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三天两大学生穿越鳌太线失联 “安全指南”流产:未考虑穿越的违法性

2020-12-31 22:15:01
相关推荐

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后,有两个年轻的驴友在“鳌太线”上失联了。

4月29日下午,北京大学2016届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研究生杨勇在穿越鳌太线时失联,5月2日13时左右,杨勇在失联3天后终于被找到。

5月1日下午,西安石油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邓标在鳌太线上太白山景区失联,截至红星新闻发稿时,邓标的搜救工作,仍在进行中。

▲杨勇(红圈处)被搜救队员找到。陈铮供图

秦岭穿越是中国十大艰险户外线路之一,而“鳌太穿越线”更是秦岭穿越难度第一的顶级线路。“鳌太线”是指从太白山拔仙台到鳌山的穿越线路,也是秦岭山脉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誉为“行走在中华龙脊”上的探险。《中国国家地理》报道,这是一条国内旅游遇难人数最高的徒步线路。

据《中国鳌太穿越事故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鳌太线穿越事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12年到2017年9月,已累计失踪、死亡人数多达46人。

去年9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陕西省体育局、陕西省登山协会邀请林业、公安、当地政府等多20多个部门,曾齐聚商讨鳌太线安全调研情况,据《三秦都市报》报道,研讨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续川表示,一份针对鳌太线的“安全手册”,预计在2018年推出。

同年10月11日,陕西省林业厅将一份名为《关于停止组织开展“鳌太穿越”活动》的函发给陕西省体育局。

“我们知道这个消息都傻眼了。” 一位当时参与研讨会的人士告诉红星新闻,此前积极筹备的《安全穿越鳌太线指南》就此流产。

一份由陕西太白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出的函件上,红星新闻看到:“制定‘安全穿越鳌太线指南’的出发点是减少‘鳌太线’穿越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初衷是好的,但并未考虑穿越本身的违法性质。”

三天两驴友鳌太线失联

数百人进山搜救,一人仍未找到

5月2日13时左右,杨勇在失联3天后终于被找到。

陕西省登山协会主席陈铮告诉红星新闻,5月1日早上,他的电话突然被“打爆”,“是北大校友会的人打来的,向我求助,说一位北大毕业的研究生,在穿越鳌太线时失联了。”

“赶紧救,不救就来不及了。”陈铮接到电话后,马上向宝鸡当地落实情况,并在当天下午立刻编好两个救援小组,分批次进入杨勇失联的太白山,展开搜救。

▲陈铮(中)正在商讨杨勇的搜救计划。陈铮供图

“最终,在跑马梁附近,杨勇被找到了,他当时的情况很好。”陈铮回忆,事后他了解到,杨勇一行三人,结伴穿越鳌太线,“杨勇是这次穿越的‘主心骨’。”陈铮了解到,杨勇出发前,在网上下载了很多所谓的“穿越攻略”,且在穿越过程中,由于他身体素质最好,所以帐篷等工具,都在杨勇身上背着。

由于网上充斥的“鳌太穿越攻略”并非官方指南,当中许多信息是错误的,“按照那份网上的攻略,三个人走错路了,结果越走越远,最终迷路。”陈铮告诉红星新闻,他了解到,三人迷路之后,带的水很快饮尽,杨勇提出去找水,在等待了20多分钟,不见杨勇返回后,天色已晚,同行的两位朋友,退回安全地带大爷海,在当地住了一晚。

彼时的杨勇,在找到水沟后,打好了水,回来发现朋友不见了,于是就拿出随身的帐篷在原地扎营睡了一晚。第二天晚上,他去昨天打水的水沟旁睡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太白山里气候条件恶劣,浓雾伴随小雨夹雪。”陈铮表示,在此条件下,迷路者往往更容易再次迷路,“杨勇很聪明,他没有在浓雾中乱跑,而是一路做好标记,发现自己找不到路时,沿着标记退回到头天晚上扎帐篷的水源地,在原地又睡了一晚,等待更好的时机走出去。”

5月2日,太白山里晴空万里,一觉醒来的杨勇一眼看见了跑马梁,于是收拾行囊,朝着跑马梁前进。“他在路上碰见了3个来自黑龙江的驴友,他们建议杨勇去大爷海,并为他指了路。”在前往大爷海的路上,杨勇被搜救队员找到。据陈铮描述,被找到时的杨勇:“有点受到了惊吓,但是身体没问题。”随后,杨勇的一位朋友告诉红星新闻,目前杨勇身体状况“非常良好。”

▲杨勇 陈铮供图

据《西安晚报》报道,此次救援,眉县警方、太白山景区动员了数支救援队的84名专业人员进山搜救。这些人仅交通费用一项,每人往返按500元的标准计算,就产生了四五万元的费用,这还不算饮食方面的支出。同时,宝鸡市眉县公安局汤峪派出所所长解兵兵了解到,周至县方面也动员了近100名当地群众从另一个方向进山搜救。而且,眉县方面此次救援还调集了两架无人机和两部海事卫星电话。

刚刚找到杨勇,5月3日下午,陈铮担心又无奈地告诉红星新闻,“又一个大学生旅游在鳌太线上失联了。”

5月1日下午,18岁的西安石油大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邓标在鳌太线上太白山景区失联。

