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在这个恋爱的季节 我们找了独居的人聊了聊

2021-01-06 20:05:01
相关推荐

“我觉得你母亲走后,你的人生开了挂!”房东这样对夏东说。

49岁的夏东已经过了近两年的独居生活。如今,她租住在北京郊区一个老别墅区内,名下没有房产。

她人生的牵挂是自己养的四条狗:斯文,一只9岁的拉布拉多;大熊,一只6岁的苏格兰牧羊犬;大头,父母留下来的15岁的“爷爷级”老狗;还有小黄,一只收养的流浪狗。

夏东的故事,或许就是成千上万独居的中老年人的故事。不过,“独居”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用词。如今,独居成为更多青年人选择生活方式的一项自主决定。

独居成为更多青年人选择生活方式的一项

不经意间,现代都市正在发生一场“居住革命”。

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卡乔波与人合著的《孤独》一书指出,是否独居生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是否感觉寂寞。也许当我们关注起独居群体,才能从他们身上看到关于对工作、生活及日常细节的主动选择。

其实选择独居生活,就是接受并认可一种新居住方式,就是打碎传统观念对“空巢”的偏见,就是对单一生活方式说“不”。

那么,独居就意味着孤独,就意味着寂寞吗?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此也许会有不同的答案。2011年全球有2.77亿独居人口,相较于1996年的1.53亿人增长55%,独居家庭的数量增长迅猛。

在传统观念里,独居只属于”中老年人”群体,”孤独””寂寞”等标签被强行贴在这个群体身上,而当下,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婚姻观念的转变、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日趋完善,让不管是由于现代人鲜明个性和自由意志而形成的“主动独居”,还是因为人口失衡、房价上涨、工作调动等因素带来的“被动独居”,“独居”这个词的边界在现代社会被再次拓宽。

它适用于老年人,也在中年、青年甚至是已婚人士身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

寂寞的背面是自由,孤单的另一端连接着独立。不可否认的是,一个颠覆传统居住观念、格外看重尊严和个性的独居时代向我们走来。而独居作为“新居住”方式的一种,也代表了“新居住”趋势的一种可能。

独居19个月:

从“为别人活”到“为自己活”

夏东养了4条狗,每条背后都有一段故事。

有的是别人不想养送给她的、有的是生了皮肤病无人领养的,有的是流浪狗……四条狗都很听话,从来不会在家里随意大小便。当问及训狗的秘诀时,夏东说:“训练狗没什么难的,就是要多陪陪它们。狗都渴望得到人的关注,否则就会故意捣乱。”

自从选择独居后,看似无牵无挂的夏东也有了自己的烦恼。从前只要有人送狗给她,她都来者不拒地收下,但是现在她已经决定不再收养新的狗了,“因为我要对它们负责。只有我活着的时候才能保证它们的生活,能够善待它们一辈子。”

4条流浪狗如家人一般陪伴夏东

中老年人为什么选择独居?他们有的因为独生子女在外地工作而不得不“空巢”,有的因为代际间的“代沟”而被动“独居”,有的则像夏东一样,因为亲友的离去,而选择独立、自由地生活。根据《2020年独居人群洞察报告》统计,50岁以上群体独居的比例显著提高,为32.5%,这与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加剧,越来越多老年人被动选择独自生活紧密相关。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2020年独居人群洞察报告》

“父母是隔在我们与死亡之间的帘子。”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的这一比喻,道出了许多中年人在父母离世后的真切感受。

2018年,夏东母亲因病离世。当最后一道帘子被掀开的那一刹那,夏东彻底崩溃了,“这里真的就剩我一个人了。”

36岁离婚、一年后父亲生病离世,再到前年母亲去世,在经历了挚爱之人的背叛和与至亲之人的生离死别后,夏东又回到了一个人生活的状态。母亲的离世像一道闸门,既把她推向独居状态,也让她重新开始审视自己。

或许父母的过世,对中年人来说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图虫创意

2019年3月,距离母亲离世已经过去了半年,依旧感到灵魂无处安放的夏东办了两个月的申根签证,独自远赴德国,放空自己。从德国回国后,夏东褪去了至亲去世的悲恸和酒精瞬间的麻痹,在偌大的北京城里,她开始慢慢收获一副足以支撑自己独居的“贝壳”。

