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益阳走出的历史学家周谷城

2020-12-30 19:50:02
相关推荐

迎着略带寒气的细细春雨,我们驱车到了益阳欧江岔镇长湖村汾湖洲周家围子。这里是著名历史学家、复旦大学终身教授、1983年至1993年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的故乡。

浓烈的家乡情结

周家围子位于洞庭湖畔的烂泥湖,1898年9月13日周谷城就出生在这里。1913年,15岁的周谷城考上了长沙的省立第一中学,从此离开了家乡。1996年11月10日,周谷城在上海逝世。可以说,他一辈子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学习、工作、生活,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家乡。在上海泰安路周谷城寓所的客厅,悬挂着一幅周谷城夫人李冰伯画的“印象中的家乡”,进入晚年的周谷城又在画上题写:“湖南益阳,我的家乡,汾湖洲畔,杨柳池塘。”字里行间,透着浓烈的家乡情结。

乡亲们告诉我们,周谷城老屋建于清末,四正两厢共10间,土木结构,双坡面小青瓦屋顶,最后剩下的两间房子于2004年夏天被拆掉了。在周谷城堂侄孙家,我们翻看了《汾湖周氏族谱》。周谷城出身于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曾祖父是木匠。父亲周学理以种田为生,没有文化。母亲连姓氏也未留下,一字不识,生有一儿一女,女儿早夭,周谷城成为独子。周谷城很小时,父亲得病去世。母亲懂得读书育人的道理,克服种种困难,将7岁的周谷城送入周氏族立小学,读了8年书。周谷城的外祖父是秀才,这位有文化的人,给了周谷城很好的影响。

年事已高的周谷城分别在1982年和1988年两次回到故乡,到村里看望乡亲们。

其实,周谷城的成长,与湖湘文化的孕育密切相关。以周敦颐、胡宏、王夫之为代表的湖湘学派倡导经世致用,不尚空谈的务实实践精神,力行践履的道德修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以及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在周谷城身上打下了深深的文化烙印。近代湖南英才辈出:“打落牙齿和血吞”、“屡败屡战”的曾国藩、抬棺进疆的左宗棠、为变法洒热血的谭嗣同、为推翻帝制高举义旗的黄兴、蔡锷,以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革命志士,都成为周谷城效法的榜样。

周谷城怀着报效祖国和民族的赤子之心走出益阳,为追求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而坚韧执著,为追求真理而顽强刚烈。在周谷城上海寓所客厅里挂着他亲笔题写的条幅“横渠四句”,即北宋张载在《西铭》里写的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他做人做学问的根基,也是他毕生的信念。

“蛮读蛮写”:著就自成体系的两部通史

周谷城的为学之道是坚持“蛮读蛮写”。所谓“蛮读”,就是死记硬背,将所学的东西先背下来,熟记于心,再慢慢理解。他的“蛮读”,始于8年的私塾教育,死记硬背各种经典,使他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周谷城自己回忆说:“我在土洋结合的小学里,首先接触的就是古典。我初次接触的古典是中国有名的‘经学’。中国过去有所谓‘五经’:《诗》、《书》、《易》、《礼》、《春秋》。有时也称之为‘六经’,就是再加上一个《乐经》,这个《乐经》没有了,大家一般都不再提了;有时又称之谓‘九经’。‘九经’指《礼》有三礼,《春秋》有三传;有时叫做‘十三经’,就是在九经后面再加四经:论(《论语》)、孟(《孟子》)、孝(《孝经》)、雅(《尔雅》)。在十三经的古典中,我一共读过十经,可以称得上是‘饱学’,而且读得相当熟,只有《易经》不太容易读,《尚书》也比较难上口。就是说十三经中,只有《仪礼》、《谷梁传》、《尔雅》这三经我没有读过。”

周谷城一生“蛮写”,活到老写到老,著作等身。有人称赞他,入目皆文章,出手即锦绣。他在自述中说:“我在教学的同时坚持著书立说,六十年来积累了几百万字的著述,纵论古今,横说中外,从哲学到史学,从社会学到政治学,从美学到教育学,无不论及。”

《中国通史》与《世界通史》是周谷城的代表作。他自己说:我“曾以一人之力,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写出《中国通史》上下两册和《世界通史》三册,成为当代史学家中仅有的两部通史一个人写的前例。这两部书,自成体系,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周谷城写《中国通史》时是41岁。《中国通史》上下两册共65万字,1939年由开明书店出版该书。出版时刊了一则广告:“本书为国立暨南大学周谷城教授所著史学五书之第一种。周君本其十余年的教授经验,汇合最新的史学理论,形成自己的一套系统,用来说明中国数千年往事,轻快自然,头头是道。书中有任何其他中国通史著作所未曾运用过的史学理论,未曾采录过的新鲜材料,未曾使用过的编制方法。文字诚朴,动人情感。凡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中等学校教师,从事党政军各界者,负有指导文化之责者,都应一读此书。”广告词中三个“未曾”,概括了这部通史的特点。

