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知识 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发挥效果

2021-01-03 21:40:01
相关推荐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他父亲也难不倒他,因此很骄傲,自认为是天下无敌。公元前262年,秦国对赵国大举进攻。赵孝成王听信谣言,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成为一军统领。赵括代替廉颇之后把原有的规章制度全都改变了,把原来的军吏也撤换了,一时人心惶惶、军心涣散。最后赵军被秦军大败,赵括也被秦军的万箭射死了。

这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纸上谈兵故事。赵括虽然熟读兵书,但他并没有把每次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行动,消化成自己的经验。最终,变成了一个空有知识却无作战经验的空谈家。

我们的阅读经验与赵括的纸上谈兵何其相似。我们从小到大阅读了至少有百十本书,可最终一本书的内容也没记住,更不要说把这些书的知识转化成行动和能力。

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行动和能力的前提是我们要能快速得接收到书本所传达的知识,然后再把知识有目标、有步骤地转化成行动。《实用性阅读指南——把读到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一书为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和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技巧。

延伸

大岩俊之,一个成功的读书家!

Role Job法人、研讨会培训指导、读书法、思维导图、各种记忆术等能力的讲师。大岩俊之在成为讲师之前是一名成功的销售,但他为了成为讲师的梦想,走上了疯狂阅读的道路,在一年内阅读300本以上的书。一开始,大岩俊之在读书道路上走了不少弯路,在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金钱后,最终成为成功的读书家和行动派。

《实用性阅读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有效率地阅读、牢记读到的内容以及将书中内容付诸行动这三大方面。《实用性阅读指南》里面很多技巧我们可能在别的阅读类书中也阅读过,但大岩俊之用更更浅显的语言来传达这些技巧,并结合他切身的事例,使我们读者特别是没有阅读技巧的读者能更好地接收他的知识,并将知识转化成行动。

世界图书日

01

有效率阅读

1.确定读书的目的

在成人世界里,读书这一行为或多或少会带有功利性,有时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或目标,有时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等等。可我们好不容易牺牲下班时间阅读大量书籍,为什么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这是因为阅读是一种主动行为,需要我们带着目的去阅读。带着目的阅读会更加主动与专注,因此我们也能更集中注意力,更容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大学四六级考试时,有一个题型是长篇阅读,需要阅读一篇很长的文章,然后根据文章内容选出每个问题的答案。我每次做真题,长篇阅读这里花费的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而且正确率几乎100%。这不是因为我英语很好,而是我分析每年真题,长篇阅读问题的答案都在文章中,几乎是原文。所以我每次只看题目,找出题目的关键单词,然后去原文找到关键词,基本关键词所在的那句话中就有我需要的答案。

这是我以前读书为了高分时无意识利用的技巧,后来工作后,这种“先目的后学习”的技巧更是用到极致。工作中总是会碰到自己不会的知识,这时针对性补充知识效率总是很高。

2. 通过序言、目录和后记掌握概要

“序言”对一本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既要写得有趣易懂,又凝缩了一本书所有的要点。相当于在序言里作者已经为读者做好了内容概况和总结,如果不读这部分,读者就需要通读整本书,才能知道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

“目录”部分,解释了书的整体构成,看完目录,大体能够掌握一本书的内容。

“后记”通常会有作者对全书的总结升华、编撰此书之后的感想,有助于把握书的概要;而且阅读“后记”后,我们能了解一些作者和这本书的故事,更能拉近我们与作者和这本书的关系,激发我们的阅读热情。

这个技巧也叫略读技巧,我们还可以参考《沟通圣经 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中第十三章 “提高阅读效率 七条略读规则”里面的一些规则,来完善我们的阅读技巧:

.用你最快的速度阅读,毕竟这是略读的主要目标之一。

. 遇到有趣的地方,不要停下来,要继续看下去。

. 如果有标题、目录和总结,先读这几个部分。

. 阅读文件或篇章的第一段。

.阅读接下来每一段的第一句,而且只读第一句。

.这些段落的第一句,应该能够按照逻辑顺序连贯起来。

.在结尾的部分,放慢速度,把最后两三段完整读过去。

3.限时阅读,只摘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阅读一本书花一个月的时间的效果还可能不如花一天的效果。作者为了更好的支持自己的论述和读者更好的理解知识,总是用大量小故事来举例,我们读者很容易被这些小故事吸引,而如果时间很充分,我们就会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小故事上面,反而忽略了作者想要传达的知识。

时间与效率不是成正比的关系,反而时间的紧迫感更容易提升我们的效率。所以给阅读设置一个具体截止日期是非常重要的。

一本书中作者想要传达的知识很多,我们没必要全本照收,只吸收自己需要的知识就好了,有舍才有得,对于不需要的知识,需要果断的舍弃。

02

牢记内容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拿起一本以前读过的书,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本书作者大岩俊之准备创业时,在一年里竟然读完了300本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收货的只有300这个数字,不管他怎么拼命地读,还是没办法记住内容,读过即忘。

这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大脑原本就是善于忘记的。根据《大脑构造与科学学习法》一书中提到,大脑中约有1000亿个神经,如果把见过的景色、书本的信息、听到的人声等一一记住的话,不出5分钟大脑就会达到极限。为了不让自己达到极限,大脑平常不会去一直记忆信息,而是在不断删除。

那记忆是如何被遗忘的?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清楚地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了:

