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成为最强大脑》:超常人才 就是掌握三环人才理论的普通人

2021-01-05 00:15:01
相关推荐

导语:

科学竞技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已经播到第七季了,最近黄明睿和娄云皓这两位来自深圳的天才少年圈粉无数。

节目本身虽然相比之前收视率频频遇冷,但是王峰的超强记忆、鲍橒的蜂巢迷宫和王昱珩的微观辨水,也曾让无数人激动不已。

天才从古至今都让人着迷,很多人都幻想过自己是天才,很多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那么到底天才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常人通过后天的努力可以成为天才吗?

《最强大脑》首席科学顾问刘嘉,作为节目中很多比赛项目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曾写了《成为最强大脑》这本书,在什么是超常人才以及如何成为超常人才方面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成为最强大脑》,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超常人才,为什么高智商者不等于超常人才,顺便探讨一下超常人才是如何炼成的。

一、高智商者并不一定是超常人才

192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推孟教授首次定义了超常人才,他通过“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对人群进行测查,将超过140分的人定义为超常人才,自此,“超常人才就是高智商者”成为了学界和大众普遍接受的概念。

“最强大脑”的本质就是“超常人才”,有句话说:“12世纪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其实这句不完全对,因为在任何时候,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像圣人、大师级别的人才,他们思想影响跨越千年,甚至成为一个民族的基因与性格。

特别是进入科技时代,超常人才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建国初期美国对钱学森的回国进行阻挠,还说他相当于5个师,目前美国在对华为进行打压,也是把一个企业当成了关键科技掌握者,这都证明了超常人才和超常人才机构的威力。

各国都在寻找“最强大脑”,对超常人才的关注与研究都十分积极,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的超常人才研究机构。

超常人才不仅受政府重视,也备受世人推崇,高智商人士甚至会被众人膜拜,如果身边有个异于常人的“天才”,往往会在全城家喻户晓,这是人类对智慧的仰慕与憧憬。

然而,不管是政府机构的天才少年,还是民间的绝世神童,有很多长大后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

孙红雷主演的电影《少年班》,让我们知道了天才班这一特殊群体的青春故事,影片的结局让人唏嘘,天才们消失在茫茫人海,少年班也被迫解散。

现实中的少年班是在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建议下,于1978年开始招生的,从各高校积极招生到后来停止招生,曾经热热闹闹的少年班,成了一地鸡毛。

为什么高智商不一定是超常人才呢?

刘嘉在《成为最强大脑》中说:“天才也好,庸才也罢,若无砥砺前行的能力与品格,在大潮之中,结局没有任何区别。”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决定人生成败或者能否成才的关键,其实是“砥砺前行的能力与品格”。

二、三环人才取代高智商者,成为新的超常人才

所谓人才,就是能够给社会带来价值和贡献的人,超常人才就应该是能够带来突出贡献的人。

推孟教授最早将超常人才定义为高智商者,然而,他本人最后也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经追踪研究发现,那些他测试过的智商超过140的天才儿童,在成年后,有相当一部分并未在事业中取得成功。

无独有偶,2014年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对3000名高考状元的调查报告,竟然发现没有一个人成为行业领袖。

王安石在《伤仲永》中也提到了一个5岁能诗的神童,由于父亲见钱眼开,只用他挣钱不让他学习,最后神童就成了一个普通人。

古今中外的事实与调查都证明了一个道理,高智商者并不等于超常人才。如果直接将高智商者等同于超常人才,面对这些例子无异于是“啪啪打脸”,

于是,超常人才的概念就被进一步拓展,美国心理学家任祖利提出了“三环人才”的概念,认为超常人才除了需要超越常人的智力,还需要有较强的创造力和持续的任务投入。

由此可见,超常人才是高智力、高创造力和持续任务投入三者结合的人,这也为后天培训超常人才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结合三环人才理论,通过后天训练来培养超常人才

三环人才理论指出,超常人才需要具备高智力、高创造力和持续任务投入。可是,这三种能力是否能够后天培养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智力、创造力和任务投入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

1、通过有目的的训练,持续提高智力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对于天才,有以下描述。

