平当时执教的美国女排胜了陈忠和率领的中国队,那场比赛称为“和平大战”,《人民日报》对此的评论是:“金牌有所属、体育无国界。”

《夺冠》中“和平大战”的片段

受到疫情影响,2020年东京奥运会被推迟到2021年举办,中国女排确认被分入“死亡之组”,新闻公布后,网友的热评是:

“希望你们放松心情去打球”;

“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

终于,观众也学会了享受比赛的乐趣,而不是只看重输赢本身。在细节中回顾女排40多年的历程。它不光是一支运动队的奋斗史,也是我们共同写就的民族志。

左滑查看女排历年战绩图

中国人家喻户晓的这支女排国家队,是1976年6月组建的。

第一任教练袁伟民,因为对队员要求严格,被媒体塑造成大魔王。一次坐车经过上海人民广场时,他被青年人拦下来,趴在车窗好奇地问:“侬会笑伐,侬笑笑看”。

黄渤在《夺冠》中饰演陈忠和

袁伟民之外,对女排贡献最大的两位教练,一位是郎平,一位是陈忠和。这两位都和袁伟民有关。

1978年,袁伟民看中还不到18岁的郎平,让她跳过国青队,从北京队队员直接晋升为国家队主力。同年郎平参加曼谷亚运会,是她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喝到传说中的可口可乐,喝了两口忍不住吐槽:怎么这么难喝,像中药一样。

运动员时期的郎平

很多年后,作为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也用同样的方法发掘了当时在青年队寂寂无名的朱婷,并把她锤炼成当今排坛第一人。

袁伟民自己原本是男排队员出身,执掌中国女排后,把女排当男排来练,从地方队调男排队员给女排当陪练。陪练中有位福建省队来的“小陈指导”,除了脾气好、技术好之外,“演技”也很好,擅长模仿各位世界名将,不仅能模仿过网线路、扣球落点,甚至偶尔会模仿她们的神情动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好的陪练要有当替身演员的功底。

袁伟民和陈忠和的合影 图源:陈忠和自传《笑对人生》

这个小陈指导,就是日后上任女排主教练的陈忠和。1994年,郎平第一次受邀回国担任女排主教练,点名要他担任自己的助手。那时,他家里几经变故:大哥、发妻、父亲先后去世。他自己刚刚在福建重新组建家庭,正要开始稳定的新生活。但面对郎平的邀请,他一口答应。

郎平后来离开中国女排,去美国担任美国排球队主教练,陈忠和接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排小组赛,郎平率领的美国队和陈忠和率领的中国队相遇,最终中国输掉了比赛,但郎平本人对此非常坦然:“两个球队都是中国教练,这说明中国人在排球界的影响力,应该是很值得自豪的事情。”

日本:第一个对手,也是第一个朋友

中国女排第一次交手,就是日本队。

1923年,中国曾组建一支女排赴日参加远东运动会,在当时,女性能代表国家参赛是了不起的事情,无数民众自发送行,只可惜姑娘们最终0:2负于日本,黯然回国。

日本女排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相当瞩目,被称为“东洋魔女”,曾创下118场国际赛连胜纪录。

1965年,带领日本队走上巅峰的“魔鬼教练”大松博文,还曾经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邀约,来中国对女排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特别集训。

1980年代初,中国队主攻手杨希曾经是全队的“颜值担当”。她的长相酷似日本女星山口百惠,在日本尤其受到欢迎,日本甚至还有球迷自发组织的“杨希接待委员会”,走到哪里都有人摇旗欢呼。

老女排合影,左二为杨希

1981年,努力5年后,中国女排迎来自己的首个巅峰:在大阪世界杯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决赛时,遇到的对手就是日本队。

这是一场跌宕起伏的比赛。根据积分规则,中国队只要拿下两局冠军就到手,于是在赢下前两局之后,心态产生变化,又连丢两局。关键时候,袁伟民冲队员们大吼:输掉这场比赛,冠军毫无意义,你们会后悔一辈子!队员们如梦初醒,赢下末轮,以全胜的战绩毫无瑕疵夺冠。

1981年世界杯中国队得分画面

1981年世界杯中郎平庆祝得分

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竞技体育中收获的第一个重量级集体项目冠军。

八十年代初,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热播,里面的女主角有很多神奇的招数,如“晴空霹雳”“幻影旋风”。

《排球女将》中小鹿纯子的绝招“晴空霹雳”

一段时间里,郎平收到70%的信都是说你要学女主角小鹿纯子,郎平开玩笑说:“这小鹿纯子把我害苦了,我觉得我这扣球就够棒了,空中腾的时间太长了,还让我折俩滚,这我估计我退役也学不了了。”

在后来的五年里,女排接连拿下两届世锦赛、一届世界杯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冠军,成就辉煌“五连冠”,成为全民偶像。

