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感动!这对夫妻教师扎根我国最北村小 陪着仅剩下的7名孩子

2020-12-29 06:40:01
相关推荐

——记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红村北红小学教师夫妻王忠雷、于晶

中国教育报“万里边疆教育行”特别报道组

04:02

看青年教师夫妻温暖祖国最北学校学生的故事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镇,北红村北红小学——我国地理位置最北的村小。王忠雷和于晶,这对平凡的教师夫妻,是学校仅有的两名教师。

王忠雷,10年;于晶,7年。他们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倾注在了这所迄今只剩下7名学生的村小。

王忠雷(右一)、于晶(左二)为孩子们穿上御寒的冬衣。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学军 摄(资料图片)

命运的一个玩笑

2009年,命运跟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应届毕业生王忠雷开了一个玩笑。

当时,在家人的反复劝说下,王忠雷决定报考黑龙江省的特岗教师。考虑到女友于晶以后要和自己在一处,王忠雷想着选学校最好能在县城,这样就业面比乡村宽一些,方便于晶求职。在网上报名系统里找来找去,他“如愿以偿”地发现了一所县城的学校——“漠河县北红小学”,便不假思索地报了名。

没过多久,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的王忠雷接到通知,带着行李前往学校报到。从齐齐哈尔坐了十几个小时火车到当时的漠河县,再转汽车到当时的北极乡,王忠雷才算到了此行的中转站——北极乡中心学校(2018年,漠河县更名为漠河市,北极乡中心学校随之改名为北极镇中心学校)。中心校负责接待的教师对他说,北红小学只是中心校在北红村的教学点。

对于不知情的游客来说,到了北极乡就等于到了我国的最北端。实际上,百公里外的北红村才是我国地理意义上最北的村子,真正的“极北之地”。这个玩笑的笑点和哭点也正在于此。

没到过北红村的人可能无法想象,这里每年有着长达8个月的冰封期,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50多度。每到大雪封山时,道路格外难走,用当地人的话说是“进来出不去,出去进不来”。即使到现在,前往北红村也没有公共交通工具。当时,中心校专门找了一辆车,一路颠簸走了四五个小时的土路,才把王忠雷送到村里。

对于学校的条件可能不怎么好,王忠雷有心理准备,毕竟自己是生长在大兴安岭深处的林区子弟,从小过惯了苦日子。可没想到,当时的北红村不但没有自来水,竟然连电也不是一直通。

没电,王忠雷对这种生活一点概念也没有。太阳落山后,坐在黑漆漆的校园里,他的心里不是滋味,踏着雪想去附近的老乡家串串门。结果,一出校门就迷路了,再想折返回头,却找不到回去的路。

起初,北红村的村民对王忠雷的态度很复杂。村支书赵民兴是个70后,王忠雷来时,他大女儿正在学校读四年级。打从赵民兴出生起,村里就有这么一所小学,他上学时,一个班还有近20个同龄人。到了下一代,全校就只剩下不到20名学生。赵民兴的想法和大家差不多,孩子们有了新老师,挺高兴,但心里也“犯嘀咕”:村里条件这么差,除了家在本村的,其他人很难安心留下来,这个新老师会不会也一样?

由于北红小学实在太偏僻,中心校很难往下派常驻教师,只能由全体教师轮流从乡里来支教,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本村孩子牟晓玥不理解为什么总是换老师,暗暗觉得自己和同学们就像“没人要的孩子”。王忠雷来时,刚上二年级的她还不到窗台高,放学后喜欢扒着学校最西边那间平房,也就是王忠雷宿舍的窗台往里边偷看。被王忠雷发现了,她还嬉皮笑脸地问:“老师,你以后会走吗?”王忠雷认真地对她说:“我就是来教你们的,我不走。”“你为什么不走?”对这句反问,王忠雷笑笑没吱声。

“走”,王忠雷不是没有考虑过。尤其当生活本身在他面前真正展开,这个念头时不时地蹿出来。

在北红村,光吃饭就是个大问题。当地没有任何饭馆,粮食副食品基本上靠自给自足,拿着钱也买不到吃的。从没做过饭的王忠雷只好自己乱做,吃过比石头还硬的馒头,也咽过夹生的米饭。

