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土家族的醉酒清明:有酒 有故事 还有猪头肉

2021-01-05 14:45:01
相关推荐

2020年的清明异常沉重,不能回家、不能扫墓,这让我更想念儿时在老家过清明的情景。

总是在三月,就能隐约感受到清明的到来。

春阳渐暖,春花盛开,沉默了一冬的鸟儿也开始叽叽喳喳。

贵(guì)贵(guǐ)阳、贵贵阳……三声杜鹃的叫声凄凄。母亲说:“听,阳雀儿已经开始叫了,清明又要来了。”

杨花落尽子规啼

通常,她会准备一捆黄草纸,让我送到爷爷家去,让爷爷帮忙打成纸钱。

我喜欢蹲在旁边看爷爷做这个活儿。他一丝不苟地拿出那已经磨得油光发亮的模具,把一张张撕开又叠放整齐的纸,用一个大铁钉固定在一个厚厚的方凳上,然后“砰砰砰”按顺序地敲打,纸上便有了元宝的模样。

周末,父亲会从学校带回来一些白纸,剪成一串串清明吊吊,放在竹编的提篮里。

清明节,都是大人们在张罗,孩子们只是默默地感受着它的固定仪式和保留在心底的那份神圣。现在回想,印象最深的当属上山挂青、听子规传说、吃猪头肉这几个片段。

现在常用来祭奠的菊花

1.挂青,年复一年的凭吊

“三月里来是清明,桃红柳绿百草青。别家坟上飘白纸,我家坟上冷清清。”

土家族对于已故亲人的惦念,几乎贯穿在每一个节日中。但清明挂青和过年送亮,会更隆重些。

“早清明,晚寒食”,清明的前几日,父亲便会挑一个好天气,吃了早饭就带上香纸、背上刀、上山挂青去了。

土家族兴土葬,不同的先人会安葬在不同的地方,墓地比较分散,父亲一般要忙到下午才得回。

挂青之前,会用刀把墓周边杂草修葺一番;然后祭拜;最后把先前剪好的清明吊吊绑在坟上的小树枝上;或者用竹棍在石碑凹进去的壁龛里撑起一个支架,然后把清明吊吊挂上去,这样一来,即使风雨来了,吊钱也不会被淋湿吹散。

这与明代冯应京在《月令广义》卷八《三月令》中记载的类似:“清明扫祭墓,插竹于冢,挂于楮钱,名曰挂钱。”

《月令广义·三月令·节令》

挂上的清明吊吊被称为“挂钱”,也有说成是衣裳的,总之就是淳朴地希望去世的先人们不要挨饿受冻,有吃有穿。

回来后,父亲定会和母亲说起一路的见闻。碰见了谁?谁又抢先给外公挂了青?哪位太爷爷的墓不知被谁修缮得整整齐齐……

挂青表达的是对已逝先人的怀念,同时也寄予着“清明挂一钱,子孙发一千”的希望。祖坟上的清明吊挂得越多,证明这个家族的人丁越兴旺。

每年清明的凭吊,是希望老祖宗们在泉下有知,子孙们没有把他们忘记,大可安息啦。

2.贵贵阳,生死相依的传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清明总是伴着杜鹃声来临,杜鹃又叫子规,子规啼血的神话故事我们并不陌生。

到了土家族人的这里,杜鹃的传说更接地气。土家人喜欢根据鸟的叫声来命名,因此,把杜鹃唤作“贵贵阳”。

漫山遍野去寻找

听老人家讲,贵贵阳是由寻夫的妇人变成的。

很久以前,一对夫妻非常相爱。有一天,丈夫外出赶集,天黑了还没回来。妻子外出寻找,边走边喊丈夫的名字,“贵阳,贵阳”。

妻子在路上碰到一个老人,老人说在青滩上见过她丈夫。焦急中,她听成了青山,于是爬上山去漫山遍野地找。可悲的是,直到死,她也没能找到丈夫。

后来,她也去世了,变成了一只鸟,依然没有放弃对丈夫的追寻。于是,每年春天,人们便可以听到“贵贵阳,贵贵阳”的凄惨叫声。

神话归神话,传说归传说,但它们都把杜鹃与有情有义的人相联结。我们现在根据杜鹃的生活习性来推断,鸟妈妈有借巢孵卵的习惯,她的叫声更像是对不在自己身边骨肉的啼唤。

不管是爱情还是亲情,贵贵阳的叫声传递着别离和寻他不见的哀愁。

用于祭祀的猪头

3.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

“谁家园里一声莺,啼向春风似有情。惊起少年游冶兴,插花沽酒醉清明。”

清明期间,听得最多的就是土家人嘴里念叨的那句“清明酒醉,猪脑壳有味”。人人见面打招呼,也是问吃了猪头肉没有。无酒不清明,但吃猪头肉似乎只是土家人特有的传统。

中国从远古开始,就有对猪的崇拜,出土的陶制文物中,多见猪面兽纹。另古人有云:“六畜猪为首。”那么,用猪头来祭祀比较顺理成章,不仅隆重体面,还能辟凶化吉。

猪面纹彩陶罐

经过千年的演变,务实的土家人应是在用猪头祭奠的同时,顺带保留了吃猪头肉的习惯。

那为什么说“清明酒醉”呢?

这同样与祭祀有关,酒浓于水,美酒娱神,这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从古诗词中,可窥见清明多有喝酒的记述:

唐代杜牧在《清明》中写道:“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元好问曾填过《浣溪沙》:‘锦带吴钩万里行,青云人物旧知名。百壶春酒过清明。”宋代诗人高翥在《清明日对酒》中说:“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喝酒、吃猪头肉,土家人将这样的传统沿袭下来,除了有对亡故亲人的惦念,也有对当下生活的少许放纵。

参透生死也好,及时行乐也罢,总之就是要在这一天把先人和自己安顿好了。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结束语

清明作为传统节日由来已久,不同的地域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清明习俗。比如吃清明果、植树、放风筝等。但勤劳朴实的土家人,有着对老祖宗们的惦念,也有对当下持有的务实乐观的态度。时代变了,老传说和老传统一直保持着。在这有故事有酒的清明,我想没人会把离去的人忘记。“真正的死亡是世界上再没有一个人记得你”,远去的亲人们,我们时时都会把你记起,你们从来就不曾远离。

-the end-

我是@莉莉分,邀您一起共读经典好书,不同见解欢迎留言,谢谢!(部分图来自网络,侵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梦想400字作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作文 考研英语作文多少分 新年作文800字 叶圣陶作文大赛 分享作文600 温暖的瞬间作文 欣赏作文500字 家风作文怎么写 爬长城作文 自律作文600字 写景作文100字 我的朋友600字作文 申论大作文怎么写 春节100字作文 可乐鸡翅作文 文化自信作文素材 六年级下册英语作文 榜样作文600字 珍惜当下 作文 煎鸡蛋作文 持之以恒作文 山茶花作文 雪作文600字 作文好段摘抄 杭州西湖作文 摘抄作文600字 战胜困难作文 大扫除的作文 作文素材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