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秋赏月 宋词和唐诗有哪些不同?宋代如何赏月

2020-12-31 08:35:01
相关推荐

从魏晋时期开始的赏月,经过唐朝诗人的渲染,再流传到宋代时,就比较注重内心世界的情感抒发。

所谓唐诗宋词元曲,唐朝的诗比较出名,而宋朝的词则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

中秋节即将到来,让我们通过宋人的赏月,来了解当代的中秋佳节。

宋词与唐诗的不同魅力

诗和词是很神奇的两种文学体裁,它们有明确的区别,却又因为江山代代才人出的原因,又有着意想不到的融合。

诗与词的界定很模糊,没有铁板钉钉的界线,这种朦胧感,正是中国文学的魅力。

诗,词最开始都是为音乐而生的,所以我们无论念诗还是颂词,都感觉朗朗上口。

诗,词又都注重韵律,都是可以伴着曲调唱出来的,只是因为后续的发展才有了分别。

唐诗慢慢文学化后,就脱离了音乐,内容更为贴近严肃的社会问题和抒发诗人的“志”。

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别”——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就是描写山河破碎时,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社会问题。

还有李白的《将进酒》,写的就是李白心中的失望与愤慨,以及胸中的壮志凌云。

所以,唐诗的整体风格比较磅礴大气,多用以言志。也因此中秋赏月的唐诗,都比较豪放、敞亮。

宋词则是更贴近生活,它更讲究那种微妙的情感表达,不同于诗的直抒胸臆。

词因为词牌的影响,更喜欢委婉的随着曲调构建意境,然后在意境中,细品这词中所抒发的情感。

这种细腻的表达方式是词的特色,所以词大多抒情。中秋赏月的宋词,也是更着重对情感的表达。受大环境的影响,赏月的宋词,大多因为思乡带着淡淡的哀愁。

宋词酝酿出的怀月

虽说词的风格是婉约细腻的,但是文学的“百家争鸣”历朝历代都有,所以什么风格的中秋宋词也都存在。

现在我们从不同意境的宋词中,感受宋代的中秋。

苏轼的《中秋月》描写的是,苏轼跟弟弟久别重逢,相聚一起过中秋,但是因为中秋结束,马上又要离别,所以用眼前的美好感慨日后的分离。

这是苏轼早期的作品,还能看出传统宋词的风格很明显,凄婉细腻的情感表达是主旨,浓浓的感伤从词中隐约透出。

这也是古人对中秋最美好的祈愿——团圆。宋代赏月时,人们主要还是以景寄情,以词抒意。

包括苏轼的《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怀念弟弟所作,词中叙述的正是中秋节。天公作美与人间巧制的完美结合,如梦似幻的月夜美景,让酩酊大醉的苏轼,伴着酒劲沉醉了进去。

热闹的宴会中,让他禁不住的思念弟弟。这时的苏轼自成一派,开始踏上了以一己之力影响整个宋词风格的道路。此词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秋绝唱。

如果说苏轼是宋词的狂士,那辛弃疾就是宋词的鬼才。两人都是能将细腻入微的宋词,写出浩瀚无垠的大气。

辛弃疾对楚辞的继承是毋庸置疑的,这首《木兰花慢》仿屈原的天问体,用一系列的疑问展开: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开启极具浪漫和科幻主义去想象,不得不承认,辛弃疾的脑洞还是很大的。“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

抛开千篇一律的怀月思乡忆故人这些中秋赏月常用的“老梗”,突破性的创作表达对月亮更深层的思考。

经过唐诗宋词几代的文学酝酿,宋代的赏月赋诗作词,慢慢产生了更为深层的思想挖掘。

这时的宋词,已经不是单纯的感怀伤秋了,作词人开始思考人与天地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

看到辛弃疾的这首词,发现其实人类对探索无边宇宙的好奇心,很早就产生了,并深深地扎根在历代人的心中。这样的思想境界,将赏月的格局提升了一大截。

宋代张孝祥所作的《念奴娇·过洞庭》写道:“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其中的的壮阔胸襟让人心下一凌,江河为酒,北斗星辰为杯,拢万象为宾客,天地作陪。一起赏月畅饮,细斟慢酌随君心意。

这样的豪气,为中秋赏月增添了不少的霸气豪放。

宋代民间赏月

赏月虽然是文人发起的,但是这种风雅之事不是文人独有。随着时间发展,赏月在民间也流行了起来。

民间自然不会像那些大文豪们那么风雅,民间重视的是那份热闹和新奇。

宋代金盈之的《新编醉翁谈录》亦记载了许多宋代京城风情。其中写到了中秋拜月的风俗:

“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

民间的赏月,倒是不以诗词歌赋为主,主要是感受带着市井气息的欢乐气氛。

半大的少年少女们,趁着过节可以提前感受一下长大成人的快乐,登高望月,期许着长大后的自己,可以成为自己梦想中的那个人。

无论什么年代的小孩都期望自己赶紧长大,宋代的民间赏月和繁华热闹的夜市,让人感觉很亲切,没有什么等级距离感,这就是中秋佳节下的众生相。

各商户借着中秋佳节,贩卖商品。诸如月饼,月饼馅料,花灯,首饰,美酒,鳌蟹等都销售一空。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就有详细写到当时北宋京都(现在的开封)中秋节赏月的盛况:“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葡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

从赏月而作的宋词中,我们可以感知到词是非常注重押韵,要符合音乐的旋律。所以很多人在读苏轼的水调歌头时,会有种可以唱出来的语感。

而唐诗则重“平仄”,注重语言节奏,合乐不是唐诗的首要目的。

宋代的中秋,文人合乐作词,百姓夜市玩乐。不仅有怀月的风雅,也有烟火世界的繁华。这样的雅俗共赏,忧伤与开怀交织的感觉,就是宋代独有的赏月风格。

参考资料:《东京梦华录》《新编醉翁谈录》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植物的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500字 作文题材 我长大了作文600字 收获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 小标题作文 温暖 作文 爱的作文 介绍春节的英语作文 我的假期英语作文 春游作文 想象作文 初二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 写事的作文600字 形形色的人500字的作文 童年往事作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 宽容作文 写人写事的作文 关于理想的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 书信作文 我的心愿作文400字 我的同学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00字 作文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