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段师生恋 以男老师被阉割而告终 在卢梭的改写下 这位女子放弃爱情 守住了道德

2020-12-29 23:15:01
相关推荐

文:路文彬 丨主播:简宁

/ Part 01

「她爱上不该爱的人,却不敢违背道德」

爱洛伊丝是法国12世纪实有其人的女性,她与自己的老师、经院哲学家阿贝拉尔的大胆相恋,遭到了叔父极为粗蛮的反对。这段不为世容的情感最后以阿贝拉尔被阉,爱洛伊丝遁入修道院的凄惨结局而告终。但两人此后仍然继续以书信形式互诉衷情,直到其中一方离开了人世为止。

有一部名为《天堂窃情》的老电影,曾生动再现了这个不幸的爱情故事。同12世纪这个真实的爱洛伊丝一样,被喻为“新爱洛伊丝”的朱莉,也爱上了自己的老师,也遭到了父亲的极力反对,也是有情人难成眷属,但其命运及结局却和前者大不一样。

当爱情突然来临时,我们看到,朱莉和他的家庭教师圣普乐首先感到的是极度的不安。

这种从未体验过的激情,有如疾风骤雨一般,一下子搅乱了他们本来宁静的心灵。也许是因为身为女性的原因,在这巨大的波澜面前,朱莉显得要比年长的圣普乐更能稳住阵脚。

与后者不同,爱情在此刻给予她最多的不是烦恼而是恐惧。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贞操是被文明作为最重要的美德赋予一个少女的,而羞怯又是最明显的呵护贞操的表现形式,所以,当贞操开始面临爱情的可能威胁时,朱莉只能借助羞怯抵御着爱情的迅猛进逼。

羞怯带给朱莉的矜持,避免了让她像圣普乐那样立刻坠入疯狂;同时,也没有让她因为惊慌而否定爱情的美好。她的理性告诉她,只要爱情是与双方的心灵而不是感官有关,这爱情就符合美德的要求,她就无需拒斥这种情感的靠近。

正是由于认识到了这一点,朱莉才成功摆脱了羞怯带给她的恐惧压力。不难看出,朱莉对于爱情的理解是不包含欲望的内容的。追求纯洁而高尚的精神交流,才是她渴望爱情的真正目的。她相信,占有对方的时刻,便是爱情产生危机的时刻。

在爱情的伊始阶段,头脑清醒的朱莉更像是一个老师,而圣普乐反倒更像是她的一个小学生。不过,也恰是圣普乐的狂热表现让我们领略到了爱情的力量。它对于一个人的左右,有时竟会让一个人连挣扎的气力都没有。

应该承认,圣普乐不是不具备朱莉那样坚强的理智,他只是在爱情的面前无所顾忌罢了。和朱莉根本不同的是,他可以为爱情完全献出自己,他已认定得到朱莉的爱,是此生他所能够获得的最大幸福,并且是无可替代的幸福;而朱莉却难以做到这点。

这并不是说在追求爱情方面,朱莉不如圣普乐更有胆量,而只是说明她的心里还有着比爱情更为重要或者说是同等重要的东西。在通往爱情的路途上,朱莉显然需要比圣普乐克服更多的障碍。由此可见,两人对于爱情的理解还是存在着明显差异的;尽管他们都一致以为自己不会逾越美德去获取爱情。

另外,在圣普乐和朱莉一再强调美德的时候,他们还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确定美德标准的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几乎不可能达成绝对的共识。如何对待各自的美德和爱情,两人难免有着矛盾。

圣普乐之所以责怪朱莉竟能对他们的爱情始终保持住冷静,这是因为他有理由要求她对他们的爱情重视起来。而朱莉坚持让圣普乐激动的情绪有所克制,则是由于她害怕这种秘密情感的过快发展会暴露出来,并可能将他们拖入邪恶的境地。

热恋中的圣普乐显得过于斤斤计较,这不是说他疏忽了美德的意义,而只能说明他并不认为自己对爱情的追求践踏了美德的价值。

鉴于美德的不断提示,朱莉始终无法消除她对爱情的恐惧心理。

因此,她很难做到忘我地去爱一个人。只有圣普乐的爱才是全身心的,他对朱莉的爱实际上超过了他对所谓美德的爱。故而我们看到,在爱的过程当中,朱莉时刻服从着美德的引领,而圣普乐总是处处听从着朱莉的指挥。

正如他对朱莉所说:“……除了我的行动要完全听从你的吩咐以外,我的感情也必须以你的感情为转移。”当他得知自己的爱为对方带来了不快时,他毫不犹豫地准备离开;虽然他深知自己压根就承受不了这离别的巨大痛苦。在考虑为爱情做出抉择时,圣普乐是时时以朱莉为前提的;而朱莉却做不到这一点。

她可以不顾及自己的利益,但没法不顾及爱情之外亲情的利益;因为她认为一个为了爱情而能舍弃亲情的人,不可能是一个拥有完满美德的人。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决定了朱莉无力将爱情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故此,当父亲成为其爱情关系的阻力时,她便只能任由父亲去摆布她的爱情了。

