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燕山夜话》为何广受读者欢迎?今天读来依然不过时

2020-12-30 23:35:01
相关推荐

《燕山夜话》

1979年版

北京出版社出版

邓拓

1961年3月19日,《燕山夜话》专栏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生命的三分之一》。

读初中那会儿,第一次接触“马南邨”(邓拓的笔名)和《燕山夜话》,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当时并不是因为觉得教材里选的那篇文章有多好,而是因为“邨”字不大常见,而《燕山夜话》又太像一本鬼故事书或是一档夜间电视栏目的名称。2010年,《燕山夜话》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重版,我出于怀旧当即买了一本,但直到去年下半年才趁着几次出差的机会集中读完。读完全书,最大的感受,统而言之,一个字——“实”;析而言之,曰“切实、扎实、朴实”。

切实 超越时代切中需求

《燕山夜话》中的文章是应时而作的。1959年起,由于“大跃进”造成的严重后果,加之自然灾害和中苏关系破裂,我国进入了经济困难的时期。1961年1月,党中央决定着手纠正工作中的不良风气,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毛泽东同志也在这一时期多次强调要恢复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提出要“搞一个实事求是年”。中央精神在北京迅速得到贯彻。据当时《北京晚报》的副主编顾行回忆,时任北京市委文教书记的邓拓指出:现在工业下马,农业歉收,物资供应紧张;群众生活困难,情绪低落,许多事情不好报道。报纸应当提倡多读书,帮助群众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振奋精神,在困难时期保持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北京晚报》受到启发,当即决定开辟一个知识性杂文专栏,并由顾行和《五色土》副刊编辑刘孟洪去向邓拓约稿。邓拓起初并不想答应,但禁不住“软磨硬泡”,于是就有了《燕山夜话》这一专栏,从1961年3月19日写到1962年9月2日,每周二、周四发表,后来陆续结集出版。这便是《燕山夜话》一书的由来。

邓拓从写作这一专栏伊始,就抱定了“在某些方面满足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工农兵群众的需要”(《两点说明》,见《燕山夜话·一集》卷首)的打算。他在该专栏写的第一篇文章便是《生命的三分之一》,引用《汉书·食货志》的说法,将夜晚的时间折合为半日,视为“生命的三分之一”,又举古人利用夜晚时间勤学苦读的事例,鼓励人们学习古人“对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态度”,末了还借机申明了开设专栏的目的:“我之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时间,向读者们做这样的谈话,目的也不过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

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邓拓总能就读者关心的话题介绍知识、发表看法,或针砭时弊(如《爱护劳动力的学说》《围田的教训》《说大话的故事》),或谈文论艺(如《三分诗七分读》《创作新词牌》《艺术的魅力》),或讲历史掌故(如《北京劳动群众最早的游行》《谁最早发现美洲》《中国古代的妇女节》),或涉国计民生(《植物中的钢铁》《甘薯的来历》《养牛好处多》),甚至有些题目就是读者来信提供的。这样的文章,自然能切中读者精神生活的需求。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文章都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切合当时的需求,今天读起来难道不会觉得过时吗?不得不承认,有些文章的确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烙印,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文章,今天看来仍能给人以启发和警醒,特别是那些谈论读书学习的文章。比如今天的语文教材依然选用的《不求甚解》。文章审慎地辨析了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完整含义,对“不求甚解”作了辩证分析,提倡理解精神实质、不死抠一字一句的读书方法。今天有些教师讲文言文,只是死抠字词释义和语法术语,结果把一篇篇精彩的文章弄得支离破碎琐屑不堪,学生也学得兴味索然。如果能抓住“不求甚解”的精髓,适当多一点“会意”“观其大略”,是不是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呢?

又如《不要空喊读书》,批评了各种“空喊读书”的人——坐不住的,怕变成“死读书”的,懒得读的,还有“成天在订计划,开书目,请人讲读书方法,在许多场合都很热心地泛论读书的重要性”的,今天这样的人又何尝少呢?

又如《不要秘诀的秘诀》,批评“所谓《读书秘诀》《作文秘诀》之类的小册子,内容毫无价值,目的只是骗人”,而这些小册子如今已“进化”成大厚本,价格翻了数十倍,内容依然毫无价值,目的仍旧只是骗人,还不是有好些人上当受骗?

其余如《欢迎“杂家”》称扬广博知识的意义,《从三到万》提倡谦虚谨慎的学风,《学问不可穿凿》强调实事求是的态度,《事事关心》阐明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时政的道理,还有谈写作的《贾岛的创作态度》《新的“三上文章”》《创作要不要灵感》等,谈练字的《大胆练习写字》《讲点书法》《选帖和临池》等,无不能给我们的读书学习以启发。它们的“切实”是超越时代的。

扎实 大手笔写小文章

邓拓出生在福建闽侯一个旧式知识分子家庭,自幼酷爱读书,古典小说、历史传记、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甚至当时的“新学”书刊,无所不读。1934年,他进入河南大学经济系,致力于中国经济史的研究,三年内写出了十几万字的学术论文和二十余万字的专著《中国救荒史》。早年读书求学的经历为他后来的文章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燕山夜话》的文章都不长,大抵千字左右,但都写得扎扎实实,言必有据,不肯含糊。老舍先生还不知“马南邨”就是邓拓时,就曾称赞《燕山夜话》是“大手笔写小文章,别开生面,独具一格”。邓拓学识广博,正如《欢迎“杂家”》中所说的,他自己就是个“杂家”。读《燕山夜话》,很容易感觉到作者的博学,不仅话题涉猎广,引证也极丰富,无论马列著作还是历史典故、诗文名句,总能够信手拈来,恰当运用。据统计,在《燕山夜话》的150多篇文章中,古代典籍的引用多达470余处(王必胜《邓拓评传》)。要知道,邓拓当时身居要职,公务繁忙,而《燕山夜话》每周二、周四要准时出刊,那时又没有电脑和网络检索,一切材料都等临时去翻是不可能的,只能依靠早年和平素阅读的积累。