最重要的是,这(天才)是一种我们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才能,通过适当的方法,我们也一样可以充分利用。通过专注的训练促使大脑改变(有时候根据人们的能力不同,还可以促使身体上的改变),那些改变使得他们能够做到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做不到的事情。

《刻意练习》的作者认为,天才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才能,通过适当的方法和专注的训练就可以改变大脑,从而充分利用这种能力,由此可见,智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提高的。

那么,有什么好的训练方法可以提升我们的智力呢?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训练来逐步提高智力。

首先,在练习过程中需要专注。

入选“最强大脑”第五季前100名的挑战者中,排名第25的石泽鹏是一个十足的“偏科生”,这与我们平时所想象的不同,一般认为,在打基础的学生阶段,不偏科才是正确的选择。

石泽鹏小学时获得华罗庚数学邀请赛一等奖,初中和高中时分别都拿下省数学联赛一等奖,大学时也获得了数学竞赛一等奖,用他的话说,“我就是想把数学学到极致,学到我的极限”,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马拉松爱好者都知道,任何人通过合理的训练都能够挑战马拉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跑量的积累,只有专注于跑步,才能完成跑量的积累,从而提升自己的肌肉水平、身体适应能力以及心肺功能,如果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要么永远无法挑战马拉松,要么猝死在挑战马拉松的路上。

由此可见,大脑通过专注才能持续得到刺激与积累,这样才能改变大脑结构,从而提高智力。

其次,在练习过程中关注反馈。

“最强大脑”百名挑战者排名第60的霍天睿是一个12岁的孩子,这名中学生平时的爱好有点与众不同,他喜欢“刷题”,这和很多一写作业就头疼的孩子比起来,简单就是喜欢“自虐”。

正是一摞摞的练习册,让他通过“刷题”不断得到反馈,聪明的孩子不会为了应付作业而做题,他会通过“刷题”的反馈去巩固知识、纠正错误,不断形成正确的脑回路,这种有目的的练习让他迅速成长。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指出,失败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为有失败的持续反馈,才能在实践中得到成功的办法和智力的提高。

最后,在练习过程时要走出舒适区。

“最强大脑”百名挑战者排名第3的王春彧现在已经是一名博士了,一直以来他认为自己不够聪明,反而认为自己反应很慢,于是他坚信“天道酬勤”,学一门课就会记厚厚几本笔记,曾经体重200斤的他,用3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减肥50斤。

也许很多人忘记了记笔记的痛苦,但对减肥的难度应该是深有体会,将精粮换成粗粮或者坚持每天运动1小时,就足以让大部分人放弃了,然而想取得进步,就必须走出舒适区,想创造奇迹,就需要不断走出舒适区。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走出舒适区,才能不断开发我们的身体和大脑,从而提高智力,反之则会功能退化,越来越弱。

2、通过挑战分解后的目标,持续提高创造力。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创造力是可以通过创造实践来提升的,并且创造是时时、处处、人人皆可为的。

上面我们提到了走出舒适区,但如果目标不对,就算走出舒适区也可能会劳而无功,这个世界上最辛苦的人未必就是最成功的人,因此,无论是提高智力还是提高创造力,都要有目标和方向,并且需要不断挑战更高的目标。

有人问过樊登老师,我们也看很多书,为什么你可以创造出这么多新观点与好课程,而我们却跟没看一样,感觉没什么收获呢?

樊登老师说他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在不断接受阅读对思维的挑战。比如很多人读书喜欢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一本书要读很久,等他读完的时候,前面也忘的差不多了,这有点像猴子掰玉米,掰后面的扔前面的,怎么可能有进步呢?

