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妈妈是天下最狠心的人”:二胎妈妈社区抗疫 孩子的话让人泪目

2020-12-29 04:45:01
相关推荐

文|砍柴书院编辑部

有这么一群平凡的人。

他们非典时期入过户,禽流感期间抓过鸡,创卫期间满城捡垃圾...

在2020年这个风云莫测的春节,更是一刻不停歇,全员加班加点,上岗排查肺炎疫情。

他们不是医生、不是专家、不是官、不是兵、不是公务员……

却在每个关键时刻,义不容辞冲在第一线。

他们就是我们都认识,却从来没有重视过的社区工作者。

面对着眼下不断增长的疫情,他们本来就很繁杂的工作,更难做了。

【悲】

“我爸活着的时候,你们没给他一张病床,我爸死了,你们还是不管,要你们社区有什么用?”

2020年大年初一的晚上,武汉一位82岁老人,因为疑似疫情的肺炎,在家中不幸去世。

死者的儿子要求社区处理遗体,可是殡仪馆却要求,必须深度消毒才能接收。

管芳就是这个片区的网格员,被死者家属指着鼻子骂的那个人。

老人去世当晚,管芳不停地给防疫部门、疾控中心、社区卫生院打电话,联系处理。

可是结果要么占线,要么就是说已经向上反映,然后……然后就没了消息。

管芳也急,一切都来得太突然了,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并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惯例。

而且这也不是死者一家人的事情,遗体晚一分处理,就多一分传染周围人的可能。

社区是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政府说,有困难找社区;医院说,没床位找社区。

可是社区并没有任何权利,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逐层上报、逐层申请。

1月26日早上,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声称再没有办法处理,就把遗体抬到社区服务中心去。

管芳早上没顾上吃饭,就绕着圈地又打了一个上午的电话,民政局、卫生局……

凡是她能想到的单位,都求助了一遍。

中午12点,社区卫生院才来给遗体消毒,然后殡仪馆来车,拉走了遗体。

但是,死者家属并不满意,认为社区处理太慢了,还是投诉了管芳。

邻居们也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指责社区能力差没有尽力。

管芳觉得有点委屈:

“社区工作者,是和居民直接接触的人,他们不知道后面的事情,只会把气撒在我们头上。”

但是稍微调整了一下,管芳又马上去工作了,还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在等着她。

“对于群众的任何不理解,我们都必须理解。”

管芳有一个同事,陪着社区的病患人员,去发热门诊待了一天,回来以后,整个人就崩溃了,抱着头哭了一夜。

做了11年社区工作的管芳明白,遇到这种大灾,焦虑害怕紧张都是人之常情。

【喜】

1月23日,武汉下达“封城令”,年的味道,被逐渐浓郁的消毒水味儿取代了。

1月26日,除了保供运输的少数车辆,机动车也开始实行管制。

城市的主动脉冷清荒凉,隐藏在躯干之下,各个小血管里的情况,却暗潮翻涌、严峻复杂。

黄莉的社区分配到的政府急征车,只有4辆,却需要服务900多户居民。

她们不光给居民上门送菜、买药、送药、送餐、送疑似疫情的居民去医院,还要照顾一些常规病人。

比如她的辖区内,就有一个尿毒症的老人,需要定期透析。

1月27号上午,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打电话来求助,一个发烧38度,另外一个38.5度。

