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美术研究|清道光年间书法的北碑风尚 以张纶英《肄书图》为例!

2020-12-31 21:10:01
相关推荐

[内容提要]清道光年间的女书法家张纶英,以北碑见长,为士林、闺阁所称赞名传海外,籍名书史。其《肄书图》题辞汇集了当时京中及江南学林数十位士人学者对北碑书法的看法,由此可以管窥道光中后期士林、书家对于北碑书法的认识与评价。张纶英书法的传播及后世《续玉台书史》对闺秀书家的追认,也是女性艺术史上的重要案例。

[关键词]清代,书法,北碑,张纶英,《肄书图》,《续玉台书史》

有清一代的士林书法风尚,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归纳为:“国朝书法凡有四变:康、雍之世,专仿香光;乾隆之代,竞讲子昂;率更贵盛于嘉、道之间;北碑萌芽于咸、同之际。至于今日,碑学益盛,多出入于北碑、率更间,而吴兴亦蹀躞伴食焉。”1在这一论断中,康有为认为书学北碑的风气萌芽于咸、同之际。马宗霍《书林藻鉴》亦称“咸、同之际,可谓北碑期”2。不过,从清代女书法家张纶英《肄书图》众多题辞所展现的情况来看,道光中后期,北碑书法于士林巳已经获得较高的评价与较广的接受,甚或可以看作北碑的萌芽阶段。#绘画#

张纶英字婉紉,同里孙劼(叔献)室,阳湖张琦(翰风)女、张惠言(皋文)女侄。道光六年(1826),31岁的张纶英从父学书,习《张猛龙》《李仲璇》《郑文公碑》《始平公象赞》等北碑名作。至道光二十四年,纶英47岁时,书法渐臻成熟,上元朱鞠垞为作《肄书图》以乞其书,一时间题咏甚夥,朝中馆臣、闺阁名媛乃至朝鲜译官之名皆见于题辞。通过张纶英取得的书法成就及反响,或可管窥道光中后期士林、书家对于北碑书法的认识与评价。

张纶英是张琦、汤瑶卿第三女,其伯姊網英(孟缇)自道光九年从宦京师,仲姊姗英(纬青)早逝,纶英与季妺纨英(若绮)、王绩夫妇及幼弟曜孙(仲远)、包孟仪夫妇同居,十数年间历馆陶、常州、武汉三地,声名鹊起亦在此期间。张曜孙在《肄书图》题辞1中记述乃姊的学书经历:道光乙酉,(纶英)从先府君宦山东。越岁,殇二女,悲悼几废寝食。乃复读书习字,乞府君书方寸正书百字,日模一二纸以自遣。

府君见其运笔有古意,更书方二寸者予之。又数日,府君呼曜孙,命之曰:“汝姊书有夙慧,可传吾笔法,胜汝多矣!”因授以执笔转换运用诸法,以宋拓《张猛龙》《李仲璇》二碑令习之。数日而手法娴熟,笔势洞达。府君甚喜,复授以《刁惠公志》《郑文公碑》《郑中岳题名观海诗》《始平公象赞》。三年,遂作擘窠大字。府君出以示宾客,见者多言似府君书于是姊窃心喜,而学益力。

后再更先太孺人府君忧,尽室南归。余方困窘,姊为余持家学间辍。会余自京师归,卧病里居者五年,劝姊竟其业。乃复奋厉,寒暑不辍。又以其法习八分,由北碑上溯西晋,归于汉人。泾包先生慎伯、宜兴吴先生仲伦、湘潭周子坚鹾使、同里陆先生邵文、刘处士廉方,并叹赏之,由是书名渐播,乞书者无虚日。

从张曜孙的记述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张纶英学书虽晚,却得承乃父亲授,初学诸碑多齐鲁间名刻。事实上,早岁工书的张琦自己并非由北碑入手,而是中年易辙。包世臣在《艺舟双楫》卷五《论书述书上》记录了张琦改习北体的缘故:“已卯(1819)又与翰风(张琦)同客济南,得北朝碑版甚夥,因又为历下笔谈。

翰风故攻书,改用此法以习北体。”张琦此时已经年过半百他的书学转向固然有实践的意义,但更大的作用在于推动了士林对北碑的接受。历下笔谈的内容很快得以传播,“述书笔谈稿出,录副者多”,得其法者梅植之、吴熙载、姚配中等后来皆于书学有所成就。待到张纶英于馆陶署中受父亲“执笔转换运用之法”及诸碑刻时,张琦已经转习北碑七年之久。

