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当国庆节遇上中秋节

2021-01-03 05:30:01
相关推荐

以上是墨林格格书写的满文书法国庆节和中秋节。

geren guqu haqin inenggi sebjen okini 各位朋友节日快乐!

biyangga inenggi sebjen okini 中秋节快乐!

gurun inenggi urgun okini国庆节快乐!

今年的10月1日是国庆节,而此日农历是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那么今天就说下这两个节。

大清朝的国庆在哪一天?

那么先说何为国庆,从字面理解,国庆就是国家喜庆的节日。

现代世界上,共和国一类的国家一般是以建国之日为国庆,大多以近代民族国家成立的日子为国庆,国庆名称各异,有独立日、独立节、共和国日等不同名称。

君主立宪制国家以君主的生日为国庆。历史悠久的君主制国家甚至以最初君主建国登基的日期为国庆。

至今世界上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也是以现任君主的生日为国庆,以英国、日本为代表的君主立宪国,仍然没有固定日期的国庆节,是以君主的生辰为国庆。(前不久创下在位时间纪录的伊丽莎白二世的生日是4月21日,只是因为种种原因,才将官方诞辰日调整到六月。)

国庆可以算是近代历史的产物。中国历史上并无近代国庆的概念,如果按字面理解的国家喜庆日子,一般是皇帝登基日子和皇帝的生日。

大清国是到近代与西方接触多了,按外国国家礼节也需要有国庆,因为国庆日要互相庆贺。在同治、光绪年间,大清朝就对西方公布了三个国庆日,分别是皇帝的生日,还有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的生日。每年在这三天接受外方使节的祝贺。

1902年,大清政府正式公布光绪皇帝陛下的生日为国庆,法定假期跟今天国庆一样,也是三天。光绪的生日是农历六月十八日,慈禧太后的生日为十月初十,这两大天均为国庆,接受外国使节祝贺。

各地区在主要领导率领下到当地万岁庙朝贺。大清驻外使馆,则邀请外国外交人员和大清在该国的留学生等,一起欢庆国庆。

这是宣统年间的小学课本,明确国庆节为万寿节,正月初十为皇太后的万寿节,正月十四为宣统皇帝的万寿节。宣统的生日是正月十四,但恰逢道光之忌日,且后一日为元宵节,故而只得提前一天,大清国以正月十三为万寿节。

那么满洲人历史上建国日期呢?

满洲地区历史上建有扶余、挹娄、高句丽、渤海、辽、金、清等国家。

扶余、挹娄、高句丽、渤海,这些国家没有明确具体建国日期,但自大金国和大清国都是有明确的国庆节。

大金国,是1115年农历正月初一,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之日。

大清国,1616年农历正月初一,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之日(当时定的国号为大金国)。

为何大多在正月初一登基建国?这和当时称帝建年号有关,一般均喜欢定在一年之始的正月初一,方便定年号,这一年自开始就要用新皇帝的年号了。

(以上两张图片为本微信平台长期合作者富察茂林提供)

那么有人要问了,那怎么题目为什么说大清朝的国庆是十一呢?

因为清朝的,按中原人观点,清朝的起点在清朝入关,也就是1644年。

这要先从太宗皇帝去世说起,1643年农历八月九日,太宗皇帝不幸去世。太祖爷是忌日是八月十一日,都是在阳历的十一前几天,所以这也是需要注意的。

上边说了。为年号方便,皇帝一般均是正月初一登基,顺治爷也是,在太宗皇帝去世后,在转过年的1644年农历正月初一登基。

1644年农历三月,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缢。

同年农历四月二十一日,驻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弃暗投明,归顺大清。

同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李自成来山海关攻打吴三桂,双方激战难分胜负。至中午,李自成军队已经占据上风,并将吴三桂军队包围。此时,清军突然杀入,李自成闻声,调头就跑,一溃千里。

同年农历四月三十日,李自成烧毁紫禁城,逃出北京。

同年农历五月二日,西历6月6日,清军进入北京城。受到当地人民自发夹道欢迎。据明朝遗老自述,因发现一支身穿白衣白甲,打着白旗的神勇之师向北京开来。他们以为为替崇祯保仇而穿的孝服,于是自发出来,载歌载舞,欢迎王师进城。