这对老夫妻,年前已经去过医院了,当时没有床位,只能又回家里隔离。

现在烧成这样,情况紧急,必须马上送去医院,可是,没有车。

社区主任焦头烂额地打了三个多小时电话,终于从别的社区卫生院,给黄莉借到了一辆车。

不光车没有,防护设备也不齐备,社区的口罩早就用完了,更不要提防护服和护目镜。

黄莉带的一次性口罩,还是年前一直用到现在的。

把老人送到医院,黄莉和全副武装的医疗人交接,感觉自己就是在“裸奔”。

晚上,黄莉觉得喉咙疼,一量体温37.5度。

她赶紧把白天穿的衣服清洗消毒,主动和家人隔离。

望着小屋子里冷清的白墙,黄莉悲从中来,忍不住把自己和医疗人员同框的照片,发到了社区群。

没想到,引发了各种悲鸣。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一个凡人头上,就成了一座山。

1月30号,有志愿者上门,送了3000个口罩给黄莉所在的社区。

这天是疫情出现以来,黄莉最开心的一天了。

之前因为某字会的原因,正经医院都拿不到防护用品,更不要提他们这种18线的小单位了。

黄莉紧绷了很长时间的神经,终于松弛了一些,一点微笑涌上面颊。

可是笑着笑着,她的眼睛就抑制不住地湿了。

最终黄莉留下了200个口罩,把另外2800个,分给了周围14个社区。

【哀】

四川姑娘陈苗苗,不光是个90后,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一个四岁,一个还在她的肚子里,8个月。

“妈妈不要走”、“妈妈,我想你!”、“妈妈,抱抱!”、“妈妈不爱宝宝了!”

最近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孩子已经习惯性地开始抱着她哭了。

这段时间,苗苗晚上都要十一二点才能回到家,孩子已经两周没有正经看过她了。

苗苗硬着心肠走出家门,阴沉天空下的冰冷和泥泞,比北方的直冷,难受的多。

其实疫情来了之后,社区领导专门她打了报告,情况特殊,允许回家休假。

可是苗苗一天也没间断过工作:

“我片区的居民,只有我最熟悉。”

她的辖区里有1536户3884名居民,随着疫情的步步深入,社区决定开展全面排查,要求达到百分之百的“见面率”。

大部分住户还是配合的,只有一户人家,让苗苗犯了愁。

连续去了几天,早中晚地敲,就是不开门,而且楼下保安和邻居都说,他们家其实有人。

到底是什么情况?

苗苗的心,就像在万丈深渊上走钢索,七上八下的。

每一个不明确,都是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就会躺倒一大片。

今天,陈苗苗已经是第15次来敲他家门。

老公不放心她,也跑来跟着,手里还抱着红着眼想找妈妈的孩子。

而这次,这家人居然开门了。

这户人家和湖北并没有任何交集,只是抱着自扫门前雪的谨慎,不想与任何外人接触。

后来看着一个孕妇挺着肚子、拖家带子地忙前忙后,实在不好意思。

发现是虚惊一场,苗苗让老公赶紧带孩子回家。

老公抱着哭喊着“妈妈是天下最狠心的人”的孩子走了。

苗苗听着那稚嫩的喊叫,为那户人家担了很久才落地的心,又紧紧地揪了起来。

苗苗默默抹了一下眼角,转过臃肿的身躯,拖着外八字的步伐,追上同事,又去工作了。

头一天,她们已经在266个单元的门口,贴了“病毒防护知识”的传单。

可是晚上下了一场雨,很多都脱落了,

今天还要从新再贴一遍。

【乐】

广州某社区的网格员阿敏,疫情来临之前,他的主要工作,还是化解邻里纠纷、调解婆媳矛盾……这些家长里短。

大年三十,刚刚回到老家的阿敏,还没吃上一口热乎饭,就被领导一个电话喊回了广州。

疫情就这么铺天盖地地来了。

来不及发懵,工作就像山一样,压了下来。

在广东的湖北籍常住人口有180万,上门调查摸底,成了当务之急。

他每天含着草珊瑚,要打好几百通电话,嘴唇磨到发白是常态。

--“您好,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请问您是从湖北返回广州的吗?”

--“请问您是几月几日坐什么交通工具来的?”

--“您从湖北哪个城市过来?”

--“您在家要经常打开窗户透透气,戴上口罩,这个消毒片记得兑水来擦拭桌椅、地板、门窗把手。”

--“您家有发烧发热的人吗?”

--“记得每天量体温,有什么不舒服第一时间联系我。”

另外,还有无数次的上门拜访。

他负责的片区,多数还是老楼,阿敏一天要爬3000多级台阶,相当于每天爬一遍高耸入云的广州塔。

“没准疫情结束,就能变成超级塞亚人了。”

阿敏还是很乐观。

阿敏的社区群里,有好事的年轻人,发起了晒鞋底的比赛。

大家互相一看,原来都是半斤八两,不分彼此。

但是阿敏的父母并不乐观,他们心疼儿子。

儿子嗓子哑了,喉咙发炎,腿肿得像得了甲亢的人一样宣呼,人瘦了一大圈。

没有正经编制,没有发展前途,工资又低,还在拼命、不回家。

每天什么人都要接触,真传染上了,难道要我们白发人送黑发人吗?

