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祭孔拜师仪式暨中国管理思想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

2020-12-31 16:40:01
相关推荐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9月28日,是中国著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诞辰2571周年。为纪念这位“万纵之圣”“天之木铎”,是日,祭孔拜师仪式暨中国管理思想学术报告会在京举行。

北京大学党委原常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晏智杰教授,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历史学家夏家骏教授,北京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宇文利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史系主任周建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院长李继东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留建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社会贤达等50余位嘉宾出席活动。

弘扬传统文化,复兴民族之魂,解读治国之大经,立身之大本,化育之大理,天地之大德,是学者的襟怀,师者的向往。京城文化学者阎雨老师率众弟子礼拜孔子,齐诵《论语》名言,传承文明,启智求真。中国沙画创始人苏大宝先生表演《信仰的味道》《古韵千秋》等名作。活动现场古乐悠扬,笔墨飘香,书画捐赠致贺等仪式表达了众人对古圣先贤的崇敬之情。

北京大学党委原常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晏智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悠悠中华,立言传教,“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既是师者授业解惑之职,亦是学者传承文脉之责。古人之教,礼乐并重。祭孔拜师,研习“为人之道、为学之方”,延续传统,传承国学,推动文化复兴,坚定文化自信,立身齐家,经世报国,服务社会,彰显出中国特色的价值关怀与人文精神。

北京大学文化学者阎雨老师在致辞中提出: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斯文有传,学者有师。”“立德立言立功,士先立志;有猷有为有守,学必有师。”私学之风,旧学新知,文脉传承,悠悠千载,未有停歇。书院是私学之兴,新思想之源,是中国人难以磨灭的文化印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场,国学回归大众日常生活,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

“温故而知新,敦厚而崇礼”为儒家治学之道,随后举行了简洁而庄重的拜师典礼。众弟子向阎雨老师呈拜师帖、行拜师礼、敬感恩茶、奉六礼、诵读门规等仪式一一进行,缔结师生关系,也再现了古人尊师重道、明礼求学的精神。

弟子代表德沛发言表示,阎雨老师待人待事宽厚宏通,是每一位弟子的榜样,因缘际会遇此良师,收获颇多。追随老师研学,公益游学,每一次都是独特的体验。在师生教学相长中,坚定信念,解读大道之本,取势、明道、优术,反省用人之道、自省之道、实践之道、修行之道、固本之道,为中华文化慧命添柴加薪,师生学子彼此砥砺,拥有许多感动、喜悦与骄傲的瞬间。未来更要在治学和工作中将自我道德完善的人文追求与经邦济世的社会关切结合在一起,追求真知,提升认知,感悟国学的精髓和真谛。

致广博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国书院教育模式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典范,与官学平行的私学模式,是中国古代一种综合型、多层面的文化教育组织模式,集教育、教学、研究于一体,兼具有修书、编书、藏书、传书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无论是从书院发展起源的角度,还是从它的思想制度传承方面,都对我国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在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更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旧学新知,大雅扶轮,文脉传承。此次拜师仪式是探索现代教育与书院教育的融合之举,继承、发扬中国古代优良的私学教育传统,又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借鉴传统书院教学模式,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发展学术思想,研究和教育相结合,弘扬国学,应用于现代管理实践。借鉴“讲会”制度,隆重举办中国管理思想学术报告会,传播华夏文明,助力民族复兴,为中国商道崛起培根筑魂。

涵育学术,激活思想,是本次学术报告会的缘起。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绩,足以证明中国管理模式的确立,但理论的构建一直滞后于实践,理论解释需要面对中国的复杂现实,建立中国学、中国经济学、中国管理学,为人类贡献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文明,这是伟大时代的历史使命。京城管理学家、经济学者、社会名家、党政领导、知名企业家、国学研究人士、国学爱好者及社会各界贤达朋友共襄盛举,为光大中华文化,探索中国管理之学而共同努力!