除了戒酒,夏东还养成了早睡早起的规律作息。过去,作为画家的她经常为完成一幅画作熬到凌晨1、2点,但如今,不管是否有困意,晚上10点夏东都会准时躺在床上准备睡觉。

没有哪个女人不爱美,最让夏东感到高兴的是自己容貌上的变化。“我终于敢照镜子了!”夏东笑着说,“也就是最近一年来,脸上的斑和皱纹都少了不少,脸型也从鸭蛋脸变成了瓜子脸。”

谈及变美的原因,除了规律的作息,夏东更相信“相由心生”的道理。从母亲离世的痛苦中逐渐走出后,夏东的心态也逐渐从“为父母、他人而活”变成“为自己而活”。

“母亲在世时,我总像个孩子。即使家中有热闹的时候,也总想着盛筵必散,有点多愁善感。而母亲去世后这年,我想了很多,心态上也轻松了很多。我的人生就只剩下了我,我要为自己而活。”夏东说。

新独居时代:

都市人的新“独立宣言”

和从前一样,夏东现在依旧会保持每天练习书法的习惯——抄一遍三百字左右的《心经》,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4、5年,只不过完成的时间从刚开始时的3个小时变成了1个小时。7岁启蒙、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在西城少年宫学习书法,热爱书法的夏东平时看得最多的一本书是欧阳询的《九成宫》,“在颜、柳、欧、赵几大书法门派里,就属欧体简单大方”。

抄《心经》的习惯,夏东已经保持了4、5年。

每周末是夏东最开心的时刻,因为她的学生们会来她的家里学习书法。这些学生年龄从5岁到13岁不等,在夏东家一待就是一上午。虽然这个时间早就超出了夏东与家长们约定好的1个半小时的书法课时间,但她却乐得和孩子们在一起。

每次上课前,夏东都会特意洗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将最阳光的一面展现给孩子们。“比起同龄人,我更愿意和孩子和年轻人在一起,因为在他们身上能看到生命的亮点。”

2017年,母亲曾重病住院。为了给母亲凑齐住ICU的钱,夏东卖掉了自己在城里的学区房,开始了租房生活。在夏东看来,是否有房产对无儿无女的她来说没有丝毫意义。

中老年人主动选择空巢,或许是现代社会高强度、快节奏的反向样本:当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传统意义上的“大家庭”开始向“小家庭”转变,而如今,“大家庭”的居住结构已被消解,曾经位于“大家庭”顶层的中老年人,也开始打破传统生活方式桎梏,越来越多“银发世代”开始讲究起自己的小兴趣、小习性、小乐子,他们也成了参与到新独居时代中的最年长者。

画画,摄影,成为不少“银发世代”的小乐子。

这是中老年群体在新独居时代的“独立宣言”,也是新独居时代里的“夕阳故事”。在夏东看来,一个人也可以通过独居组成一个“家”,这是以往任何世代,任何时代所不能想象的。

在新独居世代,“四世同堂”是“家”,“三口之家”是“家”,“二人世界”是“家”,“一人独居也是“家”。过去,“家”是迷途时能找到的闪亮灯塔,是疲惫时能回归的避风港湾;而今,“家”是都市人练就和收获的一副坚硬的壳。

人生来就是软体动物,在都市里向前滑行的过程,也是和潮涨潮落对抗的过程。在都市寻找自我的同时,也收获了一副独特的“坚硬贝壳”,这副“贝壳”是接受并认可新居住方式的“标配”,也是获得独立、自由和个性化生活空间的“杀手锏”。

在移动互联时代,在万物“触网”时代,在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家”的概念就像一枚缓缓展开的“贝壳”,呈现出更多可能性,贝壳展开的弧度,和这个群体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度成正比:

狭义里群居聚集的“家”,在越来越多青年正在进行的“独居生活实验”背景下,正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广义化的嬗变,从此,“家”成了形态各异的新居住方式,其蕴含的成员数量也不再限于传统观念中“大于且等于2”。

“家”的概念呈现出更多可能性。/图虫创意

我们正在看见一个个被打开的“贝壳”,也正在经历一个个被丰富化、细节化和个性化的“家”。对全天下的独居者而言,这副“贝壳”不可或缺。

新独居时代,这副“贝壳”弥足珍贵。

独居32个月:

一人活,一人食,一人眠

同样是“为自己而活”,但比夏东年轻25岁的潮汕女孩田悦有时会感到孤单。去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她在一觉醒来后发现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躺在床上环顾周围,那感觉陌生又凄凉,一瞬间,她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

那么,独居会让人感到孤独吗?人们时常将独居生活与“孤单”、“寂寞”等关键词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一种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但独自一个人生活,并不等于孤独寂寞。

一人活,一人食,一人眠。/图虫创意

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独居人群洞察报告》显示,22.3%的受访者表示独居生活不会感到孤独寂寞,反而可以更好地享受个人生活,57.8%的受访者认为独居偶尔会感到孤独寂寞,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2020年独居人群洞察报告》 。

“真的很希望能有自己的独立的生活空间。希望爸妈能买一套每个人都有一间房的房子,但是到现在都没有实现。”这是田悦在大学前说过的一句话,如今她说,虽然偶尔孤单,但自己不后悔选择了独居这种生活方式。

去广州读大学前,田悦一家五口人住在独栋农家小院,一楼客厅,二楼卧室。由于只有一间卧室,一家五口人都挤在里面,小时候并不觉得不妥,但是从初中起,姐姐、弟弟在一楼看电视,她反倒更享受一个人待在二楼看书、学习的时光。

大学期间,她在宿舍也需要顾及其他舍友的作息时间。2017年毕业后,她工作了,赚钱了,可以租得起一居室的公寓,既没有人干涉生活,也可以拥有自己空间和隐私。毕业到现在,从番禺到滘口,她搬了三次家,已经独居了32个月。

“我算是比较宅的人,周末我真的只希望待在家不出门,可以自己做饭、看剧、看书,睡觉。相比其他很喜欢出门逛街约会的人,消费型支出也非常少。”她每月的房租占工资收入总额10%左右。

一个人醒来,一个人搭地铁,一个人买咖啡,一个人下班,一个人回家,一个人煮饭,一个人购物,一个人看书,一个人煲剧,一个人运动,一个人入睡,这是一个选择自己生活的都市白领的一天,也是新独居世代的生活常态。

贝壳发布的《2020年独居人群洞察报告》显示,30岁以下是独居群体主要集中的年龄段,其中处于26-30岁年龄段的独居青年占比最高为38.4%。

独居6个月:

“30岁是女生的一道分水岭”

20:10,上网课打卡;22:30,弹四十分钟尤克里里;凌晨1:20,还在玩配音。

这是独居的若君下班后最常做几件事。现在是她来广州生活的第15个月,独居第6个月。

若君曾饱受传统观念束缚。从上大学到工作,再到结婚,她做的每个决定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得到最多的夸奖是四个字:

懂事听话。但其实,她已经受够了传统观念中的“应该”与“不该”;受够了与丈夫的“形婚”和争吵;受够了事业单位的论资排辈。

“懂事听话”的若君活得并不开心。/图虫创意

所以她才会在经历了一场长达两年的失败婚姻后逃出婚姻,逃出三线城市的体制。离婚后,她不想回父母家,也无法在短期内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以她在事业单位的收入,无法承担在三线城市一个人租房生活,父母也绝对不会同意她有家不回。

在广州,生活从来不易。但从老家出逃的若君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若君反思过,不管是合租还是独居,这两者都不是自己被迫而做出的选择,因为在历经两种租房方式后,自己已经体验过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去年8月,合租房的房东提出想卖房子,于是她找到了一处价格相对较高的loft公寓,开始了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独居生活。

生活从来不易,但选择独居也并不后悔。/图虫创意

在她看来,一线城市的独居包容度显然比老家更大。根据《2020年独居人群洞察报告》,经济越发达的城市,绝对的独居人口数量越大,也就是说,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一线城市,工作机会多,竞争相对公平,同时可以获得相对更高的薪资,意味着人们可以不需要依附于他人,就能过上较为优质的生活,这为选择独自居住创造了客观条件。

从地域分布情况看,沿海地区是独居群体的重要聚集地。思想开放程度也是影响城市独居人口数量的重要因素,从独居率来看,广东、浙江及上海等沿海省份直辖市独居现象比较明显。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2020年独居人群洞察报告》 。