可以说,张纶英学书以自遣的心态,恰好为父亲提供了以北碑入手授书的实验对象。且纶英在书法上的“夙慧”,也打动了张琦。纶英幼弟曜孙尝学乃舅包世臣五指分布“双钩”之法而不得,获府君亲授,仍“大指常苦内偃,不得外鼓之法,但能作分书,终不能作正书”。

后又问于纶英“姊尝教余,横逼之机在名指甲肉之际外鼓之妙在中指刚柔之间”,仍苦“心会其意,而不能运之于手”。张纶英的天赋颖悟,亦是她得以克绍家法的重要条件。在《绿槐树屋诗稿》中,保留了张纶英初习郑道昭时所作的《题云峰山郑道昭石刻》4,一诗:

巍巍云峰山,千仞不可极。猿猱愁攀援,飞鸟苦难越。壮哉郑将军,振衣造云阙。峭壁恣挥毫,云崖满真迹。怒涛腕底生,迅雷笔端出。落落星辰张,矫矫龙虎活。豪蕴天地精,墨洒山川泽。盘掣精灵惊,使转鬼魅栗轶气凌飞仙,刚锋骺璆铁。深淳李程规,坚劲钟张骨。烟云常呵护,风雨不敢蚀。千载仰遗规,神采犹奕奕。斯山藉公灵,海内凭研习。愧我性庸愚,摩效空仿佛。不克窥藩篱,焉能得奧赜。展卷徒留连,抗怀长叹息。

从张琦为纶英安排的学书路径来看,他对郑道昭非常重视,仅曜孙所记即有《郑文公碑》《观海童诗》等。纶英在学书过程中,亦细心揣摩郑公笔势,并联系碑刻的特点和环境体味其山川气象、风雷之势。不过,这时的纶英方初学,又自《张猛龙碑》等入手,所以特别着意于郑书险峻坚劲的特点。事实上,这种刻意的关注也与当时书坛背景有关。其时虽碑帖并行,帖学仍为主流,碑学则重唐碑。

洪子龄在《肄书图》的题辞中提到当世书坛风气,有“八体久淆,世趋简易。典午儒杰,咸推右军。溯厥师授,维卫夫人。簪花之格,姿媚是逞”5等句,可见帖学时因“姿媚”为人诟病的情况。以唐碑闻名者如嘉道间名重京师的女书法家曹贞秀6(字墨琴,王芑孙室),墨迹为吴兰雪、法式善等一时名流所宝贵,陈文述《西泠闺咏》称其“书法为海内闺阁第”。

她在跋自临《砖塔铭》中写道,“《砖塔铭》在唐碑中风神秀逸,脱然埃之外,而且银勾铁画,笔笔有法,又不徒以娟好称长”7,道出了唐碑“秀逸”“娟好”的特点。墨琴族侄曹艮甫(楙坚)在《肄书图》题辞中,亦参与了唐碑与北碑的讨论,并将族姑唐碑与纶英北碑书法作比,诗曰:“吾家贤媛著名誉,楷法颇亦夸朝绅(自注:谓族姑墨琴夫人)。

不论姿致论格势,想去毋乃隔一尘。”8可见他对北碑的倾向。因此,张纶英在继承父亲书学讨论北碑体势时,也是有潜在的比较对象的,这个对象不仅是当时书坛主流的帖学,也包含方兴未艾的唐碑。以此为背景重读张纶英的诗,便可以知道她何以特别铺陈郑书意境阔大、刚锋遒劲等与二王之含蓄、唐碑之秀逸所对应的特点。事实上,《郑文公》峻不过《张猛龙》,雄不过《始平公》,于诸北碑中以端严胜。包世臣谓“北碑体多旁出,《郑文公碑》字独真正,而篆势、分韵、草情毕具”9,可谓至评。这一点,张纶英在后来的书法中亦渐得真趣。

张曜孙题辞中提到的“再更先太孺人、府君忧,尽室南归”,事在道光十三年(1833)。张琦夫妇辞世后,曜孙姊弟举室南归,于常州比屋而居,直至道光二十四年(1844)曜孙出宰武昌。南归之初,纶英度以持家辍学,会幼弟谏言劝学,复以乃父手传之法研习八分。

