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游玩遇暴雨 苏东坡登高惊呼:天外黑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

2021-01-04 21:55:01
相关推荐

人文景观,往往为人文与景观两相结合,互为造势,从而形成一番气象,流传千古。崔颢之于武昌黄鹤楼:“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王之涣之于山西蒲州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勃之于南昌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滕王阁序》)范仲淹之于湖南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有美堂在宋代应该算是一座很有名气的建筑,他的名声来自于一个勤政爱民的廉吏,这便是宋仁宗时的梅挚。梅挚为政敢于执言,常常向宋仁宗提建议,甚得仁宗好评:“梅挚言事有体”。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梅挚出任杭州,宋仁宗特别赐其诗,用以勉励,为皇帝分忧,为百姓造福。诗中有一句曰:“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梅挚到任之后,感念皇恩浩荡,便在杭州吴山山顶修建一座楼阁,根据此诗句起名为“有美堂”。

有美堂建筑于山巅之上,成一揽胜赏景好去处。左眺东南,钱塘江浪潮汹涌,舟楫穿行;右瞰西北,杭州城万家灯火,皆入眼底。堂成不久,梅挚就又调任金陵,虽然如此但他仍未忘怀有美堂,大抵因为恩宠所在。于是,他便多次上书于欧阳修,请求为此楼撰文纪事。推辞几番,欧阳修只好答应下来,为其作《有美堂记》。梅挚再接再厉,又请求当代书法大家蔡襄为之书法,找人镌刻碑文于有美堂前。遂成胜景,后来者常游之。

时至宋神宗熙宁六年(公元1073年),苏轼因上书谈论新法,指责弊病,由此而惹怒于王安石,双方闹得极不愉快。受王安石指使,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过失,引起神宗不喜,苏轼为此只好自请出京,于是便被授为杭州通判,暂离朝争。是年秋,苏轼游有美堂,遇雨突降,兴致所至,作诗一首。这首诗,便是我们今天所要阅读的《有美堂暴雨》。

现在让大家瞩目于苏轼的,首先谈论的便是其词,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之豪放雄阔,矫健劲爽,尽显其磊落胸怀,洒脱天性。不知是现代人之思想懒惰,或者另有缘故,大家常爱论其词之美妙,却忘苏轼之诗文,高妙处自另有其壮观景象。需知苏轼作词,尝“以诗为词”,其思想之美,大抵仍出自于诗之骨血,文之筋肉。

词,“长短句之诗也!”因之而更显其活泛,语句更显其灵活,反应内心情感尤显舒适得当。苏轼作文,常如自己所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或许正因如此,当苏轼开始作词,反而与之更契合,或许这便是双方的幸运。

《有美堂暴雨》[宋]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此诗,实乃苏轼即景诗名作之一,造词新颖,用语奇特,想象宏大,气度雄伟,皆如诗人自度之语:“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书吴道子画后》)其中三昧,值得人揣摩良久。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开篇诗人便借势而为,借的是山势,以此下手来描写雨前的情势。有美堂在吴山顶之上,游人在有美堂楼之上,所以雷声起处,仿佛轰鸣于人的脚底;所以云雾缭绕,似乎徘徊于人的周围。用雷声之响,云雾之顽,又轻巧地烘托出山势之高,可谓互为利用,各占便宜。而一个“顽”字,极言云之浓厚,亦可言云之顽皮,生动逼真地摹写出云之形象,活灵活现。雷为雨来之节奏,“于无声处听惊雷”,闻之心动;云为雨来之序幕,“不畏浮云遮望眼”,视之情颤。如此简练两句,便为下面叙写雨来造势,精彩巧妙,用心极真。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站得高自然就看得远,诗人似乎要借势借到底,也是此时此刻所处位置决定,当然要占尽地利之好处。这两句诗,状写暴风雨来临之时的景象,历历在目,气势非凡。前句放开了目光拉往远处,狂飙突起,海风驱赶,波浪滔天,好像整个大海被鼓吹树立了起来一般。后句收回了视线牵引近处,雨势凶猛,狂风骤雨,遮天蔽地,仿佛整个浙江东部的雨水都跨过钱塘江倾泻了过来。