北京大学晏智杰教授提出:新时代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培育和强化了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经济发展尽管重要,但并非唯一考量。践行哲学应用,引领管理革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叙事应当应运而生,大有可为。中国经济需要系统理论探索,构建中国经济、管理话语体系,是当今学界的研究目标和学术理想。

北京大学周建波教授指出,“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孔子把具有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思想内涵的中庸哲学观作为常道,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发展之中,这一特点在他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思想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仅对后世的儒家学者有深刻影响,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有借鉴意义。

北京大学宇文利教授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因为道路的开辟、理论的创立、制度的设计,其本质都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从文化的包容性看,中国学派继承了中国文化的内在品质,具有包容性,能够学习吸纳并融会贯通,增进人民福祉为价值指向和实践宗旨,勇攀人类道义和价值的高峰。

恒顺先生提出,中国庙会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汇聚世界文明,传播与弘扬自律、自由、平等、融汇、文明、流通的和乐精神,将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升华人类生命境界,塑造民族自信,发展文化强国。

周建涛副教授指出,《商法》注重意思自治原则,均衡当事人利益的分配正义。兼顾效率和公正,需全面考虑当事人双方的合理诉求,得体地和解商法纠纷。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人们豁达大度的胸怀以及“立大志、明大德、做大事”关注长期利益的思维,对和解实际商事纠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历史学家夏家骏教授指出,中国管理已经实现了从“一味模仿”到“理论创造”,从“学习他人”到“提供中国方案”的转变,“中国学派”理应提炼自己的范式,向全世界贡献中国人的管理理论和智慧,贡献东方智慧。

文化学者阎雨老师指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需要共同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理想。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内在基础,历史根基,现实需求。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方案、中国规则,中国智慧等等,是民族复兴的软实力。立足国学根脉,融合西学体系,扎根于中国情境的管理实践,探寻中国管理理论与系统实践方案,发现和解决重要现实问题,对于中国本土管理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化书院秘书长苑天舒先生提出,中国文化内蕴为人处世之道、齐家、创业、成事、治企等,我们生命中所需要的一切智慧,中国管理学派从思维逻辑到格局视野,从学识到智慧,不仅阐释了修身养性的真谛,还蕴含着深邃隽永的天地大道,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应有所对话。

察古今之变,明存亡之道,晓兴衰之理。遵循这一理念,让文明与国学智慧真正“有资于治道”,启智明德,笃学致远,与会嘉宾纷纷建言献策。中国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处于战略机遇期,传承中国管理智慧,为世界贡献优秀的中国管理研究理论和方案,是中国学者的价值贡献,展现“中国思想”“中国主张”“中国价值”,作出更具独创性的管理贡献、思想贡献,是伟大时代的责任使命和行动担当。

本次祭孔拜师及中国管理思想学术报告会,不拘泥于一家之言,不拘泥于书斋,注重与学员交流互动,现场教学,文化游学,打破门户与地域限制,躬行践履,教学相长、有教无类,以讲说、启迪、点化等多种形式培养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激发学术创新与服务社会的书院潜力,孕育书院落拓不群的鲜明个性。

经世书院将推出系列公益课程,恢复古代的会讲教学模式,尤其是着力于传承国学菁华,更具个性化,注重心灵教育、伦理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素养教育,表现出独立、自主、开放、创新等诸多可贵精神,在游学现场扩展思路,结交良师益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现代教学之不足,以求相得益彰,在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必然是一道举足轻重而又幽雅独特的风景。

责编:吴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朋友作文400字 关于写景的作文 家乡的变化作文 六一儿童节作文 观后感作文 畅想未来作文 我成功了作文 描写风景的作文 我的祖国作文 母爱的作文 毕业作文 我的作文 围绕中心意思写作文六年级 十年后的我作文500字 关于合作的作文 推荐一个好地方作文 团结作文 游泳作文 合作作文 动物的作文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作文600字 我的好朋友作文500字 一件有意义的事作文 有关亲情的作文 高中语文作文 家乡的作文 诚信让生活更美好作文 感恩作文400字 童年趣事的作文 有关春节的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