“五连冠”这批运动员,退役后大多从事和体育相关的职业,进入体育系统做公务员是最普遍的选择。

张蓉芳后来成为排管中心副主任,朱玲成为四川体育局局长。而孙晋芳在2004年就任网球管理中心主任,成全了李娜这一批运动员的市场化单飞。

刻苦:工作人员捡球都要日行两万步

女排刚成立时,还没有改革开放,条件艰苦,位于福建漳州的训练基地是用竹子搭起来的竹棚,地面是泥地,队员们在泥沙中打滚,大腿被磨破不断渗血,晚上睡觉时和床单粘在一起,疼得直叫。

女排集训通常在春节前后开始,另一个位于湖南郴州的训练基地没有供暖,她们只能烧木炭取暖,队员周晓兰曾经煤气中毒。

1976年唐山地震,唐山籍队员曹慧英家人失联,一般人在这种时候会支撑不住,但她没有缺过一次训练。

郎平进入国家队后,常常自己加练。张蓉芳回忆说:“她练蹲杠铃的时候,腿太细、太长,不能正常做动作,屁股这么扭一下,那么扭一下,脸上的表情特难看,龇牙咧嘴。”

出国比赛要买廉价机票,遇上长途飞行,袁伟民会要求队员们去飞机后排练蹲。队员张洁云回忆:“我们当时练的太苦了,特别恨袁伟民,打他的心都有了。”

除了练排球,队员们还要克服两件事:吃西餐和晕机、晕车。由于吃不惯西餐,队员们出国比赛,行李箱里都塞满了各种榨菜和方便面,这样的饮食难以支持比赛的体力消耗,袁伟民就让厨师特意做西餐逼她们适应。

为了避免比赛时频繁坐车、坐飞机带来状态波动,临近比赛时,袁伟民让队员每天中午吃完饭坐汽车出去转一圈,回来接着训练。

1995年执掌教鞭的郎平,不仅对队员要求严格,对自己也非常苛刻,每天睡眠不足6小时,几次因为缺氧而晕倒。

2001年2月2日,中国排协宣布陈忠和成为新一任女排教练。当时外界普遍的声音是——不看好。有报纸写道:“他的一团和气压不住阵,没有任何让人相信的理由。”

事实上,陈忠和经常笑,不代表他不严格。上任之后,他奉行“两严一大”的原则: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坚持大运动量。

训练时间“朝八晚无”,意思是从早上八点开始练,晚上什么时候练完什么时候结束,一周只能休息两个半天:“一切为2004年雅典奥运会做准备。”

队长冯坤曾经在硕士论文中把国家队生涯形容为“痛苦的炼狱生活”,累到看到食物都提不起兴趣。周苏红曾经看着饭菜放声大哭,冯坤看到圆形的东西就反胃,在食堂看着盘子发呆。

2018年备战世锦赛,工作人员透露,自己光是替女排队员们捡球,每天都要走2万步以上,姑娘们的训练量可想而知。

郎平女儿白浪饰演青年郎平

集体:赢的不是个人

郎平进入国家队前,中国队的主攻手是杨希。为了培养郎平,进入国家队两个月后,袁伟民就让她作为首发主力参加世界大赛,当打之年的杨希成全了更有未来的队友,把主力的位置给了她。

1981年世锦赛夺冠时,所有球员都在球场上欢呼、拥抱,只有陈招娣没有上前。这次比赛,她顶着严重的腰伤坚持到最后一刻,而等到获胜时,她只能在场下躺着。1983年,陈招娣退役时,被鉴定为二级伤残。

女排首次夺冠后的合影

夺冠后,孙晋芳无意中说了一句:“咱们全队12个人,11个人上场打了,只有周鹿敏没有上,她多舒服啊”。无心的一句话,遭到袁伟民严厉批评,孙晋芳事后郑重给周鹿敏道了歉。

到了女排的郎平时代,她提出一个“大国家队”理念,放眼全国,只要她觉得是个苗子的队员,就拉到国家队来试训,每年进国家队大名单的选手多达二三十人,一个位置最多时有三四个人在竞争。

朱婷被她注意到时,只是河南二队队员。袁心玥被她点名时,还打不上全国联赛,但她们后来都成为国家队的主力。

助理教练安家杰这样说过:“嗨,这些队员都逃不过郎导的眼睛,我们都看不上的,她都能看上,拿来一练就是星儿。”

朱婷是新一代女排国家队唯一的农村出身的小孩。前任队长惠若琪父亲经商,家境优渥,张常宁出身排球世家,从小接受专业训练。

前女排队长惠若琪

现役女排国手张常宁

学习:“用脑子打球”

袁伟民1974年退役,1976年当教练,上任前可以说毫无教练经验。上任12天,他就带着全队迎战来中国访问的秘鲁女排,这是他第一次以教练的身份指导比赛,全程不停在场边大喊:“XXX,你这么打!”,被调侃:干脆自己上来打吧。

