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假如穿越到唐朝 除了参加科举 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当上官?

2021-01-05 21:20:01
相关推荐

自从科举制度被创立以后,一谈起在唐及之后的朝代做官,人们便想起科举考试,似乎只有这一种方法了。其实不然,假如我们穿越到唐代,还可以用好几种办法做官。要注意的是,我所说的是做文官。

穿越到唐朝之后,不论想通过我下面所说的哪种方式做官,我们都要立即去聘请一个老师,再买一部《文选》。

为啥?

因为唐朝仍沿袭六朝余韵,文章讲究骈四俪六,甚至连表、奏、制、诰、判等公文,全都以骈文书写,或骈、散体交杂。所以要想做官,必须先学会读写骈文,否则的话,若去参加科举,估计我们连考试题目都看不懂,就算通过其他途径做官,连公文都看不明白,估计也是没戏了。而萧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内容主要为六朝骈文,自然是唐人学习的榜样。

另外,虽说通过科举做官,是今人人尽皆知的事,但还是需要说道说道。

一、科举入仕

唐代的科举,按类别来分有三类。

第一类叫常科,就是每年定期举行的考试。应试者来源有二:由学馆推荐的叫生徒。所谓学馆就是官办的学校,其中“馆”是贵族子弟上的学校。而不经学馆考试,由州县推荐的叫乡贡。乡贡的正常手续是个人先向县政府报名,县政府觉得你这人文才德行还可以,便上报州府,再由州府上报尚书礼部。至于州县考试,只是走个形式而已。

开考时间是在每年的十月以后。假如我们穿越到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前,考试地点在吏部,会由考功员外郎(从六品)主试。要是穿越在这年之后,考试地点则在礼部,改由礼部侍郎主试。为啥?因为开元二十五年,发生了考生侮辱主考官事件,起因是主考官(考功员外郎)地位低……

考试科目以明经、进士两科为主。但天下人都知道,进士比明经难考上,进士也比明经清贵。明经的考试重点在“经”,进士考试的重点则在诗与文。所以我们要是想考进士科,得在诗与文这两方面下苦功。唐诗如此璀璨不是没有原因的。

考试方式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动,但明经最常见的考法为:第一场帖经(经文填空),第二场口试(问经大意),第三场策论(考经策,后改试事务策)。

进士最常见的考法为:第一场帖经(较明经为少),第二场(最重要)诗、赋各一篇,第三场事务策三条。

考完以后,大约在次年的二月或三月出录取名单。至于录取率嘛,唐朝平均每年录取进士30人左右,明经100人左右,而每年应考的人数一千至数千人不等。

要想提高考中几率,除了努力学习,还要学会社交。在开考前,拿点自己的得意作品,去拜会拜会主考官和当时的名流,尽可能拉上点社会关系,什么同姓宗族关系、同乡关系、同年门生关系都可以利用上。总之三个字:混脸熟。因为唐代科举考试的试卷是不糊名的,事先给考官留个好印象,或者是得到社会名流的揄扬,能有效提高考中几率。不要拉不下脸皮,当时的考生都这么干,美其名曰“求知己”。

假如不想参加常科这类,还可以参加制举。

常科是每年定期举行的科举考试,而制举可以理解为不定期的科举考试。时间和科目由皇帝临时决定,科目大抵不外乎“德行”、“政事”、“文学”、“军谋”之类。常科由吏部或礼部主持考试,而制举是由皇帝临时派人主持或者亲自上阵。

制举有个好处,就是考中以后,立马就能当官。而考中常科(明经、进士)以后,须得等待3~7年才能做官。你要是心急,只能去参加第三类考试——吏部的“科目选”。

“科目选”的科目也有很多,以书判拔萃、博学宏词两科最为有名。考中以后,就可以立即当官了,而且文凭也更好了。但这两科可是唐代难度最高的考试,著名学霸韩愈同学,考了三次,皆大败而归。所以参考之前,请务必做好心理准备。

