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广州的奋斗者们 你们的青春故事全世界都在看!

2020-12-30 10:30:01
相关推荐

你的青春关键词是什么?

陈独秀曾说过: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时代变迁,岁月荏苒

习近平总书记说: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当青春遇上新时代

我们是如此幸运

5月3日晚

“青春故事会”星空诵读活动举行

广州的夜晚分外闪耀

为纪念共产主义先驱马克思诞辰200周年,5月3日晚,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团广州市委,联合广州地区高校、广州港集团、岭南集团共同举办的“广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青春故事会’星空诵读暨广州青年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活动”在广州举行。

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8所在穗高校的学者、中外青年,在珠江游船之上,以诵读的形式共同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髓和内涵,分享全市各领域领军人物、高校学科带头人带来的奋斗故事和青春感悟,激励青年学生在新时代,发扬青年创新精神,以青春活力为国家、城市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著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黄天骥教授,著名建筑技术科学专家、中科院院士吴硕贤,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彭玉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赵淦森教授,暨南大学艺术学院李学武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国胜教授等多位学术大咖分享了他们奋斗的青春故事,展示出于己、于家、于人、于国的家国情怀,以奋进的精神、奋斗的姿态、奋发的力量,感召城市新使命,感念青年一代的新担当。

来自俄罗斯、巴基斯坦、老挝、孟加拉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们,与广州的青年学子们,用中文、英语、德语、俄语等不同的语言,重温《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十九大报告等原文,诵读《青春》《理想之歌》《沁园春·长沙》《少年中国说》等诗歌和经典名篇,用精彩的故事,铿锵的声音,讲述他们正在奋斗的青春。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燚表示,今年适逢纪念“五四”青年节99周年、也是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国家层面举办一系列纪念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活动,为新时代注入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扬光大。

本次活动旨在弘扬中国精神和城市精神,力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染人心、凝聚人心,展现广州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精神风貌,展示广州年轻人于己、于家、于人、于国的家国情怀。

“青春故事会”活动将成为广州国际传播舞台上一道最为靓丽的风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用青春激情拥抱未来,助力广州走向世界舞台。

▌学“习”无国界

来自广州八所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留学生,以不同的语言诵读自己最喜爱的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带领着我们一同领略习总书记的情怀与智慧。

八位同学中,既有来自老挝的华裔留学生、也有来自“巴铁”巴基斯坦的好友,他们用中、俄、英、德等语言诵读一段段习总书记的话,虽然大家来自不同国家,但都有着学“习”故事的经历,一同分享其中感悟。

来自老挝的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林英才分享。他感叹,作为老挝的留学生,很荣幸能够感受到一带一路对沿线国家带来的扶植。

“一百年前,我的太爷爷从广东汕头澄海,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老挝。一百年后,我很荣幸,在中国政府奖学金的支持下,从老挝来到中国。”

“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在老挝的重要项。“我期待未来的一天,我和我的家人能乘坐火车,从老挝直达中国。”而他也立志成为坚定的“一带一路”伟大倡议参与者、践行者。

中大的林雨虹同学学“习”认识到传播中国文化的意义深刻,她努力学习多国语言,争取在未来做文化交流大使,将中国文化带向世界。

“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

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龙梦雪一直努力学习中文,想做好一名中俄友好的见证者、参与者,她也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讲述中国故事。

“读书之余,我经常在广州参观游览,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就是春园,1923年,中共三大在这里召开,1928年,中共六大在我的祖国俄罗斯莫斯科召开。

“我很喜欢十九大报告中的这句话,体现出年轻人的精神。青年人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很多新的想法,我们应该勇敢做自己。”

来自华工的何佳璇同学积极参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分享在青马工程中收获的点点滴滴,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

“我作为青马学习班的成员,曾经赴中国革命圣地井冈山学习。我们当代中国青年,更应该不忘初心,坚定信心,使长征精神永远闪耀其光芒。”

▌大师说青春

本次诵读活动中特别邀请了重量嘉宾,不论是“青春故事会”青年学者分享青春奋斗故事,还是“大师对话”业界泰斗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导,每一位嘉宾都是学术上的大咖、思想上的领路人,他们分享着不同的动人故事,诉说着一样的奋斗青春。

戏曲研究泰斗、中大中文系教授黄天骥

“我是西关人,更是中国人!”虽然已年过八旬,黄天骥教授与年轻人一起在珠江之上共同纪念马克思,不论是领读《习近平总书记谈治国理政》第二卷中,关于“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选段,还是跟年轻人交流,都声音铿锵、中气十足、气势如虹,既语重心长,又满怀年轻人的热情、朝气。黄天骥教授直抒胸臆:“年轻人,你们身上的责任很重,您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任寄托在您们身上,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年轻人要承担起为国家兴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更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和豪气!”黄天骥教授感慨,“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和担当,我们那一代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满怀家国情怀,新一代年轻人要自信、要张扬个性,更期待学生超越老师,一代又一代的学子能够德才兼备,以家国为重”。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吴硕贤

他引用马克思的格言“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寄语青年学生要“怀大志”“有恒心”,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基本精神“远大理想”和“实事求是”。吴硕贤院士与所有人分享了他在清华十余年学习生活中的点滴,从一而终的奋斗,即便毕业后坐“冷板凳”也执着于对专业的研究,不为所动。虽然从文学梦变成了科学梦,但他认为,做一行要爱一行,自学工作所需的课程内容,将其研究透彻。“人生有很多关口,有很多选择和机遇。要坚持努力。事业是一辈子的事,但关键几步要走好。”他谦虚地说高考得全国第一具有偶然性,但从中他才有了一定的自信能去坚持追求,并受益终身。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赵淦森

