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南昌神秘人文古村 竟和一位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2021-01-01 18:25:01
相关推荐

谈及八大山人

可能没有哪个南昌人会不知道

而关于这位画坛巨匠

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

值得我们探究

今天

我们就来聊一聊

关于他的朋友圈

1954年

江西奉新县奉先寺发现的

《个山小像》

是现存唯一的八大山人生前画像

饶宇朴在《个山小像》的题跋

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八大山人生前画像《个山小像》)

那么

饶宇朴究竟是何方神圣?

他和八大山人有着怎样的关系?

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里有一尊八大山人的铜像,这尊铜像的人物造型和装束是作者臆想而成的?显然,铜像是依据《个山小像》而作。

49岁的八大山人画像

八大山人纪念馆内,立着一尊铜制的清癯老人像。5月17日,八大山人纪念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彭琮娉告诉记者,这尊八大山人立像完成于1986年。当时,广东的雕塑家唐大禧就是以《个山小像》为蓝本所创作。

《个山小像》于1954年在奉新县奉先寺内发现,随即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1959年拨回给南昌青云谱,现藏八大山人纪念馆,是目前发现唯一的八大山人写生画像。这幅画中,八大山人没有发须,身裹粗服,一幅典型的空门僧人形象。与铜像不同的是,画中的八大山人将斗笠戴在了头上。

个山为八大山人名号之一,生于1626年,卒于1705年,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九世孙。1644年3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尽,明朝江山易帜。清顺治元年,也就是1644年,清军破九江攻南昌,江西藩王子孙多被杀,或“窜伏山林”以避难。

时年19岁的八大山人,遭遇了“父随卒”,“妻、子俱死”的残酷现实。从此,他遁入佛门,法名传綮,开始了“赢赢然若丧家之犬”的逃亡生活。几个关键阶段的经历,世人知之甚少,或语焉不详,成为不解之谜。

《个山小像》上,八大山人自题:“个山小像。甲寅蒲节后二天,遇老友黄安平,为余写此。时年四十有九”。牒谱学者饶国平告诉记者,“蒲节”,就是端午节,“甲寅”,指1674年(康熙十三年)。《个山小像》作于1674年端午节的第三天。这一年,八大山人49岁。

从1675年至1678年的3年间,八大山人先后在这幅《个山小像》上记下自己和朋友圈题写的文字,朋友圈里最亮眼的就是饶宇朴。为什么这么说呢?研究八大山人30多年的专家萧鸿鸣告诉记者,饶宇朴不是第一个《个山小像》题跋者,但是八大山人将题跋最佳的位置留给了饶宇朴。而且,1677年(康熙十六年)秋天,52岁的八大山人从奉新带着这张《个山小像》前往介冈饶宇朴家,在介冈菊庄请饶宇朴题跋,可见关系非同一般。

萧鸿鸣说,饶宇朴在这个时候,早已经知晓八大山人的真实身份。如饶宇朴在跋文里说:“个山綮公,豫章王孙贞吉先生四世孙也。”并且,饶宇朴还知道八大山人的详细经历:“少为进士业……戊子现比丘身,癸巳,遂得正法于吾师耕庵老人。”不但如此,萧鸿鸣指出,饶宇朴和八大山人实际上都是耕庵老人的弟子,饶宇朴为师弟。从此跋文来看,八大山人的出家时间明确定为“戊子现比丘身”,也就是1648年(顺治五年),这一年八大山人22岁。“癸巳,遂得正法于吾师耕庵老人”中的“癸巳”,指的是1653年(顺治十年),八大山人27岁。

(兄弟部堂)

虽然关系亲密无间,饶宇朴的记忆还是出了点小问题。萧鸿鸣说,八大山人在饶宇朴的跋文中“豫章王孙贞吉先生四世孙也”的“四世”圈画掉了。经过考证,八大山人实际上是豫章王孙贞吉先生之孙。饶宇朴的跋误将八大山人的辈分弄小了一辈。

机缘巧合之下找到“介冈”

那么,饶宇朴是谁?他和八大山人是什么关系?缘何会对八大山人的身世家底摸得如此清楚?

萧鸿鸣告诉记者,一开始也对饶宇朴犯迷糊。因为长年客居北京,前后花了30多年的时间研究八大山人,追踪往返于南昌县、奉新县等地,至今仍有谜团未解。最初,他查到饶宇朴是明清时期的“钦风乡三十八都介冈村”人。根据史料记载,钦风乡就是今日的进贤县。但是,介冈的具体位置在哪里?饶宇朴的菊庄又在何处呢?