这群拒绝称自己为“空巢青年”的年轻人,普遍至少本科毕业,多生活在沿海城市,收入中等以上,观念融传统与现代与一体,性格时而外向开朗活泼,时而内向低调沉稳,反对非黑即白的价值取向,崇尚自由,向往独立,尊重隐私。

在他们看来,“一人活”是在现代都市里和自己进行的一次“和解”,饭点时“一人食”是一番值得回味的乐趣,午夜里“一人眠”,和自己相拥而眠,是一种年轻人才有的态度。

很多开启独居生活的年轻人,热衷于亲自动手改造自己的小屋。/图虫创意

对他们而言,即使偶尔会感觉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但“独立自主”的独居体验,比“委曲求全”的结伴生活更有价值,而这个观点也再次佐证了前述中提及的贝壳研究院调研结果:

57.8%的受访者认为独居偶尔会感到孤独寂寞,但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22.3%的受访者表示独居生活不会感到孤独寂寞,反而可以更好的享受个人生活。

像田悦和若君一样,越来越多都市白领正加入“独居大军”。《2020年独居人群洞察报告》显示,当前居住状态是独居生活(包括非熟人合租的情况)的受访者比例达到29.2%,有65.2%的受访者认为独居将会成为未来城市居住的一种趋势,且从学历看,受教育水平越高越认为独居会成为趋势。

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2020年独居人群洞察报告》

无论是独居6个月的若君、独居32个月的田悦、还是独居19个月的夏东,无论是被动独居还是主动选择独居,对她们来说,“独居”已经不再是一件讳莫如深的事情,而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个人生活方式。

尽管偶尔感到落寞,但更多时候她们依旧会贪恋独居带给她们的这份自由。也正是这份自由让她们在北京、广州这样的繁忙大都市中,收获了大多数人无法拥有的重新审视、定义自己的机会。

在繁忙的大都市中独居,有了更多重新审视、定义自己的机会。/图虫创意

独居后,单身的若君反而心态更加平和了。“30岁是女生的一道分水岭。前面都没赶上,我着急也没用,不如把自己放慢下来,按自己的规划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一步一步过。”若君说。

摆脱了焦躁状态、沉下心后的若君开始以更开放的心态学习新的知识。也是在独居后,若君打算备考国际汉语教师资格证的考试。

对正在跑步进入都市新中产序列的新青年来说,“家”的概念就像一枚缓缓展开的“贝壳”,在移动互联时代,在万物“触网”时代,在价值取向日趋多元的时代,呈现出更多可能性,贝壳展开的弧度,和这个群体对新事物、新观念的接受度成正比:狭义里群居聚集的“家”,在越来越多青年正在进行的“独居生活实验”背景下,正在某种程度上发生广义化的嬗变,从此,“家”成了形态各异的新居住方式,其蕴含的成员数量也不再限于传统观念中“大于且等于2”。

选择独居是因为:追求自由与独立,希望拥有个人隐私空间,不被打扰。

我们正在看见一个个被打开的“贝壳”,也正在经历一个个被丰富化、细节化和个性化的“家”。

与毛笔、画笔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夏东则开始上起了网课。跟随比自己年轻20多岁的老师们学习绘画技法并没有让她感到难为情,还能继续学习新的东西,让她找寻到了年轻时的心态。

为了打通书法、绘画的界限,夏东开始钻研起了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甚至开始研究中文的造字,目前已经攒下了不少笔记。

“我要做全北京最用心的书法老师。”夏东说。

独居还是合住?

新的居住需求正孕育新的居住服务。

想了解居住领域的新趋势、新产品,

2020年4月23日,

贝壳新居住大会等你来围观。

点击阅读原文,洞见居住未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考试作文300字三年级 我的一天英语作文5句 夜游西湖作文 丽江古城的作文 游贵州黄果树瀑布作文 关于全球变暖的英语作文 写春天花的作文 语文满分作文初中 哈尔滨太阳岛作文 以小见大手法的作文 春天里作文 记叙文 现实与浪漫作文 理想作文700 小学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英语作文结尾万能句 残疾人作文 冬日里的阳光作文 作文绿色生活 英语作文不少于5句话 优秀游记作文 关于少年强则国强的作文 我的一件事作文 社会变迁作文 拉丁舞表演作文 渴望600字作文 笔作文600字 喜欢猫的作文 我的一家作文500字 在家里发生的一件事作文 守护什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