▲搜救队员正在制定邓标的搜救计划。 陈铮供图

据《华商报》报道,失联时,邓标没有配备专业的户外装备,没有携带任何食品补给,也没有帐篷。

在由陕西省登山协会建立的“5.3石油大学太白山救援工作组”的微信群里,红星新闻看到,陈铮担任此次搜救的总指挥之一,目前已成立共5个救援组,分8个区域,开展邓标的搜救工作。各搜救队负责人不间断地在群里更新搜救工作的最新信息,截至红星新闻发稿时,邓标仍未找到。

▲搜救邓标的微信群里,信息还在不断更新着。手机截图

《安全穿越鳌太线指南》

从多部门研讨到突然流产

鳌太线穿越,事故频出,每一次搜救,耗费人力物力,都不是一笔小数目。“如何才能保障驴友的安全?”谈起这个话题,陈铮非常无奈。

去年9月,7名来自中国登山队和陕西省登山队的专家,历时7天,每人负重30公斤,以“驴友”的姿态,反向穿越鳌太线,找出鳌太线事故频出的原因,并由中国登山协会和陕西省登山协会联合发布了一份《中国鳌太穿越事故调查报告》,报告中详细分析了鳌太线环境污染现状、事故频发点以及线路上安全指引措施等问题。

去年9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陕西省体育局、陕西省登山协会邀请林业、公安、当地政府等多20多个部门,就此次专家登山组调研情况,在西安进行了研讨。隔天研讨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续川表示,将逐步建立起围绕鳌太线路的标识系统和庇护所,优化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巡山制度。

▲2017年12月10日,万米高空航拍秦岭,著名的“鳌太”线被白雪勾勒得格外明显。图据东方IC

会上,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续川表示,一份针对鳌太线的“安全手册”,预计在2018年推出。

鳌太线海拔高、气候变化剧烈,《中国国家地理》报道,这是一条国内旅游遇难人数最高的徒步线路。作为首批穿越鳌太线,并长期参与失踪驴友搜救工作的陈铮来说,鳌太线上驴友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压在他心里的一块石头。

去年9月的那次研讨会,让陈铮以为,心里的那块大石头,终于可以落地,“这样高规格、多部门、跨区域联动,只为针对一条线路设置安全规划,在国内是很少见的。”2017年9月21日,陕西省登山协会向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函,函件内容主要是“商请配合做好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等单位组织的鳌太线穿越线路安全调研工作”,陈铮本以为,鳌太线穿越的安全工作,将很快得到解决。

2017年10月11日,陕西省林业厅将一份名为《关于停止组织开展“鳌太穿越”活动》的函发给陕西省体育局。同年9月23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回复陕西省登山协会的函件中表明:“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任何形式的‘鳌太线’穿越行为均属违法行为。”

“我们知道这个消息都傻眼了。” 一位当时参与研讨会的人士告诉红星新闻,此前积极筹备的《安全穿越鳌太线指南》就此流产。

驴友不愿走划定的旅游区

事故不断,只能呼吁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何晓光也向红星新闻表达了无奈:“鳌太线是我们太白山保护区的核心区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条例》,未经批准的穿越属非法行为。”

从去年9月各部门齐聚一堂开会,到如今“安全穿越指南”尴尬流产,何晓光表示;“那次开会时,体育局和林业厅没有沟通好,当时(体育局)邀请我们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去了。我们也在会上陈述了我们不同意‘安全穿越指南’出台的理由。”何晓光透露,所谓鳌太线的穿越,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因此“鳌太穿越”活动最终停止。

在陕西省林业厅2017年10月11日发布的《关于停止组织开展“鳌太穿越”活动》的函中,明确提出,“鳌太穿越”经过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此行为属于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

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因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研究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当事先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申请和活动计划,并经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批准;其中,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何晓光告诉红星新闻:“在全国范围内,自然保护区,只有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经过批准后才能进入。” 同时,他表示,登太白山本身有一条成熟且安全的线路,太白山保护区中也为游客划定了旅游区,“但驴友不愿意走我们划定的旅游区,成熟的线路他们不愿意走,他们专门要走无人区。”

▲穿越“鳌太线”的驴友。图据东方IC

根据《国内登山管理办法》规定,海拔3500米以上独立山峰登山活动发起单位应当在活动实施前一个月向山峰所在地省级体育行政部门申请。按照规定,驴友若有穿越鳌太线的需求,则需要向陕西省体育局申请批准,“但尴尬的是,省体育局无法批准,因为鳌太线属核心保护区,隶属太白山自然保护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登山界业内人士说。

一方面是国家对自然保护区明确的法律保护和禁止穿越的禁令,一方面是驴友们对于“冒险”的热情和不断发生的安全事故。何晓光和陈铮,好像站在了天平的两端,两个人都有说不出的无奈。

何晓光说:“我们只能不断通过媒体呼吁,让大家不要穿越保护区禁区,规范自己的行为。”

红星新闻记者丨沈杏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优质作文 书信作文格式 我是什么 作文 初一作文500 作文我的烦恼 误会 作文 钓鱼的作文 家风的作文 春季作文 小兔子的作文 思念的作文 优秀作文800 疯狂作文 四年级语文作文 消防员作文 行走作文 优秀作文500 语文高中作文素材 作文打屁股 自由的作文 热闹作文 作文题目初中 温馨作文 守护作文 作文 我的梦想 高兴作文 眼睛 作文 南京作文 作文题记 孤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