“黑风吹海立”,此处著一个“黑”字,给风绘色,状难写之景,精准刻画出暴雨降临之时、天昏地暗的壮观景象。而“立”字于此,则夸张风势之猛烈,极尽呈现浪潮汹涌之面貌,动人心魄。“飞雨过江来”,用一个“飞”字,雨势凶猛之态度跃然纸上,富于动感之美,极尽壮美之感。风吹海立,飞雨过江,描绘传神,气势磅礴,此联遂成即景名句,从而千载流传,脍炙人口。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诗人在前面四句诗中,使用大而概之的手法描写雨前之声势,就像一名技艺精湛的画家,仅仅用粗线条就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精美的画图。而从此联开始,诗人巧妙转换手法,精雕细琢,从不同角度来细致而具体地描绘暴雨景象。苏轼到杭州任通判之时,曾多次写诗描写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此处“潋滟”当是用来指暴雨中的西湖水波浩荡,声势雄大。前用“十分”后用“凸”,极言雨水突涨,而暴雨中的西湖却仿佛金樽,已经处于横溢状态。明看似乎是写西湖,实际上却是为了突出雨势之猛,雨量之大。如果前面一句尽写雨水之足,雨势之烈,那么后面一句仍是采取妙喻,把声势浩大的雨声比作千百万木槌在击打羯鼓。诗人连用两个比喻,把原本具体的雨之形象刻画得更加惟妙惟肖,让人声闻皆知,似临其境。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前句用“谪仙醒酒”之典故,当年李白为翰林待诏之时,一日李白酒醉,恰逢唐玄宗召其赋乐府新词,无奈之下,奉旨之人只好以水洒其面,使之醒来。如此,正好可以让诗人想起当时情景,风大雨急,诗人靠近有美堂楼窗边上,风带雨点扑打向诗人面孔,于是有此联想,恰如其分。后句则用“鲛泪成珠”之传说,言南海有鲛人,泪下则成明珠,宝贵异常,惹人喜爱。此处想起这个传说,极言雨点之形,恰似皎洁的鲛人泪形成的明珠,又言雨之密集,恍如鲛室之珠倾泻而下。“谪仙”典故与“鲛泪”传说相连用,则是一种无形之号召,似乎劝说游人看到如此美妙的雨景,应该从内心生起写作诗歌的愿望。正如杜甫所写:“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过雨》)

总之,本诗脉络分明,线索清晰,描摹雨景,层层剥茧,不慌不忙,精彩纷呈。其由暴雨来临之前着手,镂刻出雷之响,云之顽;天风之凶猛,飞雨之激烈。转而巧譬妙喻,细绘暴雨降临之时,展现出雨水之过量,雨声之响亮。最后借典故与传说,回归人之本身,巧妙强调“天人合一”之良好愿望,期冀产生精美诗篇以悦人之内心。明暗虚实,或正或奇,尽显诗人高超之手笔;情绪饱满,想象瑰丽,皆现诗人阔大之胸怀,诚如人言:“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赵翼《瓯北诗话》)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心中的秘密作文500字 慢慢读懂你作文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600 写快乐的作文450字 入门作文 以我的家乡为题的作文 母爱叙事作文600字 抓住机遇的作文 我的童年作文50字 感恩1000字作文 端正态度作文 怎样辅导三年级孩子写作文 什么需要表达作文 我发现了新大陆作文 七星公园作文 害怕打针的作文 蒙山大佛作文 以苦为乐作文 努力的感觉真好作文 作文夏天500字 一杯白开水作文 介绍芒果的作文 三年级作文玩的真开心 我的钢琴老师作文 叙事的作文600字 你好新同学作文 以知识为话题的作文 关心作文400字 关于灯光的作文 描写动物的作文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