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怎么让国乐活起来 潮起来?琵琶演奏家俞冰和朋友们这样玩

2020-12-31 19:55:01
相关推荐

怎么让国乐活起来、潮起来,是琵琶演奏家俞冰近些年一直在努力、在探索的方向。

俞冰在他看来,国乐不应该仅仅呈现于一个平面的舞台,局限于一个人、一把椅子、一盏白灯、几首简单的曲子,而应该将视觉、故事和音乐融为一体,从视、听、感上去打通所有的情感。9月26日在上海大宁剧院,俞冰带领月之源乐团奉上了一台国乐专场,这也是疫情以来,大宁剧院的首场复演音乐会。

俞冰和7位好友,让琵琶、二胡、竹笛、中阮等地道的中国乐器,与小提琴、钢琴等西洋乐器交融,配以精致的创作和编配,带来具有世界曲风的跨界音乐——国乐不再是传统印象里的曲高和寡,而是触手可及、耳目一新。

“让国乐活起来,就是将演奏家和观众的心拉近”

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俞冰就进了上海民族乐团。因为想一起“玩点新东西”,2003年,俞冰和几个摩登好友成立了月之源乐团。十多年来,它从一个只有5个成员的小乐团,发展成了一支包括8名台前演员、20多名幕后人员的团队。

“月之源”的核心价值在于原创曲目,这也被俞冰视为他对艺术的答卷。

音乐会上的《琴人梦》,就是俞冰为管子和钢琴写的二重奏。管子也叫篦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多用于军中和民间,但很少出现在国乐作品中。有一年在日本巡演,俞冰眼见着日本皇室一位演奏家吹篦篥,“声音太美了,太好听了!”乐器虽古老,曲子的曲风却非常当代、非常世界,他当即就发愿,要为管子写一首新作品。俞冰是琵琶演奏家,然而不管是本人创作,还是找作曲家委约,他的视野都不局限于琵琶。

音乐会上的《焰》《少女心》《梦见吉普赛》都是委约作品,《少女心》用到了钢琴、二胡,《梦见吉普赛》是为二胡、竹笛、小提琴、钢琴而写,《焰》则是为琵琶、二胡、笛子、中阮而作。

“乐器本来就没有界线,只要旋律或感觉符合一件新乐器,我们就让它重生。”俞冰感慨,如今的民乐器都面临一个问题——需要多样性、需要包容性,演奏家们既要把传统的、民族的作品演奏出彩,同时也要包容原创和外来,要和当下流行的元素嫁接。

也因此,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爵士鼓、电吉他等西洋乐器,都被他们拿来和琵琶、二胡、竹笛、中阮等地道的中国乐器对话、交融、渗透,带来具有世界曲风的跨界音乐。“完全没有违和感,只是我们的观念和创作手法的问题。”俞冰并不担心国乐因此丢失其原有的特质,“民族音乐原本的调性已经存在了几百甚至几千年,你说它会丢吗?我用琵琶弹一首古曲,就能听到原汁原味。把传统文化做到极致是很有品位的,但对我来说还远远不够。我追求的是把民族音乐融入到其他音乐门类里,还让人觉得不违和,觉得顺理成章。”

创作时,俞冰遵循现代人的审美,更追求戏剧化。

音乐会上的《游园惊梦》,是2018年俞冰带队参加广东卫视《国乐大典》,受导演邀约而写的。也正是凭借这首曲子,“月之源”一举夺得总冠军。

导演要求从传统里发掘当代性,还有什么比昆曲《牡丹亭》,比杜丽娘和柳梦梅亦真亦幻的爱情更合适?演出时,三位演奏家同台,用琵琶、笛子、大鼓,生动演绎了生(柳梦梅)、旦(杜丽娘)、仙(花神)三种形象。

“现在的人更希望有突发的一些变化,所以里面有一个角色是花神,花神的降落打破了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美好的爱情,让杜丽娘回到现实,她被关在闺房,爱人只在梦中出现。这种现实和精神的两重境界,很具有戏剧性,观众是能感觉到的。”

其实早在2017年,俞冰就尝试过戏剧化的创作。那一年,受上海国际艺术节“扶青计划”委约,他将项羽的几个人生节点,浓缩进60分钟的音乐剧场《霸王》:首次出鞘杀人、和虞姬初见、大胜巨鹿之战、险入鸿门宴、被十面埋伏、和虞姬道别、在乌江自刎……观众不是听一首首曲子,而是有脉络,有故事情节,有连贯的一生。

俞冰同样用不同的乐器代表不同的人物:笛子代表初见项羽的虞姬,清澈柔美;大鼓代表项羽心中的心魔,有反面寓意;古筝代表在帐子里为项羽舞剑的虞姬,凄美哀婉;琵琶则代表项羽,初见虞姬时分外轻柔,演到“霸王卸甲”,又将他的纠结、痛苦尽现,最后,俞冰几乎是用整只手拍打琴弦,将项羽自刎的悲壮烘托到极致。

“演员不光是演奏乐器,而是带有角色感、带有鲜明的身份,这样观众更容易进入,知道你是谁,知道你在弹什么。”

