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上海市徐汇区2022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21-01-03 19:40:01
相关推荐

1.按要求填空。(5分)

⑴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鱼我所欲也》)

⑵__________________,似诉平生不得志。(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⑶ 《踏莎行·郴州旅舍》中,“ _________,_________”连用两则关于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以远方亲友的殷勤致意,引发词人的凄伤哀怨。

2. 按要求选择。(5分)

⑴ 政治老师将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哲学思想”为题做一次讲座,以下哪一句是最不可能出现在这次讲座内容中的?( )(2分)

A.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⑵ 全班同学围绕“传言”这个话题进行了一次课堂讨论,以下是某位同学的笔记:

①讨论“传言”应区分“不准确的信息”和故意编造的“误导信息”。

②“传言”是不能尽快得到证实或无法得到证实的信息。

③许多传言是后来被证实或部分证实的。

④那些未能证实的传言也不等于就是无中生有。

⑤传言有时也可能是一种制造舆论的手段。

对这些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梳理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二 阅 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5分)

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 陈嘉映

①自然概念以人的日常生活为基准,科学概念则不受这种约束。对我们来说,火是热的,冰是冷的,但在科学话语中,冰同样包含热量。热量是由分子的运动规定的,而不以我们的感觉为基准。在日常话语中,地球是静止的,并以大地为参照规定了什么在动,什么静止不动。而在科学话语里,这个参照系被废除了。

②自然概念以经验为基准,而经验是互相交织的,与此相应,自然概念是互相渗透的。在我们的自然理解中,圆和圆满,正方和方正是联系在一起的,几何学的圆则通过定义和其他概念构成联系,洗净了圆这个自然概念的内容,和圆满、圆滑没有任何关系。

③在一个领域中最初发现的那些重要事实,通常并不只是一些新事实而已,它们改变了我们对该领域的基本看法,改变了我们的基本概念。即使我们用既有的语词来描述它们,这些语词的意义也不得不悄然改变。空气是有重量的,这不仅是发现了一个新事实,不仅是用我们既有的概念来描述一个新事实,空气和重量这些概念本身也经历了细微的转变。空气有了重量,不再是完全的无物、空无。重量本来是我们能够直接感觉到的,现在,这层约束被取消了,重量概念得到了自然的扩展,开始从感知向测量倾斜。

④有学者在对日常语汇和科学词汇做了系统研究之后,认为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科学概念来自日常概念。例如,“电子”一词今天的意义和最初的意义已大不相同,但“电子”一词前后的各种用法之间存在着“推理之链的联系”,正是这条连续的理由链使得我们今天仍然可以正当地谈论“电子”这个词的概念、意义或指称。尽管摸索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连续性是极有意义的工作,但不可因此模糊了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根本不同之处。

⑤理由链也许可以解释那些来自日常语词的科学概念语词,如力、运动、惯性、时间、迁跃、细胞,但它无法解释那些科学理论创造出来的科学概念。虚数、力矩、电离、夸克这些词,并不来自日常语词,而是直接由理论得到定义。即使一个科学概念来自日常语词,这个语词的意义也可能变得面目皆非。日心说的反对者中有人拒绝伽利略的邀请,拒绝从他的望远镜里看一看天空;有的人看了,但不承认他在望远镜中所看到的。他们也许只是些老顽固,然而,用望远镜看还是看吗?我们多半会说:当然还是。用射电望远镜看呢?当天文学家声称“看到了”银河系中实际存在的黑洞,他们是怎样“看”的呢?他们看到了一个黑黑的洞吗?在现代物理学中,“看”和“观察”这些语词的含义已经被更新了。

⑥像力矩、电解质这样的纯粹技术性术语,我们一望而知它们的意义是由某种特定的科学理论规定的。我们也许不懂得这些语词,但它们并不造成混淆。带来混淆的反倒是运动、加速度、动机这类语词,它们来自自然语言,同时又是科学理论中的概念。外行很难摆脱这些概念的自然意义,然而它们在科学理论中往往有很不相同的意义。

