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有这样的后遗症 新冠病毒还谈得上治愈吗?

2021-01-05 23:25:02
相关推荐

媒体「八点健闻」发表的文章《新冠后遗症:隐秘之痛丨来自武汉新冠患者家庭的一手记录》,记录了一位医生的父母在新冠肺炎治愈后出现的各种后遗症。

其母在康复过程中有腹泻、腹胀、便秘等情况,严重的时候还需要灌肠辅助;父亲总是头疼乏力,晚上睡不着觉。

文章还提到另一位武汉的医生的观点,新冠病毒的攻击范围非常广,包括脑神经在内的身上所有组织器官都会攻击,所以后遗症种类繁多。

后遗症,是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所留下的印记。

新冠病毒对身体的危害,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01 病毒在人体中的变化

先来看看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进入人体的。

我们都知道,空气中飘荡着数不尽的病毒,只能借助宿主细胞才能繁衍,而要想进入人体细胞,必须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这意味着病毒表面以及人体细胞表面要有能连接的物质。

对于新冠病毒来说,它的表面布满像「王冠」一样的突起,这就是刺突蛋白(Spike Glycoprotein),也被称为S蛋白。这是它得以进入人体肆虐的「钥匙」。

|新冠病毒的平面结构,粉色突起就是刺突蛋白。图片来源:Scientific Animations

对于人体细胞来说,它与外界的交流需要借助细胞表面的受体。基于不同目的的交流会有不同的受体,比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本来是一种能催化血管紧张素的受体,可是,在新冠病毒看来,ACE2是进入细胞大门的绝佳「锁孔」。

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与人体细胞的ACE2完成受体结合,从而进入人体细胞内部。

值得一提的是,ACE2也是2003年非典时期SARS病毒的受体。

其实,人体之所以能阻隔大部分外界病毒,是因为免疫系统构筑起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便是皮肤和黏膜,可以阻止病病毒细菌的入侵。

可是,对于新冠病毒来说,这第一道防线几乎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因为能与病毒S蛋白进行受体结合的,正是黏膜细胞与肺部上皮细胞。

黏膜细胞广泛分布于鼻腔,口腔,眼皮和嘴唇上面,人在呼吸、饮食的时候,都有可能让黏膜细胞接触到病毒。

受体结合以后,新冠病毒的包膜会与细胞膜融合,从而向细胞内部释放出RNA单链,这个只有3万个碱基的小片段,就是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

细胞内部的核糖体无法分辨病毒还是人体的遗传物质,所以这段病毒RNA会在核糖体内部合成RNA复制酶,这种酶就是病毒的「生产机床」,它会根据病毒的RNA生成RNA负链,相应的,根据此RNA负链又会生成病毒的RNA。

通过侵占细胞的原料和能量作为生产工具,病毒完成了自我复制,产生数以万计的子代病毒,而细胞因为自身基因表达被抑制而死亡。最终这些子代病毒会被高尔基体排出体外,感染其他的健康细胞。

|新冠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的简单图示(未按比例)。图片来源:Crenim/Wikicommons

这个阶段的患者可能还并没有明显的感觉,但是当人通过呼吸进入肺部的病毒开始大面积感染肺部纤毛细胞时,呼吸道无法拦截细菌粉尘等外部颗粒,且堵塞着大量死亡的纤毛细胞,患者开始表现出咳嗽,痰液增多的症状。

正因如此,干咳是感染初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当然,人体的免疫系统早早就发现了这些异常现象,赶来准备清理垃圾和病毒。

那免疫系统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02 人体的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开始运作的表现,就是发炎、发热。这个症状平均出现在感染病毒后的5-6天。

可是在脆弱的肺部,免疫系统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免疫细胞根据细胞因子精确定位病毒,将其吞噬并进行分解。此时的病毒正在呈指数型增长,如果基数小,免疫系统有可能完全将它们清理掉,如果基数很大,病毒将蔓延至全身。

即使免疫系统有能力应付,人体也会面临两方面的困境。

一方面,免疫系统在战斗时,会让大量富含蛋白质的液体渗出到感染部位,这就是炎症。炎症在其他部位还好,在肺部发炎时,这些液体渗透到了肺泡和血管之间,阻塞了呼吸膜,并渗透进肺泡,阻碍氧气的正常交换。

|支气管末端肺泡交换气体的原理图示。图片来源:科普中国

因此,这时候的患者会出现呼吸不畅的症状。

肺部炎症会阻碍正常的生理机能,加重肺部损伤,而肺部损伤又引起更多的炎症,因此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免疫系统为了消灭病毒,可能会反应过于强烈,误伤人体的健康细胞,这就是过度免疫反应。如果免疫系统攻击大量的健康细胞,肺部会出现蜂窝状的穿孔,接着,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渗入肺泡,加重了呼吸衰竭。

