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桂林美丽的山水光环里 还有曾被忽略的珍贵佛塔

2021-01-04 06:35:02
相关推荐

这些和美丽桂林山水相辅相成的珍贵佛塔也非常值得去细赏

枯水季节的象鼻山

冬日的桂林,少了游人的喧哗,整个城市显得悠静而祥和,前段时间全国普遍的强冷天气和强降雪,在桂林的周边也有许多能看到美丽雪景的地方,却也懒得一动,而是选择了蜗居在家,等强冷天气过后,瞅准了有暖阳的时间,便也按捺不住了,美名曰去活动活动筋骨,晒晒冬日的暖阳,于是陆续走访了市区中心地带的三座佛塔——塔山的寿佛塔、象鼻山的普贤塔和位于木龙古渡临江岩天然蛤蟆石上的木龙塔。

其实,这三座塔,对于每个桂林人来说,要去观赏都不难,或许每天上班的途中,或是外出逛街买菜的路上,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存在,可难的是,需要一个很悠闲的姿态,一个平和的心气,去感受它们的古往今来。当一个人从“旅游”的初级阶段,过渡到“旅行”的时候,“慢旅行”才是发现一切美好的开始。

塔山——寿佛塔

塔山,位于漓江和小东江的塔山岛上,隔江与穿山相望,寿佛塔就建在陡峭的塔山之上。

出门顺着穿山路往南走,就可以来到塔山脚下的刘家村,当强冷空气肆虐过后,看到小东江对岸的穿山公园里,桃花傲然开放,当寒冻来临的时候,春天还会远吗?

蓝天映衬下的桃花,分外耀眼,在这暖洋洋的冬日里,一扫前几日的彻骨寒冷,人也因此而爽心悦目。

刘家桥连接起了小东江两岸的交通,也把穿山公园和塔山连接在了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的游览区域。

2017年3月18日凌晨1点左右,由于受到强降雨和大风天气的影响,塔山东侧山体突然发生岩石坍塌,崩塌所在位置相对地面高度约8~14米,崩塌下来的岩石总共约有60方,最大的直径约有1.5米,虽然过去差不多一年的时间了,但还可清晰的看到塌方后山体留下的痕迹。

非常重要的tips:在多雨的季节游览桂林的山山水水,一定要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在山脚下长时间逗留,因为桂林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体多为石灰岩,由于日常风化遇水后容易松动,很容易出现山体塌方的不可控因素。

塔山的登山道位于山体的南面,有石阶可顺道而上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桂林人,而且一直都居住在离塔山半径不超过1公里的区域,每天出出进进、来来往往都可以眺望到塔山,但很汗颜的说,我是第一登塔山,也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发现塔山的美。

在接近山顶的时候,石阶变得陡峭而盘旋,植被也没有山脚下的多了。塔山垂直高度不超过50米,因此,对于男女老少来说兼宜。

寿佛塔建于明代,是常见的中国七级六角形密檐式砖塔,通高13.2米,塔身呈梯形向上逐级收进,每层高度也递减,塔顶呈覆钵形,上承葫芦形宝珠刹顶,因北面嵌有“无量寿佛”而得名。

从下往上仰望寿佛塔,佛塔因角度的改变,而显得挺拔而庄重

当佛塔展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没想到是这么的精致而美丽,历经了600多年的风霜雨雪,依然留存完好。

正北面镶嵌的佛像已经出现风化而变得有些模糊。心生可惜,多么珍贵的史料文物,一直与自然风化无声的对抗着。

虽说这么写写画画不足取,也不应提倡,但是,从这些字里行间里,也看出了人们对佛的虔诚和信仰,对美好愿望的期盼。

对爱情的祈祷

对自己学业的诉求

对家人的祝福

站在山顶朝东北面俯瞰,是一个建设工地,城市的规划是把最后的城中村改造成为集旅游、文化、休闲、娱乐、商业等元素为一体的标杆性旅游项目。

从山上下来,右转是进村的小道,然而,从村里看到的塔山另一面,却是非常的陡峭,靠左边有一个柱子一样的山体是与塔山分隔开来的,一旁的村民告诉我,这柱子一样的山体,就像一只蜡烛,他们把它叫做“蜡烛山”。一山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过去,截然不同,这就是桂林山水的独特之处。

象鼻山——普贤塔

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标志,也是桂林历代人文荟萃地之一。在漓江的西岸观赏象鼻山,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是绝大多数人的观赏模式,但是,绕到山体后面,还有更精彩的人文风景,在水月洞,可以欣赏到很多有关象鼻山诗赋的摩崖石刻。

“象山水月”四个字,是泰国老华侨丁耀江老先生于1984年题刻,位于象鼻山后山水月洞附近。

绕到象鼻山后山,在象鼻子和象腿之间形成的这个天然洞穴,称作“水月洞”。水月洞长17米,高约12米,宽达10米。洞内最早的石刻是唐代文学家元结在象鼻岩用篆书刻写的“水月洞”三个字(见下图)。