⑦关键的是,那些来自日常语汇的科学术语,在一门成熟的科学中,其意义是由科学理论规定的。运动、力、空间、时间、质量、真空,这些词在科学中的用法与日常用法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我们平常怎样使用这些词,对科学家没有多少约束。

(节选自《哲学·科学·常识》,有删改)

3. 第②段加点词“洗净”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2分)

4. 下列为第⑥段画线句提供的例证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3分)

A. 古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直到“日心说”出现,这种认识才得以改变。

B. 我们认为鲸鱼和海豚都是“鱼”,但在生物学的范畴内,它们都不属于鱼类。

C. 虽然所指称的对象相同,但是“水”属于日常概念,“HO”属于科学概念。

D. 牛顿提出了“质量”的概念以区别于“重量”,但在普通人眼里两者是一回事。

5. 下列对文章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①段从概念与日常经验的关系角度,说明了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不同。

B. 第③④段用事实与概念的更新,说明了科学概念与自然概念的不同。

C. 第⑤段从科学概念的来源角度,说明了科学概念与自然概念的不同。

D. 第⑥段用普通人对概念的理解与使用,说明了科学概念和自然概念的不同。

6. 从上文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

A. 在感知事实的基础上形成概念,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B. 科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们对基本概念的重新审视和建构。

C. 即使与自然概念存在冲突,只要基于实证,科学概念就能得到公认。

D. 在一个成熟的科学理论中,科学理论概念最终将逐步取代自然概念。

7. 以第⑦段为例,分析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6分)

风筝仙女 铁凝

①家居市区的边缘,楼房前边是一大片农民的菜地。凭窗而立,眼前地阔天高,又有粪味儿、水味儿和土腥味儿相伴, 才知道你每天吃下去的确是真的粮食, 喝下去的也确是活的水。

②我们不必担心再会有房子遮挡抛向远处的视线了。有消息说市政建设部门在规划把这片菜地变成一座公园。这使我们在侥幸的同时,又觉出一点儿失落,公园对于一座城市算不上什么奇迹,而一座城市能拥有一片菜地才是格外地不易。公园与生俱来地有一种刻意招引市民的气质;菜地可没打算招谁,菜们自管自安稳地在泥土里成长。

③通常,四周的居民会在清晨和傍晚沿着田间土路散步,或者小心翼翼地踩着垄沟背儿在菜畦里穿行。只在正月里,当粪肥在地边刚刚备足、菜地仍显空旷、而头顶的风已经变暖了的时候,才有人在开阔的地里撒欢儿似地奔跑,人们在这里放风筝。

④我的风筝实属普通,价格也低廉,才两块五毛钱。这是一个面带村气的“仙女”,鼻梁不高,嘴有点鼓;一身的粉裙子黄飘带,胸前还有一行小字,“河北邯郸沙口村高玉修的风筝”“批发优惠”什么的。如此说,这“仙女”的扎制者,便是这位名叫高玉修的邯郸农民了。虽说这位高玉修描画“仙女”的笔法粗陋幼稚,选用的颜料也极尽单调,但我相中了它。使我相中这风筝的,恰是“仙女”胸前的这行小字。它那表面的商业味道终究没能遮住农民高玉修骨子里的那点儿拙朴。他这种口语一般直来直去的句式让我决定,我就要这个“仙女”。

⑤傍晚之前该是放风筝的好时光,太阳明亮而不刺眼,风也柔韧并且充满并不野蛮的力。我举着我的“仙女”,小跑着将她送上天空。近处有放风筝的邻人鼓励似地督促着我:“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⑥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⑦这热情有力的鼓动在我耳边呼啸,在早春的空气里洋溢,丝线从手中的线拐子上扑簌簌地滑落着,我回过头去仰望长天的“仙女”,快速而小心地松着手中的线,一时间只觉得世上再也没有比这“风筝仙女”更像“仙女”的东西了。她那一脸的村气忽然被高远的蓝天幻化成了不可企及的神秘;她那简陋的衣裙忽然被风舞得格外绚丽、飘逸;她的态势忽然就呈现出一种怡然的韵致。放眼四望,天空正飞翔着黑的燕子褐的苍鹰,花的蝴蝶银的巨龙……为什么这些纸扎的玩艺儿一旦逃离了人手,便会比真的还要逼真?就好比天上的风给了它们人间所不解的自在的灵魂,又仿佛只有在天上,它们才会找到独属自己的活生生的呼吸。

