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黄梅戏表演 黄梅戏的花腔与语言伴奏 有什么特点和魅力?

2021-01-03 21:40:01
相关推荐

黄梅戏的花腔,“花腔”是“花腔”“小调”的总称。黄梅戏起源于民间歌舞,继而出现阶段性的成果,即“二小戏”“三小戏”,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上百首小曲杂调的“花腔”腔系。“花腔”与民歌大不相同,因为它从随口而歌发展到规定的戏剧情境,尤其从“草台”进入“舞台”,表达演唱角色的意愿。因此,如今所见所闻的花腔、小调,具备了戏剧性音乐的特征,是一种民歌式的曲牌体制。

“花腔”是调式丰富的腔系,有宫、商、角、微、羽典型的五声调式,还有运用偏音的五声性的六声调式;宫、微调式属于大调性质,羽、角、商调式属于小调性质;它们在节奏律动的驱使下,跌岩起伏,表达人们欢欣愉悦的情愫,既轻盈又乐观,成为黄梅戏音乐中的一种品质;从唱词看,花腔快人快语,质朴生趣,如《夫妻观灯》中“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矮子来看灯,他挤在人网里蹲。胖子来看灯,他挤得汗淋淋。瘦子来看灯,他挤得一把筋”

就是一个例证;花腔多用简单的上下句结构,句间常用二、四、六锤等锣鼓伴奏,词格多有变化,用“咿、喘呀”等虚词衬字,显得十分活泼生动,比如“汲水调”中的唱词:“走出门来抬头看,三条大路走中间,奴家的小情歌”加进衬词则变成“走出门来咦么郎当,抬头看呀儿郎当,三条大路嗨嗨咦儿啃嗨嗨呀儿啃走中间,咦么郎当,郎当……奴家的小情歌。”不难看出,许多花腔中的衬词、衬字是曲调不可缺少的,使两句头、三句头小曲丰满起来,但不要过多过频。

花腔戏是在民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各地各种民歌的风格各异,所以绝大多数的花腔小戏是专曲专用,比如“打猪草调”“对花调”只能用在《打猪草》中,“观灯调”“开门调”只能用在《夫妻观灯》中等;花腔在大戏中仅作为插曲之用,在串戏中使用的方式方法与小戏类似;花腔在用法上还要注意某一曲调的变化,再以“打猪草调”为例,陶金花上场和金小毛上场所唱是有区别的,女腔在一个八度音域内活动,男腔则在六度音域内活动,尽量避开女腔的最高音;《打猪草》前半部分使用“打猪草调”,男腔、女腔在旋律上各不相同,后半部分则使用“对花调”,由对唱转入齐唱,进而形成“对花调对板”,使表演者和观众都有情不自禁的互动感觉。

黄梅戏的语含与伴奏,黄梅戏的语言,这里说的是黄梅戏以安庆地方语言为基础,属于北方方言语系(江淮方言为妥)。整本大戏中常见七字句、十字句,前者是二、二、三结构,后者是三、三、四结构,且曲调多用垛句;小戏中的语言多有变化,三、四、五、六、七字不一,其中又有诸多口语;唱念方法近似普通话;整体大戏中用韵母念、官话唱等,小戏或串戏则多用安庆地区的乡土之音。

黄梅戏的伴奏大体上分为几个演变阶段:先是民间田野的自乐自唱,然后逐步进入“三打七唱”;大约在抗日战争期间,使用京胡:此后又以二胡为伴;后以高胡为主要的伴奏乐器,进而形成以民族乐器为主、欧美乐器为辅的混用乐队。再说一下打击乐器,即锣(大锣、小锣、圆鼓等),先是三人使用打击乐器,加上帮腔,逐渐发展成七人奏乐。自20世纪30年代之后,打击乐器常用槌、锣等,槌分一至九桶或十三半槌;锣是“一字槌”等,加之京剧中的《仁枪》《大开门》等曲牌的融入,才使黄梅戏的音乐伴奏完美起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优质作文 书信作文格式 我是什么 作文 初一作文500 作文我的烦恼 误会 作文 钓鱼的作文 家风的作文 春季作文 小兔子的作文 思念的作文 优秀作文800 疯狂作文 四年级语文作文 消防员作文 行走作文 优秀作文500 语文高中作文素材 作文打屁股 自由的作文 热闹作文 作文题目初中 温馨作文 守护作文 作文 我的梦想 高兴作文 眼睛 作文 南京作文 作文题记 孤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