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生活服务业加快复工 落实防控措施是前提!你关心的话题 今天的发布会划重点

2020-12-31 14:50:01
相关推荐

今天下午,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疾控中心举行第37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百联集团副总裁浦静波、淮海集团董事长孙忠明、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谢斌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尹欣主持新闻发布会。来看文字实录↓

郑锦:一、病例情况。2020年2月29日0—12时,上海市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18例;新增治愈出院8例;无新增确诊病例。

截至2月29日12时,上海市已累计排除疑似病例2384例,发现确诊病例337例。确诊病例中,男性175例,女性162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7月龄;145例有湖北居住或旅行史,34例有湖北以外地区居住或旅行史,158例有相关病例接触史;外地来沪人员111例,本市常住人口226例。

确诊病例中,现有47例在院治疗,其中37例病情平稳,9例病情危重,1例重症;287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尚有44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上海今天又有8例确诊病例痊愈出院,目前累计共有287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治愈出院率已经超过85%。

二、医疗救治情况。推进相关医疗机构开展发热门诊疑似患者诊断流程自查,要求各办医主体指导所属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流程诊断疑似病例,持续做好全市发热门诊疑似患者诊断流程管理。

继续推进出院患者健康随访工作,进一步指导社区医务人员每日上门对出院患者开展体温和症状监测,市级定点医院继续做好对出院患者的随访。

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加强体检服务管理。开展对本市医疗机构体检服务开放情况调查,进一步指导各区医疗机构在做好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全面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做好预约登记,错峰体检,全力保障企业复工复产。

三、防控措施。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继续对住宿场所、消毒产品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等开展督导检查。

市卫生健康委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加快互联网医院建设,陆续推进徐汇区中心医院、华山医院、儿童医院、市皮肤病医院、中山医院、仁济医院等一批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为患者在线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精准指导患者有序就诊,有效缓解医院救治压力,减少人员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下一步,我们将更好发挥互联网诊疗服务优势,鼓励取得互联网医院资质的单位,开展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康复以及健康管理监测,并向公众提供新冠肺炎咨询、疫情防护科普等在线服务。我们将不断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

市财政局明确有关行政事业单位疫情防控资产管理。市药监局对生产医用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市交通委执法总队做好市内通勤车疫情防控执法监管,加强“点对点”省际包车、毗邻省际通勤车疫情防控执法检查。

我们要始终绷紧“防疫情反弹”这根弦,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清醒冷静、毫不松懈,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确保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更加巩固。

新冠肺炎还没有特效药,对市民来说,保护好自己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继续闷、少外出、不聚会、戴口罩,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不要让哪怕万分之一的可能,变成追悔莫及的伤害!

刘敏:一、复工复市和市场供应情况。零售行业,超市卖场开业100%;购物中心和百货企业95%左右已正常营业;便利店企业开业率达到91.4%。电商行业主要企业已全部复工。主副食品行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已全部恢复经营,菜市场开业率97.8%。

当前,本市主副食品市场货源供应充足、品种丰富。据重点监测的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数据显示,本市蔬菜批发量日均超过6500吨;猪肉批发量日均超过8000头。据重点监测的超市卖场数据显示,米面粮油、绿叶蔬菜、鸡蛋牛奶等生活必需品保供有序。消毒液、洗手液等商品热销,补货及时销量平稳,总体库存逐步趋稳。京东、天猫超市等主要电商平台商品供应充足。电商平台每天全市订单约100万单,每天销售猪肉约170吨、蔬菜约540吨。

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市工作情况。

(一)建立商务系统复工复产复市机制,切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市商务委成立了复工复产复市专项工作组,统筹做好全市商务系统疫情防控和复工复市工作;加强市区联动、委办联手推进解决企业复工过程中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加强行业监测,持续加强批发零售、主副食品、餐饮、电商、会展等重点领域的动态监测。

(二)全力支持超市卖场、购物中心和百货企业、便利店、电子商务等业态保持正常经营。一方面,加强企业疫情防控的督促检查。抓好工作部署。根据国务院和本市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商场和超市卫生防护指南,进一步要求各区和有关行业协会督促企业落实。抓好督促检查。我们制定了《专项督导检查工作方案》,会同各区对商场和超市进行全面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企业整改。抓好风险排查。针对商场和超市人流聚集流动的特点,我们指导相关企业采取关闭非必需出入口、停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加大关键设施消毒批次等措施。前一阶段,针对企业人流密集舆情,我们迅速采取限流措施。

另一方面,加强企业复工复市的各项保障。在物资保障方面,组织产销对接,采购各类防疫物资。服务保障方面,建立重要物资绿色通道,向各个超市卖场企业发放绿色通行证,保障市外重要物资快速通行。人员保障方面,推动生鲜电商企业和餐饮企业之间员工共享,保证电商企业有充足的外送骑手。政策保障方面,协调有关部门为商贸企业落实金融支持、企业用工等方面政策,有效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截至目前,我们已有第一批63家商贸企业列入金融支持名单。下一步,根据近日发布的有关政策要求,小微企业也将获得金融支持。