⑧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

⑨有些时候,在我们这寻常的风筝队伍里,也会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人。一辆“奥迪”开过来了,车上下来两三个衣着时髦的男女,簇拥着一位手戴钻戒的青年。青年本是风筝的主人,却乐于两手空空——自有人跟在身后专为他捧着风筝。那风筝是条巨大而华贵的“蜈蚣”,听说由山东维坊特意订制而来,那线拐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器械,滑轮和丝线都闪着高贵的银光。

⑩“蜈蚣”缓缓地迎风而起了,确是不同凡响地好看。四周爆发出一片叫好声,善意的人们以这真诚的叫好原谅了“钻戒”不可一世的气焰。我却有点为“钻戒”感到遗憾,因为他不曾碰那“蜈蚣”,也不曾碰一碰风筝线,只在随员替他将“蜈蚣”放上蓝天之后,他才从他们手中接过线盒拎住。他那神情不像一个舵手,更像一个被大人娇纵的孩童。

我想起一个爱放风筝的同事。他曾告诉我,小时候在乡下时,糊风筝买不起线,就用家里没有用的碎棉线一段段接起来,代替风筝线。线的接头太多,也不结实。有一次他的风筝正在天上飞着,线断了,风筝随风飘去,他就跑着追。为了那个风筝,他一口气跑了七八里地。

我知道我开始走神儿,我的风筝线就在这时断掉了。风把“仙女”兜起又甩下,“仙女”摇摆着身子朝远处飘去。天色已暗,我开始追赶我的“仙女”,越过脚下的粪肥,越过无数条垄沟和畦背,越过土路上交错的车辙,也越过“钻戒”们不以为然的神色。我坚持着我的追赶,只因为这纯粹是“仙女”和我之间的事,与别人无关。当暮色苍茫、人声渐稀时,我终于爬上一座猪圈,在圈顶找到了歪躺在上边的“仙女”。我觉得这“仙女”本是我失散已久的一个朋友,这朋友有名有姓,她理应姓高,与邯郸沙口村那个叫做高玉修的农民是一家人。

大而圆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地悬在了天空,在一轮满月的照耀下,我在想究竟什么叫做放风筝。我不知道。但是,有了风筝的断线,有了“仙女”的失踪,有了我追逐那“仙女”的奔跑,有了我的失而复得,我方才明白,欢乐本是靠我自己的双脚,靠我自己货真价实的奔跑到达我心中的;联接地上人类和天上“仙女”之间那和平心境的,其实也不是市场上出售的风筝线。

8. “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分析其在表达上的效果。(3分)

9. 第画线句中的“突然”一词别具匠心,请对此加以赏析。(3分)

10. 本文以“风筝”为线索,写到了“戴钻戒的青年”和“我的同事”,分析作者这样构思的意图。(5分)

11. 有人认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流露的对乡村的情感与她在《哦,香雪》中的表达有矛盾。对此你怎么看?简要阐述理由。(5分)

(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8分)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①

黄庭坚

前日幽人②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③。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①此为黄庭坚于熙宁四年辞去叶县尉职务时所作。平舆,在今汝南县,汝水流经此地。②幽人,指李子先,与黄庭坚是同乡好友,时在并州担任佐吏曹的小官。③青袍,品级低下的官吏所穿的服装。

12. 这首诗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 )(1分)

A.《山谷外集》 B.《草堂诗余》

C.《古诗纪》 D.《唐诗别裁集》

13. 以下关于本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首联主客并提,构思巧妙。

B. 颔联实写夜景,触动真情。

C. 颈联巧用典故,寄意深远。

D. 尾联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14. 诗题中有一“怀”字,简要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着“怀”字来写的。(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张臣传