周谷城把中国历史分为四个阶段,《中国通史》也就分为四编,每编写一个阶段,不仅结构严密,纲目清晰,而且反映了历史自身的完整性,把握了历史的因果关系。第一篇写的是公元前2000年左右到公元9年,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重点分析贵族奴隶主没落到工商奴隶主的兴起,并立的诸侯归并为统一帝国的过程。第二篇中世前期,写的是公元9年到公元959年(五代末),封建社会发展时期和鼎盛时期,出现唐代贞观之治等。第三篇中世后期,这一时期从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封建社会从持续发展到解体时期,其明显的特点是中央高度集权,社会冲突转入种族斗争,周谷城从皇族扰民、中枢腐化、地方糜烂、外族蹂躏、农村经济崩溃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第四篇1840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是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阶段。

《中国通史》前后印刷21次,发行100多万册,拥有众多读者。

10年后,1949年,周谷城的《世界通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时年周谷城51岁。当年广州暨南大学社会学系新上任的系主任攻击《中国通史》有宣扬马克思主义嫌疑,不让周谷城讲授,而要他改教《世界通史》。对于周谷城来说,正好成就他另一番事业。几年工夫,他的又一部代表作《世界通史》面世,得到了史学界同仁的敬佩,赢得“学贯中西”的美誉。影响中国几十年的《世界通史》,注重世界文化史的整体性,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史的传统写法,打破了“欧洲中心论”,而以埃及、巴比伦、波斯、印度、中国和墨西哥六大文化中心的相互关联、日渐融合为主旨,描绘了世界文化彼此交流,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论述了世界是一个多元的有机整体。

作为受湖湘学派熏陶的学者,周谷城崇尚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于坚持真理。1962年第12期《新建设》杂志发表了周谷城的《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一文,引发了争论,并与姚文元发生了交锋。姚文元在1963年9月24日的《光明日报》上发表《略论时代精神问题》一文,反对周谷城的观点。周谷城在1963年11月7日的《光明日报》发表题为《统一整体与分别反映》一文,驳斥了姚的论点。“文革”中,周谷城因此而被抄家,并挂牌游街,关进牛棚,但他不畏强权,始终坚持自己的见解,并说:“即使身陷牛棚,触及皮肉,也拒绝声明放弃自己的见解。”

君子之交:与毛泽东情深谊长

1954年,周谷城(右一)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新华社高级记者肖伟俐说:“周谷城和中共三任领导人都有交往。有的是纯粹的私人友谊,如他与毛泽东;有的是工作的关系,如他与邓小平;有的则亦公亦私,如他与江泽民。”

周谷城和毛泽东,可以说是真正的君子之交,情深谊长。他们二人的交往,要追溯到上世纪初。1913年周谷城考入长沙省立一中时,正是毛泽东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当年有名的老师都在几所学校交叉任教。毛泽东的三位老师符定一、袁吉六、杨昌济,也是周谷城的老师。

1921年,周谷城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毕业回到长沙,在省立一师范任英文教员。周谷城后来在《自传》中说:“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期间,同担任一师附小主事的毛泽东同志结下了友谊,曾参加省农民协会为顾问,参加省农民运动讲习所为讲师。还曾接受毛泽东同志的委托,在武汉担任全国农民协会的宣传工作。在长沙发表了两篇论租谷的文章,公开指出租谷是对农民的剥削。在武汉,受毛泽东的鼓励,发表了《农村社会之新观察》一文。大革命失败后,国共分裂,我逃到上海,湖南反动当局以此文及租谷论等为依据要捉拿我。”

建国后,毛泽东是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而周谷城仍是一介书生,两人的政治地位相距甚远,但毛泽东不忘旧情,在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中与周谷城交往最多也最深。

上海解放后,周谷城被任命为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长。他怀着兴奋和试探的心情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毛泽东收到周谷城的信后,十分高兴,立即复信:

谷城先生:

得书甚慰,如见故人。革命高涨,大家都是高兴的。前途尚多困难,惟有团结最大多数民众,方能战胜帝国主义的反抗。相期共同努力!敬颂

教祺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毛泽东的回信是相互勉励,也是期盼,更是朋友情感的真实流露。