从1976年到1984年的整个执教生涯中,袁伟民没有先进的设备,所有战术、技术统计全靠手写。

《夺冠》中吴刚饰演的袁伟民在场边记录赛况

8年里,他带队参加了250场国际比赛,只输了27场,每一场球的数据都有详细记录,留下两本珍贵的本子。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夺冠,很多记者问袁伟民当时当刻的心情,他只记得第一件事不是欢呼,而是赶紧在本子上记下比赛数据。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夺冠

这个时期,作为陪练的陈忠和经常被派去观察别的国家队训练,是负责“偷师”的无名英雄。

彭昱畅在《夺冠》中饰演青年陈忠和

1986年郎平退役。作为全民偶像,她不想被过度关注,放弃了当官的机会,自费赴美留学,学习体育管理。

郎平第一次临危受命回国执教时,搭档张蓉芳发现她很爱读英文原版书,有克林顿、撒切尔夫人、乔丹的传记,还经常念给队员们听。

2013年,郎平第二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更明确地对队员提出,要用脑子打球。

训练时,她会拿出专门的时间请球员分析,这个球为什么这样打,让她们形成思考的习惯,而不仅仅是依靠大训练量培养肌肉记忆。

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郎平一手促成朱婷去土耳其联赛打球,被球迷称为“留学”。

郎平说:“我觉得像朱婷这个水平一定要出去打球,多跟外国选手交流,而且国外的联赛挺时尚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打法都在,一个队中会云集了世界上很多好的运动员。”

事实证明,朱婷“留学”三年,拿下8个冠军,6个MVP,很快成长为世界排坛第一人。

朱婷为瓦基弗银行队效力时的扣球瞬间

待遇:市场化之路

1981年,带出英雄之师的袁伟民,工资是每月56元。

1986年退役后的郎平,带到美国的全部身家是300多美元。

到了美国之后,郎平最初为大学校队当教练来换取学费。后来,为了赚钱,她曾经复出到意大利一家俱乐部打球,体会了为钱工作的尴尬:

“每次受伤,不能上场,都不敢看老板的眼睛,觉得白拿了人家的工资”。

1993年,她成为八佰伴世界明星队教练,带队在香港、日本等地打比赛,年薪20万美元。

1995年,郎平回国当教练后,被确定为高级教练第三档,工资335元人民币,津贴144元,连各种补助在内,每月的工资收入折合70美元左右。1998年,到手工资涨到974元。

对当时的郎平来说,最大的消费是给身在美国、跟随前夫生活的女儿白浪打越洋电话,一个月的工资也许都不够电话费。

郎平女儿白浪在《夺冠》中饰演青年郎平

进入21世纪,女排国手的工资在1000多元,主力队员加上奖金收入能到5000元左右。2003年女排大奖赛,她们夺冠,每个人可以分到大约10000人民币的奖金。陪练们不在队伍名单上没有钱拿,姑娘们会和他们分享奖金。

朱婷出身河南农村,家乡是国家级贫困县,家里五个孩子,她排行老三,为了家里的生机,姐姐们很早就出去打工,初中毕业后朱婷不愿意走这条路,才进了体校。

2016年,朱婷在郎平的主导下,进入土耳其联赛豪门瓦基弗银行队,年薪110万欧元,第2个赛季涨到135万欧元,正式成为世界女排年薪最高的球员。

变革:郎平的价值

1995年第一次回国任主教练,郎平组建了自己的教练队伍,带来了美式作风,开诚布公地讲:给大家三个月期限,如果有谁觉得无法和她合作,可以离开。如果谁的工作不符合她的要求,“也会请你走”。

2013年第二次回国任主教练,郎平53岁,面临中国女排前所未有的低谷。100天内接连输给泰国、韩国,在亚锦赛都仅仅拿到第四名,是38年以来最差战绩,被媒体嘲讽为“384”。史无前例的低谷也是史无前例的改革的开始。

郎平首先改变了人员的配置,从美国引进了专业的体能教练和康复师,为每位球员制定针对性训练方案。一个最明显的表现是:深蹲被从训练动作中删除,这个动作训练强度大,但是对膝盖损伤也大。

此前,中国女排夺冠的代价是队员们普遍的伤病。多次骨折的赵蕊蕊被球迷称为“玻璃美人”,队长冯坤膝盖严重积水,肿得像馒头,靠冰敷和打封闭针坚持。

2006年,老队员伤病集体爆发,世锦赛只拿到第五。陈忠和卸任后接受《新京报》采访时,直言成绩波动是因为伤病过多:

“主要是伤病多一些,像赵蕊蕊本来连续打8年也问题不大。有人说,我不敢启用年轻队员、保守,那个时候主要是伤病困扰了队伍的发展和训练……伤病的预防我们当时做得不够。”