(三)积极推动家政服务、餐饮服务和美容美发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复工进程。

一是动态调整复工指引。在前期指导餐饮、家政、美发美容行业协会结合行业特点分别制定行业防控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动态调整,明确满足防疫条件的企业可以恢复营业,全力推动行业复工复市,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求。

二是下发复工通知。要求各区商务主管部门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各街(镇),指导餐饮、家政和美发企业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点对点解决“防疫物资缺乏”“员工无法进小区”等遇到的实际困难,对符合工作指引的相关企业积极推动复工复产。

三是发布复工名单。指导餐饮烹饪行业协会推出80家餐饮外卖供餐服务企业、11家团餐服务外送企业名单,并及时发布供餐企业名单2.0版,推出150家餐饮企业3000余家门店开展网上外卖服务。同时,还将发布美容美发复工企业(门店)名单。

四是加强现场检查。实地走访餐饮、家政、美发美容企业,对人员测温、消毒、台账记录以及餐饮配送、取餐、用餐环节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加强调研,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热点问答——

多措并举保障本市主副食品和防疫物资供应

Q

央视:请问百联集团,作为大型国有商贸集团,在保障上海市主副食品和防疫物资供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A

浦静波:自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决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全面加强疫情防控、保护人员安全、保障市场供应,积极践行国企社会责任,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一是门店持续营业,保障居民生活需求。按政府相关部门要求,百联集团主要零售门店在防疫期间坚持开门营业、不停业、不关门,确保居民在正常营业时间内可以买到生活必需品。春节期间,百联旗下超市、药店、购物中心、百货店等,日均在岗人员超过3万,服务在社区防疫和民生保障第一线,日均服务超过100万人次。从公司领导,到门店店长,到一线员工;采购、运营、物流、后勤保障各个条线,特别是我们一线的同事,克服了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作为防疫保供的零售“逆行人”,努力奋战在一线。

二是积极筹措货源,做好主副食品的市场保供。我们克服疫情影响,全力协调生产流通企业、生鲜基地、经销商,持续加大重要民生商品的采购与供应,尽最大可能组织主副食品、日用品以及民用防护物资的货源,满足市场需求。1月24日以来,百联集团旗下超市累计销售蔬菜约5900吨,大米5500吨,食用油2000吨,猪肉700吨;累计销售消毒液超过23万瓶,洗手液超过12万瓶。在经营成本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保持市场商品价格基本稳定,让利于消费者。同时,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更加注重对商品质量的检验把关,确保商品质量合格和食品安全卫生,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三是全力以赴落实民用重点防疫物资保障工作。根据市商务委、市经信委、市国资委等部门的部署,百联集团承担了部分民用口罩、民用防护服、额温枪等物资的采购、仓储物流、调拨配发任务,全力保障社区居民、一线防疫人员和复工复产企业等的需求。

四是着力加强线上业务。除了门店销售外,百联旗下i百联B2C购物平台也全力满足疫情防控期间消费者线上购物、宅家消费的生活需求。

疫情防控期间为市民做好日常医疗服务

Q

上海电视台:昨天发布会上提到了本市门诊将逐步恢复,市民比较关注,是否可以详细介绍一下?

A

郑锦:我们已要求市级医院在确保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按原日常开设的诊疗科目,全面恢复普通门诊。对于市民集中反映的口腔等专科医疗服务,因有些专业操作感控风险比较高,我们已要求医院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在加强医患双方个人防护的基础上,通过门诊全预约、调整诊室等措施手段,优化诊疗流程,在疫情防控期间为市民做好日常医疗服务。

我再强调一下,现在仍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减少聚集,防止院内交叉感染任务依然很重。请市民充分利用好医院提供的网上咨询服务和家庭医生服务、慢性病长处方等,根据个人健康状况,尽量减少到医院就诊、减少家属陪同。

营造良好、安全的购物环境

Q

新闻晨报:最近很多商店、饭店都陆续开始恢复运营,像光明邨这样的热门饭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请问在开业的同时如何做好防控措施?

