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智者乐水 仁者乐山” 明代大儒湛若水是这样理解的

2021-01-03 18:00:01
相关推荐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出自《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段话很有名,不少思想家都讨论过。例如,朱熹认为,没有对仁和智极其深刻的体悟,绝对不能作出这样的形容。

明代大儒湛若水则有一下的解释(翻译自湛若水的《天关精舍讲章》)。

湛若水像。

孔子说:“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个人认为天理的本体不可以区分为仁和智,仁和智的情形可以通过喜好表现。为什么这样说?理只是一,智者看见说是智,智者所喜爱的,是水;仁者看见说是仁,仁者所喜爱的,是山。

智者为何喜爱水?水的特点是动,智者的性情也好动,动与动相互感应而产生感情,所以智者喜爱水。仁者为什么喜爱山?山的特点是静,仁者的性情也好静,静与静之间相互应和而出现感情,所以仁者喜爱山。

智者的性情好动,那么他自得的妙处,周流而不会停滞,所谓顺应而不会穷尽,事情很多而不会被困扰,怎会不快乐呢!仁者的性情好静,那么他人生之路的畅通,安静而长久,所谓乐天而知命,安居本土而为人仁厚,怎会不长寿呢!

仁和智只是一理,山和水只是一物,动和静只是一个征兆,快乐和长寿只是一个功夫。只是有些人的领悟未能完全,导致称说有所偏颇,喜好有所区别。本来是合而为一的,不过有些人只看到各种不同,是因为不能明白“至一”的道理。如果能体认到一的奥秘,那么仁、知、山、水、动、静、乐、寿等,其实是能够一以贯之的。

这里的仁者、智者,两者都是指别人的言论,与《易经》说的“智者看见说是智,仁者看见说是仁”相同,都只是关于仁、智的片言只语。

圣人希望形容仁、智的情形、功用,不如这样说吧:希望学习者去深刻体会,懂得其中情形,探究精深内涵,就可以懂得仁和智全部都具备于一心,另外,把仁和智一以贯之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

因此,一阴一阳才叫做道,偏向阴或偏向阳的都不是道;动静合一才叫做神,偏向动或偏向静的都不是神;乐寿都能得到才叫做有德,偏向乐或偏向寿的都不是德。仁和智都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仁以厚重为本体,仁的本体不可见,山是可见的,所以用山来比喻仁的情形,观察山,那么可以看到仁的情形了;智以流动为本体,智的本体不可见,水是可见的,所以用水来比喻智的情形,观察水,那么可以看到智的情形了。

比喻山水还是不足够,因而又补充说智者好动,用智者喜爱水去表达智的动,向动求智,那么智的情形可以懂得了;又补充说仁者好静,用仁者喜爱山去表达仁的静,向静求仁,那么仁的情形可以懂得了。

比喻动静还是不足够,因而又补充说智者快乐,没有固定的形态,不被周边的恶习所侵染从而没有什么不利的事情发生,有什么快乐可以相比呢,懂得其中快乐,那么智的功用就显著了;又补充说仁者长寿,出生与万物共生,为理想而奋斗终生,有什么长寿何以相比呢,懂得这个长寿,那么仁 的功用显著了。

圣人反复叮嘱,用各种形容、以实物去比喻两者的情形和功用,不过是希望人们察见仁和智的本体合一,体认这个天理,理会“全体大用”罢了。我担心学生们纠结于言语和经验,各自用主观的偏见去理解,导致和这句话的真意相距甚远啊。偏向动,寻求智于水、于动、于乐,而不知道已经陷于偏于一面的动;偏向静,寻求仁于山、于静、于寿,而不知道已经陷于偏于一面的静。这就是智者看见说是智,仁者看见说是仁,与人们每天接触而不懂得其中道理相同,因而懂得君子之道的人很少。

如今特意与你们说破,希望大家各自勤加体认,各自以仁和智去体认,又以仁智合一未分去体认,才是体认天理的功夫,做学问的最高境界。权作勉励!

心学大师湛若水丛书:甘泉学派¥32京东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过端午节作文200字 我心中的诚信作文600字 端午节英语作文50词 心得体会600字作文 小学生春游作文怎么写 五一放假作文350字 相约好时节作文800字 童年小伙伴600字作文 教师节写老师的作文 生活中的矛盾作文600字 在考验中成长作文600字 描写小白兔外貌的作文 介绍我自己的作文300字 致未来的自己作文600字 谁动了我的奶酪材料作文 从失败到成功作文600字 话说洋车夫作文300字 花季里的阳光作文500字 高中英语小作文范文 妈妈您辛苦了作文800字 我的家风家训作文800字 我们该记住的作文600字 父爱的天空作文800字 环保从我做起作文600字 做小实验的作文400字 那一束光作文 我的五一作文100字 新时代新青年作文 快乐五一三百字作文 其实我还没长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