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先妣事略》|归有光对母亲的追思 含蓄平淡中见深情

2020-12-29 03:25:02
相关推荐

先秦时代的中国文字,表露情感都是直接的,你看那诗经中所使用的传情语言,今日我们读来都会羞于出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说出来就是让你知道,我要对你做什么。

汉代人描写出征前的离别,直接说:“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直白厚重,爱、生和死,这三件最本质最强烈的事情,就这样直接端上来了。

这是很好的诗,却不是中国人更普遍的抒情方式。

明代文学大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怀念去世的妻子时,写的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表面看平淡随意,但内里却是一腔深情。这种情感与表达上的不一致,正是我把含蓄定义为一种文化情感的理由。这又是一种复合的情感。

这一讲我们一起来读他思念自己母亲的文章《先妣事略》。

一、从“多子不多福”写母亲的苦难

归有光是明代“唐宋派”古文的主将,号称“明代文章第一”,尤其写家庭情感的文章篇篇经典,感动和影响过很多后来的人。

归有光像

既要平淡,又要深情,这种矛盾,归有光怎么做到的?《先妣事略》写法精妙,关于怎么在平淡中表现深情,我们可以学到两条:第一条是结构上曲折跌宕,第二条是细节上精准客观。

这话怎么讲呢?我们边读文章边分析。

先妣是古人对去世母亲的称呼,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是归有光追忆母亲的。对他来说这个题也不好写,他七岁上母亲就去世了,这方面的记忆有限。他写本文时又年轻,只有23岁,一般人在这个年纪情感积累也不够——我们读古人的文章,常常忘记他们当时有多年轻。

归有光是江苏昆山人,八九岁就能写严整的文章,19岁考中了苏州府头名秀才。他能酝酿出支撑这篇千古文章的情感,有一个重要原因:他这时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女儿。初为人父的体验,激发出幼年丧母的悲恸。

文章开头先简短交待:归有光的母亲娘家姓周,做姑娘时叫周桂,桂花的桂。这类文章都要详细介绍母亲娘家的姓氏门第。

她十六岁嫁到归家,连续生了八个孩子,归有光排行第二。这段写得很平实。但之后的描写,就很有讲究了,它可不是按着母亲生平记流水账,而是笔锋一转,跳到了一桩母亲生命中的大痛楚。

在封建时代,多子多福的观念固然深入人心,但归有光着重写的却是母亲饱受生育之苦。一连生八个孩子,归有光的母亲皱着眉对婢女说:“再这样生,我实在受不了了。”

多子多福图

有一个老婆子就用一杯水装了两只田螺给她,说:“喝了这个,以后就不会总怀孕了。”她捧起来就喝,却从此变哑,不能再说话了。

归有光的母亲16岁出嫁,喝下那杯让她变哑的偏方时,只有二十几岁。随后就去世了,这是多么悲惨的一生?

这种哀叹,文章都没有明写,而是用具体又戏剧性的事件带出来的。

文随心动,归有光叙述的时空是乱而见深情的。归有光写完母亲出嫁、生育、去世,然后又跳到回忆母亲在世的时候。也许,他的结构安排不完全出自理性,而是跟着情绪的起伏走,也就是苏东坡的“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好像是拉家常一样来来回回地说,其实是领着读者的情绪在不断往深处走。归有光先拿出生动而又沉痛的事情写,就在读者那里建立了情感和形象基础。

你可以试着设想一下,不是用情感先声夺人,上来先说这母亲如何勤

俭持家、恪守妇道的事儿,效果是不是就会大打折扣?

归有光的文章结构像写意画一样,看不出刻意设计的痕迹,但抒情效果却非常好。真的聊天,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也很重要。

二、文笔的精确就是文章的力量

母亲死时,孩子们见到家里人哭,也跟着哭,但不知道是哭什么,他们还以为妈妈是在躺着睡觉。

写到这儿,归有光忍不住悲叹说“伤哉”。

家里请画工来画遗像,这种像叫喜神,是过去家庭祭祀用的,叫来

{!-- PGC_COLUMN --}了归有光姐弟俩,对画工说:“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这都是大白话,也几乎没有什么形容词,但谁看了都觉得鼻子发酸。

明清时代的文学家黄宗羲、姚鼐都说:归有光写妇女和儿童,看上去琐碎,无关紧要,但却一往情深,格外动人。

归有光的写作受《史记》的影响最大,司马迁写人物的技巧,就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来传达性格和作者观点。

归有光的文学功力,表现在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刻画细节。比如他有一篇文章写不满周岁就夭折的女儿,说自己临出门时,“女儿尚跃入余怀中”。 “跃入”这两个字,捕捉到了婴儿小动物一样的憨态。而且这是父女的最后相见,这种精确立刻就转化成了情节的张力。