洞内面积不大,却汇集了50多件历代著名诗人佳作的摩崖石刻, 其中宋代23件, 元代1件, 明代12件, 清代14件, 民国2件。内容有题诗、填词、题榜、铭文、传记、营缮纪事等。

上世纪的水月洞,允许游人来到洞前细赏那些珍贵的摩崖石刻,近几年来,考虑到安全因素,如今已被铁栏杆挡了去路,再加上风化的侵蚀,有些摩崖石刻已经字迹斑驳了。现代的文明不断的侵蚀着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历史财富,我们又将留下什么给子孙后代。

洞中最著名的诗是宋代蓟北处士的《水月洞》诗,细致的刻画了“天上月,洞中月,水中月”相互辉映的奇特景观,这就是著名的象山水月。

诗曰:

水底有明月,

水上明月浮,

水流月不去,

月去水还流。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为了水月洞里精美的石刻,曾3次造访象鼻山拓片。

在象鼻山的后山有一个高19米,宽3.3米,长13米,南北对穿半封闭形的通道。因在象鼻后侧故而得名象鼻岩。

原来未曾开放的象眼岩,近年也开放了。

在象眼岩看到的桃花江美景

普贤塔:是一座喇嘛式实心砖塔,建于明代初期,高13.6米,须弥底双层八角形,宝瓶式圆形塔身,上覆伞形盖,顶盖两圈相轮。矗立在象鼻山顶。

曾经一度在桂林导游员的导游辞中,是这样介绍象鼻山的传奇:

传说,这是一只天庭派来巡视凡间的神象,有一次,神象来到桂林,看到桂林遭受大旱之灾,劳不忍归,没有按期回到天庭,而违背了天令,被天兵天将用长剑刺死在漓江边,露于背部之外的剑柄就随着大象的石化而变成了这古塔,因此普贤塔又名叫“剑柄塔”。因塔身又像一座宝瓶,故也有“宝瓶塔”之美誉。

而普贤塔的得名,是因塔身第二层正北面嵌有的“南无普贤菩萨”之像。一声叹息,这青石上的刻像也模糊得难以辨认了。

在象鼻山顶的观光平台上往南眺望,就可以看到不远处的穿山和塔山。

象鼻山的水月和南面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天然的形成了“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西南保障”这几个字,篆刻于象鼻山体西面的半山上,我站在这里有好许时间,很新奇的发现,大凡上山或下山的人,很少有人知道这半道上,还有这么强劲有力的榜书石刻,只是我驻足观看时,才看到有人好奇的望望我,然后抬头望望山,蓦然发现头上有乾坤。

1935年冬天,为了有效防御日寇的侵略,国民革命军十五军参谋长何宣在象鼻山修建了坚固的碉堡和运输暗道。为了稳定民心,鼓舞斗志,又在象鼻山山门上,亲自书写并请石工凿刻了一方一丈二尺多宽的“西南保障”四个大字,以表达抵御日寇的气概与决心。此碑刻便一直保存至今,成为桂林人民奋勇抗击日寇不可磨灭的印迹。也印证了桂林自古以来都是南方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

这是前山登山道,要比后山的登山道陡峭,因此告诉外地的朋友们一个游览象鼻山的省力tips:

从后山登山,先到水月洞附近观赏象鼻山和漓江美景,眺望对岸的訾洲公园(訾洲烟雨是桂林老八景之一哦),蓝后观赏象鼻岩,登半山观赏象眼岩,山顶膜拜普贤塔,山顶观光平台俯瞰远处的穿山、塔山,蓝后从前山道下山,前山道除了“西南保障”四个字遥挂在登山道的头顶上方外,没有其他景点。

木龙洞外——木龙古塔

最近的出行很低碳、很环保,不是步行,就是扫二维码骑共享单车,趁着好天气,迈开脚步,跨过解放桥,今天要去另一座塔——木龙古塔。

慢旅行,能发现很多以前未曾感到的美好,从家到木龙塔的一段路程,是沿着漓江一路向北,路过伏波山公园时,远远看到半山亭,不同的角度,才发现在龙珠路上看到的半山亭那凌空的架势,好不威武。

木龙洞左倚叠彩山,右枕漓江,南北穿透,洞里停了不少的电动车,这些都是一些建筑工人的交通工具,在洞的北面出口的江边,正在修建一座凉亭,汗!