此时患者需要住进重症监护室(ICU),使用输氧机和呼吸机才能维持生命。

如果做一个肺部的CT影像检查,此时会发现肺部出现云雾状,磨砂玻璃一样的病灶,医学上称为磨玻璃影,这也是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常见的病理特征。

|一位新冠病毒肺炎患者的CT影像,可以看到双肺有斑片状、网格状病症。图片来源:wikipedia

此时,病毒如果没有败下阵来,它们会沿着进入肺泡的血液,通过循环系统到达身体各个器官,寻找自己的宿主。免疫系统当然也不会坐视不理,免疫细胞因子在体内器官寻找病毒的时候,其免疫反应又会造成「炎症风暴」的损害。

肝脏、肾脏、心脏......一个个器官成为免疫系统与病毒作战的战场,留下一片狼藉,因为全身性发炎而出现严重的败血症,最终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导致死亡。

|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从起病开始,主要实验室指标随时间的变化。死亡患者的现D-二聚体、IL-6、高敏心肌肌钙蛋白 I、乳酸脱氢酶指标的急剧升高与多器官衰竭有关。图片来源:《回顾性队列研究》,载于《柳叶刀》

当然,这并不是新冠病毒肺炎患者都会经历的痛苦。据统计,大约只有2%的患者会出现多器官衰竭。新冠病毒所引起的病症和其他疾病一样,也会轻重之分。

03 病状有何异同?

2月29日,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

根据报告中截至2月20日的5.6万确诊病例的调查,典型症状和体征占比最高的是发热(87.9%),以及干咳(67.7%),其他常见的症状还有乏力、咳痰、气短等等。

根据严重程度,可划分为轻症、普通型、重症和危重症。

其中,大约80%的患者都是轻症和普通型,这类患者的呼吸系统并未受到多大损害,没有出现肺炎症状,因此不需要输氧。

13.8%为重症,存在肺炎症状,有呼吸困难,需要输氧。另外还有6.1%为危重,出现呼吸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

在其他的报告中,调查结果也有一定的差别。比如,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的一篇论文显示,44%的患者在入院时会有发烧症状,不过这个数字会随着时间而增加,最终89%的患者都会出现发烧症状,这与中国-世界卫生组织联合调查数据相近。

就病情发展的时间阶段来说,轻度患者在7天左右的时间就会痊愈,普通型及重症则会在7天后感染肺炎,因新冠病毒肺炎而去世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在感染后14-19天内死亡。

|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从起病开始的主要症状和结局的临床过程,以及病毒排毒的持续时长。

阅读美国首例新冠确诊病例的恢复全记录,我们同样会发现,这名患者在出现症状的第一周,只有发烧和咳嗽的现象,直到症状出现的第9天,才进展到肺炎的阶段。

轻度患者康复后不能马上出院,需要在医院观察大约20天左右,而重症及危重症,则需要数个月的康复时间。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是排毒时间。根据医学期刊《柳叶刀》的论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人住院患者的临床过程和死亡危险因素:在中国武汉进行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简称《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数据,存活患者病毒排毒的中位时长为20天,而死亡患者体内直至死亡均可以持续检出病毒。

其次是免疫力恢复。新冠病毒会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这项恢复也需要一段时间,具体要看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病人的恢复能力。

即使是康复出院,新冠病毒带来的阴影也可能不会很快散去,因为患者有可能要面对程度不一的后遗症。

04 不可小视的后遗症

「轻度不轻症」是新冠病毒引起的病症特征之一。且不说肺部积液引起的肺炎会造成永久肺损伤,就是头痛、腹泻这些看似不那么严重的症状,也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

从现有资料来看,后遗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头痛头晕。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到脑神经,北京地坛医院曾在新冠患者脑脊液里检测出新冠病毒,证明新冠病毒可攻击大脑。

另外,6月30日的BBC新闻也报道,英国的神经病学家发现新冠病毒会损害患者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瘫痪、中风和其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造成终生脑损伤。即使是轻症患者也有可能出现这种后遗症,并且往往到很晚才能发现。

|大脑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根据德国之声的报道,新冠肺炎患者的神经中枢会出现退行性改变。图片来源:Colburbox

第二,腹泻腹胀。因为胃肠道受交感神经控制,所以这其实也是因为神经系统受到攻击而引起的后遗症。

第三,味觉、嗅觉减退。根据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感染科主任卢洪洲的说法,这种后遗症和ACE2受体有关。前文提到,ACE2是一种能催化血管紧张素的受体,它在嗅觉上皮细胞、口腔黏膜中高度表达,因此,病毒损害嗅觉系统,导致嗅觉、味觉出现障碍。