A

孙忠明:淮海集团是一家国有商业企业,在淮海路有一些老百姓喜欢的老字号、老品牌,比如红房子、沧浪亭、光明邨、全国土特产食品商场、老大昌等。现在排长队,对于商家来说,心态是矛盾的。做商业的看到客流本来应该是高兴的,但在目前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不敢太高兴。来者都是客,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全力从自身着手,给顾客创造安全的购物环境。

刚才提到的光明邨大酒家,因为疫情已经停止桌餐的供应,排队买光明邨熟食、半成品、点心等成为顾客的首选,我们就让窗口的流程更简便一些,缩短顾客排队等候时间;地上划一米线,让队伍排得更有序,人与人保持一定距离;队伍与队伍之间用隔离带分开,也保持一定距离;增派党员志愿者团队维持秩序;温馨提示贴一贴、小喇叭广播不间断,引导顾客做好自我防护。应该说,从目前状况来看,顾客还是比较配合的,基本能维持一米的排队间隔,还有些顾客看到别人靠得近了,也会善意提醒一下。

去年年底在淮海路瑞金路口连续2周排队的某生活品牌, 现在外面的队伍是没有了,但为了减少购物人群的对冲,店家调整品种、品牌的排列组合,形成购物新的动线,让顾客进、出两条线基本不碰头。

作为服务型行业,面临重大疫情,员工的身体健康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员工接触顾客多,有被感染的风险,另一方面,员工服务的对象多,我们对上岗员工的要求比其他行业会高一些。我们要求凡是从外地返沪的员工,都必须进行为期14天的居家健康观察;同时,我们也加强对员工的劳动保护,为他们配备好防护用品,如口罩、免洗消毒液等,还为接触顾客多的员工配了护目镜,为他们提供增强免疫力的产品,对员工的体温实施“一日三检”,确保员工以健康的状态服务客人。

当然,良好的、安全的购物环境还需要从各个方面来落实,比如,增加环境消毒等等,我们都严格按照各项防控要求去做。

做好心理调适,提升自我安全感

Q

新民晚报:请问谢主任,现在很多恐惧焦虑来自于对未知的不确定,家里小孩不上学、降低防控措施等都会产生各种不安全感,面对这样的情绪能不能给市民朋友一些建议,怎么稳定自己的情绪?

A

谢斌:遇到自己未知的事物,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缺乏安全感、焦虑的情绪。这是由于未知事物降低了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就像两个人比赛时,如果上场时对另外一个对手一无所知的话,就会对自己没有把握,不知道能不能打赢对手。

在疫情初期,很多市民没有安全感,这个完全可以理解。为此有人可能采取过度防护的方式来应对,比如用塑料雨衣包裹全身、自制各种防毒“神器”、反复消毒、过度洗手等。

随着疫情态势转好,上海应该已经看到曙光了。对于提升自我安全感,从心理上必要调适,我提三点建议。

一是用知识武装自己。可以从靠谱的途径学一些疾病和防护的知识。人们的焦虑往往来自于不了解和无法掌控,了解越多,焦虑体验就越少。

二是让头脑变得“简单”点。与其整天焦虑,不如让身体“忙”起来,转移一下注意力,体验一些愉快的感觉。简单的放松训练和运动,比如呼吸训练、冥想、居家运动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三是借专业援助“托底”。在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帮助。“600号”和遍布全市的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健康机构都可以为市民朋友充当情绪的“垃圾桶”,让大家摆脱负面情绪后能更轻松地面对疫情。

严格落实复工复产防疫规定,加快恢复提升市场人气

Q

央广:作为一个大型商贸集团,百联集团旗下门店和旗下企业的复工情况能不能介绍一下?复工同时如何做好防疫工作?

A

浦静波:一是严格落实复工复产防疫规定。目前,百联集团95%的企业和门店已恢复营业。我们按照 “三个全覆盖”“三个一律”“三个强化”的防控工作要求,全面做好复工复产复市各项准备工作及履行报备手续。在市商务委和有关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分业态制定和实施复工复产防疫工作指引和营业指南,完善应急预案,每天对经营场所进行深度消毒,定期组织防疫情况检查等,确保所有复工复产复市企业都符合政府部门相关规定和要求。

二是严格加强复工复产复市的场所管理。坚决做到测体温、戴口罩、勤消毒,按规定停用中央空调系统,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在有条件的场所提供洗手处,放置洗手液、消毒液等卫生用品,对人员密集区域采取适当限流措施并提示消费者保持适当距离。

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快超市门店的新零售系统建设,通过运用扫码购、自助支付等技术,尽可能减少人员接触,降低风险,确保营业场所安全卫生。请广大消费者放心购物、安心消费。

三是严格加强重点业态复工复市管控。对部分暂时还不适宜复市的业态,如:儿童教育、培训机构、电影院、游艺厅等场所,目前仍暂停营业。同时,我们鼓励并支持商户积极开展直播线上点餐、等线上经营活动,一旦疫情解除,我们将及时恢复营业。

四是严格落实市政府“28条”精神。对于受疫情影响的非国有中小企业,坚决贯彻上海市政府“28条”和市国资委34号文件精神,落实减免租金等各项事宜,并积极提供便利条件,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共克时艰。同时,与广大品牌商、租赁商户一起,积极谋划和准备疫后营促销方案,努力提振消费者信心,加快恢复和提升市场人气,进一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

调整经营策略,减少疫情对餐饮业影响

Q

解放日报:请问淮海集团领导,餐饮企业受此次疫情影响比较严重,你们如何应对,有什么好做法推广一下?