不过要是我们穿越到828年以后,那就没有制举可参加了。

要是不想参加科举,或者在考场上屡战屡败,但又想当官,怎么办?有办法。

二、荐举征辟

1、荐举

唐朝虽然已经改玩科举取士这一套了,但汉代“察举制”这类取士方法却未被抛弃。简单来说,就是达官贵族可以向皇帝推荐人才,不管你的学历如何,只要皇帝点头了,就可以得到破格录用。

那怎样才能让达官贵族向皇帝老儿推举你呢?可以参考李白同学,就是写拍马屁的文章,献给那些达官贵族。不过这类都是低级玩家,高级点的,咱直接给皇帝派马屁。代宗宝应年间,出了个叫郑丹的奇人。别人拍马屁,那都是拍活人马屁,这位同学剑走偏锋,向朝廷献了30首诗,这30首诗全是给死去的玄宗和肃宗拍马屁的挽歌诗。代宗可能也需要这样的文人来文过饰非,所以给了他个蕲州录事参军的官职。

当然了,不论是向达官贵族还是向皇帝献文章,也可以不这么谄媚。不卑不亢,献上诗文卷子,请求对方多加眷注,也是一个办法。但必须记住一个宗旨,那就是要尽可能显示自己的才华。

2、征辟

如果不想奔走求人,看人脸色,那我们可以换个思维,让高官或者皇帝老儿来求你当官,岂不美哉?皇帝下诏来聘请你叫“征”,由官府出面聘请你叫“辟”。朝廷这么做的初衷,本是为了网罗人才,所以我们要以过硬的本事为基础,再交游天下,广结朋友,把自己名气弄大点。不然你光有本事,却没人知道,鬼才来聘请你去当官。

此外,我们可以穿上僧衣,换上道袍。干啥?搞隐居,炒作自己呗。你可以向武则天时代的卢藏用取经。这位大神当年考科举落榜了,便隐居到临近长安的终南山,武则天跑到洛阳去,他就去少室山隐居,人称“随驾隐士”。以“野无遗贤,谁为在野之客”相标榜的大唐王朝,怎能允许高歌“归去来兮”的处野隐士,而不为国家效力之人?所以卢藏用很快就得人推荐,蹦蹦跳跳地去当官了。当然,也有真正的隐士,所以拜师取经之前,最好先旁敲侧击,探探到底是真隐士,还是假隐居,否则被扫帚打出门可就不好了。

不论是“荐举”还是“征辟”,首先得有真才实学,进入官场才能走的远。而且走这两条道的成功几率比较低,要是我们出生在仕宦之家,就好办了。

三、门荫入仕

所谓“门荫”,别看文绉绉的,说白了就是我们穿越后的父亲或者祖父,做过五品或者以上的官,我们就可以运用父亲或祖父的官资,以用“荫”的方式,取得做官的初步入门资格。

但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先在少年时代,在京城宫中担任亲卫、勋卫和翊卫等卫官,或任斋郎或挽郎,或以荫补为弘文馆或崇文馆等高官贵族学府的学生。斋郎就是宗庙祭祀之时干活的人员,挽郎则是皇室有人死后,出殡时牵引灵车唱送葬歌曲的人。可别看不起这角色,这可是只有官二代才能当的角,牛李党争的“李党”头头李德裕就当过挽郎。

总之,我们需要先接受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磨炼。这样过了大约6年,到我们20多岁时,便可以去吏部参加铨选,分配到正规官职了。

铨选在十月举行,要先试试我们的书判如何。“书”指书法;“判”指判文,就是办事人员处理某件公事后所写的一小段结语,要用骈文写成。书判通过后,再参加面试(即“铨”),以观察“身言”如何。“身”指身体样貌,“言”指言谈举止。经过这么一套程序下来,考官对我们有哪些才能多半有所了解,然后根据我们的才能拟定官职。我们要是对这个官职不满意,可以说出来,要求另拟官职。不过若拟了3次,都不合我们的心意,那就只能等明年再来参加铨选了。

