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讨论湖南花鼓戏对民族声乐的促进和影响论文

2021-03-09 23:40:02
相关推荐

讨论湖南花鼓戏对民族声乐的促进和影响论文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零陵花鼓戏等六个种类,每个种类的艺术风格都各不相同。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湖南花鼓大筒、唢呐、琵琶、笛子,以及锣鼓等民族乐器是音乐伴奏的主要特色乐器。曲调活泼轻快,旋律流畅明快。花鼓戏作为湖南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它起源于载歌载舞的生活小戏和劳动曲子,充分展示了湖南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朴素生活。它的表演性、抒情性和艺术性, 对我国民族声乐的丰富与发展具有许多可鉴之处,我国许多知名湘籍歌唱家都得益于湖南花鼓戏艺术的浸染。

湖南花鼓戏以其柔美悦耳的演唱曲调、直白易懂的语言、灵活多变的表演形式、贴近生活的主题,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由于将湖南花鼓戏引入音乐教学中,对于当前的音乐学习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湖南花鼓戏声腔教学,是戏曲艺术类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在戏曲的“唱、做、念、打”四项基本功当中,“唱”、“念”占两项,是戏曲组成的重要部分,又是构成具有独特风格的、许多不同的剧种的不要因素。而且要求将“声、腔结合”引入声乐的科学练声方法中,以及视唱乐理的基本常识扩大音乐涉猎面、提高音乐素养,用科学的声乐发声方法增强花鼓戏唱腔特点和润腔技巧,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作能力。

一、湖南花鼓戏对民族声乐曲调创作的促进作用

湖南花鼓戏旋律自然、柔美,极大地突破了我国传统音乐的美学观,促进了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民族声乐在继承传统戏曲、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借鉴了湖南花鼓戏演绎中的精华部分,构建起了更为合理的民族唱法模式。湖南花鼓戏有其独特的曲调特点,它根据湖南省地方方言的抑扬顿挫来进行曲调的推进,使得方言的高低婉转与曲调的高低保持在同一条水平线上。一般来说,DO、RE、MI、LA 四个音的旋会围着SO 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湖南花鼓戏的发展过程中,湖南的长沙话口音促进了花鼓戏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点和民歌特色的宫调式和羽调式。其中,宫调式多强调六级音,而羽调式则强调七级音,在我国很多民族声乐作品中都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例如,我国著名的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在这一段歌词里,我们可以看到“我这里将海哥”这句的曲调走向和目前长沙话的语调是基本一致的。而这段歌词后面的对白中的曲调和长沙的地方方言也是基本一致的。该段歌曲类似说唱,语调欢快活泼,充分地表达出两个人结婚之后,双双回家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表现出了湖南花鼓戏的曲调非常贴近生活,并且十分通俗,易于歌唱。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充分借鉴了这一点,使歌词朗朗上口,贴近生活的同时,又不失幽默风趣。如《辣妹子》的创作者徐沛东先生曾说过,其创作该作品的灵感来自于长沙话“辣妹子”的发音音调。这首歌以“la-mi-sol”开始,然后逐渐展开,从而完成整首歌的创作。同时,由曲谱可以看出,《辣妹子》这首歌的基本曲调类似一个说唱音乐,给人们塑造出了一个泼辣的湖南妹子形象。

二、湖南花鼓戏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一)在民族声乐演唱方法方面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传统的戏曲演唱方法正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如高位置、真假声的混合、气息稳定等演唱方法。花鼓戏的演唱方法则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方法中的重要代表。例如,湖南花鼓戏的演唱中主要以吊嗓和喊嗓为主,低音是基础,紧接着采用盘旋式的方法将高音喊上去。而吊嗓又在喊嗓的基础上,配合相应的乐器,加入了一些戏曲的表演元素,演唱者必须气沉丹田,用丹田内的力量,使得声音向远方喊出,更为清晰和明亮。而我国的民族声乐虽然吸收了很多西洋美声唱法的技巧,音高上也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但是民族声乐也吸收和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演唱方法的精髓。湖南花鼓戏有较为独特的润腔、行腔技巧与方法等,在演唱过程中经常将波音、颤音技巧与高低腔全面结合起来。而不少民族声乐作品就将颤音、滑音润腔、波音润腔等交替、混合使用。

此外,湖南花鼓戏的演唱过程中还运用了打花舌等一些较为特殊的技巧。打花舌的应用充分表达了演唱者内心的喜悦之情,而我国的部分民族声乐作品中也借鉴了湖南花鼓戏演唱中打花舌这一唱法,例如,在《谁不说俺家乡好》等声乐作品中,弹舌的技巧使得乐曲格调更为轻松、愉快,让人耳目一新。