A

孙忠明:餐饮业这次受疫情冲击比较大。为了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很早就开始对预付定金的客人实施全额退款。为了减少疫情影响,更好服务顾客,我们也想办法调整经营策略,主要有以下三个做法。

一是增加外卖窗口品种。在关闭包房、堂吃客流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增加外卖窗口的供应品种,如光明邨大酒家将原有堂吃的菜品改成了外卖菜,扩充了外卖菜的品种,既消化了因包房退订带来的原料积压,又满足了市民选购外卖的多样化需求;沧浪亭、等企业增加了半制成品、馒头、生制馄饨、汤团等传统方便点心品类供应,满足市民快捷、方便、卫生的消费需求。

二是提前上市时令产品。部分企业将时令产品提前上市供应,如青团、刀鱼系列产品等等,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点。

三是独立包装现制现售食品。食品企业如老大昌为迎合周边市民需求,将所有现烤面包在上架前完成独立食品袋包装,确保食品安全卫生。同时在线上外卖提供放心卡服务,为顾客提供放心周到的服务方式。

当然,疫情危机也激发了我们对传统经营和服务方式的审视和思考。疫情期间以及疫情过去后,我们会加强宣传,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或者提供中餐西吃,采取分食制。疫情也让我们加快了线上线下融合的脚步,将适时推出网上包房预定,扩大线上销售的力度,让喜欢用手指“点餐”的年轻人也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享受老字号的服务。

总之,等到疫情过去,欢迎大家来淮海路逛逛,我们集团将与淮海路商家一起为大家呈现一个年轻、时尚、精彩纷呈的淮海路。

——健康科普——

谢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市民朋友们,春暖花开,社会生活也在逐步有序恢复。宅家已久的部分市民可能对疫情的防护意识变淡,产生麻痹心理。如何避免侥幸心理引起的"为所欲为",继续安心宅家呢?我代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给市民朋友支支招。

首先,建议大家想要放飞自我时,先抛给自己三个灵魂拷问,凭什么,为什么以及做什么?凭什么?想想上海疫情的良好态势如何走到今天?为什么?如果现在每个人都和我一样想要提前自我放飞,对于整个上海来说将会是怎么样一种景象?做什么?如果现在不能"为所欲为",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每天过得稍微开心一点?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有助于我们重新整理好情绪,有更加适合的行为举止。

第一,要牢记"行百里者半九十"。跑长跑的都知道,长跑当中的意外一般都在快到终点。你看到终点了可能心态会有所松懈,容易出现意外。对于一种新发的传染病,保持谨慎、谦卑才是最好的态度。不到最后关头,任何的松懈麻痹都有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第二,不要去挑战人性的弱点。以为“我一个人坚持不住,我一个人开心了,其他人可能还会继续保持严格的自律”。一只蝴蝶翅膀的扇动就可能引发一场风暴,以为只有你一个人是例外,结果就可能是一场雪崩式的失守。希望市民朋友相互之间多提醒、多鼓励。大家一起继续坚守,有些人说屏牢了I see you,屏不牢ICU,我觉得这是一种善意提醒。

第三,探索走出惯性的"舒适区"。相信这次疫情过后上海市民见面碰拳、拱手的行为会多起来,用公勺公筷的会多起来。我们还可以趁现在的机会多尝试一些"生活新方式",比如:降低需求,有些东西觉得麻烦就不要再买了;延迟满足,把最大的惊喜放到最后;有意义的独处、和自己的心灵对话等等。相信疫情结束之后不仅可以为今后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甚至还有可能创造一些新的生活场景、新的玩法出来,于个人、于社会都有益。

总之,疫情时期,提醒大家要牢记: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控制灵魂对自由的渴望,切不可输在麻痹大意;不要扎堆人群,远离人山人海。请大家再屏一屏,再忍一忍,病毒消散之际,骑马踏花,看尽山河之绚烂,所有美好不急于一时。

编辑:张晓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晚上发生的事作文500 和狗玩耍的作文 朋友为话题的作文 答案在风中飘荡 作文 三年级写花的作文 泡豆子作文300字 朝花夕拾读后感作文 描写春节的作文600字 作文大全动物 人生的第一次作文 我的家乡在安徽作文 以跟风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梅的作文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文 什么是作文题记 我要改变作文 我的心爱之物作文400 高考作文名言 江南水乡作文400字 七百字的作文 母爱感动了我作文 学生是否应该穿校服英语作文 我的足球梦作文 会说话的什么作文400字 作文温暖500字左右 奋斗的幸福作文 评价诸葛亮300字作文 照片的作文200字 有题记的中考满分作文 五年级描写景物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