顾行曾回忆过《一块瓦片》一文的写作经过。一天晚上,邓拓和顾行等人聊天,说起自己的文章,他谦虚地表示,连“抛砖引玉”的“砖”都算不上,只能算“一块瓦片”,说到这里突然打住,提笔飞快地写下自唐至明六首咏瓦的诗,又说其他史料还有不少,于是决定写《一块瓦片》。一篇千字文,引用了三国蜀谯周《古史考》、西晋张华《博物志》、梁元帝《九贞馆碑》、宋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宋王子韶《鸡跖集》、《新唐书·蛮夷传》、《新唐书·五行志》、明陈耀文《天中记》、《大明一统志》以及皮日休、元稹、王建、蔡珪、李梦阳、锺惺的诗句,意在说明一块小小的瓦片中“种种复杂的情形”。引用虽多,却都恰如其分,有时只是只言片语,点到为止,并不给人以“掉书袋”之感。此外,据顾行回忆,邓拓的写作态度十分严谨,每篇文稿都字迹清晰,提供的资料都翔实有据,连标点符号都决不马虎。后来结集出版时,邓拓仍要“在文字上略加修改,引文重新核校一过”。尽管难免有疏漏,但总体来看仍不失为一部非常扎实的作品。

朴实 循循善诱与读者谈心

邓拓在拟定《燕山夜话》这个栏目名称的时候就说:“燕山,是北京的一条主要山脉;夜话,是夜晚谈心的意思。”读《燕山夜话》,感觉像是与一位和蔼可亲、真挚热情、学识渊博、循循善诱的长者聊天。它言辞朴实,朴实得几乎说不上有什么文采,读来却有一种难得的舒畅和愉悦。最浅近的字词,最直白的话语,就把事情说得清楚明白,决不故作高深,故弄玄虚。

当然,朴实并不等于平淡乏味,有的时候,也会玩一点小俏皮。比如《三分诗七分读》中,他批评当时写作旧体诗词不遵格律的现象(这种现象今天也还普遍存在),在文章结尾处半开玩笑地说:“我认为谁都可以自由地创造新的格律,但是,你最好不要采用旧的律诗、绝句和各种词牌,例如,你用了《满江红》的词牌,而又不是按照它的格律。那么,最好就另外起一个词牌的名字,如《满江黑》或其他,以便与《满江红》相区别。”由《满江红》“仿拟”出一个“满江黑”,让人忍俊不禁。

又如《不要空喊读书》中,他调侃不愿花时间和精力读书的懒人,开了这样一个“脑洞”:“那么,现在能不能请一位科学家,发明一种神奇的办法,比如注射针之类,对人脑进行注射,来代替读书呢?如果能发明这样的方法就太好了。到那时候,打一针或吃一服药,就能吸收多少部书;这么一来,只消一个早上就能培养成千上万的知识分子和专门人才,岂不妙哉!”看到这里,我立即想起了小时候看的日本动漫《机器猫》中的“记忆面包”,其讽刺意味是如出一辙的。坦率朴实而不失生动有趣,是不是有点像近期的“网红大夫”张文宏?

《燕山夜话》朴实的文风,与邓拓的读者意识也有着直接的联系。邓拓1937年到达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后,历任《晋察冀日报》社长、新华通讯社晋察冀总分社社长等职,一手握枪,一手提笔,在极端残酷的战争环境下坚持“马背上办报”(他的笔名“马南邨”就是当时办报所在的马兰村的谐音)。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先后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社长等职务。超过二十年的报人生涯,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报纸与读者的关系,也使他撰写文章时总能处处为读者着想。其实邓拓并不是只会写这样平易浅白的文章,他的《中国救荒史》最初是用文言写成的。他能写旧体诗词,也能写深刻的史论和雄辩的政论,但他深知《燕山夜话》是写给“具有相当文化水平的工农兵群众”看的,因此谈论的是他们最关切的话题,介绍的是他们最需要的知识,运用的也是他们最喜闻乐见的语言。引用史料时,凡是不那么好懂的,必辅以浅白流畅的解说,决不给读者制造阅读障碍。

《燕山夜话》就是这样一部洋溢着读者意识的作品。它在《北京晚报》上连载时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一年之内读者来信多达400余封;结集出版后更是一时间洛阳纸贵,“文革”前即印行30余万册,“文革”后更是超过百万册。是啊,这样功力深厚又愿意为读者考虑的作者,怎么会不受欢迎呢?(作者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原标题:《燕山夜话》为何广受读者欢迎?)

来源 北京晚报

作者 陈恒舒

流程编辑 刘伟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爱我家作文800字 我的同学500字作文 中秋节英语作文高中 关于中国长城的作文 庐山之旅作文 穿过迷雾作文800字 孟晚舟事件作文素材 小学童话故事作文 描写香蕉的作文 热闹的场面作文 五年级英语作文下册 珍藏的作文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作文 越努力越幸运作文素材 关于老师的爱的作文 无法抹去的记忆作文 战胜困难的作文 什么的温暖作文 家中趣事作文500字 满分作文大全初中 我家的星期天作文400字 一句鼓励的话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人物篇 爱护环境的作文300字 做个学生不容易作文 无言的父爱作文400字 关于憋尿的作文 明确的目标作文 写人的作文800字初中 秋天田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