(二)在民族声乐歌词创作方面

我国民族声乐在歌词创造过程中吸收了湖南花鼓戏的优良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湖南花鼓戏的歌词艺术性地反映出人们生活的实际情况。而后期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就借鉴了湖南花鼓戏这一特点,使得民族声乐的作品歌词反映出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也充分验证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从而激发听众的情感,引发共鸣。如《八月十五月儿圆》《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等作品就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

第二,湖南花鼓戏中充分运用了地方方言。都说音乐语言的系属关系可以有效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祖源关系以及文化渊源关系。因此,在歌曲中合理运用地方方言,有利于迅速营造情境以及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例如,著名歌曲《浏阳河》,该歌曲中很多歌词都用到了湖南的方言来发音,“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出了个什么人领导人民得解放”一句中,“河”、“路”、“出”、“个”就要唱成“huo、lou、qu、guo”。

第三,湖南花鼓戏中运用了大量的语气衬词。所谓衬词,就是指我们日常的.交流过程中不经意间说出的一些词语。这些词语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含义,是某个个体的语言发音习惯。但是,衬词却是歌曲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歌曲的特色部分。湖南花鼓戏中常用到一些衬词,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衬词的使用能够进一步凸显歌曲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从而进一步衬托歌曲的意境,激发演唱者的内心情感。我国民族声乐中也运用了大量的衬词,例如,著名歌唱家龚琳娜的《咕噜山歌》中“久不(啊子~ 嘎啦子~)唱歌(尖噜噜~)忘记歌呀,久不(啊子~ 嘎啦啦子~)洗衣尖(噜噜~)忘记(咕噜噜子~)河”一句中,“尖噜噜”、“ 啊子~ 嘎啦啦子~” 等衬词的使用使得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更生动有趣,同时也使得歌词充满故事性和情节性,更具有吸引力。

(三)在民族声乐演唱表演方面

湖南花鼓戏演唱主要包括“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和“手、眼、身、步、法”五种主要的技术方法,在表演过程中对演员的任何招式要求都相当严格,甚至是延伸。花鼓戏的演绎强调歌曲演唱与表演合二为一,可以利用一些适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而不同作品的表现方式不同。在湖南花鼓戏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训练演员的眼神、手势以及台步等基本的技能,对身体的柔软度、韧性以及协调性等也有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的民族声乐中也充分运用了这些特点,当代民族声乐表演中没有“打”这个基本功,也没有“步”和“法” 两种技术方法,但是却可以使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情感。同时,湖南的花鼓戏有利于帮助民族声乐演唱者把握作品风格。民族声乐借鉴了湖南花鼓戏中融合地方民间小调和民间歌曲技巧等方法,这样,肢体行动的配合与唱功曲调等有利于演唱者把握民族声乐作品的曲风,从而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表现出来。

湖南花鼓戏与我国民族声乐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各自独立存在,在发声、咬字以及唱、念、坐等方面又有相通之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艺术形式,都是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然而随着现代音乐与西方音乐的联合冲击,湖南花鼓戏和民族声乐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了阻碍。为此,我国的民族声乐和湖南花鼓戏必须相互借鉴,寻找更为合理的发展路径。相关人员应将民族声乐和湖南花鼓戏全面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持原有演唱风格的基础上,努力发展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特色。同时,要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丰富原有的歌曲题材和内容,吸收现代流行音乐的积极成分,吸引更多的听众。

我们必须重视中国传统的民族艺术,采用积极的手段,帮助我国的民族声乐、湖南花鼓戏等“艺术资产”有效地传承与发扬下去。相信未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的民族声乐与湖南花鼓戏将会焕发新的活力,音乐艺术将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这有利于构筑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100字写人作文 背影作文700 介绍亲人的作文 老师改变了我作文 樱桃树的作文 做个文明的人作文 去姥姥家作文 四千字作文 七年级英语作文下册 蚂蚁采食的作文 广东卷作文 苹果树的作文 河源万绿湖作文 想象作文四百字左右 围绕成长写一篇作文 一份爱心的作文 中考满分作文500字大全 感恩作文四年级 作文 味道 高考押题作文 六年级写老师的作文 描写小草的作文150字 巧遇作文800字 有一种美丽作文400字 我和我最好的朋友英语作文 作文有趣的小狗 四川大地震的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开头结尾 武宁湿地公园作文 小动物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