学生们看着王忠雷光吃主食没有菜,都觉得这个老师“怪可怜的”,回去跟家里一说,给王忠雷送来一大堆白菜土豆。本就不擅表达的王忠雷感动得说不出话,走的念头就又被压下去了。先是打算至少坚持到学期末,后来又想“反正都来了,就把这届六年级教到毕业再说吧”。

王忠雷留下来了。赵民兴再看他的眼光,不由多了几分敬重。村民的表现则直接得多,家里杀了猪,给王忠雷留点儿好位置的肉,下河捞了鱼,也不忘送王忠雷两条。

“自从王老师来了,我们学习的心才算真正安定下来了。”现在已经在漠河市高级中学上高二的牟晓玥,这样形容王忠雷对大家的影响。

“你把光明带来了”

困难,并不会因温情的存在而消失。

王忠雷大学学的是体育专业,曾是学校田径队的中长跑队员,速滑成绩更拿过全校第一。然而,北红小学首先缺的是文化课教师。

刚来时,王忠雷拿起数学课本看上去觉得每道题都不难,但怎么把知识用适当的方法教给学生,令他一个头变两个大。他为学生不理解简单的题目发过脾气,也因学生的淘气一时意气撕过作业纸,还曾激动得把讲桌上的墨水端起来喝下去。

来学校探望的于晶,看着王忠雷住的“比仓库还破”的屋子,看着曾经的体育健将放弃专业一心一意研究怎么教小学生数学,心疼不已,只盼着他快点下决心离开。

2011年冬天,一个突然事件把于晶逼到了崩溃的边缘,也让王忠雷开始认真考虑离开。学校靠烧煤炉取暖,一天晚上,煤炉火没燃净,王忠雷睡梦中感到四肢无力,又隐约闻到煤烟味,心知自己很可能中毒了,挣扎着爬到门口,在推开门的那一刻晕了过去。单穿着一条绒裤的他,不知在雪地里躺了多久才转醒。

得知王忠雷差点送命,远在老家的于晶泪如雨下。她忍受得了长期分离的思念之苦,但她实在无法忍受可能失去王忠雷的痛苦。

就在这个时候,转机毫无预兆地来了。当然,觉得毫无预兆的只是王忠雷和于晶,北极镇中心校校长马建国则是背后“处心积虑”的那个人。

“让一个年轻教师单枪匹马长期守在北红村,根本不现实。”马建国说。在他看来,为北红小学配一对夫妻档教师最合适。

2012年,早就了解王忠雷和于晶情况的马建国,想尽办法把于晶也招进了北红小学。通过人员调整,王忠雷和于晶成了学校仅有的两名正式教师。学生们的英语课,长期由北红村的边防部队派官兵支教,两人则教除英语之外的所有课程。

听过试讲,马建国认为于晶可能会是个不错的老师。没想到,于晶的表现完全超出所有人的预期。自从她来到学校,不但语文课有了常任教师,孩子们还第一次上起了正式而不间断的音乐课、美术课、手工课。于晶练过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在她指导下学生们的书写水平也有很大提高。逢年过节,于晶还会组织学生编排丰富又有趣的节目。

于晶来了,王忠雷心里踏实了。巧的是,就在于晶来后不久,北红村通上了电,王忠雷总和于晶笑说:“你把光明带来了。”

2013年儿童节,于晶提前精心准备,带领学生们创编、表演的舞蹈获得了全县小学生艺术节第二名。北红村的孩子第一次走出校门就走到了这么大的舞台上,这让家长们欣喜不已。

这一切,对于于晶和王忠雷也是莫大的鼓舞。同年,两人结束爱情长跑,正式订下一生之约。当时只剩下十几名学生的北红小学,成了他们人生新阶段的见证。

“我俩就好好干呗”

王忠雷和于晶都觉得,自己的性格里有些随遇而安的成分。大学毕业时,于晶本可以去三亚任教,王忠雷有可能去南京工作。想想两人不能在一起,于晶放弃了,选择在学校所在地先就业,等小自己一届的王忠雷毕业再一起规划工作的事情。没到北红小学之前,于晶还有机会进家乡大庆的学校,为了和王忠雷在一起,也放弃了。

“既然在北红村待下来了,我俩就好好干呗。”于晶说出这番话时语气温柔又坚定。

2014年,又一件喜事临门——于晶怀孕了。遗憾的是,很多该做的孕期检查于晶都没法做。除了交通不便,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只有两名教师。

