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她用一双巧手 让潍坊风筝飞向全世界!

2021-01-04 08:40:01
相关推荐

生命因传承而精彩,在“时代记忆·非遗地图”上,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时代匠人们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本期非遗传承匠人:杨红卫,为“时代记忆·非遗地图”平台合作匠人——

杨红卫,女,1966年出生,潍坊“风筝王”杨同科第三代传人,首届国际风筝工艺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潍坊风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模范传承人、首批齐鲁文化之星、首批山东省“德耀齐鲁”荣誉讲师、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优秀匠心山东人、潍坊市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潍坊市杰出文化工作者、潍坊市民间艺术大师、潍坊民间艺术名家、潍坊十大“巾帼大师”。

每当到了秋高气爽的季节,来到公园空旷的草坪上,会发现人们正在双手摆弄牵拉着丝线,轻盈摇曳,天空中各式各样的风筝迎风起舞,他们放飞的不仅是中国的出色手工艺作品,更是流传千年的智慧结晶......

风筝制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已有2000余年,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墨子和鲁班以木材制成鸟禽状器械,放之能飞,称为“木鸢”。汉代后开始以竹篾扎成鸟禽状骨架,上糊以纸,称为“纸鸢”。后来又在纸鸢上附加竹哨、弓弦,放飞时因风吹而引起哨响弦鸣,声音悦耳,如同鸣筝,故称“风筝”。

作为潍坊风筝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杨红卫将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风筝工艺相融合,把神话故事、花鸟瑞兽、吉祥寓意等表现在风筝上,从而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风筝文化。

杨红卫的爷爷杨同科是有名的“风筝王”,风筝的五颜六色自然而然装点了杨红卫的成长之路。一把修竹刀、几支上色笔,真丝绢面材料厚薄有度,竹骨架与丝织布料刚柔相济,在纷繁复杂的几十道工序中,杨红卫便与风筝开启了人生相伴之旅。

1982年,她开始跟随爷爷系统的学习风筝的扎制,继承了爷爷的一部分扎制技巧和特点。1986年,20岁的杨红卫进入了当地的风筝厂,开始每天做风筝。“当时厂里的领导觉得我在这方面有点天赋,就把我调到了设计室,那时候自己想做一个什么样的风筝就有了更多的主动权。”杨红卫这样说道,在风筝厂工作的期间,曾到全国各地参加过各类风筝文化交流活动,这也打开了她做风筝的思路。1992年5月,杨红卫成立了自己的风筝作坊,潜心研究风筝技艺。

她的风筝手绘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制作骨架周正、左右对应、上下对称,一刀不小心就可能前功尽弃。精益求精的态度几十年如一日,杨红卫眼中充满了专注,风筝有骨有肉,更有神,一级风起飞,五级风不折。做骨架、刷糨糊、裁纸、贴糊、拉伸、微调、抚平,细微之处彰显非凡品质。一种坚持,一种倔强,正是杨红卫的匠心之本。

从艺数十年,杨红卫获奖无数。她设计扎制的龙头蜈蚣、“百子呈龙”获香港“世界同乐日”最佳设计和最长风筝放飞金奖;《八仙庆寿》获第四届中国画节文化艺术展示金奖;《百女朝凤》获山东省民俗文化博览会金奖;2018年4月24至26日,参加了在潍坊市青少年宫2018全国传统风筝制作技艺大赛并获得一等奖;2019年4月26至30日,参加了2019年全国风筝扎制大赛,又获得一等奖......

她曾应邀六进香港、三入澳门、四到台湾、两去德国、六赴美国、多次赴澳大利亚、埃及、新西兰、韩国、巴林等国家,传播杨家埠风筝故事,传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筝传统制作放飞技艺,培训学生、徒弟一万多人。她的风筝产品远销美国、德国、英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日本、希腊、巴林、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她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国家地理频道、香港凤凰卫视、台北电视台、埃及电视台、新西兰电视台,世界联合报等中外媒体广泛报道。

传承中国风筝文化,紧跟时代的发展,将民间习俗真正地融入到风筝的创作中去,通过杨红卫等所有风筝手艺人的努力,将非遗风筝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

更多作品欣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摔了一跤漫画作文 借秋景抒情的作文 微笑作文题目 经历是一种收获的作文 也是一种幸福作文 一件事的作文600字 我爱母校作文600字 打屁股作文女贝网 让座作文500字 人蚁大战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外貌描写 桃花作文200字 别了我的童年作文 关于教师节的作文300字 全国学生作文大赛 秋作文100字 我喜欢这样的生活作文600字 生活中发生的事的作文300字 必修一语文作文 记事文作文600字 数学老师的作文 关于打扫卫生的作文 我最喜爱的玩具积木作文 关于文明出行的作文 小学开运动会的作文 三年级的作文书 写景游记作文500字 我梦想的学校英语作文 关于关爱的作文结尾 我就要毕业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