穿过木龙洞,往前走几十米,就可看到小巧玲珑的木龙古塔。

木龙古塔矗立在木龙古渡临江的一块天然蛤蟆石上,建于唐代,全塔高4.34米,由一块巨石雕刻而成。

木龙古塔塔基为三层鼓形莲瓣的须弥座,宝瓶形塔身,四面雕有神龛,南北龛造菩萨像、东西龛造佛像,均趺坐于莲花座上,六角星形伞盖及葫芦宝顶冠于十二层相轮的塔刹之上,冠以葫芦形宝珠刹顶。

与寿佛塔和普贤塔的砖塔结构不同,木龙古塔是一座石塔, 且小巧玲珑,独具一格,是桂林保存完好的古代石塔。

在古代的桂林城区里,漓江上没有一座桥梁,连接漓江两岸的交通,就是靠渡船,木龙古渡是当年船渡的繁忙之地。想当年,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坐着木船由北顺流而下,就在古渡登岸进城。如今的“木龙古渡”是桂林新二十四景之一。

木龙古渡附近的江面开阔,景色怎一个美字了得。

站在江边往北看,近处的铁封山和远处的虞山都临江矗立,这是山与水的天然完美结合,而漓江因为正处在枯水时节,河床下降,江石裸露,平添另一种山水景致。

沿着江边的休闲步道往北走,一条古驿桥向前延伸,带你跨过木龙湖和漓江的交汇处。

高大的古城墙已然使人感觉到城里城外的氛围,这是宋代时期的古城墙,如今在市区内能保存下来的已不多了,而显得弥足珍贵。

沿着古城墙继续北走,就到了东镇门——桂林18座宋代古城门中,仅剩的2座古城门之一(另一座是古南门),为南宋末期静江府城的外城门之一。两端城墙北连铁封山,南接叠彩山。

穿过城门,就进到了古代桂林的城内,东镇门在冬日夕阳下,显得威严挺拔。

东镇门名称由来:

铁封山雄踞城北入口,与鹦鹉山东西相峙,形成由北面进入桂林城的咽喉要道。铁封山有2峰(图中远处一高一矮两峰),西峰高于东峰,呈马鞍形。两峰间在绝壁处筑有城墙,依势南伸,直通东镇门,与木龙洞相接,有“铁封鹦鹉锁北关”之说。

从东镇门往西走,横过中山北路桥,就进入了桂林的城市名片景点——两江四湖核心景区了。本想慢行到桂湖后,扫一辆共享单车骑回家的,可到了宝积桥上,看到宝积山有登山道,甚感新奇,就沿登山道上山了。

(又一次很汗颜,知道宝积山,但这么几十年都一直不知道还有登山道可以上到山顶,无比惭愧)

宝积山为城北胜境,其名最早见于明正德年间镌刻于山麓的篆体“宝积山”三字,兼因山上奇石累累,似无数珍珠宝石堆积而成,故名。宝积山分南北两峰,中间低回,远看象个马鞍,山上树木繁茂,郁郁葱葱。山北有宝积岩、华景洞、华景塘。

宝积山上基本上见不到游客,我在山上的时候,也就只看到居住在附近的一个小男孩在家人的带领下,上到山上来溜达,光看这石道和铁索栏杆,就尽显寂静而充满沧桑。

早在唐宋时期,宝积山就已成了游赏胜地,壁间有宋明以来石刻10余件。1979年5月,在宝积岩内发现距今约3万年前人牙化石两枚、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等。

桂林老八景之一的“桂岭晴岚”:指的是,从宝积山上北望,铁封山、鹦鹉山、观音山一带雨后初晴,岚光紫雾飘渺其间的迷人景色。

宝积山所在的地理位置,是古代桂林城池的中心地带,登台远望,前后左右为华景塘、桂湖、漓江、八角塘所拱,四周则观音、鹦鹉、叠彩、独秀、骝马、老人诸山环绕。

冬日下午5点的阳光,和醺温柔,它把最后一抹余晖洒向老人山,映衬出石山老爷爷清晰的眉毛、胡须和慈祥的侧影。

一次无意间的城市漫步,却在不经意间,发现了平日匆忙脚步下,曾经被忽略的美好,也瞬间领悟了,旅行需要的不是数量上一处又一处间的不停穿梭,而是慢下来,去发现那些经过长久岁月沉淀下来的精华,这是我能理解到的旅行的真正意义。

2018,需要给自己一个改变,给自己安利一万个“慢旅行”的理由,去发现那些不经意的美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所在的班级作文 远足拉练作文600字 假期计划作文400字 让生活充满味道作文 自我介绍作文英语 作文感恩母亲600字 传统手艺的传承 作文 难忘小学时光作文 中秋节作文例文 相信团结的力量作文 如果什么作文600字 行走在春光里作文 读书感想作文400字 你好初中作文600字 高考迟到母亲下跪作文 给女生写小作文 游五龙山作文 编童话作文300字 美的瞬间800字作文 写事300字作文 师恩难忘600字作文 在路上作文700字 春游沙家浜作文400字 工匠精神作文500字 作文格子纸图片 遇见朋友作文500字 平凡的人600字作文 myhobby英语作文50词 关于仪式感的作文 有关网红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