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浅析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路径探讨论文

2021-04-05 00:30:03
相关推荐

浅析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路径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发展社区体育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它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要,改善社区人居环境。

论文关键词:社区体育;学校体育;资源共享

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相对完善,且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但由于社区共享学校体育资源的管理机制缺失,公民社会缺位以及社区体育发展考核体系的缺陷,导致了出现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人为”割裂的尴尬局面。为了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可通过大力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健身意识;改革现行的体育资源建设与管理的“条条”分割的管理模式等方式能促进社区与学校体育资源的共享。

学校是各种体育人才汇集的地方,这些体育人才受过专业培训,可以成为社区体育活动的指导者、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能为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专业的人才、知识、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体育教师具有开展运动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能力,充分利用学校体育教师这一资源,可以推动社区体育的顺利开展。

一、江汉区学校体育资源扫描及共享状况

江汉辖区内有公立学校60所,运动场总面积为114293平方米,广场总面积为7100平方米;体育馆面积为7180平方米。学校体育资源除了配备以上硬件资源外还拥有了大量优秀的体育教师。总体而已,江汉区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状况不容乐观。江汉区只有部分中学体育资源对社区居民开放,而小学及幼儿园因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及防范能力薄弱而无法做到体育资源共享;学校体育人才为社区体育提供的服务也非常有限。

二、制约江汉区学校体育资源共享的因素分析

根据《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要求,在30000~50000人口规模的社区中宜集中设置一处社区体育中心,其面积指标为10300~13600㎡(室外)和3600~4900㎡(室内);人均室外用地面积0.30~0.65㎡,人均室内建筑面积0.10~0.26㎡;城市社区人均室外用地面积为0.30~0.65㎡。

据统计,江汉社区体育用地总面积为34275平方米,江汉区现有人口为460883人,江汉社区体育建设面积最低缺口为103989.9平方米,人均面积为0.074平方米。而江汉区学校体育面积为114293平方米。如果能实现学校体育场地与社区共享,江汉区人均体育用地面积将由0.074平方米提升到0.322平方米,提高了3.33倍。但社区与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却被以下因素制约着。

1.学校体育与社区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的缺失。学校体育以教学为中心,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学生;社区体育主要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都是政府投资建设为社会服务的,二者皆属公共产品范畴;况且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因此,实现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甚为可行且非常必要。但因为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管理机制的缺失,导致学校不愿意与社区共享体育资源。主要表现在学校无法承担因体育资源共享而造成的负担,如学校体育设施的维修、管理等。

2.公民社会发展程度低。社区体育的参与者及服务对象主要是社区居民,但社区居民自我组织及自我管理的意识淡薄、能力有限,这就加大了社区体育发展的负担,加深了社区共享学校体育资源的隔阂。滞后了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及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阻碍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前进的步伐,带来的是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不相通、学校体育资源的闲置浪费,体育设施的重复建设的尴尬局面。

3.社区体育考核体系不科学严重制约着体育资源的共享。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任务”主要由街道文化站承担。上级部门对社区活动事项的考核采用量化的办法,以社区每年组织活动的次数和规模,或社区参加比赛的成绩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街道文化站在接受上级部门的考核时还必须上交组织活动的书面材料。这一考核办法不但加重了街道文化站的负担,更把大众化的社区体育活动引向组织化、形式化、半专业化或专业化方向,从而把广大社区居民排斥在社区体育活动之外,滞后了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

三、实现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路径选择

开展社区体育活动首先要解决的是场所问题,而社区体育开展活动所需场地在短时期内,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居民健身所需的体育场地并不现实,只有充分利用周边学校场所,才是可行的办法。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健身意识,推动公民社会的发展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打下坚实基础。社区体育作为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亿万群众参加的体育事业,需要巨大的经济投入,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可能在经济投入上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必须开发各种经济来源。发展体育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大众体育市场是发展社区体育的流行趋势。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意识,广泛地唤起公众对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价值的意识是大力开发大众体育市场的准备工作,只有唤醒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才能逐步提升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能力,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打下坚实的基础。

2.开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首先,学校体育的上级主管单位(区教育局)与社区体育上级主管部门(区文化体育局)同为江汉区政府职能部门。目前阻碍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的最大因素是学校体育的建设、管理、运行投入经费由区教育局承担,而社区体育的建设、管理、运行投入经费则由区文化体育局承担。因此,在区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区教育局、文体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制定出学校体育建设、管理、运行能兼顾社区体育发展的可行办法,打破主要因经费问题而造成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从而实现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和谐状态。

3.以人为本,促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尽早实现资源共享。社区体育的突出特点是群众性、大众化,发展社区体育的宗旨在于丰富最为广大社区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因此,政府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引导社区体育朝大众化方向发展。江汉区社区体育要朝大众化方向发展,则必须修改现行的社区体育考核办法,制定能反映广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街道文化站考核标准。基于目前社区体育设施建设滞后、体育人才奇缺的状况,现行的考核办法只提升极少部分社区居民的社区体育生活质量,对推动社区体育朝大众化方向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更滞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

4.科学统筹,整合社会力量实现学校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资源共享除了涉及经费问题之外,还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资源。学校体育通过服务外包等形式实现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都会提高社区居民的进入门槛,在我国第三部门发展、监管不完善的条件下,只有充分挖掘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资源的管理,才能有效降低社区体育运行的成本。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实现共享后,学校或社区等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等方式,招募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资源的管理。

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实现共驻共建的和谐局面既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要求,又能提高学校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社区的人居环境。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离社区单位的支持,社区人居环境的改善同样有助于推动社区单位的发展。节约型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目标之一,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共享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它不但能提供学校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又能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时有助于改善社区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1]李立纲,谷禾.城市居民社区资源共享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01,(5).

[2]金单.教育资源与社区资源共享机制探讨[J].教育纵横,2007,(3).

[3]廖柯夫.社区资源共享工程构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2).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文化作文 我的天空作文 七年级作文600字 同学情作文 写长城的作文 打扫卫生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怎么写 七年级600字作文 故乡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70词 最喜欢的动物作文 坐飞机作文 做手工作文 放假作文 天安门作文 我长大了的作文 万里长城作文 英语建议信作文 一年级作文100字 假期作文400字 中国文化作文 关于书籍的作文 春节作文200 研学之旅作文 写食物的作文 关于美景的作文 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一封家书作文 春天的美景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