/ Part 02

「顺从父命,牺牲所爱之人,她踏入无爱的婚姻」

圣普乐提出的私奔建议,本应是保全其爱情的一条极端出路。可是,朱莉为此陷入了残酷的自我斗争。在她看来,实施这个建议不仅是对亲情的背叛,更是对美德的玷污。然而偏偏就是在这一时刻,朱莉失去了她一向珍视的贞操。这个事实足以让我们想像出,朱莉的内心矛盾于当时达到了何等激烈的程度。

不过,失去的贞操没有使朱莉在既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反而使她马上便清醒了过来。悔恨令她有了拒绝同圣普乐私奔的勇气。一直以羞耻之心为荣的朱莉,与圣普乐一样,坚信爱情不可能在无耻的行为之中产生。她为这次放肆举动悔恨的不是自己所失去的,而是她由此使爱情丧失了魅力。

这一结局再次坚定了朱莉对于美德的信仰,爱情因而不能不随之退居次要的地位。圣普乐说:“我们要为相爱而活着。”朱莉则订正道:“我们要为活着而相爱。”朱莉首先看重的仍旧是生活,不是爱情。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朱莉是很难会因为爱情而破坏她的生活的。

尽管她自认为她的爱情是强烈的,是深切的,同亲情的冲突令其难做抉择,但在理智上她还是会有意无意地向亲情靠拢。因为惟有如此,她方能保全自己既定的生活秩序。相形之下,后有的爱情更容易被她视为破坏其生活的危险力量。

圣普乐向朱莉倾诉道:“我完全是为了朱莉而生,为了朱莉而活在人间。将来临终的时候,我不是单身,就是你的丈夫。”圣普乐的这番话表明,他已将自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朱莉。而朱莉说的是:“没有父亲的同意,我绝不能和你成婚;没有你的同意,我也绝不嫁给他人。”

显而易见的是,朱莉的爱情立场是属于调和性质的。表面上看去,她把自己的权利交给了父亲和情人,惟独没有留给她自己,试图以一种无私的行为来成全自己的美德;但在结果上,她应该能够预料得出来,不论是出于自尊还是出于对她的爱,圣普乐都永远不会让她因为自己而感到为难。可以想见,一旦僵持发生时,最终妥协的只能是圣普乐。

僵持果真发生了,朱莉的父亲以圣普乐不是贵族为由,坚决不同意他们的姻缘;并执意要将其许配给自己的朋友沃尔玛。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朱莉进行了同样坚决的反抗。然而,她可以用勇气反抗父亲的权威,却不能用勇气面对父亲的眼泪。她的反抗因此只好功亏一篑。

那么接下来,她所能做的自然就是征得圣普乐的同意了。这哪里会成为一个问题?她对他说:“我深知,你愈是觉得我要你所做的牺牲大,你就愈会立即去执行。”朱莉显然是很清楚圣普乐在这种情况下会怎样做的。所以说,她当初给予圣普乐的承诺必然是缺乏诚意的。

而我们能够原谅的,只是她当时或许还不知道自己是缺乏诚意的。当然,牺牲掉圣普乐,对朱莉的美德而言是又一次考验。美德要求她,“在应尽的义务面前,个人的幸福必须放弃”。因此,当冲突在代表个人幸福的爱情同代表应尽义务的亲情之间产生时,她只能选择后者。但问题是,她在放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意味着她要一并放弃另一个人的幸福。

这就是说,她的美德同时是以另一个人的幸福作为代价的。从圣普乐的角度着眼的话,可以说朱莉的无私绝非像她自己想像的那般无私。试问:她从中获得了美德,而他又从中获得了什么呢?追究这一问题的答案实在没有意义,因为圣普乐根本就不在乎从中为自己获得什么。朱莉的收获就是他自己的收获,这是圣普乐始终不渝的信条。

朱莉终于心安理得地嫁给了年迈的沃尔玛,而且把这看成是自己的新生。高尚的沃尔玛也没有让朱莉失望,反而使她在婚姻中找到了生活的幸福。默默承受着爱的痛苦的,只剩下了圣普乐一个人。为了忘却这种痛苦,他一度想到了自杀。失去了朱莉,就等于他的生命失去了意义。

/ Part 03

「高尚的人更看重婚姻而非爱情?」

最后,在友人的规劝下,他极不情愿地打消了这一念头。不过,还能让圣普乐稍稍感到欣慰的,是朱莉没有因为婚姻而终止对他的爱情。她一方面竭力维系着婚姻的荣誉,另一方面又念念不忘自己对圣普乐的爱。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在朱莉这里,对于婚姻的忠实并没有构成对于旧情的遏制。

并且恰恰相反,在承认这种情感之时,朱莉甚至没有了过去的那种羞怯。这是因为,对于婚姻的忠实成了她拒绝以往爱情诱惑的护身符;在丈夫的庇护下,她可以不再对情人有所提防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承认心中的这种情感,在朱莉看来,应是诚实的表现;它并不触犯美德的规范。此外,她也着实已经将自己心中的这份情感自觉奉献给了美德。