到了假期,两人终于有时间去产检,查出来于晶缺铁性贫血。冬天在学校吃不上新鲜蔬果,营养跟不上。很快,于晶的脚浮肿了,嘴巴也溃疡了,梳头时还大把掉头发。她不以为意,还总安慰惴惴不安的王忠雷。

王忠雷劝于晶回家卧床休息,全校的课他一个人上。于晶坚决不同意。这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帮可爱的孩子了。

“我挺个大肚子,上课站久了,腿又肿又麻,没法走下讲台,都是孩子们把我搀下来的。”那一幕,深深刻在了于晶的脑海里。

不久,儿子“小北”出生。孩子很乖,不闹人,在老家休产假的于晶总算有时间好好歇歇了。可是,她越歇越觉得不对劲,“心里就跟猫挠似的,总发慌,都有点抑郁了”。

思来想去,带着满月不久的儿子,于晶和家里的老人辗转倒车直奔北红村。那天是个周末,车子一进村口,就和一个在路边玩耍的学生打了个照面。于晶的眼睛马上亮了起来,学生却掉头就跑。

车子进站了,于晶和家人抱着儿子、拖着大包小包正准备往学校走,一群学生忽地一下围了过来,眼里脸上都是笑,嘴里叽叽喳喳对于晶说个不停。于晶喜得不知该先回答谁才好。原来,那个跑掉的学生是奔走相告去了。村子很小,学生很少,不到10分钟,全校集结完毕,热烈欢迎于老师回来!

于晶的产后抑郁不治而愈了。也正是从那时候起,王忠雷和于晶更喜欢待在学校里了。两人结婚时在地区首府所在地加格达奇买了一套房子,每到长假他们都会领着父母、儿子去住几天,住着住着全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想学校,一想学校就马上收拾东西往回返,小北都习惯了。

在学生的心里,也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不管是在校生,还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只要人在村里,就管不住自己的脚,有事没事想往学校走,哪怕跟老师随便说点什么都好。学校,也遵从了北红村淳朴的传统,大门从来都是敞开的。

“王老师”和“于老师”

王忠雷和于晶在学生面前互称“王老师”和“于老师”。刚开始是为了在学校严肃起见,到后来私下场合也这么叫。为此,于晶的母亲曾以为他俩吵架了。他俩对此却不以为意,还很开心。

尽管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少,到2019年春季学期更是创纪录地只剩下7名学生——四年级4人、一年级3人,“王老师”和“于老师”却从没懈怠过,两人有时还会展开一点儿小竞争。

“王老师”教数学特别上心,只要有机会去县城,一定上书店淘几本好习题,回来选有意思的题印给学生做,给教学加点“料”。然后,还不忘“沾沾自喜”地对“于老师”显摆:“哎呀,于老师,对不起啊,这次光想着自己,忘了帮你买。”“于老师”翻个白眼偷偷笑:“稀罕呢,网上什么没有?”

漠河市来支教的教师给学生们上综合实践课,教做绢花。心灵手巧的“于老师”跟在后面听了一节课就掌握得八九不离十,给“王老师”展示自己学生的作品,还高兴地拍了照发朋友圈:“王老师,你看我们做得怎么样?”“王老师”故意嘴上不表扬,却又在朋友圈里默默给“于老师”点了个赞。

全校就这么两个老师,教研全靠百公里外的中心校显然不现实。很多时候,“王老师”和“于老师”琢磨着、商量着就把教学问题解决了。

发现学生刚上小学零基础学拼音特费劲,“于老师”就“自作主张”加长拼音的学时,用整整两个月让学生反复练习,最后做到“做梦拼的拼音都是正确的”。

已经在漠河市上高三的学生关鑫还记得,以前学校没教具,学到认识立体图形时,“王老师”想过一个又好笑又实用的办法。“王老师让我们回家翻菜窖找最大的土豆,带到学校——手起刀落,长方体、正方体要啥有啥”。

“我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学生长大后发现网上有这么一句流行语,和他们的经历还很相似,于是善意地来调侃“王老师”。尽管学生只是开玩笑,尽管学生考到市里、地区里好学校的大有人在,回来都说“您教的知识让我们不比城里孩子差”,但王忠雷始终有个心结——放弃了体育转教数学,自己到底教得怎么样?