可是阿敏明白,自己不能回去。

任何疫情在中国都是最快被控制住的,就是因为群众工作做的好,把传染源牢牢管控住,才能将爆发扼制在源头。

社区工作,看似平淡,实则惊心动魄,绝不平庸。

阿爹啊,我干的可是大事业呢,不比美国总统差。

同九义,何汝秀!

【怒】

这些可敬可爱的社区工作者,只是千千万万个他们的缩影。

他们超越了生物常识,像蚂蚁一样,默默托举起了重于自身几百倍的担子。

凡是和大地、人民有关的地方,都有社区人员的身影。

这两天武汉又出了一个重大失误,社区人员依然是“BGM”。

2月9日晚10点半,一辆已经坐满30多位疑似疫情老人的公交车,停在转运场中,无人接管。

有些老人没有座位只能站着,还有些老人只能挨在公交车的过道里。

12点,老人们的身体实在坚持不了了,要求司机立马将他们送往医院。

1点左右,公交车终于到了医院,但是司机并不知道要把病人送往哪里,和谁对接,只能又把车停在医院内的停车场上。

老人们虽然颤颤巍巍地下了车,但是在零度左右的天气下,他们拖着病懦的身体,依然不知所措。

而整个过程中,只有负责组织转运的社区人员随车陪护,没有任何人前来协助。

社区工作人员与外部一次次的沟通无效,万般无奈之下,最后只能打电话给环球时报的记者爆料。

记者赶到,夜里2点多,才帮忙跟进落实了对接的部门。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情境有多么的糟糕,却无法分担老人们的疾苦、绝望,更无法感同身受这位社区人员,当时的压力、焦虑与悲愤。

过去我们形容敌后工作者,叫刀尖上的舞者,那么现在的社区工作者,就是疫情刀口上的游侠。

没人做的事,我去做;出现的漏洞,我去堵。

人把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就是对永恒有了交代。

虽千万病毒,吾往矣!

他们,从来没有认过怂。

【担当】

今天,全国的小区很多都封闭了,我们可以猫在家,不出去惹事,就是为国家做了贡献。

可是社区工作者,他们必须战斗在基层前线,用自己的信念,坚守着更多人平安的第一道防线。

他们也都是普通人,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

他们也有家人孩子,也害怕生、害怕死,也有畏惧,可是依然选择义无反顾。

他们甚至没有名字。

疫情过去之后,我们只会铭记一些大人物,完全不会有人在记忆的尘埃里,再思量起他们。

忽然想起了电影《集结号》:

惨烈的战争在炮弹的轰鸣中开始,九连的战士死伤惨重。

排长牺牲前说自己听见了集结号,谷子地自己没有听见,他决定以血肉之躯死守阵地。

不光只有巍峨的高山值得赞美,平原和丘陵一样可以不朽。

这些轰轰烈烈的平凡人,他们又怎么会没名字?

他们的名字就叫:担当!

他们就是中华民族,每到大灾,必定有人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的民族担当。

【排版|匆匆 审核|沐漪】

【每日话题】关于疫情 你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柴叔爱听~

(欢迎关注,未经允许,禁止转载;原创不易,盗文必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传统节日作文300字三年级 描写春节的作文300字 写人的作文题目大全 电影观后感800字作文 最美的遇见作文600字 令我难忘的一件事作文 我家乡的春节作文 记忆深处作文600字 五年级寒假作文 有关过年的作文 什么伴我成长作文 新年新气象作文 作文集序言 六年级英语作文范文 我最喜欢的食物作文 关于烟花的作文 看烟花的作文 下雪啦作文 关于下雪的作文 价值作文600字 七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新年作文300字 记事作文500字 八年级作文600字 做灯笼作文 我的周末英语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 作文 妈妈的手 作文 欣赏作文600字 八上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