这一探索可能与包世臣及其养女包孟仪的影响有关。包孟仪字令媞,道光八年(1828)归张曜孙,至二十四年(1844)病殁,与姊纶英、纨英两家同居十余年。孟仪工分、隶,与纶英“姑娣切磋,交相爱从”10。

南归常州之后,纶英作书亦请教于父亲故友包世臣、吴德璇等碑学方家,并获得他们的叹赏。由此,纶英对于书学的兴致愈加浓厚,用功也始终奋厉不辍,“每晨起盥沐,即据案作书数百字,乃启户理妆;或闭户就寝,尽数百字乃卧。尝中夜不寝,辄起作书”直以作书为业。这时的张纶英已经在充分的研习中发展出了自己“由北碑上溯西晋,归于汉人”的书学观念。曜孙所记“乞书者无虚日”的情景,也可以佐证北碑书法在当时获得士林认可的情况。这时,纶英能书的名声与张氏姊妹的诗名皆已传开道光十六年出版的《国朝闺秀正始续集》中,张纶英小传便有婉糾工书”之说。11

道光十六至二十四年间,张曜孙多次往来于常州、北京之间,带回京华金石学界的新知和书坛艺林的好尚,也将纶英书法携入都中,赠予闺阁、士林名流。张曜孙和寓居京师的伯姊张繒英的交游活动,不仅使得远在江南的张纶英书法名扬京畿,也为她开阔了学术视野。

例如,当时都中闺秀耆宿潘素心(虚白),与繒英相善,颇有吟咏往来,曜孙入都后亦与潘素心相晤,并有同作咏剪彩花诸诗。不久纶英、孟仪皆为潘素心作书奉寄。十八年春,潘素心赋诗问紹英病,诗中即有“簪花移我前缘在,那得烟霞共寄身”12句,自注“时令妹婉糾夫人暨包孟仪夫人,均以法书见赠”。纶英寄诗亦称“一艺非妇功,虚誉滋悚恧”13,可以知道潘素心对她的赞赏。与網英、曜孙交好的同辈闺秀沈善宝,亦获纶英、孟缇作书相赠,集中系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包孟仪(淑仪)远赠隶联即写梅花小幅报谢》《张婉糾(纶英)手书楹联见赠,写梅茶以赠》4二诗,即为二人赠书所作,并对纶英书报以“龙蛇飞舞耀轩楹,两晋风流孰与京”的赞语。

又如曜孙与朝鲜译官李尚迪数会于京师,引为知己,以乃姊诗书奉赠,遂使张纶英书法名传海外,李尚迪(萬船)题诗有“记得簪花传墨妙,一时声价重雞林(自注:仲远兄前寄绿槐树屋临《刁惠公志》诸幅,敝师金秋史夫子亟称许之)”之句,特为传达张琦故交金正喜的称许,以致纶英一时有“工北朝书法,日本、高丽诸贡使辄购其书以归”的盛誉。藉由曜孙与古砖收藏家吕佺孙(尧仙)m的相识,纶英还得以在曜孙处见到吕氏所藏古砖文册,并为赋诗,句有“我习郑公书,钟张得真派。

时人不经见,乃谓矜险怪”18,阐述自己尊北碑为正宗的观念。在题诗的末尾,她特别强调“健腕起衰惫”“益知精气存”,虽然所题为六代古砖,立意却在当世书法。乃父张琦论书,以为“书颓于帖”;纶英出入北碑之雄劲,更欲风气一振。这时的纶英,通过与父执及同好探讨,并吸取士林、方家的看法,不但在笔法上勾连汉晋、有所进益,亦在书学思想上渐臻成熟。所以,张琦夫妇殁后张氏姊弟南迁常州的十年,可以看作是张纶英北碑书法的融合和成熟期。

道光二十四年,再次入京待铨的张曜孙带来了张纶英的书法与求书者为纶英所作的《肄书图》,向友人们征集题诗。数年来,曜孙在京中已经结交了许多词臣学者,其姊纶英的北碑书名也随之远播。题辞者中有的籍名翰林,有的享誉文坛,许多已经是一时名流。纶英既为女流,曜孙又非名宦,使得这些题辞少有谀辞,多见真知;《肄书图》题辞又是以刻入家集的非正式形式出版19,有公开发表议论的效果,又无正式书学著作的严肃,得以汇集不同角度和态度的评价。