“于老师”最懂“王老师”,每当“王老师”自我怀疑的时候,总会适时地鼓励:“你教数学比我有天分。我给学生讲不明白,你讲的学生听得懂,也喜欢听。”

“王老师”特佩服“于老师”,不论大事小事,要是不跟“于老师”念叨念叨,总觉得不踏实。

“于老师”嫌“王老师”爱嘟囔,不爱跟他待在一间教室备课。可每当一聊到学生,聊到怎么帮助学生改掉小毛病、克服小困难,两人又会不自觉地凑在一起说个没完。

那道光如此美妙

人们都说,中国能看到极光的地方只有漠河。

从小在北红村长大的孩子们大都见过极光,并不觉得有多值得夸耀。对于他们来说,王老师这道被命运误打误撞投下的光线,以及他和于老师集合而成的光束,才真正点亮并温暖了他们的人生。

这些年,由于王忠雷和于晶的坚守,北红小学得以作为漠河市唯一的乡村教学点保留下来。用本地家长的话说,“孩子们不用在路都走不稳时、拖着鼻涕就到县城去住校”。学校的条件在中心校、村里以及各方热心人士的关心下也越来越好。中心校花两万元为学校打了一口方便的水井,吃水再也不用上老乡家去挑了。取暖的锅炉也换了新的,到了冬天又安全又暖和。上课,有了电子白板;备课,有了笔记本电脑。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流通也变得越来越容易。

近两年,在地方发展旅游业的大背景下,村民们通过开客栈,手头渐渐宽裕了。于晶注意到,一些富起来的村民,对孩子的学习反而越来越不重视。每次开家长会,她都会事先查很多资料,推心置腹地和家长谈。谈人这一辈子,赚再多钱,没把孩子教育好,始终是最大的遗憾;谈怎样关心孩子,怎样和孩子交流、沟通。在于晶看来,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比家长多看、多想一点。

前段时间,关于校园欺凌的新闻比较多。小地方出去的孩子容易变得内向、自卑,王忠雷和于晶自己就是农村孩子,对此感同身受,总怕毕业的学生在外面受欺负。于晶还曾因担心学生的安全,多次从睡梦中惊醒。于晶特意买了几本心理学的书约着王忠雷一起看,想找找有没有办法帮到学生。

今年,王忠雷到北红村整整10年了。10年里,坚守最北小学让他获得了许多分量极重的荣誉——2014年全国优秀教师、2016年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大大小小的宣讲会参加了不少,可王忠雷还是那个在人群里总是沉默的人。

一次,从北京领奖回来,见了世面的王忠雷对于晶由衷地说:“人家获奖是因为真本事,我就是沾了地方的光,换谁来都一样。”

“感谢这两个年轻人。”漠河市教育局局长岳远革是北红村人,从小上的就是北红小学,对极北之地的生活有着深切体会。“不是非得一辈子都在乡村从教才称得上奉献。他们在这里播撒过青春,就值得我们尊敬与铭记。”

总监制 | 翟博

监制 | 陈志伟 周飞

总策划 | 周飞

总统筹 | 蔡继乐 张晨

文字:

中国教育报“万里边疆教育行”黑龙江报道组成员:张滢 王友文 禹跃昆 曹曦 单艺伟 杜京虹

视频:

策划 | 俞水 张晨 张春铭

导演 | 王友文 张滢

编导 | 张滢

统筹 | 曹曦

撰稿 | 张滢

摄像指导 | 修伯明

摄像 | 单艺伟 杜京虹 禹跃昆 安宏毅 张海生

剪辑 | 单艺伟 郭梦愚 吴沉浮 程功

包装 | 修伯明 单艺伟 任赫 樊微 李柯

配音 | 张滢

特别鸣谢 | 黑龙江省教育厅 漠河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 周子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节约粮食作文 寒假计划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 创新作文素材 关于花的作文 初一语文作文 期末考试作文 推荐一本书 作文 英语作文100字 我的快乐作文 关爱的作文 这儿真美三年级作文300字以上 照片里的故事作文500字 关于读书的作文500字 那段温暖的日子作文 关于中秋节的英语作文 童年趣事作文600字 第一次骑自行车作文 我的航天梦作文 关于禁毒的作文 关于小动物的作文 七年级上册英语作文 跳蚤市场作文 关于安全的作文 植物作文300字 小学生作文题目 传递作文 一日游作文 遇见 作文 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