①张臣,号东山,故榆林健儿。矫捷精悍,常陷坚。擢为队率,同千夫长刘朋守黄甫川。朋遇虏丧马被围,单骑驰救,射虏,中其魁,夺虏马,载朋归。已,代朋为长。有卒张英被虏,从虏犯韩家山。臣率众御虏,虏败,获英。英泣而呼:“故汉人,为虏胁至此。”竟免之。归台司喜曰人以首虏功多邀赏若不妄杀异日当为大将。

②嗣后,数遏虏,功居最,迁宣府膳房堡守备。虏大众入,我兵寡,环攻台上,相支以日,欲生得臣。臣召麾下酌水为酒,饮而歌呼,虏莫测所为,不敢登台。夜分决道出,从境外取捷迳归。当事者奇其胆略,迁延绥入卫游击,防古北口。

③土蛮拥众十万寇永平、滦州,部兵千人往援。诸将就善水草顿舍自保,臣独请战。辽帅王志道曰:“虏众我寡,战不利,一败涂地,奈何?”臣曰:“虏虽众,抄虏骈衍佖路,以我易与,击其惰归,时不可失。国家养士谓何?无一矢相加遗,窃耻之,愿为诸君刷耻。”帅疾声揖之:“君志大,言大,何藉吾等!”臣忿,与其部呼天为誓,不与贼俱生。擐甲而驰,曰:“惟余马首是瞻!”众从之,无不一当百,欢声震天。虏以数骑尝我,臣手刃之。虏骇,折北不收。追至棒槌崖,斩首百有奇,尽还所略。诸将尾进斥闉要遮,虏眯乱堕崖死,溪谷几平。自是五十年,虏不敢大寇蓟门。

(节选自《明史钞略》,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常陷坚( )

⑵何藉吾等(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⑴部兵千人往援( )

A. 安排 B. 率领 C. 部队 D. 训练

⑵以我易与( )

A. 给予 B. 对付 C. 帮助 D. 亲附

17.用“/”为第①段画线部分断句。(3分)

归台司喜曰人以首虏功多邀赏若不妄杀异日当为大将

18.把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虏以数骑尝我,臣手刃之。虏骇,折北不收。追至棒槌崖,斩首百有奇,尽还所略。

19. 第③段中张臣反驳王志道的话可谓针锋相对,请对此加以分析。(3分)

20. 张臣三次面对以寡敌众的情形,总能出奇制胜或化险为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张臣用了哪些策略。(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序洛诗 白居易

①《序洛诗》,乐天自序在洛之乐也。

②予历览古今歌诗,自《风》《骚》之后,苏、李以还,李陵、苏武始为五言诗。次及鲍、谢徒,迄于李、杜辈,其间词人闻知者累百,诗章流传者巨万。观其所自,多因谗冤谴逐,征戍行旅,冻馁病老,存殁别离,情发于中,文形于外。故愤忧怨伤之作,通计今古,什八九焉。世所谓文士多数奇,诗人尤命薄,于斯见□。又有以知理安之世少,离乱之时多,亦明矣。

③予不佞,喜文嗜诗,自幼及老,著诗数千首。以其多矣,故章句在人口,姓字落诗流。虽才不逮古人,然所作不啻数千首。以其多矣,作一数奇命薄之士亦有余矣。今寿过耳顺,幸无病苦,官至三品,免罹饥寒,此一乐也。大和二年,诏授刑部侍郎。明年,病免归洛,旋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居二年,就领河南尹事。又三年,病免归履道里第,再授宾客分司。自三年春至八年夏,在洛凡五周岁,作诗四百三十二首。除丧朋、哭子十数篇外,其他皆寄怀于酒,或取意于琴。闲适有馀,酣乐不暇。苦词无一字,忧叹无一声,岂牵强所能致耶?盖亦发中而形外耳。斯乐也,实本之于省分知足,济之以家给身闲,文之以觞咏弦歌,饰之以山水风月。此而不适,何往而适哉?兹又以重吾乐也。