但到近了发现,是大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的八旗中正白旗部队。所以只得接着欢迎清军进城。当然这只是明朝遗老自述的推词。

农历九月,顺治爷带领八旗军队几乎是全部人马进驻北京。这就满洲人流行的随龙入关之说。

农历十月初一,也就是农历十一,举行了盛大的顺治登基大典。

当天,顺治爷先到天坛祭天,然后在紫禁城皇极门(今太和门)举行登基大典。这是一年内顺治爷第二次举办登基,这次登基同时宣布“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

也就是定都在北京,将开始大清朝对中原的统治。

故按顺治爷进关后的登基来说,大清朝的国庆,也可算是十一,只不过是农历的十一。

关于说中秋节,这是汉人的说法,满洲人的说法八月节,没说过中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它指的不是中秋节,仅仅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汉代有“秋节”,时间是在立秋的那一天,也不是八月十五。唐朝也没有中秋节,但唐诗中已出现了“中秋月”。“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唐朝还流行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但一般认为是后来民间的流传的传说,没有任何史书记载唐朝人过中秋节。

第一次对中秋节作了明确记载的是南宋人吴自牧,他在《梦梁录》一书中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临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书里还描写了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赏月逛夜市的盛况。《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可见,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南宋。

但如果说,中原人过中秋节,始自于宋朝,还是晚于韩国。

有人为了证明中国早于朝鲜半岛正确,提出《唐书·太宗纪》中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字样。这个主要是搪塞一些不看史料的人。一般说“唐书”指的是《旧唐书》,但无论新旧《唐书》,即使查遍,也没有找到“中秋节”字样。

于是一些人改口说“太宗纪”指的是“宋太宗”。但《宋史》上也没有“八月十五中秋”“八月十五日为中秋”等字样。即使说中国从北宋开始过中秋节,也是晚于韩国,何况中原普遍过中秋节有文字记载的是从南宋开始,而非北宋。

据《大金集礼》卷32“休假”记载,中秋节是大金国的法定假日。

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满洲人过八月节是从中原汉族人处流传来的。因朝鲜半岛早在新罗时期就过中秋节,比中原还早,为什么不认为女真人过中秋是从朝鲜半岛传来的呢?

另外,民俗节日并非是如国家制度一样,可以完全由国家引入,民俗节日是民间长期生活中自发产生的。如果民间没人过,国家引入一个节日有何意义?

古代苏美尔人认为秋季的第二个望日是月亮女神喃尼比阿的生日,苏美尔人就有祭月习俗。不能说苏美尔人就有祭月习俗是学自中原汉族人吧?古代苏美尔人祭月习俗比中原要早很多。

古代满洲人信奉的是萨满教,满洲人在深山打猎,很早就开始对日月星辰变化的观察,以此来计算方位和时间,祭月之俗也是非常悠久的。而且比对满汉中秋节习俗的不同,汉族重在赏月,而一般没有祭月,而满洲人则是祭祀月神。满洲人在中秋节一般要祭祖或祭月,叫供月。按内亚通道输入文明理论,满洲人的祭月等文化可能借鉴有苏美尔人的文化。

满洲人祭月供果摆放是有讲究的,不是所有水果都能摆放的,如在摆供瓜果时不能放梨,因“梨”与“离”同音,所以老北京旗人人忌讳这个。西瓜不是整个放供桌上就可以的,要“瓣刻如莲花”,是不可缺少的供品,取团圆之意。

关于月饼原叫胡饼,是从外族传来的,但现在这样子的月饼是从什么时候有的,要考察起来也是非常晚的。经考古发现,在中原是唐朝的时候,在西域高昌国的墓葬中发现月饼,但问题是:

一、这个不是中原,即使算是月饼,也说明最早发明的不是中原汉族人。二、现在看,那也不是现在月饼的样子,如果硬要叫月饼,也只算是玩文字游戏。

现在查月饼这个词,最早是南宋生人的周密和吴自牧在元朝写的书中出现,现在没有证据证明南宋有月饼,即没有史料记载,也没有考古发现。所以最早只能认定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发明的月饼。这是不是有点搞笑。革命党编造的说八月十五杀鞑子,实际上,月饼就是蒙古人建立元朝才出现的。

