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季羡林:对于绝大多数人 人生一无意义 二无价值

2021-01-06 14:40:01
相关推荐

文 | 美滋滋 · 主播 | 童颜

“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普通人难以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呼吸的空气,与脉管中的血液。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季羡林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佛学家、印度学家、翻译家、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研究专家,作家。

在佛经语言、佛教史、中印文化交流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众多领域,成果丰硕、著作等身,是国内少数几位被誉为“学术大师”的学者之一。

今天为大家领读的是季羡林先生在大学最后两年所记的日记,《清华园日记》。

在这里推荐两个版本,一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版本,开篇附送季老在七十多年后,通过回忆写的少年经历。另外一个是外研社出版的版本,结尾附带了他留德之前,任高中教员一年的经历。

这两个版本各有所长,可读性强,对季羡林年少求学之路感兴趣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季先生是国内少有的学术泰斗,要了解他,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他的日记。正所谓察其言,观其行。

同是大学者的钱钟书先生,就很喜欢通过读日记的方法去了解前人。早在他十几岁时,就把父亲书房里能找到的名人日记,统统读了个遍。

爱读先人日记的,不光是书虫钱先生,很多人都有这个爱好,例如毛泽东和蒋介石。蒋介石更是将《曾文正公全集》常年放在案前,终生拜读。

由此可见日记类出版物的独特魅力:

读者读着著者的日记,超越了时间的限制,犹如穿越时空一般,站在当事人的身边,看着他做出每一个决定。通过阅读,我们感受着伟大灵魂的起落,沉浸其中,与他们同喜同悲。

日记就是这样,它满足了每一个平凡但不甘平凡的人,比常人更强烈想要感受、接近崇高的渴望。

“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普通人难以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呼吸的空气,与脉管中的血液。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

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上如是写道。

诚然,季羡林不能和名人传里的三位伟人英雄相比。他不像贝多芬那样天赋异禀,没有米开朗琪罗眼中唯有艺术的完全自我世界,没有列夫托尔斯泰的优渥家族条件去接受贵族教育。

他出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风雨飘摇的乱世,他很小就没了父亲,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又在农村。幸好叔父膝下无子,将他收养过来,才有得书读,但是叔父叔母自己也是有亲生女儿的,对他哪里爱得过来。

如果不是因为这种机缘,一个没了父亲的穷孩子,能读书吗?不读书的人,长大了,又能做什么呢?

季羡林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得不说是一个平民的奇迹。

就我所知,整个民国,只有另外两个人境遇与他相似:

一个是老舍,也是从底层人民的儿子,成为了文学家,但不幸在文革的时候不堪屈辱自杀了。还有一个是沈从文,一个小学毕业的湘西“乡巴佬”,居然写出了《边城》这样的作品,可惜也是在文革的时候被郭沫若之流扣帽子,被打被骂被审讯,文革后被禁笔,之后也再不写小说,就搞些研究。

老舍是老北京旗人,虽然也是孤儿寡母但是一直在母亲身边生活着,不像季羡林那样十几年不曾与母亲相见。母爱和母教,是季羡林所缺失的。

沈从文的生长背景,湘西的山水人情,都是非本地人不能真正体会书写,这也是季羡林没有的创作资源。

好在季羡林有能帮他的叔父,可以读书。

天资聪颖的他,从小就可以轻易地考出很好的成绩,是学霸类型中那种最招人恨那款。从小学到高中,他都读最好的学校。

考大学,“清华还是北大?”这个问题,季羡林也是想了好久。

最终到清华。原因很简单:清华比北大更容易留学海外。

在那个时候,季羡林就已经有了留学海外的念头。

这种想法,其实对于一个家世背景为零的人来说,基本上等于痴心妄想,但是季羡林从来就不是那种屈服给命运的人。

这也是他会成为一代大师的原因。

优秀的人从想法开始,就和普通人不一样。虽然此时看起来,他可能和你差不多,但是等过十年二十年,天差地别。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努力一定很舒服,但是没有梦想的咸鱼永远只是咸鱼。

季羡林所演绎的“寒门子弟逆袭”,比任何YY小说更有说服力,更励志。因为它就发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金手指,没有上帝视角。

我们只需要看他的日记,就可以感受他的奋斗过程,他一路走来,从荒凉破落的农村走到城市里上小学中学,然后到北京接受了当时国内最好的教育,成为中国精英知识分子的预备军。

大学期间全心全意治学,每日数小时学习英语、法语和德语。大学毕业后,迫于生计去高中做了教员,这“铁饭碗”十分惹人羡慕,然而表象下却是精神的浑浑噩噩和灵魂的恍惚。留学的渴望煎熬着季羡林。

所幸,苦心人天不负。在一个沉寂苦闷的午后,希望若一道黑暗的光亮,闪进他的生活,他收到了来自母校清华的通知书:他已经被录入留德学生的名单,可以在德国学习两年。

实际上,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原本定下的两年时间,一直拖到了战争结束时的十年后。

在这十年,他一路勤学苦读,拿下全A博士,这为季羡林的学术生涯打下坚实基础。对这段经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留德十年》,很有意思的。

季羡林,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小子,成为了国内少数几个真正的“学术大师”。

平凡人的梦想,也并非遥不可及。

本书将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拆此书为五部分,为大家领读:

无忧无虑的少年时期(正文前——回顾大学之前的求学时光)背井离乡的孤单青年(独自一人到北京读大学)尽力赚钱自给自足(不愿再向叔父要钱,通过翻译&发表作品获得稿费)立志留学“倘今生不能到德国去,死不瞑目”(努力学习外语,费更多心思研究学术)任国中教员一年(想留学,想到魂牵梦萦,想到每分每秒都在煎熬。如果有一个人能为梦想做到这个程度,那他离成功也不远了)

相信各位看完《清华园日记》,会明白,每一个逆袭的人,时代和机遇、天生的头脑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奋斗和永不放弃的信念。

清华大学没有差生,每一个为梦想付诸实践的人都知道“干”的重要性,身边的同学都不是凡夫,若非持之以恒地努力,何谈留学德国的资格。

而在每个秉烛夜读的时刻,鞭策这颗不甘平凡的心的,正是他至始至终,都未放弃的留学梦。

他魂牵梦萦的德国,在他每个松懈、自我放纵的时刻,迎头浇下冷水,彻底惊醒。

本周我将带领大家到季羡林的高峰顶礼,在那里交换呼吸的空气。接近永恒,当我们再回到人生的荒原,心中将充满日常战斗的勇气!

每当季羡林泄气的时候他总会在日记里写同一句话勉励自己,分享在这里与君共勉:人生无非是“干”!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谢作文500字 作文我的姥姥 怎么制作文档 家乡的习俗的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家人 这个冬天作文 一封信作文500字 冬天作文200字 忘不了你作文 水母 作文 爱国的作文素材 网络安全作文 关于古诗的作文 关于电影的作文 日常生活英语作文 作文体裁 三年级250字作文 春天的公园作文 我的计划英语作文 七上语文作文 竞争作文 打开作文 关于诗的作文 晨跑作文 五年级450字作文 奶奶的爱作文 英语表白作文 我的未来英语作文 栀子花作文 创意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