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五条有效的途径论文

2021-04-06 16:35:02
相关推荐

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五条有效的途径论文

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已经成为整个教育界的一项共识。那么就如何有效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问题上,“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教育模式正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有的研究者主张把“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定型的专门术语来加以研究。他们提出,所谓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班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面向全班学生,旨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一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近几年的实践结果也体现了这一教育模式的重大价值,但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其尚待完善的地方,笔者意图在自己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作出新的探索。

一、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一种理念:助人自助

“助人自助”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高境界。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模式,那么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助人自助”。按照字义来解释,“助人”就是协助或帮助他人。而“助人自助”就是协助求助人认识自己面临的困境,引导其自我探索、自我挑战、自我了解,并采取有效的行动,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助人”注重的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自助”才是目的。许多老师在实际工作中,一直弄不清教育与教导的异同。教导较多运用的是灌输、说服、训诫、讲解与控制,只达到一些“助人”的结果;而教育则是强调教育者要尊重、接纳、聆听受助者自身的领悟,重在受导者内心的转变,达到“自助”。另一方面,按人本主义学家罗杰斯的观点,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促进自身成长、迈向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大学生正值青春期,生理方面和心理人格都在逐渐成熟和完善之中,他们有“自助”的愿望,也有“自助”的能力。因此,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树立“助人自助”这一理念,而且要贯彻始终。

二、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两个原则

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指导班主任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准则,也是处理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和诸要素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根据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以班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的内涵,我们提出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遵循的两个原则:

(一)全体性原则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应以绝大多数乃至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就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性质而言,它主要包括两大方面:一类是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它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学生成才。它是一种面向全体,具有普遍性质的教育。另一类是补救性心理健康教育。它主要是保护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适应社会,使学生正常地成长发展。它是面对在心理方面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部分或个别学生的具有矫正性质的教育。在实际工作中,这两种教育常常是彼此交织在一起的。由于班级工作性质旨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对全班学生全面负责,包括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和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全面和协调发展。这就决定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及重点应立足于面向全体的、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兼顾补救性心理教育。当然,全体性原则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其自觉性和积极性,要敢于放手,不能越俎代庖、包办代替,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能真正取得实效。

贯彻全体性原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应了解所有学生的共同心理需要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其次,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手段,使得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都能得到全面而又独特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

(二)辩证统一原则

辩证统一原则是指进行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应以辩证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心理发展,用联系的眼光、发展的观点进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应将发展学生心理素质与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结合起来。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以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为主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以必要的帮助,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发其心理潜能。同时,也应重视对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发现和预防,尽量减少或避免心理问题的发生。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发展性、超前性,而不是补救性。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将他助、互助与自助结合起来,通过他助、互助,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能力,统一到“自助”。没有学生的“自助”,便谈不上其他教育。

贯彻辩证统一原则,应着眼于全体同学,在发展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个别情况做到预防与发展相结合,还应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自己定位于服务者、参谋者的角色,通过教育者指导或集体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助”能力。

三、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

国外大学心理辅导发展的新特点之一是建立校内外辅导一体化网络,形成“辅导学生,人人有责”的局面。在校内形成辅导主任、专业辅导人员、教师、学生辅导干部相结合的辅导网络。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增设了班级心理委员,广西大学也是其中之一。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辅导,班级心理委员正式上岗后也成了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中一支重要的力量。那么目前有效地开展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三支队伍就包括了专职心理辅导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和朋辈辅导员这三支队伍。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大学生心理活动特点与规律的立项研究工作;提出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方案和措施;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工作,探索心理疾病的成因和心理卫生策略;负责与国内外高等学校、科研部门开展本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负责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指导大学生自身维护心理健康;协助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质量。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及时了解、掌握本学院、本班学生的心理动态,解决学生一般性的心理问题;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转交给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关注本学院、本班心理弱势群体,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积极开展本院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班级心理委员和朋辈辅导员负责及时发现存在心理困惑、心理问题的.同学,并向辅导员和班主任汇报;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班级气氛,为心理弱势群体提供强大的支持系统;配合学院、班级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班级心理委员是新兴起的一支队伍,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乃至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做好班级心理委员这支队伍的培训与辅导工作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的重点。必须指出的是,这三支队伍是层次分明、互相衔接,不能掉链和断层的。只有三支队伍通力合作才能将高校班级心理辅导推向更高的层面。

四、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个误区

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了这么多年。但在人们观念和实际行动上仍然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之一:德育化倾向。由于当前许多高校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匮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担自然就落在辅导员和班主任身上。而他们对德育工作片面的理解,又缺乏心理健康知识,不能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致使其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把本属于心理障碍范畴的心理问题当作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和违法乱纪行为来处理,损害学生的利益,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逆反心理。 误区之二:夸大化倾向。现代人普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频繁的应激,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压力使人不堪重负。对于大学生来说,情况也不例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但尽管如此,也不能因此夸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有关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检出率呈直线上升或逐年递增的话语屡见报端。但在心理健康评定过程中,存在着来自多方面的误差,从而导致了对当前心理健康问题在数量上估计偏高的倾向,这不仅影响了学术研究的科学性,而且也误导了人们对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评价,造成大学生人人自危的负面效果,阻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开展。误区之三:学科化或完全游戏化倾向。一种现象就是把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甚至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进行考试,完全忽视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性、实践性、实效性。还有的教育途径是采用游戏活动的方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

误区之四:简单化倾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科学性、规范性和操作性均很强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很高,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和专门训练的人才能胜任。从我国的情况看,尽管不少高校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但从总体上看,杂拼从业人员的现象比较严重。很显然,如果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既不通晓心理学专业知识,又不具备心理辅导与咨询的技能,在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就极易出现用简单、粗暴的、违背心理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方法对待学生的现象,对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很不利。

