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哈尔滨城史文物馆:“镌刻”历史 触摸城市尘封沧桑“印迹”

2020-12-29 02:55:01
相关推荐

老城、老街、老巷口、老巴洛克建筑、最鼻祖的老中东铁路地图……老哈尔滨。

这个世界,但凡冠上“老”字,总会带有“泛黄”与敬畏,仿佛看着整个时代剥落了润湿了拧干了,最后在眼前褶皱着铺展开来。纸上的铅字、图中的剪影、旧时的物件……大浪淘沙经典记忆。

虽然“老”字看上去听上去都略显距离感,不过,贵在城市老了,承载百年厚重 ,传承千年文化。 哈尔滨就有这样一个“老”地方,虽听不到千年古刹钟声,却可白雪深雾觅“禅音”。“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便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杨伟东和他的“哈尔滨城史文物馆”。走近一个人,走入一座城,揭开一个城市尘封记忆与音容,触摸尘封在时间里的沧桑印迹。

哈尔滨城史文物馆:“镌刻”历史 触摸城市尘封沧桑“印迹”

文/香港商报记者 张晓磊

秋高气爽、叶毯铺地,漫步在哈尔滨太阳岛上,犹如置身在色彩斑斓的油画之中,游人欢声笑语,浸享恬淡与从容。在曲径通幽处,一座薄荷绿瓦、粉红墙壁的古堡式建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径口错落有致、颇具特色的木质结构上写着“哈尔滨城史文物馆”几个字,“城史”记录着城市的历史,保存着城市的记忆,在这如画的风景中,内心更想去亲近这座城、了解这座城,脚步随心,记者走进了哈尔滨城史文物馆,走近了馆长杨伟东。

城史馆是免费的,一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就是带有质感的木质结构墙壁,在橙黄色灯光的映衬下,哈尔滨城史文物馆几个字透露出“记忆”的光晕,抚摸着凹凸有致、略带棱角的木质墙壁,仿佛瞬间被吸入了另一个时空,回到了中东铁路时那个“年轻”的哈尔滨街道,老招牌、老广告牌,现在看来依然时尚的老糖盒、老酒瓶……几位身着洋装的俄罗斯姑娘擦身而过,街道上熙熙攘攘,欢笑声、音乐声,好不热闹……

中东铁路的各种坐标性、符号性展品,哈尔滨俄侨的珍贵资料、充分体现来自世界各地侨民曾在哈尔滨留下生活印记的展品、保存尚好的俄式家具、颇具温馨味道的俄式烛台……城史馆藏品的代入感很强,浓厚的历史气息、独特的文化韵味,让人更想去“阅读”这座城、读懂这座城。

杨伟东:传承历史是责任与使命

由于太过沉浸,记者并未察觉哈尔滨城史文物馆馆长杨伟东已站在自己身边,杨馆长的一声问候,将记者带回了现实,杨馆长戴着一副眼镜,身上透露出一种文艺的气质,镜片后的目光略带文化和历史缠绵的疲惫。他耐心地向记者介绍馆内的每一件展品,讲述着展品背后的故事,讲述着他与这些展品从“相遇”到“陪伴”的故事。

十几岁时的杨伟东在学习书法之时,偶得书法老师的几幅字,其中“道台”的这幅字引起了杨伟东的兴趣,由于不明字的意思,四处求解,弄懂之后倍觉珍贵,这也就成为他收藏展品的启蒙之一。后来,他喜欢上了邻居——抗日将军苏炳文将军家中的一幅俄罗斯油画,苏大姨见他喜欢便赠予他,一幅中国传统书法、一幅俄罗斯油画,是杨伟东对这座城市记忆最早的“藏品”,也开始了他的收藏之路,通过年复一年的日积月累,杨伟东的藏品越来越多,创办城史馆的热情也是日渐浓烈。

“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让哈尔滨成为令人尊敬的城市。”这是杨伟东对创办这个城史馆的初衷,他说:“我对这座城市感兴趣,对这座城市有感情,我愿花时间去找寻关于城市的记忆,东西都是一点一点积累,很多文物也都是去拍卖会、古董市场一点一点去淘,有的时候关注一件东西,三年、五年、十年才能到我手里,虽然遇到了很多磕绊,但我还是愿意坚持,因为这座城市历史的丰饶给我带来无穷的力量与魅力,我始终对传承历史和文化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要继续走下去。”

鲜活文物: 岁月埋没不了的城市荣耀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历史,哈尔滨,作为一座城市,它的中东铁路文化就是历史上的大文化。在城史馆内,能找到目前为止最早并且保存完好的由中东铁路管理局绘制的中东铁路和哈尔滨市郊地图,发行量甚少的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三十五周年工作相册。馆内还收藏有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图、1922年俄文中东铁路全图、中东铁路机关报、铁路员工证照等珍贵的历史材料,这些都完好地保留了哈尔滨在中东铁路时期的历史印记。