四、入幕

铨选挺麻烦的,可进士和官二代都绕不开这玩意。但如果我们穿越到中晚唐,那么恭喜,我们可以绕过铨选,直接走马上任。

在中晚唐蹦达得最欢的是什么?节度使呀!节度使可以“自择参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可以组建一个自己的班子。这是一种自己请人用人的权力,不须通过中书门下的委任,或者是吏部的铨选。而且与清代幕僚不同,唐代幕僚也属于国家官员,可以升迁进入朝廷的。

在中晚唐,文化人做幕僚是非常光荣的事。不但科举失败者,甚至很多人考中进士后,都会先去干一两任幕僚,再升迁入朝廷。韩愈同学在三考博学宏词失利后,便去幕府干了两任推官,再进入朝廷任国子监四门博士。

节度使这种大佬,要想请我们去当幕僚,那也得占卜选个吉祥日子,派遣使者,牵着宝马,带上厚礼,来到我们家里,献上大佬的邀请书。这礼仪可谓是相当隆重,岂是去参加铨选受鸟气能比的!

只要我们才能出众,这些大佬会争着来邀请你做幕僚。晚唐东川节度使柳仲郢邀请李商隐做掌书记,光备的礼就是35万钱。当时一个上县的县丞(比县令低一等),一个月的工资也就3万钱,35万钱相当于其一年的收入。这还没开始工作呢,就有这么一大笔收入,等正式工作了,工资也不低。在李商隐那个时代,就算做巡官推官这类低级幕僚,跟县丞一样,一个月同样有3万钱,要是做掌书记,更是有5万钱。

我们做幕僚的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进入朝廷为官,所以一定要跟东家搞好关系。只要他一向朝廷推荐我们,我们转正的事情基本就稳了。而且最好不要像李商隐那样,不到两年就跳一次槽,这怎么能跟东家搞好关系?所以李商隐跳来跳去,结果一生都没能跳出幕府。这是血的教训,千万谨记。

五、杂色入流

像笔者这种学渣,穿越到唐朝,可能连考科举的门槛都摸不到,也不指望有什么文名了。但我想做官,就没办法了吗?也有!

我们可以从流外官干起。流外官就是九品以外的官,如令史、书令史这类下层官吏,唐代中央和地方都有设置。流外官虽不入流,那也同样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否则不能被称为流外官。

等我们在流外官位置上干满10年左右,就可以参加铨选,转变为流内官,即九品以内的官。但是,即便我们转入流内,还是有许多限制。因为我们算不上士人,又出身低下,只能担任一些士人不屑于就任的文书类职位,或者流内伎术官,比如良酝署丞、门下典仪和太乐署丞等等,以免污染了那些“清流”官。唐代屡次有禁令,比如武则天神功元年(697)的一道诏令,就规定了哪些官不许从流外官出身的人任职,《唐会要》卷七五:

八寺丞,九寺主簿,诸监丞、簿,城门符宝郎,通事舍人,大理寺司直、评事,左右卫、千牛卫、金吾卫、左右率府、羽林卫长史,太子通事舍人,亲王掾属、判司、参军、京兆、河南、太原判司,赤县簿、尉,御史台主簿,校书、正字,詹事府主簿,协律郎,奉礼、太祝等,出身入仕,既有殊途,望秩常班,须从甄异。其有从流外及视品官出身者,不得任前官。其中书主书,门下录事,尚书都事七品官中,亦为紧要,一例不许。

一句话,不论穿不穿越,读书为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端午节的味道作文800字 以回味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作文600字 中考英语作文范文30篇带翻译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300字 舌尖上的端午作文600字 无声的语言作文 我最喜欢的一首歌作文600字 以距离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走在什么的路上作文600字 什么真让我着迷作文400字 生活处处是课堂作文500字 江西省今年高考作文题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600字作文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300字作文 给自己一个微笑作文800字 外星人来我家作文350字 以美好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苹果的自述作文300字 行走在美好中作文600字 我的暑假生活300字作文三年级 我最熟悉的一个人400字作文 我的暑假生活三年级作文300字 让我感动的一件事500字作文 令我感动的一件事作文500字 作文我做了一项小实验300字 谢谢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作文 什么的端午节作文400字 什么的呼唤作文600字 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