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胡杨精神 薪火相传

2021-01-04 21:35:01
相关推荐

12月14日,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志军(右二)在学校附近的实验林里,带学生查看胡杨的生长情况。有人说,塔大师生的身上总有一股泥土味、羊粪味、牛粪味,这恰恰是群众对他们最高的褒奖。

新疆日报讯(记者谢龙摄影报道)“塔里木河呀啊故乡的河,多少回你在梦中流过,无论我在什么地方,都要向你倾诉心中的歌……”《塔里木河》这首传唱了几十年的经典老歌让世人知道了塔里木河。

在塔里木河畔还有一所因传承胡杨精神而声名远扬的学校——塔里木大学,今年其迎来了薪火相传的一甲子。

1958年建校之初,塔里木大学只有19名教师、500多名学生,自然条件恶劣,物质条件匮乏。

没有校舍,自己盖;没有粮食,自己种;没有教具,自己做。师生住的是地窝子,睡的是红柳床,黑板挂在树干上,讲义放在膝头上。

60年后,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大学矗立在塔里木河畔,与依河畔而生的胡杨林遥遥相望。相对于千年胡杨来说,塔里木大学仿似少年,处处充满生机,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2018年12月初,塔里木大学所在地阿拉尔市晴空万里。进入干净整洁的校园,现代感极强的图书馆、体育馆矗立校园之中,今日的塔里木大学已今非昔比。

退休教授闫春雨在塔里木大学工作、生活近60年,培养学生无数,且大部分留疆工作,犹如一棵老胡杨任凭雨打风吹,成就了一片胡杨林。“我这棵‘老树’扎了根,带的这些‘小树’也绿树成荫了,一甲子,没白费。”闫春雨教授欣慰感叹。

法学专业研二学生黄侨,在校学习六年多,已深爱上了这片南疆热土:“我愿意留在南疆,到基层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胡杨的种子非常小,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如果落在干燥的地面,它就耐心等待雨水的浇灌;如果落在潮湿的地方,当年就能生根发芽。”被塔大学生昵称为“胡杨公主”的李志军教授,经常以这句话作为开场白,“我们塔大师生何尝不是一粒胡杨种子,但我们有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南疆就是塔大师生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

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赵光辉认为,人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本,这个“本”就是服务南疆、服务兵团屯垦戍边事业的初心。2011年毕业的杨顺邦、2012年毕业的齐华玲在当地成家立业,他们和塔里木大学毕业留疆的万千学子一样,以实际行动践行“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这句话,为兴疆固边贡献着智慧和才干……

塔大虽然距离繁华很远,但却离乡村很近、离各族群众很近。60年,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85%留在新疆,68.5%扎根南疆,内地生52%留在新疆工作。

“天山作笔雪泡茶,兵团的精神传天下,昆仑立碑写校史,戍边育人乐在天涯,薪火传递永驻芳华……”仰望王震将军雕像,耳畔校歌《光荣塔大》回响,这正是一代代学子践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胡杨精神的生动注脚。

塔大建校初期,教职员工制作粉笔等教具(资料图)。

1965年塔大学生在上化学实验课(资料图)。

塔大建校初期,田间就是学生们实习的课堂(资料图)。

2003年12月9日,塔大园林系教授闫春雨(右二)在果园进行现场教学(资料片)。

12月14日,王兰(左)与冯宏祖查看实验结果。夫妇俩均是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从教26年来,培养了近50名硕士生、博士生。

12月15日,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教授张锐(中)在指导团场职工学习核桃剪枝技术。每年该校6个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的“百名专家、千名学生”走进田间地头,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塔里木大学师生在今年新落成的图书馆里学习。

12月16日,在阿拉尔市印象蓝泊湾生态观光园,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2012年毕业的齐华玲给游客讲解植物生长知识。

12月15日,在阿拉尔市大漠黑牛养殖示范基地,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2011年毕业生杨顺邦在查看牛饲料的品质。

12月14日,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学生在表演诗朗诵《甲子学府胡杨情》。当日,该学院举办以“胡杨精神育栋梁奉献青春建边疆”为主题的文艺晚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成长作文3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 反省作文 秋作文 景色作文 我的植物朋友作文三年级300字 那一刻我长大了免费优秀作文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自我介绍的英语作文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小学生写人作文 初三生活作文 童话作文400字 有关读书的作文 好习惯作文 传统节日的作文 小乌龟作文 名胜古迹作文 写花的作文 作文例文 采访作文 高三作文 春天来了作文二年级 作文《难忘的一天》 包饺子 作文 我的同学 作文 老师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300字 描写大海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