机缘一直未到。

(八大山人介冈出家遗址)

萧鸿鸣说,1998年4、5月间,他就曾专程赶往进贤县,希望通过实地的调查和考察,来查明饶宇朴的身份,以及介冈和菊庄的地理、人文环境,以期能进一步揭开八大山人身上的谜团。但是,在进贤和南昌两县反复寻访之后,最终因为“钦风乡”和“三十八都”的行政建制已被撤销200多年,“介冈”村的地理位置归属问题,在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在进贤和南昌之间划来划去,进贤、南昌两县的地方志办公室等相关单位,都对“介冈”一无所知。一直到10年后的2008年,因为两名饶氏后人对“介冈”的讨论,事情才迎来了转机。

饶氏后人、谱牒学者饶国平和湖北武穴一名饶氏后人饶有武,就是此次讨论的主角。饶国平告诉记者,他一直在研究饶氏文化。2008年,在和家住湖北武穴的本家饶有武探讨时,得知饶有武祖上在江西介冈,后迁至湖北。当时,他和饶有武都不知道“介冈”在哪里,于是就在网上发帖讨论寻找。后来,家住进贤文港的文友王安标发现了这个帖子。由于文港和现在的“界岗”相隔不远,他觉得“介冈”很可能就是现在的“界岗”,恰好他也认识鸿鸣老师,知道鸿鸣在寻找介冈,于是就将帖子转发给了鸿鸣老师。

(介冈村村貌)

萧鸿鸣也回忆说,当时,他也恰好在进贤县文港开艺术研讨会,看到帖子后,就立即赶往南昌县界岗,经过多方考证,最终确定了古“介冈”,即为今天的“界岗”。“当时,萧鸿鸣老师在村里住了很久,仅翻阅我们的饶氏族谱,就花费了10多天的时间。”尽管10年过去了,对于萧鸿鸣研究考证八大山人的热情和拼劲,界岗村的老村长饶国祺仍记忆犹新。

历时十年揭开饶宇朴面纱

萧鸿鸣告诉记者,他连续翻阅该村《饶氏十修族谱》后,查到了关于饶宇朴的记载:饶宇朴生于1629年,卒于1689年),字将文,一字蔚宗,号庵,别号鹿同,这与道光《进贤县志》的记载“饶宇朴,字蔚宗”相符。

(介冈村明代古井)

根据《饶氏十修族谱》记载,饶宇朴是“世居介冈”的饶氏后人第十九世孙,其祖父饶景曜、父亲饶元珙均为明代进士,饶宇朴出生于两代进士之门,其“少聪颖绝人,读书目数行下”,才名均在饶氏兄弟之上。或许正因为如此,饶宇朴年轻气盛,在刚上学的时候,就是暗下决心,要成为一个光耀门楣的人。

但是,饶宇朴桀骜不驯的孤傲性格,使其在仕途的进取中屡遭挫折。顺治十七年(1660年),31岁的饶宇朴因为乐安知县杨之麟的呈荐参加乡试,但因试卷中“斤斤四字”之“微瑕”而名落孙山。饶宇朴在初涉人世之际,即遭遇坎坷,最终只得以一介怀才不遇的实意文人身份,幽游时僧俗之间,与八大山人“同门”于鹤林寺主持耕庵老人座下。

既是“同门”,那说明饶宇朴与八大山人是佛友。此外,饶宇朴别号鹿同,与《个山小像》中所记述的“法弟饶宇朴题并书”相契合。至此,《饶氏十修族谱》中所载的“饶宇朴,字蔚宗,号鹿同”与《个山小像》上作跋文之“鹿同法弟饶宇朴”,钤印“宇朴蔚宗”、“鹿同”者,可确证为同一人。

值得一提的,因为介冈,萧鸿鸣和饶国平结缘成师生。也因为介冈,两人收获颇丰。2010年,凝聚了萧鸿鸣数十年心血的《八大山人在介冈》正式出版,2016年,由饶国平所著的,涉及介冈饶宇朴及八大山人的《饶氏春秋地名考》也厚重出版,由此打开了八大山人在介冈十五六年的生活秘密。

两人亲如兄弟有诸多见证

手捧抚河之清水,远眺村北之青山。5月11日上午,站在界岗的村口,饶国平告诉记者,52岁的八大山人能前往界岗,找到比自己小3岁的饶宇朴,将生前画像《个山小像》的正中上方留给他作跋,足以说明两人关系匪浅。但是,除此之外,两人亲如兄弟的关系,还有诸多见证。