④予尝云:“理世之音安以乐,闲居之诗泰以适。”茍非理世,安得闲居?故集洛诗,别为序引,不独记东都履道里有闲居泰适之叟,亦欲知皇唐大和岁有理世安乐之音。集而序之,以俟夫采诗者。甲寅岁七月十日云尔。

(选自《白居易文集校注》)

21. 以下虚词填入第②段方框处,最恰当的是( )。(1分)

A. 也 B. 矣

C. 乎 D. 焉

22. 以下对文中提及的“洛诗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集中的诗歌多为愤忧怨伤苦叹之作。

B. 集中的诗歌为诗人情感的忠实表达。

C. 集中的诗歌皆为闲适酣乐寄怀之作。

D. 集中的诗歌皆为采诗者观民风而作。

23. 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4分)

24. 白居易在这篇序中提出了“情发于中,文形于外”的创作原则。结合《琵琶行》,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现这种创作观的?(5分)

三 写 作 70分

25. 作文

对某个群体的固有印象,有时会影响我们对这个群体中个体的评价。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⑴自拟题目;⑵不少于800字。

2019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高三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 (5分)

⑴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孟子 ⑵弦弦掩抑声声思

⑶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2. ⑴B(2分) ⑵C(3分)

二 阅读 70分

(一)(15分)

3.(几何学里圆的概念)彻底去除了圆在自然概念中所包含的感性成分(2分)

4. B(3分)

5. A(3分)

6. C(3分,选择A得2分)

7. 对“日常语汇”“科学术语”“科学理论”等概念运用准确。多用限制、修饰语,如“来自日常语汇的”“在一门成熟的科学中”“都”“或多或少的”等,使表意更严密。表达上逻辑清晰,说明了来自日常语汇的科学术在科学与日常生活领域用法的差异及其原因。(4分,写出两点即可)

(二)(16分)

8. 这句话反复出现,从侧面写出风筝借着风力越飞越高的飘逸姿态;也充分表达出我在放飞风筝时逐渐高涨的欢悦情绪;抒发了我对风筝自在高飞的赞叹,以及对自然的亲近和渴望。(3分)

9. “突然”一词突显出皓月升空的动态,直观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变化,也巧妙地表现出我一路追逐风筝的过程与心无旁骛的状态。同时,“突然”与“沉甸甸”“悬”相搭配,描摹出明月朗照的情态,呼应了我对“欢乐”的顿悟,也与我找到风筝后明朗、平和的心境相映衬。(3分,月亮升的情态、我的顿悟、我的心境、)

10. “戴钻戒的青年”与其他人、尤其是“我的同事”放风筝构成对比:前者代表了一种物质化的生活,物质的丰足滋生了傲慢,使人无缘体会真正的生活乐趣;后者物质匮乏,却执着地向往并创造生活的乐趣,也懂得珍惜平凡而美好的事物。作者以这样的对比讽刺物质文明发展后人性的变异,表达出对都市人失落本真的遗憾。由“我的同事”对风筝的追逐也引出我对风筝仙女的追逐,引发了我对快乐的感悟:快乐是在真实的、脚踏实地的追求中获得的。(5分)

11. 不存在根本性矛盾。本文和《哦,香雪》都赞美了乡村生活的自然、清新,赞美了乡村人身上淳朴、沉稳、内敛的气质;是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不同时期对现代文明的思考。《哦,香雪》创作于八十年代初期,是站在山村姑娘的视角,表达她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现状的渴望。本文是站在都市人的视角,对高速发展的都市文明的审视,对物质发展之后所产生的功利、浮躁的心态的反思,此基础上表达对乡村、对土地的亲近,意在呼唤心灵的回归。(5分,只做判断未说明理由,得1分)

(三)(8分)