1956年,周谷城在当年2月号的《新建设》杂志上发表《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引发了形式逻辑与辩证法关系的大讨论。周谷城的文章引起了毛泽东关注,他在1957年2月宣传工作会上说:“《新建设》上周谷城写了一篇逻辑问题的文章,我看写得很不错。”1958年4月,《人民日报》刊登了周谷城的《六论形式逻辑与辩证法》,毛泽东读后很感兴趣,用电话约请周谷城到中南海讨论这个问题,并嘱周谷城把有关逻辑的书搜齐编成大部丛书,在前面加一个导言。

毛与周之间更多的是朋友之间的交往。有人统计,从1956年到1965年,毛泽东在中南海、上海、杭州等地6次主动约周见面、相聚,一起吃饭、游泳、吟诗。周谷城曾说:“毛泽东是一个健谈又爱扯谈的人。他日理万机,希望有人同他扯谈,调剂生活。”

1965年,毛泽东邀周谷城在上海西郊宾馆见面,一起聊哲学、聊诗词。谈起李商隐,周谷城随口吟道:“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鸣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最后两句周谷城记不起来了,毛泽东便笑着接了上去:“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两个湖南老乡,同样的湖南腔,吟咏之中,充满温馨之情。

1968年,毛泽东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说,周谷城的《世界通史》还没写完,书还是要让他继续写下去的。周谷城从牛棚解放了出来。听了毛的录音,周谷城感慨万千,毛泽东没有忘记他。

风趣幽默的为人

周谷城是学者、教授,又是社会活动家,国家领导人,生活中颇为潇洒,有雅士风度。见过他的人都说,周谷城着装讲究,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会英语、好戏曲、能吹箫、爱跳舞、精书法、喜下棋。

2004年,益阳家乡几位领导到上海看望周谷城夫人李冰伯,李老讲了周谷城生前几个小故事。

周谷城从“牛棚”解放出来,当即赋诗一首:“往事重重未可伤,牛棚尽处是同行。老来犹有冲天劲,学府文坛作战场。”

1982年4月,周谷城回到益阳,事先未通知乡村,从上海牌轿车下车问行人:“往周家围子走哪条路?”这个行人正好是一位乡干部,他一眼认出是周谷城,便问:“您是周谷城老先生?”周谷城答道:“是的,老朽正是。”

1989年北京举办海峡两岸诗歌大赛,画家林凡向周谷城讨教长寿的秘诀。周谷老说:“乐乐呵呵,肥肉一坨,决不挪窝。”

有一次周谷城在街上看见一位穿着时髦的小伙子边走路边吃甘蔗,把甘蔗渣吐了一街。周谷城跟在后面一路拾甘蔗渣,等小伙子吃完后,他喊道:“小伙子,你掉了东西。”小伙子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老人拾了一大把甘蔗渣。

周谷城的幽默风趣来源于他博大精深的文化修养。他自己曾说过:“我写书和写文章好像杂,既写历史,又写逻辑,又写美学。但这不是偶然的,在我的思想体系中非写这些不可。”他提出了“历史完形论”、“时代精神汇合论”、“无差别境界论”。1984年,已是高龄的周谷城对人说,他晚年在学术上还有两大课题要做:一是美学上进一步阐述“意境说”;二是史学理论上阐述“穹窿论”。博大精深,使周谷城有一种鲁迅说的“余裕心”。周谷城曾在一篇回忆毛泽东的文章里写道:“我近来对‘风趣’找出了一种解释:智慧超过需要时,可能有风趣;智慧赶不上需要时,不仅不能有风趣,可能要丢丑。”

周谷城上海寓所客厅还挂着他亲笔题写的一幅条幅:“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这是周谷城为人的写照。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学者,又是一个性格耿直、为人坦荡、幽默乐观的好人。

(选自《新湘评论》)

欢迎转发点赞

转载请联系授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四年级作文小猫 什么的爱作文600字 写种植物的作文 最有趣的一堂课作文 写老师的作文600 同学的肖像作文200字 你好初中作文600字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文 幸福就在身边的作文 我的期待作文 从来不曾忘记作文 微笑着面对失败作文 关于灵山大佛的作文 改过自新的作文 越长大越孤单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200字 黄山奇石作文200字 小学作文秋天来了 身边的感动500字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400字 禁毒作文三年级 三年级作文唠叨的妈妈 英语作文广告模板 关于漫画的作文400字 英语作文议论文 小学生看图作文 学校跑步作文 去海边玩的作文300字 童话类作文 英文邮件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