因此,这次题辞更像是曜孙对于北碑书法的一次集中展示与传播,而《肄书图》本身也不再是纶英作书的小影,而成为诸多学人发表北碑议论的集结之所。这其中,有许多赞同张氏家法起书学于衰靡的声音,如时任翰林院编修的潘遵祁(顺之)称赞张门书法“上溯北朝碑,真诀实先认。矩护庶弗失,衰靡望一振”,潘曾玮(季玉)亦称纶英对于北碑的议论“足以振兴庸俗,而为嗜古者导先路矣”。

许多见到纶英书法的士人也表达了对北碑书法的认同,如姚福增(湘波)“北碑尚存邈斯法,真书波磔通篆分”,冯桂芬镜亭“佐隶源流汉后歧,典型独数北朝碑。书到台垣积弊多,拜章草敕体柔和”。还有部分题辞着眼于模习北碑思路的独特、新变,亦说明这种趋势开始为人所认识和接受,如汪藻小珊“不夸西邸格,独仿北朝碑”,梅曾亮笔陈流传百态新,北宗独变卫夫人”,宗稷辰(涤甫)“生傍南宗忘北宗,几人知学张猛龙”。

《肄书图》题辞中也有不同的声音,如潘曾绶(秋碧)即持“一枝笔擅六朝碑,燕瘦环肥总入宜”的态度,并自注“内子汪陆两宜人书法都学《黄庭》”,持论平和,并不以优劣高下论之。鉴于北京在当时是全国的文化和政治中心,这些评价几可以看作是当时北碑风尚之“萌芽”的反映,至少可以见出土林对北碑书法的认可。

道光二十五年(1845),张曜孙出宰武昌,其妇包孟仪及纶英、纨英的丈夫孙劼、王绩皆病殁于迁往武昌前后,伯姊紹英一度随曜孙同赴武昌,与弟妹相聚,并刊刻姊妹四人的合集《张氏四女集》,张曜孙频繁北上的生涯亦告一段落。

但张纶英在书法上的成就,并未从此埋没,相反在未来北碑兴盛的数十年间,屡屡为人追忆。道光二十六年(1846),沈善宝《名媛诗话》落成,当中以相当的篇幅记录了张氏四女的才情20。清末徐道贞(真子)所编《玉台书史续》,即其夫李放所纂《皇清书史》妇女卷未刻稿,记下了道光以后的数十年之间,人们对张纶英书法的评价21:

张纶英字婉制,阳湖人,馆陶知县琦女,汉黄德道曜孙女弟,同邑孙劼室。书法北碑,极似其尊人翰风大令,有肆书图题咏甚多。予藏大雷岸报兄书大屏四帧,纸本朱丝格,字大如盏,款云张女纶英,是未适人时作也。(《玉台名翰记》)案女士晚年书亦自署“张女某某”,并用“婉糾五十以后所为”及“蓬户清孀”两印。

工北朝书法,日本高丽诸贡使辄购其书以归。弟妹所生子女皆受书于纶英,各得其传。(《阳湖新志》)见女史所书临云峰山摩一通,笔力韶劲,备篆隶法,真善学北碑者。(《越缦堂日记》)夫人正书为近时第一手。老辈如吴让之,友朋如赵搗叔,皆当却步。(谭献《复堂日记》)夫人善书,尤善作擘窠大字(《栗香五笔》徐氏摘录的文献,来自李慈铭、谭献、金武祥等学人,又间方志、笔记,可见其涉猎之广。

从按语来看,徐氏亦曾亲见纶英晚年书法。“张纶英”条前后又见包孟仪、张纨英姑娣,显示出编者存女性书家之用心。在自序中,她提到此前编著《玉台书史》《玉台书史补》(已佚)的编者厉鄂、冯登府二人,称“冯氏距今又将百年,作家辈出,视前尤盛,如陈梅先、朱玙之篆分,张纶英、朱敦诗之真草,王素雯之蝇楷·众美森然,咸堪传世”,“以诸人翰墨之隽妙,大之可推为一世之杰”,对百年间成就卓著的女性书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民国以后学人的著作中,依然可以见到关于张纶英书法的记忆。邓之诚《骨董琐记》引李慈铭《越缦堂日记》的说法,称婉糾“尤善学北碑,笔力超劲,备篆隶之法”22。

