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张爱玲能进入文学史的重要位置 离不开的这两个男人

2021-01-02 17:30:01
相关推荐

张爱玲曾在台湾生活过一段时间,基本都是深居简出,社交圈子也非常的小。因为离开了大陆好长一段时间,张爱玲已经被大陆文艺界、出版界和读者群完全遗忘。

但在1968年后,张爱玲又一次的火了起来。不过,这次不是在大陆,而是在台湾香港。

从50年代起,尤其在60年代,张爱玲在台港地区的声望越来越高。除了她作品本身的魅力这一主观因素,还有两个外部原因,一是台港出版界的热心介绍,二是海外华人学者的高度评价,推波助澜。

张爱玲在美国的时候,就已经台北的皇冠出版社结下了几十年的友谊。而出版社的老板叫平鑫涛,是当代有名的出版家。

平鑫涛十分尊重张爱玲。他说张爱玲除开写作,生活非常单纯,她选择了孤独,甚至享受这个孤独,从不觉苦。对于声名、金钱,也不看重。她通常是完成一部作品后,便不会再去重读。

因为作品被广为流传,所以当时曾传出她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呼声很高,可是她自己却不知道这件事,所以这个传言不了了之后,她也没有任何的失落感。

对于她作品的版税,张爱玲也不太计较。有一次平鑫涛曾有意将她的作品拍为电视剧,当跟张爱玲提到到版税时,她回说:“版权的事情你还要跟我说吗,你自己决定就可以了。”

虽然平鑫涛和张爱玲接触的三十年时间里从没有见过面,但彼此却通了很多的信,每封信都只是三言两语。可是这种持续性的交情却让平鑫涛觉得弥足珍贵。

两人的合作,也是1968年皇冠版的《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开始的。之后还出版了《流言》、《秧歌》、《半生缘》、《怨女》等多部作品。

长篇小说《半生缘》就是根据《十八春》改写的。虽是改写,可却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如何为这本新书命名,也花费了张爱玲不少脑筋。

她要先考虑的书名是“浮世绘”,但觉得不太切题;换成了“悲欢离合”,又嫌名字太苍白;后来想到了“相见欢”,可是这个“欢”字又与书的格调不太吻合;“急管哀弦”又觉调子太快,匹配不上书中的慢节奏;还考虑过“惘然记”,又认为“记”字不太有小说味。最后,才终于定名为《半生缘》。

不得不说,张爱玲对作品命名,她是非常讲究的。不仅小说写得好,题目也取得妙。她的大部分作品的篇名是既切题又有诗意,既别致又不夸饰的。

像《红玫瑰与白攻瑰》、《倾域之恋》、《沉香屑一一第一炉香》等让读者感到这些名称非张莫属,并使人过目不忘。也就是这样的执着,才让很多人记住了这些经典的作品。

1966年,香港的《星岛晚报》连载了张爱玲的长篇小说《怨女》,皇冠出版社于1968年出了单行本。这也是一部改写之作,它由《金锁记》改写而来。

不过,这一次花的功夫和时间可是比《半生缘》大得多,一个三万多字的中篇被张爱玲改为了十万多字的长篇作品。这是她的长篇代表作,也让她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创作才华。

而第二次的“张爱玲热”,是在20世纪的60年代港台。爆火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夏志清对张爱玲作品的研究。虽然当时的出版界与评论界并未有意联手,却也此起彼伏。

夏志清早年就见过张爱玲,但张爱玲那时却不认识他。

夏志清回忆说,他是在一个沪江同学的聚会上,见到过张爱玲。她那时脸色红润,戴了副厚玻璃的眼镜,样貌跟照片上看到的不太一样。

夏志清那时专心攻读西洋文学,只看过《西风》上的那篇《天才梦》,张爱玲的小说一篇也没有看过。

那是夏志清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从事文学研究与教学的工作。专门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并从事英文本《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写作。

在读了鲁迅、茅盾、老舍、沈从文等小说名家的主要作品之后,他也读到了张爱玲。他被张爱玲的作品吸引,并评价其作品“大为其天才、成就所惊奇”。

于是他研究张爱玲的作品甚至多过于研究鲁迅。可见,一件事的曝光程度,完全是由人所控制。

如果说在40年代傅雷的《论张爱玲的小说》是张爱玲研究史上的第个里程碑的话,那么十多年后夏志清的文章则是张爱玲的第二个里程碑。

由于夏志清以小说史的形式且在港台地区文坛影响较大,所以夏志清的文章显然比傅雷的文章更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两人纯正的艺术眼光和公正的学术态度是一致的,所以他们都不受主流话语的压力和既有研究的羁限,洞见了张爱玲的艺术价值。

夏志清第一次正式地把张爱玲请进了文学史,并给予重要地位,

他说:“但是对于一个研究现代中国文学的人来说,张爱玲该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仅以短篇小说而论,地的成就堪与英美现代女文豪如殊菲尔、安泡特、韦尔蒂、麦克物斯之流相比,恐怕还要高明。

夏志清能准确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特色:"人的灵魂通常都是给虚荣心和欲望支撑着的,把支撑拿走以后,人变成了什么样子,这就是张爱玲的题材。

这个总结和张爱玲谈自已作品时的看法是十分一致的。中国的旧小说也给了张爱玲极大的影响,她摸透了中国人的脾气、对白也极圆熟。而且,张爱玲还继承并发展了《红楼梦》的“国阁现实主义”风格。

不过,若干年后,夏志清的看法略有一些修改。

鉴于张爱玲离开大陆后作品日少,夏志清认为她的创作魄力和创作持久力不够。她在后来印出的旧作比新作还要多,就像一件件出土的“文物”。

夏志清说:“出土文物愈多,我们对四五十年代的张爱玲愈表示敬佩,同时不得不承认近三十年来她创作力之衰退。为此,我们公认她是名列前四、五名的现代中国小说家就够了,不必坚持她为“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写在最后:

其实不管张爱玲到底是不是才思枯竭,但不能明灭她对生活的观察入微以及妙笔生花的写作才能。而她能站在文学的重要位置,更是因为碰到了理解她,懂她的两个人男人。有什么比人生路上能遇良人知己更难得的呢?

就好像张爱玲自己说的:“一个知己就好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写中秋节的作文 北京冬奥会作文 初中生作文大全 热爱祖国作文 写蚂蚁的作文 赞美老师作文 山东高考作文 台阶作文 自然风景作文 谦让作文 路口作文 底气作文 雅思作文范文 我多想作文 全国高考作文 父亲节作文 小学写景作文 家长会作文 作文我的心爱之物 小学生作文范文 提醒作文 语文小作文 二年级作文大全 感恩作文素材 星期天作文 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难题作文 路灯作文 父母的爱的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