12. A(1分)

13. B(2分)

14. “怀”在诗中是惦念,也是寄托心志之意。首句开门见山写友人李子先和自己一样作小官而不得志,为“怀”字提供了丰富的内容;颔联中以“心随汝水”直写怀友,又想象友人在并州赏月,兴致与皓月争高,将“怀”字具象化;颈联以千里马比喻友人,表达对友人的赞赏及对友人与自己不遇的愤懑,深化“怀”字的内涵;尾联遥想故乡的美景,呼唤朋友解官共游,引发友人共情,为“怀”字做结。(5分)

(四)(19分)

15. ⑴攻破、占领(1分) ⑵依靠(1分)

16. ⑴B(1分) ⑵B(1分)

17. 归 / 台司喜曰 / 人以首虏功多邀赏 / 若不妄杀 / 异日当为大将(3分,每处1分,多断一处扣1分)

18. 敌人用几支骑兵来试探我军,张臣亲手杀了他们。敌人害怕了,败走而不能成军。张臣率队追到棒槌崖,杀了一百多人,夺回了所有被抢走的物资。(6分,以、尝、手刃、折、有奇、略)

19. 针对王志道说“虏众我寡,战不利”,张臣认为正可利用敌人轻敌的心理,攻其不备,有取胜之机。针对王志道担心“一败涂地”,张臣认为即便可能失败也要抗敌以报国。针对王志道的萎缩态度,张臣以“窃耻之”相讽刺,表达对贪生怕死、不忠国家之徒的蔑视。(3分)

20. 第一次以“擒贼先擒王”之策救出刘朋;第二次张臣用“空城计”迷惑敌人,乘其不备突围;第三次先发制人,以乱敌人军心。(3分)

【参考译文】

张臣,号东山,原先是榆林的士兵。强健勇猛,常常能攻入敌人坚固的阵地。他被提拔为一队兵卒的首领,和千夫长刘朋守卫皇甫川。刘朋遇到敌人,失马被围,张臣单身匹马前来援救,射击敌人,射中了敌人的首领,夺走了敌人的马,载着刘朋回来。不久,代替刘朋为千夫长。有一个士兵张英被俘虏后,跟着敌人侵犯韩家山。张臣率领众人抵御敌人,敌人战败之后,捕获了张英。张英哭着大喊:“我本来是汉人,是被敌人胁迫到这里的。”最终张臣赦免了张英的罪。回去之后,台司高兴地说:“别人以俘获的敌人、功劳多来邀取奖赏。你不随意乱杀,他日会成为大将领的。”

之后,张臣多次阻击敌人,功劳最大,升迁为宣府膳房守备。敌人有众多士兵前来侵犯,我方的士兵少,围攻台上,支撑了几天,敌人想活捉张臣。张臣召集手下士兵舀水为酒,一边喝酒一边歌唱,敌人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不敢登台。张臣夜晚突围出堡,从堡外选取便捷的小路返回。当权者认为它胆略过人与众不同,升迁延绥入卫游击将军,防卫古北口。

土蛮率领十万士兵侵犯永平、滦州,张臣率领一千士兵前往救援。将领们前往水草丰茂的地方休整自保,唯独张臣请求作战。辽帅王志道说:“敌人众多我军兵少,作战没有好处,一败涂地,怎么办?”张臣说:“敌人虽多,他们一路抢劫掳掠,认为我们容易对付,在他们懈怠返回的时候出击,这个时机不能失去。国家供养人才为了什么?没有为国家受过一箭之伤,我私下里对此感到羞耻,希望为你们洗雪耻辱。”王志道拱手行礼并高声说道:“您的志向远大,口气也大,还依靠我们做什么!”张臣很生气,和他的部下呼天发誓,不与敌人共存活。张臣穿上铠甲,一马当先,说:“大家听我的命令行动!”部众们跟着他,没有人不是以一当百,欢呼声震动天地。敌人用几支骑兵来试探我军,张臣亲手杀了他们。敌人害怕了,败走而不能成军。张臣率队追到棒槌崖,杀了一百多人,夺回了所有被抢走的物资。将领们尾随堵截,敌人们迷乱坠崖而死,山间的河沟几乎被填平了。从此五十年,敌人不敢大肆入侵蓟门。