饶国平说,如今的界岗,原称介岗,古属进贤县三十八都钦风乡。八大山人把“介岗”二汉字,各去掉一部笔画,艺术衍变为“个山”,或许隐喻国破家亡,山崩地陷之心境。由“介岗”到“个山”:介,大明已灭,家破人亡,父亲妻儿已死,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成“个”。岗,国破山河倾,天翻地覆,改朝换代,去山留“冈”。

(鹤林寺残墙)

八大山人遁入佛门师从鹤林寺主持“耕庵老人”后,别号“刃庵”,而饶宇朴别号“庵”,同样师从“耕庵老人”为俗家弟子、饶宇朴的弟弟饶宇藻别号“理庵”。师徒四人,均以庵为号。在饶国平看来,作为明代王孙,八大山人正在躲避清军的追杀,饶宇朴和饶宇藻兄弟俩以“庵”为号,除了表明自己的佛门弟子身份,还有为八大山人打掩护以逃避追杀的意图。

(鹤林寺残侧门)

“朱耷,耷,即驴的俗写字,驴比马、骡的耳朵都大,因此大耷喻驴。饶宇朴别号鹿同,与八大山人两人,一个自比鹿,一个自比驴。这也可看作是两人关系匪浅,亲如兄弟的又一见证。”饶国平说,纵观八大山人的书画作品,不少以鹿为主角。如《群鹿图》、《柏鹿图》、《椿鹿图》、《松树双鹿图》等,这或许也是八大山人以此寄念“鹿同法弟”饶宇朴。

南昌县拟对鹤林寺考古发掘立项

隐藏巨大秘密的小山村介冈被找到,为南昌县开发、利用和打造“八大山人”这一“城市名片”,送来了“及时雨”,也为南昌县开启历史文化旅游宝库,送来了钥匙。

今年4月24日,南昌县委县政府还在黄马乡举行了“黄马乡全域写生研讨会”,邀请了萧鸿鸣,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包林,艺术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武洪滨等23名省内外知名艺术家,就黄马乡着眼人文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进行了智慧的碰撞。

萧鸿鸣告诉记者,4月24日,参加研讨会的艺术家来到黄马乡介冈村,感受了鹤林寺的静谧幽深。当得知东方现代绘画之父八大山人早年曾隐居鹤林寺,并进行了许多书画创作时,艺术家们都感到很震惊,并纷纷表示,要尽快挖掘和保护好这些历史遗迹。

5月16日,黄马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甘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萧鸿鸣老师的考证,从“癸巳”(顺治十年,1653年)前的二三年,到到康熙五年(1666年)在奉新芦田“耕香院”作《水墨花卉》,八大山人已在介冈生活了十五六年。

也就是说,八大山人在介冈鹤林寺隐居时间段,大概是二十四五岁到40岁左右,正值青壮年阶段。可以说,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形成并渐趋走向成熟,都来源于介冈给予他的这段相对平静的佛门生活。不难想象,没有介冈,就不可能有影响中国自清朝267年以来的美术、书法,以及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一大批画坛大师;没有介冈,也就根本谈不上被日本、著名美术史家大村西崖誉为“海派之本”的艺术巨匠八大山人;没有介岗,或许清朝267年以来的中国书画史也得重写。

如今,随着八大山人的出家地(介冈)问题的解决,其将成为南昌县黄马乡发掘文化遗产、生态旅游工程的重要支撑点,为打造黄马乡的文化品牌,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南昌县已在准备对鹤林寺考古发掘立项。甘霖透露说,目前,鹤林寺已被纳入南昌县2018年文保维修名单,考古发掘立项后,还将对鹤林寺及灯社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再现八大山人在介冈的禅门生活场景。

来源: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石鹏

编辑:陈阳

不仅涨知识

而且为南昌县保护人文古村

带来了新的契机

为南昌文化底蕴点赞!

小编工资已与此赞挂钩,一赞五分钱,求!打!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初中开学作文开头 做饭的步骤作文 我看学校新变化作文 忍耐作文 送礼物英语作文 五年级下册各单元作文 让我感动的一个人作文500字 刘翔跨栏作文 关于奥运会的作文 我家的小白兔作文400字 想家作文 武大樱花作文 关于地震作文400字 小书迷作文500字 当兵作文 作文的五大文体 快乐的活动作文 写人的作文的好开头 养蚕宝宝的作文 我不再什么的作文 什么什么的心声作文 环境保护作文200字 心意的作文 我的学校作文350字 看书入迷的作文 可爱的小狗作文300字四年级 我心中的一颗星作文 紫薇花作文300字 三年级作文我 我-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