朱婷刚进国家队时,因为缺乏营养,身体瘦力量差,盲目上训练强度很容易练坏,郎平先给她时间增肌,直到肌肉能给骨骼提供有效的保护。那段时间她自费从美国买蛋白粉监督朱婷吃。

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中国女排参赛的队员有12个人,但随行的教练团队13人,比运动员还多。这在美国、意大利等强队里早已经是标准配置,但在中国还是头一次。

郎平对队员管理主要靠自觉,比如她从来不收手机,但是:“我要明确告诉你,晚上玩手机会影响第二天的训练……场下她们会聊网购、游戏和电视剧,我不了解,也不能阻止,但要尽量去理解。”

郎平给国家队带来的改变是“不再只有苦大仇深式的拼搏、心灵鸡汤式的励志,而是拥有了国际化的视野、科学的方法以及专业的团队。”一支队伍的发展从此变得可持续。

竞技:“奖牌有价值,但人格更有价值。”

1998年女排世锦赛,中国队出师不利在小组赛输给了韩国。接下来的对手是古巴。有人悄悄向郎平建议,她和古巴队教练关系好,能不能去求求情,让古巴队输给我们,开赛以来他们只输过一局,丝毫不会影响他们什么。

古巴的教练是郎平在八佰伴明星队时的助教,古巴比较穷,他一年有九个月都率队在国外训练、比赛,就是为了节省经费。他曾经向郎平诉苦,郎平问他为何要坚持,他说:为了生存,我有三个孩子要养。

郎平最终并没有接受这样的建议,她对此的回应是:

我不可能为了一块奖牌去做丧失我人格的事,我哪怕牺牲了,也不能跪在那里死,也得昂首挺胸得站在那里。奖牌有价值,但人格更有价值。

2002年世锦赛,为了尽可能拿好名次,小组赛中,陈忠和为了躲开俄罗斯队和意大利女排,使用“田忌赛马”的策略,输给了实力明显比较弱的希腊和韩国队。

尽管以这样“躲躲闪闪”的方式挺近四强,最终还是输了半决赛,没能更进一步。这样的过程和结果在国内受到极大的舆论压力,陈忠和不得不出面道歉。

荣耀:14亿人的集体记忆

1981年第一次拿到世界冠军时,电视还是稀罕物,很多人靠听广播听完了比赛。

《夺冠》中,国人守着小黑白电视集体看女排

回国以后,女排收到了3万多封信,还有源源不断的礼物从全国寄来。武汉人寄来武昌鱼,有个广西青年工人,自己打了一把像工艺品的铁榔头,送给被解说宋世雄称作“铁榔头”的郎平。

40年来,虽然几经沉浮,女排依然是中国人的“团宠”。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半决赛中国对阵的收视率是50%,决赛的收视率是72%,意味着当时只要开着电视的人,有三分之二都在关注这场比赛。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女排依然是为数不多的集体记忆。

2019年,女排以11连胜的成绩拿到世界杯冠军,这也是这个集体历史上的第10个世界冠军。比赛结束后,她们被派专机接回,并且上了国庆阅兵的压轴花车,对于运动员来说,这是前所未有的礼遇。

面对外界的追捧,郎平说:“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其实都是沾了排球的光,沾了这个集体的光,不能把它融为个人,这样的话我们这个集体才能一直向前进。”

不久前,日本宣布无论疫情情况如何,东京奥运会都将在2021年举行。

此前已经确定好的分组中,中国队和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土耳其分在一组,枪手环伺,是“死亡之组”。但球迷对此已经非常放心:“进哪个组都一样,拼就完了。”

无论输赢,我们的中国女排,拼得漂亮!

参考资料:

《我的执教之道》,作者:袁伟民

《激情岁月——郎平自传》,作者:郎平 陆星儿

《阳光总在风雨后——中国女排的故事》,作者:宋元明

《笑对人生——陈忠和自述》,作者:陈忠和 陈继共

《郎平:全球资源与中国合力》,刊登于《三联生活周刊》,作者:李翊

《郎平 阅读者》,刊登于《人物》,作者:王晶晶

《巩俐:我这样演郎平》,发布于《娱理》,作者:何小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英语作文题目 小猫的作文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500字 科技改变生活作文 多彩的活动作文 他笑了作文 春雨作文 向日葵作文 追梦作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秋天的作文300字 做最好的自己作文 意林作文素材 老鹰捉小鸡作文 追逐梦想作文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 孝心作文 描写人的作文 小学二年级作文 作文吧 爱国的作文 分享作文 快乐作文 神奇的探险之旅400字作文 下雪了作文300字 有关劳动的作文 强国有我作文 英语自我介绍作文 关于朋友的作文 我的拿手好戏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