在文章里,精确就是力量。归有光这种选择平常小事,精准客观写细节的手法,也是流传至今的含蓄表达。

文化修养比较高的作者写哀悼文章,无论悲痛来得多强烈,也很少采用呼天抢地的方式,而是要用理性把它按捺下去,从容地用追忆逝者生前琐事的方式,编织出一种深沉的、哀而不伤的文字气氛。这是中国文化情感的含蓄表达。

我们再接着往下读,后面还有很多看上去琐碎而又动人的细节:

归家虽然不愁吃穿用度,但归有光母亲过门后终日劳作,勤俭持家,每天做针线活要到深夜。归有光七岁上学,半夜睡醒时,母亲还要督促他再背一遍《孝经》,如果背得一字不差,她的神色就很欣慰。

归有光的感情细腻,思想上却是坚守程朱理学,相当保守的,他的写作也恪守“文以载道”准则。

这几个细节,在当时的观念里,代表了主妇道德最高尚的几个侧面。

三、天乎?痛哉!平淡之下是惊雷

同样出于文章结构的考虑,接下来的段落也不按常理出牌,而是去写母亲的娘家。这一段的细节描写,也是平淡之下暗藏事件的惊雷。

归有光母亲的娘家在吴家桥,比较富裕,常常送些鱼虾点心等土特产到归家,不分上下主仆,让人人都有份。于是,家里人一听吴家桥来人了,就都很高兴。

就在母亲死后,周家不幸染上了瘟疫,全家相继死了三十口人,只有归有光的外祖父和二舅幸免。

从文章的角度说,记录这件惨祸究竟和主题有没有必然联系?好像是在可写可不写之间。放在这里是绝好的表达。

一个富裕、厚道、人丁兴旺的大家族,转瞬之间被瘟疫毁灭,这种事没法用儒家伦理去解释,却透露出命运混沌而残酷的真相。这样的事件,最能增强对于人事无常的感悟和强烈的悲剧色彩。

归有光的观念古板,但抵抗不了这个写作直觉。归有光这么写,当然也有自己的潜在情感,那就是:假如母亲目睹到这一幕,也会肝肠寸断。

在母亲去世的十一年上,归有光的大姐出嫁,婆家是母亲当年许聘的。在十六年上,归有光娶妻,也是母亲当年订下的。

这背后的意思是:十几年过去了,归家没有改变主母当初定下的事,她还在影响着这个家庭。

孔子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归有光写到这里时,是有一些得意和安慰的。他说,如今自己每当抱起女儿爱抚,就会更加想念母亲。夜深人静和妻子谈起往事,忍不住相对哭泣,能想起的几件琐事仿佛如昨,其余的,却一片茫然。

尤其提醒你注意文章的最后一句,“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你看它翻译成白话,前半句好像没道理,像句傻话,它是“世界上怎么会有没有母亲的人?” 一句傻话,加上后面简短有力的四个字“天乎?痛哉!”,这几乎是归有光文章里的抒情极限。

在中国式的含蓄情感表达里,这也算是最直白的了。毕竟,不管什么年代,都不需要掩盖对母亲的哀悼。

这让我想起来:老舍在得知母亲的死讯时,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我的母亲》,结尾也类似,是“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人在母亲面前,感情最单纯、最强烈,任何过度的装饰都是可疑的。

墨萱说:

归有光感情和文字低回而感人,是因为在生活中体验过足够多的苦涩。他少年丧母,两位妻子先后去世,《项脊轩志》怀念的是第一任妻子魏氏。后来,他的长子和两个女儿也先后夭折。

明代首辅王锡爵评论他的文章:“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我觉得这是对含蓄最好的注释。

我有个朋友讲,妻子因为脑干血管瘤迸裂突逝,留下他和十岁的儿子。在妻子的葬礼上,他很平静地问躺着的妻子:“今天是我送你。以后要是我走了,你会来接我吗?”

一时间难以抑制悲痛,泪如雨下。铁汉柔情,却没想到情到深处,肝肠寸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全国甲卷语文作文 参观博物馆英语作文 冬天作文450字 那时花开 作文 关于钓鱼的作文 董存瑞作文 出发作文800字 我有一个想法的作文 打扫房间作文 亲情作文200字 放风筝的作文怎么写 自我介绍日语作文 身边有特点的人作文 成都旅游作文 关爱老人的作文 拔河作文300字 诗与远方作文 变形记作文500字 作文精彩开头和结尾 木头人游戏作文 作文可以写什么题目 我的房子英语作文 考研英语二大作文 关于日出的作文 关于动物园的作文 北京游记作文 成人大专作文 竹子作文300字 再见了老师作文 介绍我的家乡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