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关于农村干部的工资发放问题

2021-05-13 13:35:02
相关推荐

关于农村干部的工资发放问题

一、工资待遇现状

区17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共有252个行政村,现有在职村两委干部785人。大多数乡镇村干部设3职:即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文书。部分乡镇村干部设4或5职:即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文书。

1、工资水平。全区村干部工资标准不尽统一,相差较大,以2008年为例,全区村干部平均月工资为394元,平均年工资为4750元。村干部月工资最高的为西郊开发区,月平均工资为819元,最低的乡镇为峡门乡,月平均工资为137元,高低相差682元。

2、工资构成。基本上都以乡镇为单位自行制定标准,在工资构成上基本上体现了乡情、村情、职务、工作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因素,在本乡镇范围内基本上趋于合理。例如:乡、四十铺镇、工业园区等乡镇的村干部工资构成为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以村所辖的户和地域为单位,年底结合考核情况按比例计算发放。

3、资金来源。从资金来源上看,大部分乡镇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个别乡镇从乡镇政府经费中补助一部分;村集体有经济收入的,再由村级自己补助一部分。如开发区、工业园区、镇等,由于村级有一部分收入,村干部工资基本有保障,区乡镇除了转移支付外,村集体几乎没有收入,村干部工资只是基础部分。

4、发放方式和时间。从发放的方式来看,大部分乡镇是由乡镇政府统一造册发放,个别乡镇实行银行存折发放,如乡、乡、乡等;从发放的时间上看,大部分乡镇在年终一次性发放,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和有集体收入的村基本按月发放,如西郊开发区。

二、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全区村干部工资报酬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工资待遇低。一是工资总额低。各乡镇普遍实行“结构工资制”,村干部工资由基础工资、绩效工资两部分组成,基础工资标准因乡镇而异,绩效工资与村干部工作完成情况挂钩。按全区平均计算,村干年工资收入为4750元左右,是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2008年为3112元)的1.53倍,与市新出台的最低年劳动用工工资6960元相比低46.5%。二是工资性经费少。拨付村级的转移支付不是完全用于村干工资,还要支付基本办公费、交通费、通讯费等支出。三是工资拖欠较严重。取消农业税前,大部分乡镇村干部往往采取借款、垫款的方式代交农业税,然后清收欠款发放工资。取消农业税后,被抵为工资的`尾欠农业税没有收取,造成村干部工资拖欠。目前,乡村集体债务中拖欠村干部工资达448万元。

2、执行标准不统一。由于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各乡镇对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确定依据、标准、考核形式和发放方式也不尽相同。各乡镇根据自己的乡情、村情而定,随意性较大。如乡村干部年工资总额为6540元至13680元,四十里铺镇为8640元至10800元,西郊开发区为8640元至12900元,白庙乡为2520元至3120元,工业园区为7100元至11631元,本乡镇内村干部年工资最高的和最低的相差7140元,差距悬殊;本村内干部工资待遇一般分三个等次,每一等次月差额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等次差额较大。

3、资金来源渠道不一。工资待遇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个: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乡镇补助、村级集体经营等其他收入。集体收入相对较多的村,工资待遇发放资金比较宽松,集体收入薄弱的村则主要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解决。如乡、工业园区、西郊开发区的部分村有村级集体收入,工资待遇主要从这中间解决。而区大部分乡镇村集体基本没有收入,村干部工资待遇的发放则完全依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

4、到位程度不一。各乡镇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实际到位程度存在着两极分化的情况,标准相对较低的区乡镇拖欠村干部工资待遇严重,标准相对较高的川区村反而能及时足额发放。据统计,全区252个村每月能及时发放到位的村仅13个,占5.2%。

三、原因分析

对村级干部工资待遇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财力紧张,村级转移支付有限。全区上级财政拨付的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只有525万元。由于乡镇经费紧张,拨付乡镇的转移支付资金也不能按时足额的划拨到村,村干工资无法按月足额发放。

2、村级经济负担重,致使“入不敷出”。目前,农村基层工作线长面广,管理费用面宽额重,村级运转如履薄冰。部分乡镇的村设有专职社长,还设有会计、出纳、妇女主任、计生小组长等,村委需要向这些人员支付一定的工资;大多数乡镇没有给村级专门拨付办公经费,村级要从转移支付中开支部分办公、报刊杂志订阅等公用支出;繁重的村级组织管理费用致使有限的可支配村级财力显得捉襟见肘。