樊登老师喜欢快速阅读,并且很多内容都跳过去不读,通过速度挑战,锻炼出快速获得知识与概括知识的能力。

还有一点,很多人读书喜欢做笔记,樊登老师认为,成年人读书不能像学生学教材一样,成年人读的书有太多不值得去逐字研究,也就没有记笔记的必要,他快速读完书之后,通过思维导图来挑战自己的记忆力,试图去重现书中结构和主要观点,如果想不起来,再有针对性去阅读。通过这种挑战,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从而也提高了知识创造能力。

因此,只有设置一个又一个小目标,不断的挑战自己的思维极限,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3、通过保持激情,持续任务投入。

在美国心理学家任祖利的三环人才理论中,持续任务投入是指个体对完成一件事有着极高的兴趣和热忱,并且能够坚持不懈,这是常超人才身上最常见的特质之一。

高智商者之所以不一定是超常人才,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没有做到持续任务投入,《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提到世界级技能需要一万小时的训练,虽然《刻意练习》中反驳了这一说法,但也提出了需要大量练习才能成功。

因此,一万小时也好,长时间训练也罢,想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期的任务投入,就必须保持长久的激情。其实,无论超常人才还是普通人,只靠意志是不可能保持长久激情的,能靠意志坚持一周或一个月或许可行,然而长年累月靠意志坚持就有点反人性了。

这里所说的激情并不是一个宽泛的情感概念,而一种具体的内心品质,概念本身源于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

人们通常认为激情是一种内心品质。但是我探访的人才温床越多,就越坚信激情首先来自外部世界。实际上,激情并不需要太多意志去保持,并且激情更多是源于外部而内部。

通过丹尼尔·科伊尔这里话,我们知道激情更多源于外部,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保持激情,从而做到持续任务投入。

首先,源于榜样的激励。

孟母之所以要三迁,就是为了让她的孩子远离不良影响,反之也是一样的,出现优秀人才的地方往往是一批批出现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其中有一个,就是同类人的榜样激励。

与高高在上的偶像不一样,人崇拜偶然本质上是对偶然的消费,他们其实并不想以偶像为榜样去学习,只是希望偶像一直保持他们心目中的优秀,否则,掉粉没商量。

榜样不是偶像,它更多是身旁的同类人或者同龄人,这些人的优秀会让人有一种:“他行,为什么我不行?”的感受,这种源于竞争与外在激励点燃的激情往往会保持很久。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努力去加入优秀者的圈子,通过对他们的了解,你会发现,成功是可以模仿与复制的,这种思维一旦被打开,激励就会持续不断。

其次,归属感和安全感可以触发激情。

正如上面所说,加入一个优秀的圈子会让人获得更多的激励,然而很多圈子不是你想加就能加入的。

有追求的人,往往有对优秀圈子归属感的需求,为了加入这些圈子,他们会从易到难选择不同圈子去争取加入,这一过程会让有追求的人一直保持激情。

加入圈子后,还会有“被退群”和“被甩在最后”的不安全感,于是,为了追求安全感,他们必须保持激情,一直努力下去。

因此,通过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知道,激情更多源于外部,但我们需要去触发它,触发的方式就是想办法接近更多的优秀者,向身边这些活生生的优秀者学习。

结论:

羡慕天才或者想成为天才的人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积极的,想让自己如虎添翼,取得更大的成功,而有些人却是因为懒惰而喜,白日做梦,不思进取还想着不劳而获。

后者就不说了,至于前者,正如古人所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努力奋斗,如果说以前的努力是为了“勤能补拙”,现在通过此文我们已经知道,并不存在所谓的“拙”。

“天才”是每个人体内的潜能,我们只需通过“有目的的练习”提高智力,通过“不断挑战”提高创造力,通过“保持激情”来持续进行任务投入,就一定可以成为“超常人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坚持作文开头 记事的作文500字以上 关于长辈的作文 谜语作文 畅想十年后的自己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作 集体的温暖作文 四年级游览顺序作文 爱国抒情作文 成功的要素作文 关于漫画的作文400字 用游览顺序写一篇作文 割稻谷的作文 关于和谐的作文素材 我的老师作文250字 溺水的作文500字 白云山风景作文 宝塔山作文 假如我是孙悟空作文500字 慢下来会更精彩作文 写四川的作文 北京印象作文 优秀高中作文 以励志为主题的作文 我的梦想大学生作文 包粽子500字作文 九年级英语各单元作文范文 下雨蚂蚁搬家作文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英语作文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