《新冠后遗症》这篇文章中还提到,不仅是味觉和嗅觉,患者还有可能出现无法感知温度的情况,那位医生母亲就因此被艾灸烫伤。作者在文中提到这并非孤例:

「在武汉一家医院自4月起为新冠出院患者做的检查中,工作人员发现,有患者喝水不知道烫,把口腔黏膜烫出泡泡。这项检查,是为出院患者检查嗅觉、味觉及大脑感知能力的。3月,在欧美一些新冠患者中,不少人突然失去味觉和嗅觉,引起世界各国关注。据澎湃新闻报道,3月21日,英国鼻科学会主席霍普金斯与英国耳鼻喉科协会(ENT UK)主席库玛在协会官网上发文称,有新的证据表明嗅觉丧失是新冠感染的症状之一。文章称,来自韩国、中国和意大利的证据表明,相当数量的新冠患者出现嗅觉缺失或衰退的症状。据报道,德国超过三分之二的确诊病例嗅觉缺失。韩国检测范围更广,约30%的轻度病例主要表现为嗅觉丧失。」

第四,肺、心脏等重要器官损伤。

病毒进入人体,首先攻击的就是呼吸系统,因此肺部最容易出现故障。肺部受损后,会通过纤维组织增生进行自我修复,就像伤口结疤一样。可对于重症和危重症肺炎患者来说,这有可能导致肺部纤维化。其危害在于让肺泡之间被纤维组织填充,失去弹性。换句话说,即疤痕过多导致肺功能下降。

|肺部纤维化的CT影像图。图片来源:Pulmonology Advisor

对于心脏来说,由于呼吸系统受损导致缺氧,心脏泵血功能也会跟着受损。另外,病毒本身通过循环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都会损伤心脏。

更让人头疼的是,即使治愈出院,也不代表患者不会被再次感染,也就是说,康复不等于自动具有免疫能力。根据德国之声的报道,德国吕贝克卫生局的一项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在110名最多只出现中度症状的新冠肺炎患者中,30%的人康复后血液检测没有相应抗体。

因此,疫苗开发的进展才会如此牵动人心。世界各国医疗科研团队正在全力攻克的新冠病毒疫苗,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帮助免疫系统更准确、快速地识别病毒,减轻副作用,并遏制由免疫作用引起的恶性循环。

免疫系统,尽管有许多缺陷,它仍是我们在面对病毒入侵时唯一可以依赖的屏障。

正如张文宏医生所说,抗击新冠肺炎最有效的药物,就是人的免疫力。

我们之所以会生病,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自身的防护机制,我们的免疫系统在起作用,在与病毒开辟战场。正因为这层屏障,病毒并没有将我们瞬间之置于死地。

在《我们为什么会生病》这本书中,作者美国生物学家伦道夫·尼斯(Randolph Nesse)和乔治·威廉斯(George Williams)从演化的角度提出,我们之所以会生病,这可能是为了更长远的生存而采取的一种折中策略,比如发热与咳嗽,这其实是人体抵御入侵物的手段,这些一时的难受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经受更严重的病痛。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作者: [美] 伦道夫·M·尼斯、[美] 乔治·C·威廉斯译者: 易凡、禹宽平等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

这场疫情,从宏观来看,是整个世界遭遇的灾难,从微观看,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面临的一场「人体战争」。

至于这场战争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结束,不仅要看疫苗的研发进度,还要看我们每个人的态度与行动。

在疫苗生产出来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我们的免疫系统减轻压力,尽量避免接触感染源,做好防护与隔离。

在战争结束前,「枕戈寝甲」总不会错。■

参考文献

周飞、余婷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成人住院患者的临床过程和死亡危险因素:在中国武汉进行的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 柳叶刀.

果壳网. 全纪录: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21天.

药明康德. 美国首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康复全记录.

谢海涛. 新冠后遗症:隐秘之痛丨来自武汉新冠患者家庭的一手记录. 八点新闻.

伦道夫·M·尼斯、乔治·C·威廉斯. 我们为什么会生病. 易凡、禹宽平等译.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年.

让-弗朗索瓦·萨吕佐. 疫苗的史诗. 宋碧珺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年.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机会作文 成长800字作文 梦想的英语作文 作文向日葵 扬州作文 300字作文四年级 英语作文节日 作文1500字 老师作文400字 作文四年级300字 我被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 人性 作文 赛跑作文 风景作文素材 走向作文 奇迹作文 作文自拟 画图作文 个性作文 回归作文 作文精彩片段 假日作文 作文关于青春 三月三作文 落叶作文 小溪作文 乌龟的作文 作文二年级下册 作文分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