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高二数学《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

2021-05-27 12:50:02
相关推荐

高二数学《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及标准方程之后,在此基础上,反过来利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研究其几何性质。它是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也是高考的一个考点,是深入研究双曲线,灵活运用双曲线的定义、方程、性质解题的基础,更能使学生理解、体会解析几何这门学科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解析几何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教学参考书中明确要求:学生要掌握圆锥曲线的性质,初步掌握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的方法和步骤。根据这些教学原则和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能运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讨论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渐近线等几何性质;

②掌握双曲线标准方程中

的几何意义,理解双曲线的渐近线的概念及证明;

③能运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解决双曲线的一些基本问题。

(2)能力目标:①在与椭圆的性质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类比的学习方法;

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的理解。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待知识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而且能够运用运动的,变化的观点分析理解事物。

3.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对圆锥曲线来说,渐近线是双曲线特有的性质,而学生对渐近线的发现与证明方法接受、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渐近线的发现作为重点,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诱导、分析,巧妙地应用极限思想导出了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这样处理将数学思想渗透于其中,学生也易接受。因此,我把渐近线的证明作为本节课的难点,根据本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以及高考的要求,结合学生现有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我把渐近线和离心率这两个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4.教学方法

这节课内容是通过双曲线方程推导、研究双曲线的性质,本节内容类似于“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教学中可以与其类比讲解,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得到类似的结论。在教学中,学生自己能得到的结论应该让学生自己得到,凡是难度不大,经过学习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习建立信心,使他们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渐近线是双曲线特有的性质,我们常利用它作出双曲线的草图,而学生对渐近线的发现与证明方法接受、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诱导、分析,从已有知识出发,层层设(释)疑,激活已知,启迪思维,调动学生自身探索的内驱力,进一步清晰概念(或图形)特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例题的选备,可将此题作一题多变(变条件,变结论),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开拓其解题思路,使他们在做题中总结规律、发展思维、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程序

(一).设计思路

(二).教学流程

1.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学习过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以及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请同学们来回顾这些知识点,对学习的旧知识加以复习巩固,同时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利用多媒体工具的先进性,结合图像来演示。

2.观察、类比

这节课内容是通过双曲线方程推导、研究双曲线的性质,本节内容类似于“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教学中可以与其类比讲解,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究,首先观察双曲线的形状,试着按照椭圆的几何性质,归纳总结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一般学生能用类似于推导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方法得出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对知识的理解不能浮于表面只会看图,也要会从方程的.角度来解释,抓住方程的本质。用多媒体演示,加强学生对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范围、对称性、顶点(实轴、虚轴)、离心率(不深入的讲解)的巩固。之后,比较双曲线的这四个性质和椭圆的性质有何联系及区别,这样可以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借助于类比方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3.双曲线的渐近线的发现、证明

(1)发现

由椭圆的几何性质,我们能较准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那么,由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能否较准确地画出双曲线

的图形为引例,让学生动笔实践,通过列表描点,就能把双曲线的顶点及附近的点较准确地画出来,但双曲线向远处如何伸展就不是很清楚。从而说明想要准确的画出双曲线的图形只有那四个性质是不行的。

为突出本节内容,使学生尽快掌握刚才所学的知识。我选配了这样的例题:

例1.求双曲线9x2-162=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顶点和焦点坐标、渐近线方程、离心率。选题目的在于拿到一个双曲线的方程之后若不是标准式,要先将所给的双曲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后根据标准方程分别求出有关量。本题求渐近线的方程的方法:(1)直接根据渐近线方程写出;(2)利用双曲线的图形中的矩形框架的对角线得到。加强对于双曲线的渐近线的应用和理解。

变1:求双曲线92-16x2=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顶点和焦点坐标、渐近线方程、离心率。选题目的:和上题相同先将所给的双曲线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后根据标准方程分别求出有关量;但求渐近线时可直接求出,也可以利用对称性来求解。

关键在于对比:双曲线的形状不变,但在坐标系中的位置改变,它的那些性质改变,那些性质不变?试归纳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小结列表)

变2: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且经过点(3),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选题目的:在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已知信息求解双曲线的方程。方法1:分焦点在x轴,焦点在轴分别求解;方法2:确定点所在的区域,定方程的形式,然后求a、b。深化知识,加强应用,使知识系统化。

例题的选备,可将此题作一题多变(变条件,变结论),训练学生一题多解,开拓其解题思路,使他们在做题中总结规律、发展思维、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6.课堂练习

课本P113练习1.2,让学生自己练习,熟悉并运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解题,加强应用性。

7.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尤其是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及其“渐近”性质的证明,并能简单应用双曲线的几何性质;

(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总结(学生填表归纳)。

8.课后作业

课本P113习题1.2.3,巩固并掌握课上所学的知识。

思考:双曲线与其渐近线的方程之间有何内在的变化规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2019全国二卷作文 关于时间的作文600字 欧阳修三上作文 大学生责任英语作文 我真快乐作文500字 关于阅读的作文600字 人间有味是清欢作文 社会实践作文300字 描述春节的英语作文 学会放弃作文800字 为母亲做一件事作文 语文作文提高技巧 校园里的阳光作文 小学生作文放烟花 妈妈夸我真聪明作文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 关于东北虎的作文 龙门石窟游记作文 游洪泽湖作文 关于健康饮食的英语作文 礼物作文600字初一 作文课的英文 与微笑同行作文 三年级新学期计划作文 谢谢你我的朋友作文 劳动感悟800字作文 阅读带给我快乐作文 又见枝头吐新芽作文 英语作文我的周末5句 关于端午的作文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