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

2021-06-09 10:05:01
相关推荐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常考知识点

1.五年级小学生小华,身体和智力均为良好,学习成绩平平,在班上处于中下水平。其父母虽是农民,但很重视子女教育,盼望她将来能考上大学。她也能听父母的话,决心好好学习,为父母争气。但由于对学习缺乏兴趣,上课总爱打瞌睡;尤其是对学外语有偏见,认为“我是中国人,不学外文照样可以生活”。老师提问“明白了吗?”她总是说“不知道。”

请结合这一案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可参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五个方面进行:①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启发学习的自觉;②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认识兴趣;③利用原有的动机的转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④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地满足和不断地引起学习的需要和学习的兴趣;⑤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2.请分析下面教学案例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下面是这一情景的课堂教学实录。

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女生的声音明显大于男生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他们唱得好不好?

学生:好!

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声音大!

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

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

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

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

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计算和交流答案的时间,直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得出结果,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

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

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一块来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并在这一情景中鼓励学生自己找到“比”的方法。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2.《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日前经江苏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将于2012年3月1日正式生效。条例明确规定,“禁止以集中授课方式实施汉语拼音以及汉字读写训练、数字书写运算训练、外语认读拼写训练”等违背幼儿成长规律的教育行为,对违背上述规定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理。

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试述该规定的合理性。

人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挫伤学生。

(1)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4)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根据以上规律的总结,我们可知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进行幼儿园小学化对儿童身心发展都有不利影响。

2.南京市二十四中的班主任史老师,承诺在带班的三年期间,满足每个同学的一个愿望(只要是合理的)。有个同学的愿望是在植树节这一天亲自植一棵树。植树节这一天,史老师帮助这个同学实现了愿望,而且使全班同学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1)选择一个纪念日,设计一个有特色的班级活动方案。

(2)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上述案例。

(1)按照班级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进行设计,班级活动一般包括:

①活动标题;②活动目标;③活动时间、地点、人员;④活动内容、形式;⑤活动步骤;⑥活动准备;⑦活动总结与反思七部分内容。

班级活动要基本涵盖以上七部分内容。

(2)①在新课改观念下,教师与学生是相互平等的关系;②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仔细阅读材料,并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以下是小学班主任处理违规事件的一些实例:

作文500字:题为“老师,我有话对你说”,不能写成“检讨”。

谈心里话:不愿写,就说5分钟,是坐着谈心或辩论,不是罚站认错。

弥补损失:主动为集体做件好事,不是为班上扫地等等。

剥夺权利:在一定时间内剥夺参加小学生喜欢的活动。

接受帮助:讲理、激励、榜样、“约法三章”等。

结合材料说明班主任在处理班级的违规事件时应遵循的原则和使用的方法。

班级违规事件的处理即运用惩罚法进行处理,运用惩罚法的原则有:

(1)要有法可依。

(2)态度要正确。

(3)要有时效性。

(4)要加强沟通。

(5)要取得家长支持。

(6)要形成群体氛围。

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4.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采取新的方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针对新课程改革遇到的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5.印度发现的狼孩卡马拉,由于从小离开人类社会,在狼群中生活了8年,虽然后来回到人类社会并经过教育与训练,但到l7岁时,她仅知道一些简单的数字概念,学会50个词汇,能讲简单的话。

请分析:为什么卡马拉在回到人类社会的九年里教育训练效果会这么差?

主要是错过了关键期,学习效果明显下降。

6.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2011年年末,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三个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关系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关系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谈一谈你如何通过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另一方面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

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摩,一般来说,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

(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微格教学的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

(3)反思教学经验。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又称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它是在对教学的道德责任以及技术性教学的实际效果的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求教师具有作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科顿等人1993年提出了一个教师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过程。布鲁巴奇等人1994年提出了四种反思的方法。供教师参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的风景作文400字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 同学我想对你说 作文 以书为主题的作文 爱的故事作文600字 童年趣事作文五百字 我的同学作文350字 教师节作文五年级 关于春节的作文三年级 不一样的美作文 执着作文600字 网络的利与弊英语作文 今年全国高考作文 感谢老师作文400字 mymother英语作文 雅思作文真题范文 快乐的一天400字作文 我的目标作文600字 人物描写作文600字 我很感激她作文 植树节作文300字 自由与束缚作文 我的假期作文300字 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中考满分作文亲情类 短作文50字 自然感悟类作文 家里来了客人作文 元宵节的作文500字 以创新为主题的作文