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一份文化成绩单透出百姓生活新变化——“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建设成就综述

2020-12-30 21:55:01
相关推荐

新华社北京9月28日电 题:一份文化成绩单透出百姓生活新变化——“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建设成就综述

新华社记者周玮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让我们透过这样一份亮眼成绩单,检视全面小康的文化成色,感受百姓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引领新风尚

在甘肃金昌,“好婆媳、好邻里点赞”“分餐夹”等文明实践推动完善村规民约、倡导文明风尚;在浙江海宁许村镇李家村,乡村土广播“李家播报”成了村民不可错过的活动,村民赞扬“有了播报,再也不怕错过政策福利”……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委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两年多来,试点单位从50家扩大到500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人们学习理论政策的学校、丰富文化生活的舞台、倡导移风易俗的平台。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变政府“端菜”为百姓“点单”,将可口可心的文化大餐送上门,大大提升了服务效能。

5年来,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益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继续免费开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扎实推进。截至2020年6月,共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6万个,覆盖率超过95%。

去冬今春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国公共文化机构功能是一场考验。

上海图书馆推出疫情防控新动态、免费电子书单、微讲座等系列资源合集;国家博物馆在线营造“云看展”“云直播”等云游览模式;成都市文化馆利用慕课功能开展线上培训,手机摄影、中国山水画、藏族舞等精品课程的学习名额很快被一抢而空……闭馆不闭网、资源汇“云端”,宅家“云观展”“云学习”成为文化生活新方式。

满足新期待

2020年中秋、国庆假期即将到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湖南常德世外桃源怡然度假游等300条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努力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和农业资源,开发适应现代生活的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从“有没有、缺不缺”到“好不好、精不精”,文化和旅游供给从数量追求转向品质提升。

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诗和远方终于在一起了!”这一改革实招戳中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4%。我国已有5A级旅游景区280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0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0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300处。文旅融合熔铸出越来越多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风景。

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期待,“十三五”期间,丰富多彩的文艺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强国、抗击疫情等主题,全国国有文艺院团创排了4000余部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其中新创作品占一半以上,弘扬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我们的四十年》《奋斗吧 中华儿女》等晚会,激发全国人民爱党爱国热情、鼓舞振奋民族精神。大银幕上,《我和我的祖国》《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佳作,生动讲述国家的蓬勃发展、家庭的酸甜苦辣、百姓的欢乐忧伤,可谓中国电影呼应新时代的积极实践。

激发新活力

从“紫禁城里过大年”到赏灯“上元之夜”,再到“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故宫这座600岁的皇家宫殿,正以新创意创造着新价值。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为新时代提供新滋养新能量。

2019年7月6日,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此,中国已有55项世界遗产,40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居世界前列。

2020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迎来首个“杭州良渚日”。公园5G全覆盖,“云展览”精彩纷呈,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古老遗产融入现代生活,讲述中华文明的动人故事。

与此同时,传承千年的文化遗产也为脱贫致富打开新思路。

四川凉山着力将彝绣、银饰、漆器等众多传统工艺转化为脱贫生产力,促进非遗活态保护,也带动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居家就业。在湖南湘西州,“非遗+扶贫”让很多拥有刺绣技艺的外出打工妈妈实现了“守着娃,绣着花,养活自己又养家”。打开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输入“新疆非遗”,从首饰、乐器到服饰、美食,活色生香的产品让人目不暇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线上销售更是火热。

最新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有关部门支持各地设立各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超过2000家,带动数十万人就业增收。

奔小康的路上,文化自信留住了“老手艺”,编织着“新乡愁”。

新闻链接:

新华时评:让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幸福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全神贯注的作文 陕西高考作文题目 小学生作文范例 十一见闻作文 2021高考作文题目 父母的爱作文600字 王俊凯写的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 雨中的故事作文 成功是成功之母作文 包饺子作文600字 缅怀革命先烈作文 母爱话题作文 关于写雨的作文 改变自己英语作文 秋天的快乐作文 写童年趣事的作文 安全伴我行作文 回忆往事的作文 中国梦英语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 有关雨的作文 五一见闻作文 2022高考英语作文 感恩祖国的作文 作文素材高考版 初中作文网 六级作文模板万能 关于六一的作文 社会公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