俞冰说,国乐里有不少古曲是意象化、意境化的,很容易曲高和寡,而戏剧化带来的好处是,演奏家更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观众也能更精准地捕捉到演奏家的表达,这也是为什么他提出要做音乐剧场,“让国乐活起来,就是让它更有当代性,而要让它更有当代性,就要将演奏家和观众的心拉近,情感的点能够融在一起。”

而至于传统的古曲,俞冰笑说,要一级一级慢慢来,“不能说小学、中学都不读,直接让你上大学,那是精神更高的一个层次。”

“你要让创造力萌芽,而不是去掐灭它、浇灭它”在俞冰眼里,国乐是一颗会发光的金子,但很多年一直被埋在土里,他希望挖出来,用更多元素、更多形式,让它不断发光发彩。

“国乐未来的发展方向非常大,有太多空间可以挖掘。我们可以演几千前的古曲,也可以演非常当代的曲子,还可以和西方音乐元素融合,和东方元素的服装、家具、水墨、书法、茶文化融合……它包罗万象,可以有很多面。”

而要让国乐化成国潮,成为国人追捧的对象,对下一代的教育不容忽视。

2015年,俞冰牵头成立了一支少儿琵琶国乐团,从上海各个学校的琴童里挑选出12位,组成“十二琴童”。琴童们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12岁。

每年,团队都会为她们开一台专场音乐会。曲子都是量身定做的,喜欢什么、怎么弹法,12个孩子会和大人们一起探讨、一起创作。俞冰要求,不能很专业性,也不能太趣味性,要有一定的基础能力,同时又能打开她们的创意。

“十二琴童”未来,俞冰还会亲自带队,每年来一次“艺术之旅”,让孩子们带着12把琵琶走进国外的音乐学院、艺术节、文化地标,深度感受当地的人文气质。每去一个国家,他还会邀当地作曲家为她们创作,让中国琵琶演外国作品。今年7月,她们原计划去法国,因为疫情改到明年,曲子都已经定好了,比如改编法国国歌《马赛曲》,还打算将比才的《卡门》做一个串烧。“这样就打开了她们的音乐视野,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每天弹三个小时琵琶。”俞冰感慨,很多孩子常常是为了弹而弹,每年考级,考到18岁,“音乐生涯”就结束了,在“十二琴童”,“我们希望她们通过琵琶这个媒介去往更大的世界,可能她们以后不弹琵琶,但这些种子会植入心里,十年或二十年以后会开花。”

“中国人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什么?创造力!”为了保护孩子的创造力,俞冰鼓励“十二琴童”自画乐团logo,自画妆发、造型,自写推文文案……“有时候她们会想去敦煌,骑在沙漠骆驼上弹琵琶,很多想法出人意料,为什么不帮她们达成心愿?你要让她们的创造力萌芽,而不是去掐灭它、浇灭它。这对国乐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

俞冰对创造力的珍视,一定程度上来源于他学琴的“血泪史”。

俞冰的父母都是苏州著名的评弹演员,评弹里有琵琶和三弦,还有唱,弹比唱轻松一点,父母就要求他先从琵琶学起,为将来做评弹演员打基础。七八岁时,他就和姐姐一人抱一把琵琶,在院子里对坐弹琴,日复一日,并不快乐。

“我是被逼、被迫的。”小时候的俞冰并不喜欢琵琶,因为父母的期望,他坚持了下来。进了上海音乐学院后,他都考好托福,准备去美国读书改行了。谁承想,他在一个琵琶比赛轻松拿下第一名,毕业后,他又很顺利地考进上海民族乐团,“父母说,你看,你就是应该弹琵琶。所以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对冲性。”

直到八年前,他才真正感受到琵琶带来的快乐。他开始“往内心求”,把琵琶当成抒发情感的一个通道,身心俱疲时,他也把琵琶当成一种自我疗养的渠道。

在上海龙华寺的藏经阁,方丈给他留了一个场地,有空他就去。坐在菩萨像下面,盘腿、打坐、弹琴,他不会想弹出来的是什么,而是想他要传递什么样的感情。

琵琶曲有文武之分,文曲着重左手的技巧,格调细腻,比如《昭君出塞》《汉宫秋月》《月儿高》。武曲着重右手的技巧,以叙事为主,气魄宏大,比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

虽然部分武曲名声更响,但在俞冰看来,琵琶最经典的是文曲,不在武曲,他也更喜欢文曲,因为很多文曲是往内心走,能把人内心点点滴滴细微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很多音乐太外露、太直面、太用商业去衡量,但恰恰琵琶没有办法做到往商业走。”他说,“人到了一定的时候,文曲也好、武曲也好,弹琴一定是由心而发的。就像白居易《琵琶行》形容的,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未来生活的作文 伟大的爱作文 普通话测试命题说话30篇作文 西瓜作文 面对缺点作文 作文什么的眼泪 我的语文作业作文 什么都去哪了作文 新学期的打算作文500字 亲情类作文片段 采摘草莓作文 枇杷树的作文 运动健将作文 什么的芳香作文 作文结构框架 初中六百字写景作文 高考作文题目模板 作文童年趣事三百字 园博园作文300字 真情作文结尾 军训作文600字初二 一句话照亮世界作文 童年趣事高中作文 庄严的升旗仪式作文 写热带鱼的作文 校园风景线作文600字 科幻作文大全 北京天坛作文 母亲的呼唤作文 游南雁荡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