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百县千村行(210)丨巴中巴州区:“坝坝宴”为主题的村史馆留下易地搬迁时代印记

2020-12-31 12:50:01
相关推荐

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范芮菱 摄影 肖雨杨

在四川,人们对“坝坝宴”不会陌生,这是农村婚丧嫁娶、生日庆寿的群体性宴席。但在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长滩河村,最寻常“坝坝宴”竟成了村史馆的主题。

原来,对于长滩河村而言,2018年春节的一场“坝坝宴”是该村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点。那时,村民刚搬进新建的聚居点不久,为庆贺乔迁,大家共同出资,在村委会的院坝里摆了80桌坝坝宴。

同样,长滩河村的“坝坝宴”主题村史馆也是巴州区脱贫攻坚的历史见证。自脱贫攻坚以来,该区累计建成聚居点676个,集中安置2.9万户10.2万人,其中贫困户7424户2.44万人。2018,巴州区实现脱贫摘帽。到2019年底,该区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317元。

【搬新房】建成676个聚居点,10万人搬进新居

9月10日,记者走进巴州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栋栋青瓦白墙的新居镶嵌在青山碧水之间,绿化带、微田园、硬化路、文化活动广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上午10点,家住曾口镇书台村的何正秀刚送完孙女上学,回到家中。换上拖鞋,她打算给房子做个大扫除。两层楼的小洋房有6间卧室,她负责拖地,等着女儿、女婿回来清理客厅天花板的水晶灯。

今年是她家搬进新居的第4年。何正秀还记得,以前她家曾住在村里的一处滑坡隐患点附近,“是个土坯房,只有两间卧室,我们家6口人,大女儿刚结婚那阵子,她爸只能去睡她爷爷家,小女儿挨着我睡。”当年,因为家里实在无力负担,大女儿初中没毕业17岁就外出打工,小女儿也只念到初中毕业就辍学了。

2017年8月,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何正秀一家仅花了9000多元,就搬进了这套150平米的新居。如今,她家也和城里的房子一样貼上地板砖,彩电、冰箱、洗衣机应有尽有,“现在家里5个人挣钱,我就在家负责照顾老人和孙女。”

在巴州区,像何正秀一样搬进新居的人还有很多。自脱贫攻坚以来,该区累计建成聚居点676个,集中安置2.9万户10.2万人,其中贫困户7424户2.44万人。

【兴产业】产业带动搬迁户致富,实现稳定增收不返贫

村民住进新居,意味着和过去的生活告别。紧接着,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便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另一个重要章节。

44岁的致富带头人王茂全在书台村流转了621亩土地,栽种食用菌、道地药材和其他果蔬。和纯粹的流转土地不同,他采用土地入股的方式,承包村民的土地“一年除了固定的土地租赁费500元/亩,还要按效益给他们分红,最高的一年分了780元/亩。”王茂全记得曾有一户贫困户入股了6.2亩土地,那年拿到了仅8000元。

除此之外,在巴州区,不少村子引进的企业就地建起产业园区,给村里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在大和乡界牌村5社,2015年建档立卡的贫苦户苟文华在帮扶干部的建议下,到就近的产业园区务工,同时积极学习养殖技术。几年努力下来,如今她家年收入已从脱贫前的不到1万元增长到了近6万元。不仅还清了外债,还供起了女儿上大学。

长滩河村也是如此。村子采取“公司+专合社”的模式,组建伊甸假日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并与巴州区巴药公司共同成立殿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以乡村旅游、优质水果、中药材为主的致富产业,建成了以桃李和白芍为主特色产业园1600余亩,将所在在家生产的贫困群众镶嵌在了产业链条上,实现稳定增收不返贫。每年定期举办“山水化湖桃花节”,赏桃花、吃坝坝宴成为经典品牌,旅游经济效益初步显现。

【创新风】聚居点也有“物管”,新村生活比城市还安逸

下午3点多,73岁的王永申走出家门,门口的鸡冠花开得正好,院墙边几个冬瓜拉扯着藤蔓坠到了地上。他准备去村里的日间照料中心喝茶,顺便跟其他爱下象棋的老头杀上几局。

“我们这里水电气三通,空气又好,可比城里住着舒服。”踏着青石板铺成的楼梯,王永申只花了5分钟,就到了长滩河村村委会。清洁工老李正在打扫村委会的院坝,这便是2018年春节长滩河村举行集体坝坝宴的地方。

村党支部书记杨秀春记得,当时共有158户村民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搬进了新居。那时,在长滩河村,乔迁新房可是件值得庆贺大事。“庆祝肯定就要办席摆酒,158户轮着办,估计那一年都办不完。”杨秀春说,为了减少铺张浪费,村两委商定出大家共同出资办坝坝宴的想法。自这场坝坝宴起,村里建起红白理事会。3年以来,长滩河村办酒席的总量减少了60%。

同时,通过民主选举,长滩河村还产生了业主委员会。新居建成之初,主要负责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资金监管等事宜;新居建成后,他们的职能职责改为整治乱堆乱码、私搭乱建、督查清洁卫生以及物业管理等工作。67岁的王成雄是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前阵子他刚找人把村里的自来水管道改进了一番,为村民节约了不少抽水的电费。

如今的长滩河村,聘请了3名清洁工,每晚8点前到各家收垃圾,公共区域3天打扫1次,垃圾从不过夜。道路两旁,每50米就能看到一组垃圾桶,村里正试点垃圾分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孔子 作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 写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500字 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作文400字 告诉你一件新鲜事作文500字 男朋友打女朋友光qq的小作文 牵动我的情思半命题作文600字 当我面对什么的时候作文600字 班长的白脚在我的脸上作文 我终于战胜了困难作文600字 甘瓜抱苦蒂的作文素材 欢欢喜喜迎新年作文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作文500字 人间自有真情在作文300字 带着爱上路作文600字 欢度六一的作文200字 一件开心的事作文300字三年级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作文400字 那一次我很感动作文600字 没有我的允许不准尿一滴尿作文 三年级作文过年最开心 妈妈我想对您说600字优秀作文 一个印象深刻的人400字作文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那个影响了我的人作文800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800字 我的六一作文100个字 享受生命中的惊喜作文600字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