五、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五条途径

在探讨了理念、原则、队伍以及四个误区后,我们尝试来探讨一下开展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五条有效的途径。

(一)合理组建队伍

前文中我们探讨了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专兼职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和朋辈辅导员这三支队伍的有力支撑。这三支队伍素质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否顺利,是否高质有效。因此合理组建这三支队伍就成了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高效的保证。如何在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师资短缺、素质良莠不齐的现状下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呢?笔者建议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长期培养。从长远的角度看,要真正解决我国高校面临的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短缺的矛盾,应从系统培养专业人员人手。为此,在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心理学系、教育系可设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进行本科和研究生的培养。二是短期培训。以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和班级心理委员为主要对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其间,培训不能以取得结业证为目的,应注意理论和技术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见习、实习)的内容,让学员真正领会、运用知识和技能。三是全员参与。利用全校教师教育学生,亦即强调对学生进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单靠少数专业工作者参与,而应投入全校的力量,通过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改善学生的整体行为,在高校形成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人人有责的局面。

(二)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这里所说的班级教学,是指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形式来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对于过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所普遍采用的咨询和治疗模式而言,这种课程模式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性心理问题所进行的预防性和发展性教育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因此,我们认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实现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核心要素。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课程,即纳入学校正式课程计划,为完成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而对学生进行的专门的心理知识传授、心理品质培养和心理问题辅导的课程,它主要由班主任来实施。就心理知识传授而言,主要是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实际需要,适当介绍与心理健康发展密切相关的常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的方法和自我保健的知识。就心理品质培养和心理问题辅导而言,主要是指运用有关心理科学知识,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活动,使个体心理受到训练,心理问题得以解决。另一种是渗透课程,即在学校的学科教学中,通过自觉的、有意识的方式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以实现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课程,此种课程由包括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内的所有班级任课教师实施。

(三)优化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是辅导员、班主任、任课老师和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爱好的学生组成的群体,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良好的班级环境建设体现在班集体建设、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中必须充分利用班集体在学生个体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用集体的方式实现其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和优化。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集体生活是全盘教育的基础”,“集体生活是学生的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学生“心理正常发展所必需”。因此,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以集体生活不断的自我创造的过程”教育学生,就成了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班级管理是班级管理者根据国家和学校的教育要求,从班级实际出发,遵循教育原则,运用管理方法,对班级组织、成员及各项工作进行规划、指挥、调控、督察的综合性、教育性活动。班级管理是学校的基层管理,它具有两重性:一是对班级组织和成员的协调性;二是对班级学生的教育性,而教育性正是班级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本质属性。班级管理的水平不仅直接反映学校的管理水平,而且直接影响着班集体的发展水平和学生个体素质的发展水平。班级文化是指“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的所有成员和部分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作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隐性课程,正是以生活为媒介,通过个体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综上所述,优化班级环境是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

(四)班级心理辅导活动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已被认为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普及、服务于所有学生的最佳途径之一。一般来说,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基本上处在同一层面上。他们在智力、人格的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大体呈现出一种普遍性和规律性。因此,高校完全可以通过以班级为单位的团体心理辅导,来促进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整体发展。那么有效的班级心理辅导活动是提高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要有效地开展好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必须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让学生先“动”起来,只有活动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改变学生的意识和情绪状态,使他们专注于辅导主题的展开,从而降低心理防御水平,更好地敞开自我的内心世界。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任何学习都应从情景开始,那么班级辅导活动也是这样,活动为辅导主题提供了模拟的生活场景,而提供动态的生活经验又是所有团体辅导的基本原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在能力,即使是心理适应不良的人也是如此,那么班级心理辅导活动应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为目标,不要由教师代替学生做决定。在辅导活动中还要注意操作的科学性。班级心理辅导是一种互动的“团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产生影响团体成员及整个团体的力量。在操作上,注重团体内部的交流互动。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一种随和、宽容、接纳的态度,不要对学生作否定性的评价,极力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

(五)班级教育合力

为了实现班级教育目标,在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主导下,在班级心理委员的辅佐下,对影响大学生的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进行整合,形成方向一致的、有益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合力。这种合力不是教育力量的简单相加,而是在方向上统一要求、空间上密切衔接、作用上互相协调、能发挥整体教育效应的班级教育力量。拓扑心理学的创始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心理生活空间的概念,他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综合因素与环境因素的函数,也表明人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的主观因素与客观环境的影响,包括家庭影响、学校影响和社会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几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既有相一致的,也有不相一致的。为了保证各种教育影响能共同发挥作用,当然需要对他们进行整合,以形成教育合力。具体到高校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应该通过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的途径,拓宽教育时空,让置身于开放的现代社会中的大学生接受开放的现代教育,从而促使其心理能更健康的发展。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五年级作文童年趣事 中秋节的作文700字 校园趣事作文300字 我是劳动小能手作文 什么的魅力作文 今年高考安徽作文 一个难忘的眼神作文 有关下雪的作文 这也是一种美作文 大扫除作文350字 快乐六一作文三年级 写事的作文150字 合作共赢的作文素材 蚂蚁搬家作文300字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my teacher英语作文 关于励志的作文800字 做自己的老师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400字作文 给我的启示作文500字 沟通作文500字 成考专升本英语作文 抗日战争 作文 我在什么中成长作文 青海高考语文作文 挑战自我作文800字 myhouse英语作文 挠胳肢窝作文 游月季园作文 我这个人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