3、超职数配备,造成“僧多粥少”。目前,各乡镇普遍存在超职数配备村级干部的情况。大多数村认为上级核定的干部职数太少,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很大,忙不过来,村上愿意超职数配备干部,乡镇党委对此也采取了默认的态度。按有关规定,1500人以下的村,配备村主要干部3人;1500人以上的村,配备村主要干部4-5人。全区推算村干部应为630人左右,而目前实际为785人,严重超员。

4、集体经济脆弱,“自补能力”较差。区大部分集体收入来源少或近乎空壳的村,村干部工资没有补充,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除了个别村借助外力增强“造血功能”外,有些村则只能依靠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维持正常运转,若如特殊情况,正常运转便难以保障。

四、对策建议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干部工资待遇的管理,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待遇,做到干有所酬,退有所养,不断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已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客观需要。

1、切实规范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标准。针对目前各乡镇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标准不一的实际,建立统一规范、切合实情的工资执行标准。首先是定类别。根据各个村的区位、人口、面积和经济基础等特点,将全区252个村划分为一、二、三三种类型;其次是定标准。根据所定的类别,将村干部工资总额定为三个级别,每个级别相差不要太大。工资待遇可以由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和绩效(或奖金)工资三部分构成。基础工资根据村的类别分别适当拉开差距,一村内正职与一般村干部的月工资也可适当拉开差距。同时,可以按照任职时间长短设置工龄工资,工龄工资可以设5年以下、5-10年、10年以上三个档次,工龄工资全区行政村之间建议设置一个标准。绩效工资与考核结果挂钩,根据村委的经济状况和工作完成情况,以及乡镇制定的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年终组织考核后发放,无资金来源的村委不得赤字发放奖金;再次是定职数。采取多种渠道精简现有村级干部职数,使村干部职数和村实际人口相符。

2、推行工资“保底”制度。区、乡(镇)两级对特困村的状况要适当给予政策扶持,千方百计落实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满足村级干部的基本生活需要,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建议实行村级干部工资“保底”制度,即在确定的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总额内,由区、乡(镇)两级共同负责调度资金,核算到人头,建立专帐,设立村干部工资专户,实现村干部基本工资由财政统一按月发放,根据资金调度情况及时向村级干部发放保底工资,标准按照划分的三种类型,分别核定每一类村的基础月工资。“保底”工资抵减村级干部工资待遇总额,年终从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中扣除。绩效工资由乡镇党委结合年终考核结果确定各村当年具体标准,在年终分档次进行发放。

3、建立村干部工资增长机制。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每2-3年提出村干部工资增长方案,由区财政列入下年度预算。同时鼓励各乡镇、村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将村干部工资增幅与村集体经济、农民增收挂钩,明确规定村集体经济增长部分主要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由各乡镇审核发放,进一步增强村干部的自我“造血功能”,综合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

4、建立村级干部工资待遇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将村干部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纳入乡镇考核范畴,作为乡镇党政正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确定村干部工资待遇落实监管部门,定期督导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协调有关问题。同时,将各乡镇村干部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在区政府网站予以公开,逐步实行“网络化”管理,便于查询和监督。各乡镇要强化工作责任,定期研究,加强监管,将村级干部“保底”工资及时调度到位,不得随意扣减村级转移支付。

5、完善村级组织转移支付办法。在不增加全区对村级组织转移支付资金总额的情况下,合理调配各乡镇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缩小村与村之间差距。调配方法是:将全区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统筹调度,按照所划村类别及核定的标准,实行体制补助,不够的补助,有余的统筹。

6、开源节流,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一是狠压村级管理费用开支。尽量减少各村专职社长、妇女主任等职务设置,实行村委干部兼任制度,压减非生产性开支;区、乡两级在工作部署上也要考虑村级组织的实际承受能力,切实为村级组织减负;二是强化村级财务管理,进一步落实“村财乡管”制度,加强对村级经济审计和离任村干部的审计,落实村务财务公开,坚决杜绝不合理开支;三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培养村集体财源。村委要根据本地实际,发挥优势,挖掘潜力,通过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产和可利用资源,兴办集体企业,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台阶作文 自然风景作文 谦让作文 路口作文 底气作文 雅思作文范文 我多想作文 全国高考作文 父亲节作文 小学写景作文 家长会作文 作文我的心爱之物 小学生作文范文 提醒作文 语文小作文 二年级作文大全 感恩作文素材 星期天作文 我的朋友英语作文 难题作文 路灯作文 父母的爱的作文 我的家人作文 小制作作文 七夕作文 奥运会作文 小小作文 作文秋 万能作文模板 考研 英语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