(五)(12分)

21. B(1分)

22. B(2分)

23. 以自己这五年的官职变迁,一方面印证上文所说的“官至三品、免罹饥寒”,过着身闲家给的生活;另一方面通过“旋”“再”等词,突出了皇恩浩荡,自己身处理安之世,也为后文的论述做铺垫。(4分)

24. 《琵琶行》的序中就交代了文章的创作缘由,诗人听了琵琶女的曲子和悲惨身世之后,触动了自己被贬漂泊的身世经历,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于是创作了这首寄寓了因无故被贬而愤懑不平的诗歌。(5分)

【参考译文】

《序洛诗》,是白居易自叙在洛阳的快乐生活。

我遍览古今诗歌,自《诗经》《离骚》之后,苏武、李陵以来,李陵、苏武开始写五言诗,依次而及鲍照、谢朓等人,直到李白、杜甫等,这中间闻名的词人有好几百个,流传的诗章极多。看它们所写的缘由,大多因为受谗言被冤,被贬谪放逐,远行屯守边疆,受冻忍饥,生病年老,生死别离,内心产生了情感,通过诗文表现出来。因此愤忧怨伤之作,总计而言,在古今作品中占十之八九。世人所说的文人命运大多坎坷,诗人命运尤其不好,由此可见。因此又知道政治修明安定的时代少,战乱的时代多,这也很明白了。

我不才,喜好诗文,从小到老,写了几千首诗。因为诗文多,所以我的诗句被人吟诵,我的名字落入诗人之列,虽然我的才华赶不上古人,但是我所写的不止几千首,正因为诗文写得多,我做一个命运不好的读书人是绰绰有余了。现在我已经年过六十,所幸没有痛苦,官至三品,免于遭受饥寒,这是一大快乐。大和二年,皇上下诏授予我刑部侍郎。第二年,因生病免去官职回到洛阳,不久被授予太子宾客的官职分管东都。过了两年,就任河南尹事。又过了三年,因生病免去官职回到履道里居所,第二次被授予太子宾客分管东都。从大和三年春到大和八年夏,我在洛阳总共五周年,写了四百三十二首诗。除去悲悼朋友、哭悼儿子等十几篇之外,其他都是在美酒中寄托情怀,或在琴瑟中采取情意。闲适之余,总是饮酒游乐。没有一字为表达痛苦之词,没有一声为表达忧虑之音,这难道是能勉强得来的吗?也是内心产生情感,通过诗文表现出来而已。这种乐趣,其实本源于明白本分自知满足,再以家庭富足生活闲适辅助,以饮酒赋诗歌咏修饰,以赏看山水风月装饰。这还不感到舒适,到哪里才会感到舒适呢?这又让我的快乐更进了一层。

我曾经说:“安定时代的文辞安闲快乐,闲居时候的诗歌安宁闲适。”假如不是安定的时代,怎么能过上闲居的生活?因此收集在洛阳所作的诗歌,另外为它做一篇序文。不只是记叙洛阳履道里有一个闲居安适的老头,也想要大家知道大唐大和年间有安定的时代安乐的文辞。汇聚成集,为它做序,以待那些采诗的人。甲寅年七月十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提高作文水平看什么书 父爱作文800字初中 我的铅笔盒作文 秋之韵的作文 关于大丈夫的作文 四季的雨作文 妈妈对我说作文400字 做水果沙拉作文300字 五年级作文春天 有关真情的作文 多样的我作文 关于母校的作文500字 我的老师为主题的作文 摘菜作文600字 家书英语作文 捏泥人作文300字 以自信为主题的作文 坚守道德底线作文素材 我是书迷作文400字 青春自护暑假安全作文 龙井茶作文 有关自由的作文素材 游漓江作文 仓鼠四年级作文 冬天风景作文200字 5年级作文400字 关于过六一的作文 感受关爱的作文 新学校新同学作文 欲扬先抑写人作文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