无论是《元史》还是《明史》,都没有八月十五杀鞑子的记载。

有一说法,“八月十五杀鞑子”一词是大金朝女真人用女真说的词,这句是合璧词,“八月十五”是汉语,即指“仲秋之月”,“杀鞑”是女真语xaratala,意思为“直到发白”“直到月圆”,“子”女真语gi,意思“具有什么属性、状态”“以.........”。Xaratala + gi,意思是“具有直到发白月最圆状态的”,这个状态只有八月十五有,所以意思也是“仲秋之月”的意思。“八月十五+杀鞑子”合起来的意思是“八月十五月最明”,“八月十五具有月最明状态”。

更令革命党尴尬的是,八月十五与杀鞑子无关,而是与革命党的继承者国民党有关,那是按阳历算,现在知道1945年8月15日日本公布接受波斯坦公告,即无条件投降。但前一天,国民党还不知道日本会轻易投降,而请求苏联出兵,条件就是许可蒙古独立。

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而签订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国民党政府同意蒙古进行全民共决来实现独立,也就是说,八月十五没有杀鞑子

说起八月十五的吉祥物要算是兔儿爷,因为乾隆是兔年生人,而且生日是八月十三,即八月节前两天。过去皇帝节日是万寿节,是国庆日。这样万寿节就与八月节相连接庆祝,所以一般认为兔爷就代表乾隆爷。所以兔爷在清代乾隆时候开始发展和普及起来。

兔爷的制作者,传说是当年守卫太庙的之讷、塔二姓旗籍差役,借供之职,清闲之便,用太庙里的粘土,融制胶泥,仿照戏曲里把靠扮相,塑成金甲红袍的兔儿爷,大者三尺,小者尺余,最小的二、三寸,用鸡蛋清罩在粉白的兔儿爷脸上,更显光泽。半蟒半靠,各有坐骑,狮、虎、象、鹿、凤、鹤、马、牛、孔雀不一。只有一种端坐在莲花塘上,红莲碧叶,上映山石,石上一粉孩,手甩金钱,匍匐向下,池内一只金眼碧蟾,赢钱而企,取“刘海戏金蟾”之意。自己制泥兔儿爷出售,很受市民欢迎。

北京人为什么要摆兔儿爷呢?因为清代兔儿爷最早售出之地来源于太庙,这里供奉清代历朝皇帝神主牌位的地方,用其土制的泥像,旗人们认为很神圣。每到乾隆的生日,各营房要向营房内象征皇帝的神龛行大礼。乾隆去世后,人们照常供奉兔儿爷,既是儿童玩具又是具有民俗特色的神像,而且还有个神话传说,据传说兔儿爷原本是天庭上的一员大将,玉皇大帝对北京人给娘娘上香,关帝上香的香火超过自己,非常生气,就想降瘟疫罚一下北京人。这位将军觉得这样做不公,于是偷偷把治瘟疫的草药下到了北京城的水井里,使市民免了一场灾难。此事被玉帝发现,将这位大将贬为兔子,到月亮广寒宫中去捣药。每年八月十五北京人让善良的兔子骑在老虎等猛兽身上,接受人间香火,以示商量可压倒邪恶。现代北京制泥兔儿爷名家双起翔,也是满族人。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老北京人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晚清的时候,开始宪政改革,废除科举制度,开创现代教育。上图就是光绪时候的小学课本,其中就有一课是中秋,而且证明当时中秋节就是法定假日。

作者富察春兵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朋友作文提纲 诚信材料作文 名胜古迹作文500字 爱国作文小学 晚起不如早起作文 我的大学作文500字 介绍黑龙江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怎么写 描写蟹爪兰的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450字 默默无闻的清洁工作文 人生不设限作文素材 遇见作文600字 600字高中作文 作文遇见 乡下风景作文400字 400字写人的作文 英语万能作文素材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600字 陪伴 作文 游济南趵突泉作文 书我的朋友作文800字 生活中的烦恼作文400字 晚归作文 我所期待的班级作文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文 欣赏什么的我们作文 什么的手作文500字 我爱什么作文350字 父母的爱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