张中行于20世纪60年代甚至曾于地安门外聚宝斋买到过张纶英的北碑条幅,“字很大,条幅三行,笔画刚劲凝重”23。至今在南京博物院,仍藏有张纶英《宋庭瑜妻》条幅,字形兼具北碑之端严雄丽、汉隶之雍容浑朴。摹其笔意,或可想见纶英作书时“回锋惊转丸”“破笔落云窦”24的意气神情。

注释

1、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体变第四中国历代书论选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331。

2、马宗霍编。书林藻鉴书林记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92

3、张矅孙《肄书图》题辞,见张纶英《绿槐树屋诗稿》胡晓明、彭国忠编。江南女性别集初编M]合肥:黄山书社,2008:1082

4、张纶英《题云峰山郑道昭石刻》胡晓明、彭国忠编江南女性别集初编M]合肥:黄山书社,2008:108

5、洪子龄《肄书图》题辞,张纶英《绿槐树屋诗稿》附录卷三,收入清刻本《张氏四女集》

6、《国朝闺秀正始集》小传称其“所临《十三行石刻》,士林推重”,见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二十卷,清道光红香馆刻本,卷十四叶第四

7、刁曹贞秀写韵轩小稿胡晓明、彭国忠编。江南女性别集初编M。合肥:黄山书社,2008:414

8、曹艮甫《肄书图》题辞,张纶英《绿槐树屋诗稿》附录卷三,收入清刻本《张氏四女集》

9、包世臣《艺舟双楫》九卷,清《安吴四种》刻本,卷五·论书

10、雷瑊、雷瑨《闺秀词话》四卷,民国五年扫叶山房石印本,卷二叶第八。

11、恽珠《国朝闺秀正始续集》十卷,清道光红香馆刻本,补遗叶第六十。

12、潘素心《闻孟缇闺秀患病诗以代柬四叠前韵》,《不栉吟》未刻稿清抄本不分卷,叶第十。

13、张纶英寄呈汪太夫人潘虚白素心胡晓明、彭国忠编。江南女性别集初编[M]。合肥:黄山书社

14、沈善宝著珊丹校注鸿雪楼诗词集校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63

15、李尚迪《肄书图》题辞,张纶英《绿槐树屋诗稿》附录卷三,收入清刻本《张氏四女集》。

16、原注《阳湖新志》。徐道贞《续玉台书史》卷三,民国十一年叶眉抄本

17、吕佺孙字尧仙,长于金石,有《百砖考》一卷,与张氏同里,道光十六年入翰林,为庶吉士

18、张纶英仲远弟以吕尧仙太史所藏古砖文册与观即题其后胡晓明、彭国忠编。江南女性别集初编M]。合肥黄山书社,2008:1088

19、《肄书图》题辞附录于张纶英《绿槐树屋诗稿》,编入张曜孙所刻《张氏四女集》。以下《肄书图》题辞引文出处皆同。

20、沈善宝《名媛诗话》十二卷续刻三卷,清刻本卷八叶第七

21、徐道贞《续玉台书史》卷三,民国十一年叶眉抄本。

22、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上[M]。北京:中华书局。2013:237

23、张中行著负暄琐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6:11124张纨英《绿槐树屋诗稿》题辞胡晓明、彭国忠编。江南女性别集初编M合肥:黄山书社,2008:1129

作者严程: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美术研究|论中国山水画中的空间表达和意境表现!

美术研究|论明代山水画中的寻道者意象与艺术主流的终结!

以笔墨为例,绝不仅仅是笔与墨在宣纸上画出笔道、渗化墨象!

画,有笔妙而墨不妙,有墨妙而笔不妙者,能得此中三昧,方是画家

美术研究|论石涛画学理论走红及其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美术研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4年英语一作文 国庆公园作文 作文模式 冬天的树林作文 关于天空的作文 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作文 妈妈你辛苦了的作文 我不任性作文 成长的足迹作文600字 五一劳动节小作文 鸳鸯湖公园作文 心中的涟漪作文 作文我的新同学 二年级作文起步 六年级上册园地四作文 写信的英语作文 2017专八作文 学会感恩800字作文 不成曲调也是歌作文 英语六级万能作文模板 去北京的英语作文 三年级传统文化作文 家乡作文400字 难忘什么的作文 值得铭记的作文 哆啦a梦作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我身上的闪光点作文 拜年作文200字 写人的作文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