在“青春故事会”中,赵淦森教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他选择回国是因为不想做中国崛起的旁观者。国外丰厚的待遇并不能扑灭他报国之志,看到自己的科研成果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后,2008年毅然放弃国外工作,返回国内担任高校教师。尤其讲到去年3月, 他作为中国的代表带队参加亚太信息科技大奖赛,专门带着一面五星红旗过去,“为的就是在我们的队伍获奖的时候,让我们的五星红旗飘扬起来”,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彭玉平

彭玉平教授是百家讲坛重要嘉宾,是中华文化的研究者、传播者,深入浅出的讲述让更多人领略到诗词的魅力。他说,中华诗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中华诗词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我国重要外交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常常引用经典诗词诗句深入浅出阐明立场,表达情感,让听众特别亲切,往往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华文化越来越显示其强大魅力,学习中国文化也逐渐成为一种风尚,这背后体现了中国的强大、文化的自信。

暨南大学常务副院长教授李学武

“2003年,我30岁,30而立。那一年,我树立了信念与理想。”李学武教授分享了她2003年入党的故事。“当问到为什么要入党时,我只说了一句话‘我想到了叶欣’,之后就声音哽咽,无法继续。”在那一年中,正是非典肆虐,广东省中医院原急诊科的护士长叶欣的名字和奉献、牺牲、忠诚联系在一起。对于李学武而言,她坦言,正是前行者教会她奉献的含义,也让她在而立之年,找到了自己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信念。

▌回望马克思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段文字出自马克思17岁时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在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国胜的带领下,众人穿越时空,走进“青春·马克思”,通过重温马克思的书信和著作。

产生于10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为何如今不仅没有“过时”,还有如此旺盛的强大生命力?诵读会上,马克思中学时期的青年宣言、马克思与燕妮崇高的爱情宣言以及为了全人类解放事业的《共产党宣言》,将全世界赫赫有名的“千年思想家”、为人类发展指明方向的革命导师真实地呈现给了我们。

胡国胜介绍,面临着升学和就业的问题,大家都在考虑自己的前途。马克思与其他同学的想法不同,他没有考虑选择哪种具体职业,而是把这个问题提高到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态度上加以考虑和回答。“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民将洒下热泪”。马克思用尽一生诠释这一高尚追求。

马克思既是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有血有肉的常人。时间回到1856年的夏天,39岁的马克思的爱人燕妮因去探望病重的母亲,不得不暂时与马克思分离,离别的日子里,马克思向燕妮写下了一情书——“燕妮的名字,哪怕刻在沙粒般的骰子里,我也能够把它念出!”

胡国胜教授说,从马克思向燕妮写下了这封情书里面,让人们看到最好的爱情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情投意合,志同道合。一百多年过去,今日从这封情书中,依然能窥视到马克思与燕妮爱情的那份忠贞与坚守。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浪漫和崇高,为马克思的人生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

▌广州在行动,广州国际传播志愿服务队成立

现场,团市委王婵娟副书记为广州青年李成蹊授旗,宣布成立广州国际传播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拟联合国内、外政界、学界、商界、科技界的友好人士和全体市民共同参与,以“新时代、新广州、新机遇”为主题,持续讲述有温度和质感的中国故事、广州故事,向世界展示全面、真实、立体的广州城市形象。

广州国际传播志愿服务队的发起者和骨干李成蹊毕业于美国伊萨卡学院的新闻传媒系,曾任职于联合国旗下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新闻处,是2017年广州财富全球论坛担任核心志愿者。他表示,作为传播中国精神、广州精神的志愿服务队伍,自己和小伙伴们要以阳光的形象,真诚的态度,开放的胸襟,创新的理念,扛起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讲好广州故事,传递中国当代主流价值观和青春正能量。

据介绍,广州国际传播志愿服务队是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指示精神的背景下成立的,服务队以广州地区高校学子为主,旨在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优势,加强中外人文交流,弘扬和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岭南文化走向世界,生动诠释岭南文化蕴含的当代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把岭南文化作为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实践;讲述广州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故事,围绕“发展、人才、创新”向世界分享广州案例和广州智慧,向世界展示广州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取得的伟大成果;通过发挥专业优势,积极认识世界形势变化,打造融通中外格局,增进广州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把广州打造成为独具特色、文化鲜明的国际一流城市,建设成广东向世界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区。

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风貌

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青春

青春不朽,无关年龄

今天

我们为新时代点赞!

为广州点赞!

也给自己加油!

素材来源丨穗外宣

图文整理丨申卉、顾磊

编辑丨一金

转载请注明丨广州黄埔发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总会想起 作文 打屁股女作文 英语初一作文 时光的气味作文 作文 放风筝 好书我推荐作文 游棋盘山作文 国家情怀作文 喜欢的动物作文 努力的意义作文 污污的作文 传统作文800字 信任缺失英语作文 秋天在哪里 作文 作文十篇 防电信诈骗作文 童年的趣味作文 作文温暖的旅程 最亲近的人作文 作文我的家人 钥匙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高二 平凡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报道格式 打女仆屁股作文 小学教资作文 规矩作文300字 值日作文二年级作文 Sp实践作文 坚守规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