这种美德便体现于她在努力把对圣普乐的爱转化为对沃尔玛的爱;前者属于个人的幸福,后者则属于她应尽的义务。鉴于朱莉虽肯定爱情的价值,但却更重视美德的价值;故此她不会像圣普乐那样因为失去爱情而失去幸福。她曾说:“没有美德,就没有幸福。”这正是朱莉此后得以一生幸福的有效保证。尽管圣普乐也同样热爱美德,但他是把它作为热爱朱莉的前提来看待的。

既然圣普乐不能如朱莉那样理性地得到幸福,那么他也就不能如朱莉那样轻易地忘怀自己的爱情。沃尔玛出于善意的大度,允许圣普乐前来家中看望朱莉,并进而欲将孩子的教育托付给他,此种信任是由于他希望圣普乐会接受美德的约束,从而重新开始审视他的爱情。

但是,沃尔玛没有想到,真正的爱情从来就是无法忘却的;真正的爱情之火永远不可能被理智所扑灭。诚若圣普乐所说:“真正的情人是人变而心不变,他的爱将随着他的生命一起终结。”基于此,沃尔玛那善意的大度,在一个怀着真爱的人面前,除了显现为一种虚伪和炫耀之外,还能显现为什么呢?

如果他真心爱护圣普乐和朱莉,又为何不在当初慷慨成全他们两人的爱情?答案只能在他对爱情的无知抑或无视中加以寻求。不仅是沃尔玛,包括爱德华在内的所有以朋友面目出现在圣普乐身边的人,都在亲自帮助他用对美德的爱克服对朱莉的爱。爱德华甚至断言他的良苦用心取得了成功。

因为婚姻作为对于国家和社会的义务,更能体现出美德,所以高尚的人们都把婚姻而不是爱情看得最为重要。朱莉和沃尔玛将自己人生的幸福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也无非是想借此表达对美德的赞颂。

更有甚者,弥留之际的朱莉竟向沃尔玛坦言:即使同自己爱过的人儿结婚,也不会比同她现在的丈夫结婚更加幸福。她的话不过再次印证了婚姻与她的幸福之间的密切关系。可是,她似乎忘记了,在中断同圣普乐长达7年的联系之后,她曾经在一封信中,向他流露出过自己对于此刻幸福生活的厌倦。

此种厌倦难道不能说明,爱情的失落已经永远无法令她满足于自己现有的幸福?这一情状是否也说明了幸福并不是生活里惟一重要的东西?那么,朱莉是不是该重新思考一下爱情的位置了?

出于爱,朱莉一直设法将圣普乐与她心爱的表妹克莱尔撮合在一起。

圣普乐接受了她的好意,并把这看做是她依然看重自己的明证;但他却不能履行她的好意,因为他的心无法背叛对她的爱。圣普乐通过实际行动,继续遵从着自己一开始对朱莉许下的诺言,始终忠实着自己的爱情。虽然他没有能力得到朱莉,但至少还有能力不丢失自己的爱情。

而朱莉只是在心灵上忠于着自己的爱,可她同时坚持的对丈夫的爱,又不能不令人怀疑她到底是怎样理解爱和忠实的关系?她在情人和丈夫间所做的爱的调和里,矛盾重重。这只能归咎于美德限制了朱莉对爱的思考。

或许,这一个新爱洛伊丝要比那一个旧爱洛伊丝更接近完美,但我打心眼儿里还是更喜爱那一个旧的爱洛伊丝。

感谢作家、翻译家、学者,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路文彬先生对《新爱洛伊丝》的精彩解读。

【本期话题】:你更喜欢原版的爱洛伊丝还是新爱洛伊丝?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篇文章原名《爱服从美德的引领》

出自路文彬先生著作《亲爱的,我想你》

本文作者简介

路文彬,作家、学者、翻译家;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鲁东大学特聘教授。出版长篇小说《流萤》《天香》《你好,教授》,随笔《阅读爱情》《是谁伤害了我们的爱》《被背叛的生活》《当教育遇上电影》等。译著《女性与恶》《迷失的男孩》《动物英雄》《安琪拉的灰烬》等。

本文主播简介

简宁

声音控,电台主播。世界如此喧嚣,愿用声音给你这一刻心灵的安宁。

音频制作:上官文露声音工作室—昊泽

本期插图

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作文童年趣事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 校园趣事作文300字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 什么的魅力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 一个难忘的眼神作文 有关下雪的作文 这也是一种美作文 大扫除作文350字 快乐六一作文三年级 写事的作文150字 合作共赢的作文素材 蚂蚁搬家作文300字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my teacher英语作文 关于励志的作文800字 做自己的老师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400字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沟通作文500字 成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抗日战争 作文 我在什么中成长作文 青海高考语文作文 挑战自我作文800字 myhouse英语作文 挠胳肢窝作文 游月季园作文 我这个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