哈尔滨历史上第一张中文报纸《远东报》、哈尔滨万国救济俄国贫民协济会奖券给奖单、犹太医院及哈尔滨各教堂文物、东北地区最早的电影制片机构——创办于1932年7月的哈尔滨“寒光”和“明声”公司——拍摄的电影《人间地狱》《心》《可怜的她》海报……都较为完整地在城史馆内呈现,展品中还有中东铁路首任督办、被誉为哈尔滨开城鼻祖的许景澄和黑龙江巡抚程德全等人的书法作品。每一件文物藏品都代表着哈尔滨这座城市在历史上走过的坚实足迹,对哈尔滨而言,每一份史料都弥足珍贵。

侨民点赞:这是哈尔滨最好的馆

“无论是布展还是藏品,这个馆都是我到今天为止看到的在哈尔滨最好的馆。”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校长安德烈做出这样的评价,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和莫斯科的研究学者都曾到访并为杨伟东点赞,为城史馆点赞。

越来越多对哈尔滨历史感兴趣的专家学者慕名而来,渐渐的杨伟东的朋友圈也是越来越大。其中就结识了一位忘年交,她是1938年出生在哈尔滨的俄罗斯姑娘巴莉亚,于1958年离开这里,后来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任历史教授,现已退休,她正在撰写回忆录,忆起更多关于20岁前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事情,当她看到这么多历史文献、资料和文物时,她被震撼了,她说:“来到城史馆后,我发现很多内容都要重新改写了,这里改变了我对那段历史的认识。”以后每每回到哈尔滨,她都会在馆内呆上一整天,她便与杨伟东成为了朋友。她对杨伟东说:“我没有想到的是,要在国外很大的博物馆和图书馆才能找齐的资料,你这里竟然都有,还是这些博物馆资料的总和。你一个不懂俄文的人能坚持这么多年收藏这些史料和文物,真是让我敬佩。”

让城市历史得到“阅读” 让城市精神得到传承

据了解,哈尔滨城史文物馆目前是哈尔滨唯一一个系统展示这座城市历史的博物馆,馆内的全部展品均是用文物原件展示,其中国家二级文物数量远远超过东北烈士纪念馆及哈尔滨文庙这两大博物馆二级文物的总和。城史馆从文物的数量及质量到展览的形式都颇具亮点。

杨伟东还善于系列收藏,哈尔滨俄侨音乐文化、宗教文化、电影文化、建筑文化、民族工商等,都有较为完整的史料及文物,这些藏品不仅能够让广大游客更全面地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还可以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更加为自己是哈尔滨人感到骄傲。

杨伟东说我最大的心愿是:“我希望把自己收藏的东西全部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去‘阅读’,让我们的城市精神得到更好的延续和发展,并且更好地传承下去。”交谈间,杨伟东眼里掠过一团阴云。他的忧愁是目前展馆面积太小,只能展示藏品中的二十分之一,但是其生存“张力”已至极限,无法扩大规模,藏品根本无法得到充分展示,还经常受到家人及朋友们的不理解或讥讽——被称为不合时宜的人、中国的“唐吉坷德”。明明资金已捉襟见肘,还在一个人苦苦支撑,期待守得云开见月明。但是杨伟东却说:“不管多苦、多难,哪怕是倾家荡产、露宿街头,我初心不改,将这个馆继续支撑下去,如果有一天我老的动不了,我就把它交给政府,我是渺小的,即便我不在了,这个馆还在,它属于这座城,希望更多的人把它当做这座城市的‘百科全书’,能让这座城市的记忆和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承。”也许,这就是我初见杨馆长的时候,写在他神态中的疲惫吧。

哈尔滨城史文物馆,存续着这座城的记忆,这是一个叫人肆意回忆和生情的地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美好的一天的作文 奇妙的想象作文50字 长征作文 难忘的军训作文 动物作文英语 编写一个童话故事作文 理性思维作文 我喜欢的一项活动作文400字 我喜欢的昆虫作文 北京高考语文作文 描写植物的作文500字 狗忠诚的作文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作文300字 作文触动心灵的风景 小狗欢欢作文 有关内在美的作文 小鸟的声音作文 有关老师的英语作文 与端午节有关的作文400字 推车作文 第一步作文800字 姥姥的生日作文 森林防火知识作文 母爱的作文100字 留在心底的歌作文 豆芽的作文400字 英雄事迹作文400字 作文坚持800字 汾河二库作文 吹气球大赛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