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论语》中关于孔子的三个疑问 圣人回答精妙绝伦 读懂智慧觉醒

2020-12-31 01:50:01
相关推荐

1、孔子为什么不从政?

很多人讨厌政治,认为政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过于生硬,违反了人类天性,剥夺了人生自由。孔子却不这么看:政治,从来都与生命密不可分。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有人对孔子说,你说这么好,干嘛自己不去从政?孔子笑笑说,书经中说过:一个人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朋友,这也是政治啊!难道非要去治国,才算政治吗?

这里体现出孔子《论语》“为政篇”的主旨:只讲大原则,不说实际的政治。在大原则上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原则是一致的,家国天下思想,这也是儒家几千年来一贯的思想。

孔子接下来,继续讲为政大原则。

2、人为什么一定要守信用?

信用,很多人当作一种枷锁。有人追求无穷无尽的自由,甚至为此丧失了信用。却不知道,没有束缚的自由,不是自由而是无法无天,最终将陷入毁灭的深渊。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车横木上的关键),小车无杌(车辕横木上的关键),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说,人一定要有信用,如果没有信用,啥也干不成。我们都知道,人生在世,个人信用非常非常重要。现代人的社会,是信用社会,每个人的信用,都可以化作真金白银。可贷款,可要求别人提供帮助。然而一旦失信,被别人打上标签,那么未来干什么都寸步难行。

与人与人之间的信用道理相似,国家也不应当失信于民。一项政策,制定的时候要慎之又慎,几遍不成为百年大计,也不能经常改变;这样损害了百姓的利益,让百姓们对政策导向捉摸不透,不利于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不利于藏富于民,也不利于国家在整个国际上的信用和地位提升。

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同样适用于领导对于下级。作为单位一把手,如果专横跋扈,以至于通过“朝令夕改”的方式来一遍遍不厌其烦强调个人权威,那么最终的结局是众叛亲离。大众对你的印象,将固化为一个古板、冷酷、任性的人。而这样的人,是无法长期胜任岗位的。

总而言之,就是孔夫子一句话:“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接下来,孔子用了一个比喻句:“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人没有信用,等于车子缺少了关键零件,还怎么走得了!很贴切形象。

孔子接下来,提出一个大问题。

3、圣人可以预见未来吗?

在很多神话传说中,圣人都是至高无上的,他们不但可以知道过去,甚至可以预见未来。孔子却告诉我们,真正的圣人,是何等平和。与普通人,并无不同;如果说有超人之处,那么也是在觉悟上有所超越。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什么是十世?一百年为一个世纪,这是西方的观念;东方中国的世,短的指代三十年,三十年为一世;长的可以指一代人。十世,表示大约十代人,表示年代久远。佛教传入中国,经常用“三世诸佛”的说法,三世,就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个地方的十世,指的是未来,千秋万代之后。

子张问,夫子,你知道千秋万代之后的事情吗?孔子的回答,却是夏商周三世。为什么?这就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道理了。人类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啊!

孔子说,殷商的文化,是从夏朝的文化演变而来。但由于时代变迁,有的文化消亡了,有的加强了。周朝的文化,是从殷商的文化演变而来。同样由于时代变迁,也有所增益和消亡。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就是在这样不断继承、变迁、消亡、增益之中,曲折而顽强地前进着。

结语:孔子的为政之道,也暗含人生之道

不论变化多少,都是从之前的基础上进行的变化;而原始的那个本源,仍然不会改变。既尊重和继承传统,又根据时移世易而不断革新、兴替,这就是中华文化源源不断、生机盎然的秘诀啊!所以说为政之道,就是看一看历史上发生了什么,再看一看身边发生了什么;两相对照,你将感悟出你所需要的正确答案!

今天,通过学习孔子的三段话,进一步深入了解了古代圣人的大智慧、为政大原则。希望对您的事业和生活有一点启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儒释道人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恐怖作文 我的玩具作文 我的幸福 作文 作文大纲 约定作文 作文我想对你说 我的幸福作文 勤劳的作文 三年级下册的作文 跑步的作文 作文批注 作文300字四年级 日常生活作文 乒乓球作文 逆境作文 英语作文七年级 后悔的作文 动物园的作文 青春600字作文 分手作文 励志作文素材 的自述作文 的那一刻作文 作文好题目 展望作文 母亲节 作文 作文好的开头 初一下册作文 沙滩作文 成长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