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33岁女子啃老10年 父母有苦难言 教育的失败才是缘由

2021-01-06 17:00:01
相关推荐

“啃老”的现象在我国已经形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诟病。说到啃老,虽然让人厌恶,但是一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啃老的现象,也许自己还不以为然。

当然有很多老人是自愿帮助子女,担心子女的生活问题,可这份支持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快速的强大起来,而不是为了让子女享受这一份帮助,让子女理所应当的“啃老”。

在《心理访谈》这档节目中就有这样一位女子小范,从23岁毕业一直在家,由父母供养,新如今已经33岁,整整10年的时间一直处于“啃老”状态,父母说起女儿满是忧心,两位老人已经年过古稀,陪伴女儿的时日越来越少,担心女儿以后该如何生存。

可女儿却不以为然,说起自己的啃老的事情,自己也是一肚子苦水,说自己已经无法出去工作,不能与人正常沟通,自己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

与记者沟通时小范说出自己曾经的经历,从小到大,父母没有给过自己一点鼓励,打击式教育让小范一直处在自我怀疑之中,别人家的孩子永远都是好的,自己做什么都是废物,她很清晰的描述,自己精心设计的运动鞋和服装给父母看,父母不光没有鼓励,甚至都没有正眼瞧一下。只有一句“有啥用啊,谁会穿,谁会用啊,还不如好好学习”。

而面对记者采访时,父亲说出一件事让我们对这件事又有了新的认识。父亲说:因为生小范已经是超生,所以自己还丢失了工作,从此一家人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从父亲的言语中多少会一些指责和失望。

网友对此也是褒贬不一:

不想工作就是给自己找理由;啃老还如此理直气壮;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这是大学生吗?爱钻牛角尖。当然,小范这样的年纪正是工作的最佳时期,而她还在家里啃老,让很多人无法理解,即使有社交恐惧但是自己总是要寻求出路,自我疗愈挥着寻求医生的帮助,让自己尽快走出阴霾,尽快工作进入社会,可她现在的状态不止是社交恐惧这么简单,甚至在她和母亲争吵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她有一部分“报复”的心理,让父母尝到他们对自己打击式教育的恶果。

我们虽然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但是我们永远不能支持打击式教育,打击式教育跟教育无关,因为结果只有打击,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之下只能越来越自卑、自闭最终失去自我。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网友述说:自己曾经和家人一起唱歌,被妈妈当众打击嘲笑之后,导致她至今没有勇气开后唱歌。

父母一次打击有如此后果,更何况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小范不堪打击之外,也是父母屡次的否定才会“成就”他们口中一事无成的女儿。

科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把一条大鱼放在许多小鱼中,大鱼饿了就会捕食小鱼,没有一只小鱼能够逃脱。后来人们用一个玻璃罩住大鱼,开始时,当小鱼在周围游来游去,大鱼就上去咬,可是每次都碰壁。慢慢地,大鱼的冲撞力就越来越小。再后来,大鱼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结果,当人们把玻璃罩拿开,备受打击的大鱼依然沉在水底,任由周围的小鱼游来游去也不再张嘴。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发现了跟这个实验类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惯性愚蠢”。

经常被打击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形成极端心态,认为自己的判断和想法总是错误的,没有勇气坚持自己的观点。

姜文是非常著名的实力派演员,拍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片子。比如《鬼子来了》《让子弹飞》等,可是母亲从来都不会看,更别说对他工作的认可与赞扬了。

他说他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母亲高兴,他是一个非常没有自信的人。

姜文说这些话时,眼神中流露出些许的落寞。很难想象,这么有才华的一个铮铮铁汉,外表光鲜,内心却是一个无比自卑的人。母亲与他的相处关系,让他找不到自信,给他带来了一生的影响。

01

作为父母我们对子女有教育的义务,但是我们更加要知道“教育”的真正意义

从前,很多父母觉得“打击”孩子,孩子才不会骄傲而成为无用之人,还美其名元的说这是“激将法”,可打击的过度可就是伤害了,他还是个孩子,你有心无心的一句话也许就在孩子的心上留下一生的烙印。

孩子需要的是不断的鼓励和夸赞,一个不会夸赞父母注定会成就一个自卑的孩子,只有鼓励和夸赞才是孩子勇往直前的动力。

02

家长做好以下几点,孩子更容易成功

1、不比较

在夸赞“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先自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别人家的父母”,孩子就像一页白纸,你在上边图画什么,最后就会收获一个怎样的作品。

不要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别说是孩子,就是成年人也有能力和体力的不同,何必去要求一个孩子做好完美呢。

2、学会鼓励替代打击

在教育孩子中,这一点非常重要。父母对孩子多鼓励,孩子更容易战胜困难,继而取得成就感,这样孩子才更有探索欲和求救的热情。

成年人亦如此,孩子更加需要父母的鼓励,教育孩子是惯用鼓励的口气不光能收获一个懂事的孩子,还有拥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

3、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很多父母把孩子作为自己的延续,自己没能完成的事情都由孩子来实现,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工具或者学习工具。

对孩子总是要求做到完美,学习永远要力争第一,可第一只有一个,孩子不可能永远超越别人。

在《少年说》中,一名高中女生对着台下的妈妈说:“妈妈,我还是个孩子,你为什么不能让着我一点?”听到这句话,感觉很心疼这个孩子。

女孩说,有一次参加运动会,她取得了第三名,尤其是标枪比赛,超过了她平时的成绩,她是用尽全力才拼得这个成绩的,她拿着奖杯回来,特别希望妈妈表扬她。可妈妈却说:“你为什么不拿第一名?你去比赛占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还耽误了学习,就是不务正业。”

孩子拿了第三想要母亲的表扬,反而被母亲质问为什么不是第一,孩子不是机器,她不会按照你设计好的程序来完成你的心愿,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才能成就更好的孩子。

03

寄语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那个年代,父母对教育的曲解和不重视,他们以为的教育就是“恨铁不成钢”“棒打出孝子”这样的教育,可他们每一句“为她好”的指责都成了压倒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理解他们,可又为他们感到悲哀,顽固的教育思维和拼命寻求认可的脆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到底是是谁的错?

你对此是如何看的呢?欢迎分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一百字作文 四年级写人作文 景色的作文300字 英语高分作文 想象力的作文 志愿服务作文 英语作文读后感 一个字的作文 感想作文400字 六年级语文下册作文 四年级100字作文 四年级作文写人 坚持的作文题目 出炉作文 写人的作文600 二年级作文50字 青年担当作文 文竹作文 昙花作文 作文我的妈妈怎么写 想象作文四年级 协作文档 介绍我的家乡作文 作文辅导老师 关于自我的作文 雪400字作文 英语作文推荐电影 写人类作文 书作文300字 写事5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