因此我们如果不去主动记忆,只需要一天时间就会忘记书本上的大部分内容。为了更好的记住读过的内容,我们也需要运用一些技巧:

1.反复阅读,留存记忆

我想考过研的人,可能其他单词都不记得了,但一定不会忘记“abandon"这个单词。因为它是单词书上的第一个单词,每次背单词都是从它开始,如此循环反复,记忆慢慢变得牢固,大脑就能一直处于“记得住”的状态。阅读也是如此,通过不断重复阅读自己需要的信息,就能记住这些内容了。

刚才提到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可以解释这种行为:

2.善用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又称帕雷托定律:社会上20%的高收入这占有80%的社会财富。此定律可运用于许多方面,在读书上则可归纳为“全书最重要的20%,占有80%的内容”。一本书动辄几万到几十万字,要记住全部的内容根本不现实。因此为了方便记忆,我们只需要从整本书中找到这重要的20%,然后只需记住这20%。

3.输出倒逼输入

写作是输出,阅读是输入。我们以前都是先阅读,然后再根据阅读来写作,如果我们先确定我们要写作的方向,再来阅读效率会更高,也更容易记住我们阅读的内容。

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已经很明确了我要写一篇书评,所以不管是略读还是精读我都会带着这个目的去阅读。阅读每个知识点,我都会尽全力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意思,然后考虑要怎么写,才能更好的让我读者接收;阅读全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本书的作者写了那么技巧,我是不是在我的书评中都要写出来还是只需要写出最重要的部分”、“那哪些是最重要的呢”、“哪些又是可以合并一起写的呢”......带着这样的目的,我花了不到两个小时就把这本书读完了,而且理清了本书的逻辑结构并大概清楚了我的书评的结构。

03

开始行动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收获知识,然后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学习知识是准备阶段,行动才是开始。

本书作者大岩俊之从决定要创业到真正开始创业,前后花了5年时间。在这5年的时间里,大岩俊之读了大量的书籍,却始终没有迈出第一步。他一直被“怎么运用这些学过的创业技巧?”“什么时候辞职?”“辞职之后的生活该怎么办?”等问题困扰,而没有勇气开始他创业的第一步。

知识,只有付诸行动才能发挥其效果。

我们每学到一个知识点,都需要用它指导我们的行动:

. 读了关于阅读的书,改变自己的读书方法;

. 读了关于文案的书,修改我们文章的标题

. 读了关于教学的书,活用于自己的培训中。

无论读了什么书,一定要结合行动,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如何将知识转化成行动,作者也给出两条技巧:

1.设置可执行的目标

阅读完一本书后,我们一定要有接下来我要利用学到的知识做些什么的想法,这些想法就是行动目标,并且要用“何事、何时、多少”具体的数字表示出来。具体目标的设置可遵循smart法则:

为了让我们更有动力达成目标,我们可以想象达成目标的样子:

. 达成目标的时候,具体会处于怎样的状态?

. 达成这个目标后,你觉得自己会是什么心情?

. 达成这个目标后,会感觉到什么?

用我们的五官来感受达成目标的状态,对于达成目标的动力会大大加大。

2.明确现在的位置,思考与行动目标之间的差距

行动目标足够清晰了以后,就必须把握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如果达成目标时的状态是100%,那么现在是百分之多少?

从“现在的状态”到“最好的状态”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我们需要缩小的差距。

一口气吃不了一个胖子。从“现在的状态”到“最好的状态”肯定不是一步而跃的,是一个循序渐进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在“现在的状态”上,加10%,然后问问自己“为了达成加10%以后所在位置的目标,自己能做些什么?”可以使用5W1H提问范例:

. 怎么做?

. 和谁做?

. 在哪里做?

. 何时做完?

为了达成目标,尽可能地多想出一些具体的行动方案(至少5个),然后从中选出一条最想做的。让自己的想法转化成能力,需要自己给自己支持。这时候问问自己:“其中最想着手做的是什么?”“如果这么做了,会有什么结果吗?”然后我们就可以进入“行动”模式了。

行动时可以细化步骤,“为了能这么做,这一周里我可以干些什么?”“什么时候去做”、“准备做到什么时候”。然后将我们的行动告诉他人,确保我们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了。

没有给自己带来改变的读书是一种浪费,只有把书中知识行动中反复实践了,我们才能确保自己掌握了这一知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阅读的书内容都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写出的知识,我们要验证这些知识是否是正确的唯一方式就是将这些知识付诸行动,在行动中实践、验证知识。纸上谈兵是无知的笑话,“空读书”也一样是。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妹妹被哥哥打屁股作文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作文 藏在心里的什么作文 做一次家务作文 原来如此作文400字 良好的心态作文800字 关于自律的作文600字 亲情的作文800字初中 寻常的日子也芬芳作文 专四作文满分多少分 最敬佩的人作文600字 美好的生活作文600字 逆境出人才作文600字 改变作文600字初中 作文最美的风景600字 帮忙写作文的软件 英语作文翻译成中文 青春在路上作文800字 脱裤子打屁股的作文 初一的作文600字 友谊还会继续作文600字 不可怕作文600字初中 初中作文开头结尾优美段落 游记作文开头怎么写 我的意中人作文 我渴望长大500字作文 作文我的童年500字 致即将毕业的自己作文 时间过得快的作文开头 守住本分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